《寻母记》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9-09读后感

请欣赏《寻母记》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寻母记》读后感 篇1

爱,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似沙漠上的一汪清泉;像饥饿中的一碗米饭。爱就是这样,时时刻刻都感动着别人,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而《爱的教育》是许许多多爱的结合体。我觉得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那为了亲人而不顾一切的爱尤为突出,《千里寻母记》就是最好的代表!

《千里寻母记》主要写了一个年仅13岁的热那亚男孩子,为了寻找他的妈妈,独自一人从热那亚去往美洲,共走了6000里路,终于找到了妈妈的感人故事。

是啊,一个才13岁的小孩子,竟然独自一人行走了6000里路。支撑他走完这么多路的信念是什么?是他心中对母亲浓浓的爱。在行走途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挫折,可他有 放弃吗?没有。大家可能不知道6000里的概念吧?那就让我来换算一下:6000里等于3000公里,3000公里等于3000千米,3000千米等于3000000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有200米,我们跑一圈就累得气喘吁吁,而那个男孩竟然惊人要马不停蹄地走相当于绕操场走15000圈的路程!这种毅力和执着,是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所没有的。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爬香炉峰。刚刚走了没多久我就累得大喊:“不爬了,不爬了!”想想那个为了寻找母亲而走了6000里路的男孩,他一路上没有充足的食物,饥肠辘辘地走了6000里路,再想想自己的行为,真是太不应该了!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热那亚男孩的执着精神,不让自己陷在父母的蜜罐温床中。用自己的力量,走好人生路上的那‘6000里’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脱离父母的溺爱和呵护!

《寻母记》读后感 篇2

这个故事发生在热那亚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因为种种变故,欠下了许多债,母亲为了多赚些钱,去了遥远的南美洲给人做工。一家人约定,隔一段时间母亲就要寄一封信互报平安,可是自从在上一封信中说自己身体有些不舒服,母亲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全家人都慌了,四处寻找办法,但是没有找到一点线索。这时,儿子玛尔可决定自己去寻找。这个勇敢的孩子独自踏上了寻母的旅程,他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吃尽了苦头,终于在一家医院找到了母亲,母亲的病情已经恶化了。母亲见了玛尔可,病情立刻有了好转,最后完全康复了。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多么孝顺的孩子啊!他就是一剂灵丹妙药,治好了母亲的病。我们应该向玛尔可学习,学习他爱父母,爱家人。

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父母呵护我,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我经常会管不住自己,让父母操心。读了这篇文章,我很惭愧。爸爸妈妈每天非常的辛苦,我们应该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寻母记》读后感 篇3

《寻母记》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只身一人去寻找远在天边的母亲,在路上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而不动摇寻母决心,终于找到了自已亲爱的母亲的故事,我看后,心情即高兴又惭愧。我高兴“好人总有好报”,惭愧自已对母亲的种种态度和行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不愁吃,不愁穿,爸爸、妈妈又非常的疼爱我。在我第一次接触学习,第一次开始步入知识的殿堂的时候,我退却了,我害怕了,有可能是那时候年少,不懂事,习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学习,我根本没有兴趣。但是每位家长都一样,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我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我当时很恨他们,恨他们剥夺了我玩的权利,玩的自由,于是,我做出了本不该有的举动——动手打了母亲。

这件事我仍记忆犹新。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弟弟正在一块玩积木,正玩得高兴时,妈妈催促我该上学了。当时,我很不情愿,嚷着不要上学,可妈妈硬把我推到了门外,我真的生气了,随手打了妈妈一下,不好,妈妈要还手了,我心里这样想着。但是,妈妈的行为与我想的却完全相反。她微笑地走过来,弯下腰,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地那么平坦,一个人,总要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之后,才能攀上胜利的高峰。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的吗?‘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孩子你要明白,学习就是人生中的一个大困难,你首先要把它给解决掉,才能够迎接后面的困难,才能做最终的胜利者。孩子,我相信你能行的,你以后不要再耍小孩子气了,好吗?”我听了这些话,虽然一知半解,但是那一知半解的意思足以激起了我对学习的兴趣,更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理解。经过这件事后,我更重视那份来之不易的亲情了。

其实,书中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和我的父母亲都一样,都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从小就开始教孩子怎样做人,看了这本书,让我读懂了父母的心,也让我更懂事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是一个小书迷,我忠心地希望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书出版,希望每一本好书都伴随着每一个少年快乐成长!

《寻母记》读后感 篇4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令我感触很深的书,名叫《万里寻母记》,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很令我感动。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热那亚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和他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母亲因家境贫困到阿根廷去当女佣,两年后与家人断绝了联系。小儿子马尔可因为太过于担心自己的母亲,只身前往阿根廷寻母。他在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有时甚至到了绝境,但他在对母亲的爱的支持下,在许多热那亚同乡的帮助下,勇敢地战胜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找到了母亲。但他的母亲由于身患重病和对家人的过度思念,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当她突然见到日思夜想的小儿子时,觉得自己好像在做梦。是儿子对她的爱感动了她,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在医生的帮助下,重新恢复了健康。

这个故事使我深受感动。首先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的伟大,不论是马尔可还是他的母亲,都是因为心中有爱才令他们坚强不屈、百折不挠。他们用自己的爱来报答对方的爱。所以他们的生活虽然很贫苦却感到很幸福。

我现在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爸爸妈妈对我非常宠爱,我也非常爱我的爸爸妈妈,但我这样小,能用什么来报答他们呢?可是我知道,他们不但爱我,而且更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因此我想报答他们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特别是我的数学成绩还不够理想,在本学期里我首先要提高我的数学成绩,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做练习,请爸爸妈妈看我的表现吧!

最后,我要向马尔可学习他那种坚强、勇敢、坚持到底的精神。跟马尔可遇到的困难相比,我在学习上遇到的这些小困难算不了什么,我相信我肯定会在新的学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寻母记》读后感 篇5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尤其是《爱的`教育》中的每月故事:《寻母记》更令我难以忘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位母亲,小男孩名叫马可。马可的家境非常贫寒,负债累累。两年前,他的母亲何塞法为了赚钱还债,去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给富人家做女佣。一年过去了,但自她寄来一封长信说她身体不好之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得到她的消息了。于是,小儿子马可自告奋勇。父亲知道他思维周密、有勇气,而且平时知道省吃俭用,能吃苦,所以这些好品质都能帮助他去为寻找他挚爱的母亲而增加信心。在一路上,他克服各种困难,不信任何谣言。经过了4个城市,终于见到了在病危中又已经快要绝望的母亲,马可的出现使妈妈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和妈妈终于重逢了…… 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被马可对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

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马可是一个非常爱他母亲的孩子,他不会想如果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去了也是白去,所以就不去了。但他不会这么想,而且不怕孤独、不怕寂寞、也不怕失败,抱着希望去找他的母亲。他虽然前几次都没有成功顺利的找到他的母亲,但他没有放弃,通过很多办法,仅用自己身上的一点钱,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他的母亲。可能是上帝在考验他,他的意志让上帝感动了,上帝帮助了他,使他找到了他的母亲。如果这个现实摆在我们眼前,我们能像马可那么勇敢吗?马可的精神使我非常佩服,也觉得十分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这一切,都是爱的力量。是啊,爱,能创造一切。

《寻母记》读后感 篇6

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万里寻母记》的故事。

《万里寻母记》讲述了马尔可的母亲为了家庭尽快摆脱贫困,到异国他乡去打工了,离别时他们个个泪流满面,后来母亲与家中失去联系,十三岁的马尔可决定去美洲寻找母亲。

马尔可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仍然坚持着,他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可是好几次母亲都不巧搬家了。马尔可不放弃寻母的决心,最终找到了母亲,也使病重的母亲得救了,在寻母的途中,马尔可还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

马尔可能找到母亲是爱给他无穷的力量,使他在困难中仍然坚持着。我们要向马尔可学习,爱自己的父母,要有自信心,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弃。

《寻母记》读后感 篇7

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的所见所闻。这本书用朴素平淡的语言,描述了一些不平凡的人物: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父亲的老师。少年鼓手~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这篇日记里的一个小少年,军官让他去看一看四周有没有敌人,他为了完成军官交给他的任务,不怕困难和牺牲,机智勇敢的完成了交给他的任务,并且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完这则日记的时候,难过的流下了眼泪。

还有一篇让我感动万分的是《万里寻母记》这则日记里说有一位年仅十三岁的意大利小朋友马尔可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他母亲的故事,为了寻找母亲不怕路途的遥远,每天睡在草堆上,每天还忍受的饥饿只能吃一点点面包,还忍受的脚夫对他的种种折磨,鞋底都磨穿了打起了血泡。他终于经过了千分万苦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互相帮助。团结有爱,互相关心,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让世界永远充满爱!

《寻母记》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里的《千里寻母记》,每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受益匪浅。

《千里寻母记》讲述了马克的家境非常贫寒,负债累累。两年前,他的母亲何塞法为了赚钱还债,去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给富人家做女佣。一年过去了,但自她寄来一封长信说她身体不好之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得到她的消息了。于是,小儿子马克自告奋勇。在一路上,他克服各种困难,不信任何谣言。经过了4个城市,终于见到了在母亲。

马克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竟走了三千里路,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是什么让他能走下去的?是什么能让他把悲痛化为力量的呢?是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可以把烦恼化成青烟,烟消云散;可以把忧伤赶出心间,无影无踪;如果没有爱,那他就会饿死在荒郊野外,也许会变成一个受人怜悯的流浪儿,或许在也见不到他的妈妈了……

马克告诉了我许多的道理: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并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和毅力。遇到困难时,要努力去克服困难,在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坚持不懈就是胜利!向马克学习,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爱这个社会,不断创造奇迹;向马克学习,勇敢起来,自己走自己的路,取得新的成绩;向马克学习,有自信心,对任何事情不放弃。这着实是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我们的半途而废,虎头虎脑,我不禁惭愧自己做事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正是我们少许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不是成功了,只要我努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有时,有些人总是找借口,说什么条件差、困难多,为不能取不得成就找理由呢?

海伦凯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一场大病之后,她双耳失明,双耳失聪。海伦很好学,为了读书,她不停在书上摸呀摸,摸的手都流血了,她为了开口说话,她练得口干舌燥,付出了代价,她终于学会了说话。

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任何挫折也阻挡不了我们的人生之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