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9-09教案

请欣赏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二)学习按思考题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板书:16只小公鸡和小鸭子

(1)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

(2)“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小公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二)初读课文,看图,了解大意,读准字音,能读成句。(读2遍课文)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几幅图?(5个自然段,5幅图)

师述:这是一篇带星花的课,要求同学们结合看图,一段一段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三)结合看图,分段阅读。

1、读第1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1)这段讲什么?(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2)看看图上画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她们长得什么地方不同?(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2、读第2自然段,看第二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做什么?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这段讲了什么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爪……嘴……)

(3)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小虫)

3、读第3自然段,(自读2遍)看第三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

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什么了?他说了几句话,什么意思?

③小公鸡怎样做?

(2)读读小鸭子讲的话,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②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4)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

4、读第4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四幅图。指名读,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鸭子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背上)

③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5、读第5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五幅图,说说这段话讲的是什么事?(1)指名读,大家思考,小公鸡说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①感谢小鸭子;②承认错误)

6、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根据板书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急、直”等生字和提土旁;会写“也、他、地”3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2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教学重点:

1、随文学习生字,写好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

2、读好“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体会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学习第一节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头饰)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读好这两个词

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顺势借助图片说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点。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和”说明这篇课文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读准课文,初步感知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三位学生分段轮读2-4节

设计意图:“不”字的变调是学习重点,也是学生朗读的难点,在初读课文后把课文中含“不”字的短语出示出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突出重点,解决学生朗读中的难点。

正音:“不”的变调:捉不(bu)到不(bu)会不(bu)信不(bu)行

3、借助提示,运用上面学的词语,说一说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当小公鸡看见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时,就( );当小鸭子听见小公鸡落水喊救命时,就( )

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板书:会捉虫不会游泳不会捉虫会游泳

读词语:捉虫学生字: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让学生对故事有整体把握,又可以对所学的生字新词有一个巩固和运用的机会。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节,自由读,指名读

2、学习“一块儿”,读好儿化音,理解意思:一起

认识生字“块”和提土旁,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3、你每天总是跟谁“一块儿”玩呢?

说话练习:( )和( )一块儿(出去玩)。

( )和( )一块儿( )。

四、读好第2自然段,积累词语

1、自由朗读第2节

2、数数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4句)

3、请学生逐句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第2句和第3句

出示: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联系上下文理解“吃得很欢”

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指导朗读:“吃得很欢”写出了小公鸡高兴的心情。

朗读体会“急得直哭”

学习生字:急直

4、平时你有着急的时候吗?你会急得怎么样呢?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小鸭子和小公鸡之间的友情。

3.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识字;初步体会“吃得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吃得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咱们读过的绘本《有没有胡萝卜味儿的苍蝇》吗?书中的蹦蹦和跳跳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另外一对好朋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认读。

从题目上看,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呢?

(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事)

在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请大家认真听老师朗读,用三角标出不认识的字(二类字以外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在文中标出自然段,并注意“不”字在不同句子中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请一两名同学评价,教师补充。

请同学回答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然段。

教学预设: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字音不准的现象,引出识字教学。

3.刚才同学们朗读时有的字音读得不太准确,这些字是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吧!

(1)教师出示生字卡“块、捉、直、河、行、死、信、跟、忽、喊、身”,请同学们认读,教师提示新的偏旁提土旁。

教学预设:这十二个二类字中,“急”和“忽”都是心字底,放在一起讲。“跟”是足字旁,由“路”引出。“行”和“信”放在一起讲,对比单人旁和双人旁。“河”孩子们应该认识,不做多多讲解。“捉”“块”“喊”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放在一起讲,提示新的偏旁“提土旁”。“直、死、身”三个字都是独体字,放在一起讲。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二类字词语,指名读。

4.学生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小鸭子和小公鸡之间的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预设:学生应该能够找出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几件事,但表达上可能会出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在孩子的表达上给与一些指导。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找同学扮演小鸭子和小青蛙,分角色朗读第三个自然段。体会下面两组句子之间的不同。

1.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2.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请同学说说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预设:“偷偷地”一词,表明小公鸡瞒着小鸭子下了水,为后面小公鸡溺水做铺垫,去掉 “偷偷地”一词,则表达不出小鸭子不知道小公鸡下水这一点。“飞快地”一词写出了小鸭子急于去救小公鸡的心情。教师需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两组句子,体会其间的不同。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他、也、地、说、河、听、哥”7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偷偷地”、“飞快地”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3.教学重难点:写字、偷偷地”、“飞快地”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公鸡和小鸭子》,文章中出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教师初始生字卡片,请同学们开火车认读。

二、写字指导

1、学习“也、他、地”

学习“也”。

请同学们观察书本中“也”字的占格,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学生们试着用“也”字组词。

学习“他”“地”

在讲二类字时已经提示同学们注意提土旁了。再讲“地”字时,指导学生书写提土旁时,把“土”字的最后一笔变成提。

教学预设:先学“也”字,在“也”字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自己试着书写“他”和“地”。书写之前,教师现带领学生复习“们”(即复习单人旁)。

2、学习“河”

复习“江”(即复习三点水的书写)和“可”字的书写,让学生观察课本上“河”字的占格,然后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试着书写。教师点评后,示范书写。

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试组词。

3、学习“说”、“听”

先让一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请”字,复习言字旁的书写。再请同学们观察“说”的占格。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描红、书写。

学生观察“听”字的占格,并说写“听”的注意事项。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学生描红、书写。

4、学习“哥”

“哥”字笔顺容易出错,教学时要注意。

先复习“可”字的书写。引出“哥”字的书写。

教学预设:“哥”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和“可”字一样,所以用“可”字引出“哥”字的书写。个别同学可能写“可”的时候,笔顺就是错的,所以要讲“可”字和“哥”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

三、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边指导,边巡视,将写得工整、漂亮的学生的字拿到展台展示,让学生们向他学习。

四、作业

本课一类字二音二字二词二笔顺。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抄写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分组分段读。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学会6个生字。

1、虫,chóng,拼读音节,读词语:虫子。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虫,ch4ng,独体字,按部件加笔画记字形,“”加第4笔竖“中”,第5笔提“”,第6笔点,“虫”。一共6笔,虫子的“虫”)

(2)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扁口“”,压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压竖中线。第五笔提和第六笔点在下半格的上半格里。

②教师写范字,学生仿写字头。

2、河,hé,拼读音节,读词语:河水。

(1)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河,h6,左右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三点水,右边“灯”字去掉火字旁,在横下加个“口”字,(可),组成“河”。一共8笔。河水的“河”)

(2)指导书写。

①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②部件位置:三点水,第一笔靠右,二、三笔对齐,“口”压竖中线上下压横中线。

③教师示范,学生仿写,重点指导三点水的写法。

3、弟,dì,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教师边板书边口述笔顺笔画,一笔点“丶”,二笔小撇“”,三笔横折“”,四笔横“”,五笔竖折折钩“”,六笔竖“”,七笔斜撇“弟”。

(2)书空练习,口述笔顺笔画。

(3)指导书写。

①找准笔画位置。“弓”中“”横压横中线,几横之间距离相等。第六笔竖压竖中线。第七笔撇,斜分左下格。

②教师一笔一笔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面,miàn,拼读音节,读词语:后面。

(1)识记字形,独体字,按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笔顺是。一共9笔。

(2)书空练习,口述笔顺笔画。

(3)口头组词语。

后面面前脸面河面面条

(4)指导书写。让学生自己看准笔画位置,写字头,教师巡视,辅导订正。

5、正,zhèng,拼读音节,读词语:正在。

(1)识记字形,教师范写,学生口述笔顺笔画,笔顺是:一丅。一共5笔。

(2)口头组词语。正在正好端正正午正方形

6、哥,gē,拼读音节,读词语:哥哥。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相讨论。(用熟字去偏旁,改笔画方法记字形,去掉“河”字三点水,把竖钩改成竖,是“哥”字的上半部,下半部去掉三点水)

(2)指导书写。上下各一半,第六笔大横压横中线。上下两个“口”字右边压竖中线。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三)巩固练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虫子正在哥哥河边后面弟弟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篇5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二)学习按思考题读懂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板书:16只小公鸡和小鸭子

(1)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

(2)“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小公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二)初读课文,看图,了解大意,读准字音,能读成句。(读2遍课文)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几幅图?(5个自然段,5幅图)

师述:这是一篇带星花的课,要求同学们结合看图,一段一段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三)结合看图,分段阅读。

1、读第1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1)这段讲什么?(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2)看看图上画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她们长得什么地方不同?(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2、读第2自然段,看第二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做什么?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这段讲了什么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爪……嘴……)

(3)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小虫)

3、读第3自然段,(自读2遍)看第三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

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什么了?他说了几句话,什么意思?

③小公鸡怎样做?

(2)读读小鸭子讲的话,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②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4)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

4、读第4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四幅图。指名读,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鸭子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背上)

③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5、读第5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五幅图,说说这段话讲的是什么事?(1)指名读,大家思考,小公鸡说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①感谢小鸭子;②承认错误)

6、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根据板书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