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读《人间失格》有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1
留在我眼中《人间失格》可能是唯一一本,对于我来说,如果你看不懂,或者是刚看过之后对此嗤之以鼻的人,说实话,我是羡慕你的。
或许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抱着这本书在深夜里哭泣,一次又一次指着封面的太宰治告诉自己“不要极端”、“不要抑郁”、“不要像这个人”一样的说教。你们可能会对此嘲笑、讽刺、讥讽,甚至很讨厌这样的人。但是,我只想说如果你不曾跌落尘埃里,你们又怎么会了解那种被世界击倒在地的绝望。
《人间失格》是主人公叶藏在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三张照片的感想为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分别介绍了叶藏的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写了主人公叶藏为了逃避现实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嗜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其实,读完《人间失格》我一瞬间的反应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被救赎的快乐。那时的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不仅仅只有我自己有那么消极的想法。我并不认为读书一定要从中学到什么才是好书。我反而认为在一本书中能从作者的笔锋中看懂自己,这才是读书尤为重要的。
所以我们需要感谢太宰治,感谢一个和自己抗争了一生的人,用最后的勇气,为所有在未来或许将投入这漫长战争中的后来者们,留下了这样一首挽歌。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2
把每一个明天都当成世界末日,从现在开始迈出第一步。
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然后就对它产生了兴趣。我去书店买的。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我打开书的第一页,细细品味。
“他以前夏天穿毛衣配单和服,就是为了好玩;我可以半夜偷偷溜进客厅因为怕爸爸失望,在爸爸的本子上写“狮子”字,就是为了不让爸爸自己失望……”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掩饰他的忧郁和敏感,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的怪人。他太害怕这个世界了,认为这个世界比狮子、鳄鱼甚至恐龙还要可怕。他曾经说过:“面对这个世界,我总是胆战心惊。”他非常敏感和小心,最后被送进了精神病院。面对这个世界,他总是害怕颤抖,但是面对这个世界,他不是吗?
有些人可能认为太宰治只是一个著名的五自杀作家,或者认为他的作品传达了使人越来越消极的负能量。但当你真正品味他的作品时,你会发现他用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他的一生,一种让你绝望的一生。看了他的三五本书,发现他的作品不是以“罪”“恶”“罚”为主题创作的,而是以“爱”“善”为主题创作的。写每一本书的目的不是让读者自杀,而是让读者反思自己,救赎自己,不至于落得和自己一样的下场。
“不要抗拒改变,这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一切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改变,人很容易变得抑郁、消沉。但是,如果你再抑郁再抑郁,生活还是会被各种事情的变化所包围,就像站在一个你无法控制的跑步机上,时间和速度都是你无法控制的,所以我会选择更从容的跑步。在这种被动的生活中尽力争取一些主动,所以我很讨厌‘反抗’这个词,很消极,很脆弱,很被动。如果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那就让我改变自己,按照自己的选择去做。”在我眼里,《人间失格》可能在解释这样一个道理。
当世人知道书中的叶藏被送进疯人院后,太宰治在书外的生活以他的第五次自杀而告终。我觉得这可能是最精彩的.悲剧了。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3
在这段时间里读了好几本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人间失格》,太宰治的成名之作。
当我第一次刚开这本书时,一股阴郁气息扑鼻而来,与这个活泼的世界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是我在心里就有一个疙瘩,这本书不适合我。
我再一次翻开它时,外面阴雨的天气滴答滴答地声响。我读着竟觉得有格外的几分享受,这种阴郁的文字里藏着治愈人的力量。
如果不去真正细品这本书,只会觉得它是一本清汤寡水的自述文,但当你真正的体会到了里面的奥秘,你会发现那是一种握不住的温柔。读完这本书,我非常想知道太宰治他是以怎样的心情写下这本书,在生与死的之间来回踱步,太宰治就犹如野边的一棵野草每当濒临死亡的时候,就有一滴清水让他重新焕发出生机。他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聪明过头看到这世俗的本质又未必是件好事,看穿在欢声笑语背后的枯燥,在一次又一次的深入其中的假意,他只能以强颜欢笑来面对这个世界。就像他说的为了迎合世界只能去强装成一个搞笑的角色变成“小丑”。当别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愚蠢愚昧的傻子时,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就他自以为可以骗过所有人是,有人看穿了他的伎俩,这对他来是恐惧害怕的,但他并没有真正的面对,只能隐忍着那份想被世人知道却不愿透露出来的孤独。
而在这期间这种独特神秘感也帮助他获得了许多。他那无助、软弱、幽默让很多的女性都招架不住,至此他在女人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他依靠女人,花着她们的钱,住着她们的房子,逐渐失去了一个男人在社会当中的价值。那段时间里,他的生活里好像只有女人的存在,社会的纷扰仿佛已经被他排斥在外。
在书的最后,是作者太宰治对以往生活的抱怨,直到文章的末尾,那字字句句中无不显露出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当我得知太宰治在写完部作品不久后便自杀时,我深感遗憾,毕竟能写出这样直击心灵的作品已经不多了。正当我疑惑他为何突然心意已决的离开这个世界,仔细回想这本《人间失格》再结合前面两记太宰治命运的奔波,也就能明白了太宰治自杀的命运。
总之,这是一本是要带有着自己坚定价值观去阅观看的佳作,毕竟里头描写了大量作者心理独白,用自杀去寻找自由的镜头,且读者会很容易不知不觉的陷入在情景之中。但这本书也会提醒着人们去反省自身的行为,他所带给人们的东西也不少。所以在选择这本书时,是要看读者对其思考的方向。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4
“年少莫读太宰治”,仔细想来,这句话说得并不无道理。少年人天生带着灿漫的朝气,你瞧,他们那一双双笑盈盈的眸子里都是星野涌动——但太宰治于读者,却像是明亮生活中一抹突兀的暗色调,令人心生悲戚。颓废、阴郁、孤独、消沉……再多的负面词语堆积在他身上,都不嫌多。
太宰治最广为人知、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小说以一种绝望、衰颓的口吻记录下“我”可耻的一生。
合起这篇小说,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主人公叶藏似乎就是当今社会无数人的缩影:胆怯、敏感,以讨好他人为生存目的。不论是在本子上写下自己并不想要的礼物给父亲看,还是写滑稽可笑的作文供老师笑;不论是寄生于自己并不想参加的地下活动,还是与无数个女人发生亲密又疏离的关系——他只是敏感地不安地去看这个灰色的世界,盼望着能够找到一丝幸福与快乐让他有勇气活下去。
他并不快乐。
他并不快乐,但他仍愿意撑出一张笑脸,去为这个让他心生绝望的世界带去尽力的欢笑;他并不快乐,但他不愿给他人带去苦闷与丧气,不愿让他人尝到他百般痛苦苟活于世的滋味。
他在生与死之间游离,在爱与恨之间徘徊;他与看不见的敌人战斗着,不过是想要一份真实的、不掺一丝杂质的情感——“想要被爱而哭泣,是因为尝到了人的温暖”。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在年少时与一个女人相约跳海,他似乎认为只要有这份情感,豁出性命也不足以感恩上天对他的恩赐。
所以叶藏的原型太宰治先生一生多次求死,却比任何人都要爱这个世界。正如他在遗书中写道:“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神的孩子,一生都在取悦别人。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5
“三张照片,三篇手记”,书不厚,若投入,三小时足矣!
电影版的《人间失格》我是很早就看过的,依稀记得是大二,只记得画面阴郁,似乎讲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沦落生活,伪装,不羁,放荡,酒精,女人是他的特写,仅仅如此而已。
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人间失格,自暴自弃的代言词(失去了为人的资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又是无尽的悲哀。
虽然书中写的叶藏过的是充满可耻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这本书中承载了作者的一生经历与思想,书中的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浅薄,又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
其实我认为叶藏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做法却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更好的去和别人相处,虽然“人们”都在说要做好自己,无关别人,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别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们”所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应该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生活会告诉你,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美梦成真,只不过遍体鳞伤后慢慢降低了对生活的要求,适者生存罢了!
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要坚韧的活着,我从不认同人们的自杀行为,人就算百般不如意,百般不顺心,但是自杀是一件很愚蠢,很不负责的事情,如果现在你很痛苦,那就活着吧,体验这一切,今后或许你所遇到的事情都会是美好,差也没有关系,正所谓,无痛苦,不人生!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6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简单的一句,似乎就给叶藏的一生定下了基调,短暂而又漫长,虚假而又真实的一生,这是大庭叶藏的一生,亦是作者太宰治的一生。丧失了做人的资格的人,如何在世间寻求生的方式,又如何一步步走向寂灭。
“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从挂着失真的笑讨好所有人的童年,到挣扎于金钱与爱日渐绝望而倦怠的青年,叶藏于安乐时创作绝望之诗,于不如意时写出生之喜悦,直率地可爱,却又冷漠地可怕。他如是剖析:“我一直对人类畏葸不已,并因这种畏葸而战栗,对作为人类一员的自我的言行也没有自信,因此只好将独自一人的懊恼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将精神上的忧郁和过敏密闭起来,伪装成天真无邪的乐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彻底变成了一个滑稽逗笑的畸形人”。叶藏不仅伤害自己,还伤害了爱着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只能说是个畜生。他的人生就是一个由人堕落成畜生的过程。可是,他真的只是个畜生而已吗?
亦若文末,曾经的京桥酒吧老板娘所说:“我们所认识的阿叶,又诚实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话,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呐。”叶藏弥漫着厌世的怯懦的心底,也曾埋着一种奇异的温柔。可他为什么会堕落成畜生呢?因为他不能合群?因为他交友不慎?或许真正的原因在于他“没有自我”,他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对待生活只是随波逐流,任何事情他只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放弃,他没有克服困难的自我意志和勇气。兴许同叶藏一般,怯懦的灵魂在历经原生的伤痛、曲折的成长、漫长的昏暗后,幸福与不幸福都不再存在,唯一可以视为真理的,仅是一切都将过去。
庆幸的是,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幸福可盼、有人可爱、法律可依和真理可循的强大的社会,可是格格不入的丧失人依然存在,谁又没有经历过在痛苦中挣扎的时刻。
所有可选择的,被选择的,合起来,便指向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为轨迹奠基的,是面对人生的态度。存在即有意义,不论何种际遇,都必有其须经历的因缘。与其凝望着深渊,不如怀抱温柔,明媚地活着。
生而为人,实为我幸。
读《人间失格》有感 篇7
这部电影我下载过一次,没怎么仔细看。现在看到原著,觉得真的不错。它在形式上类似于《狂人日记》,但这部小说是自传体的,这与太宰治的经历密切相关。读书笔记就像是作者的真实写照。
不知道是英雄抛弃了社会,还是社会抛弃了英雄。他从小就害怕社会,害怕人,完全逃避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玩游戏隐藏自己,不让别人发现这个外星人。他的早熟很明显,甚至有一些洞察力。这个早熟的男人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欺骗,越被欺骗越被称为完美的人。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大概是一个可怕的发现,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能出轨,就不一定能留在人群之中。当然,我并不认为这意味着太宰治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一点,而是他长大后明白了这一点,然后将这一观点注入年轻英雄的内心,为他未来的行为奠定基础。
人们称太宰治的文学为“流氓文学”。如果我们只理解“流氓”的中文字面意思,我认为太宰治不是这样。我觉得小说里的人物有点存在主义的文学英雄。每个人都明白这个世界的荒谬,但又能怎样呢?大概是被动抵抗吧。不反抗就是反抗。你应该被社会抛弃,被排除在人的行列之外。从序言中提到的三张照片可以看出,这里没有人的气息,它与世界和社会是分离的。可能看起来他很懦弱,有女人支持,没有出息。然而,当他年轻的时候,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梵高式的“魔鬼”,他很自满,但后来
没再画类似的画。这未尝不能说是他对自己的认识,最根底的是一个恶魔。但是一直没有爆发,虽然一直“祸害”着人间。他的一直酗酒,以及后来的药瘾,是对社会的逃离,还是对自己本性的压抑?
说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帅的,电影里的主人公也是帅的,这一点对于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视的。另一点就是那种颓废的忧伤的气质,也对于女人们有吸引力,觉得有些神秘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颓废忧伤完全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里的,是从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而来的。他完全有机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社会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样,就不会有多么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记的最后提到了他的父亲,觉得这一生好像是与父亲拔河一样。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一切都是父亲造成的。但是父亲也有很重的影响。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对于子女的不真正了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亲:三岛《午后曳航》里小孩子的筹谋,父亲是敌人,是英雄的敌人。)但我不认为这就是一出性格悲剧,不能简单地划分。他看起来是被社会抛弃了,但是方方面面还是在社会中,即使成为一个“废人”。他思考到,“所谓的世人,也就是一个人”。单数复数的指称已经不足以概括这其中的关窍了。面对一个人的嘲笑和指责,与面对全部人们的嘲笑和指责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人们有这样的本事,“在互相欺瞒的情况下,居然双方都没有收到任何伤害,甚至几乎没有受骗的感觉”。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为一体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