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拉萨的天空》教案(精选14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的描写以及对朝圣者的描写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以及朝圣者的描写体会
本文蕴涵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类型
自读教学方法讨论,点拨主要教具
1直接描写拉萨天空“蓝”
2景物衬托朝拜少年:象征汉、藏友好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拉萨的天空》,拉萨那种独特的高原之美让美一个藏族儿女为之眷恋,也让没到过那里的人为之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王宗仁的〈拉萨的天空〉,看看这位在青藏高原生活多年的作家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拉萨。二学生朗读、思考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怎样描写的?讨论明确:主要描写了拉萨的天空,突出了它的蓝直接描写:
1象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清爽(比喻)
2纯粹的淋漓尽致、无拘无束3净蓝净蓝的发亮
4可以发出声音(听觉),把你的视线凝结景物衬托:1白云2草地3布达拉宫4拉萨城三
作者在描写蓝天时,提到了拉萨著名的景观——布达拉宫,两者互相映衬,(展示图片),说一说有关布达拉宫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信仰的方式,藏族人民怎样表达自己的虔诚呢?——朝拜展示朝拜的图片(简介朝拜的过程)讨论:文章由描写天空笔锋一转,找出文章中对朝拜路上虔诚的信徒的描写,并说说这群朝拜者中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第四段的描写,是一个少年,表现不同,目的不同。含义:他心中想着汉藏民族友好的神圣使者——文成公主,按时着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永远藏在藏族人民心中,文章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3
初读文章后,发现一个“蓝”字贯穿文章始终,课文从头到尾都在尽情描写拉萨天空的蓝;再仔细读文,发现作者的语言又是如此之丰富,只为描写天空的.蓝,就用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宝石、蓝晶晶”这么多词语。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立足于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词句,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学习作者丰富的语言。如:“湛蓝”、“蓝晶晶”写出了蓝的程度;“透亮”、“ 纯净”、“ 明洁”写出了蓝天的通透、无暇;“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两个句子则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蓝天如水的意境。这些词句让学生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之上,感受到了拉萨与众不同的天空的美。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到文中,读懂新词。
(4)小组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先练读课文,再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初步感知课文。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
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入种字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轻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⑴拉萨的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⑵品读比喻句。
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什么?
⑶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小结: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令人神往的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2、自读二至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
⑴小组交流,并读一读。
⑵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⑶全班交流品味,学生读句,谈体会。
⑷图片展示
3、齐读第五自然段。
准确、形象的比喻,点明了拉萨天空的美,表达了对拉萨的热爱。
三、品读模拟,拓展眼界。
1、齐读课文,让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再次走进拉萨,欣赏拉萨的蓝天。
2、模拟情境。
假如你是一名拉萨当地的导游,今天你要接待一批游客,请你着重带领大家欣赏拉萨的蓝天,并有机地介绍有关拉萨的其他内容。
四、指导背诵。
1、可提供关键词语,理清层次,逐步背诵。
2、可借助各种拉萨天空的图片资料,以境助诵。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纯净
圣
地
的
窗
帘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6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7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资料。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和时进行指导。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
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蓝的、蓝色、蓝晶晶)
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
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
1.现在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先读读下列这些句子,然后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
(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这句是一句夸张句,可联系诗句“手可摘星辰”来理解。为什么说声音可以碰到蓝天,手可以摸到蓝天?)
(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洁;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重点理解“纯洁”、“明洁”的意思)
(4)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请你想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对拉萨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书:拉萨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
四、观景回味,课后延伸
1.看拉萨的纪录片(片断),观景回味。
(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吗?)
2.课后要求搜集有关拉萨的图片、文字介绍,做一张介绍拉萨得手抄报。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调整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 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五、学习生字。
1〕 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 2〕 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 比较“纱、沙、妙”“纯、线” 4〕。
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学生自读课文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口语表达
学生自学描红。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 )的天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调整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 教师配乐读。
2〕 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 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2〕 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1、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
三、学习生字
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
四、指导背诵
(1)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指名试背,奖励。(4)全班齐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2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蔚蓝( )纯洁( )
2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
写生字词
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学生生边听边想像。
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清水洗过
纯净 明洁
神往 紧紧 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9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著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3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又湛蓝,又透亮,又纯净,又明洁,美得无法形容,面对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神秘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习第4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
拉萨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拉萨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萨写在日记本上。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出示课题:
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讲点拨,凸现重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瞧,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
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出示图片,并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同学们,你们看,蓝蓝的天上朵朵白云随风飘动,碧水之畔绿草茵茵,蓝白相间,碧、蓝遥相呼应,面对如此景色,老师都被深深陶醉了,你们呢?面对这样的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一:我觉得拉萨就像天堂一样。
学生二:我会被这美景深深吸引,都不愿意回来了。
学生三:我想住在拉萨。
学生四:我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儿的天空是不是真的湛蓝透亮,真的是这么的美丽!
9、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这里运用了多次的朗读,直面内容,展开联想,实现了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板书:让人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画面的创设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品味文中描述蓝天的语句时,他们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了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了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度的思维和情感都在阅读中得到碰撞以至达到交融的境界。】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课件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运用多媒体展示拉萨美丽的天空,让学生在充分领悟了文本语言的
基础上,再来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创造性地进行了表达,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学生对拉萨的向往和热爱,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也得到了情感的升华。】
三、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2、提供一些关于拉萨的资料,让学生办一个拉萨专题展,可以是图片、文字摘录,也可以是自己撰写的文章等。
3、在自己家乡寻找美,运用自己在本课中感悟到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
【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让人神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词语来展开教学,如:让学生看着“天空”说想到的词句,并抓住第三自然段来质疑,让学生来读课文。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如:“湛蓝、纯净、明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掬”,抓住“映衬”和“对照”的比较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然后水到聚成地通过多媒体,展现拉萨天空蓝的图片,使得抽象的课文内容形象化了,静态的课文内容动态化了,平面的课文内容立体化了,美仑美奂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叫人不由得对拉萨产生喜爱情感,为课文的下一步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使学生在明净的情绪、纯洁的境界不断得到升华的
过程中从心里头悟出了:“圣地的窗帘”,你真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调整
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 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 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五、学习生字。
1〕 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 2〕 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
3〕 比较“纱、沙、妙”“纯、线” 4〕。
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学生自读课文
开火车读字卡词卡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口语表达
学生自学描红。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 )的天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调整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 教师配乐读。
2〕 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
1〕 指生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学生读的词句,落实重点语基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积累写作技巧。
2〕 配乐读2-4段,欣赏读。
过渡谈话,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你想说什么?作者也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齐读第五自然段。
1、理解第五自然段这个比喻句。学着用比喻句。
三、学习生字
出示晶、建。指导写“晶”字。
四、指导背诵
(1)教师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播放投影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2)同座位之间互背检查。(3)指名试背,奖励。(4)全班齐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圣、窗、帘。2重点指导“窗”字。自学其他生字。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四、练习
1在课文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蔚蓝( )纯洁( )
2摘抄你欣赏的好词句。
写生字词
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学生生边听边想像。
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分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点评。
自由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清水洗过
纯净 明洁
神往 紧紧 久久
蓝晶晶
圣地的窗帘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的描写以及对朝圣者的描写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对拉萨的天空的蓝以及朝圣者的描写体会
本文蕴涵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朝拜少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汉藏友好的内涵即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所带来的人文内涵
教学课类型
自读教学方法讨论,点拨主要教具
1直接描写拉萨天空“蓝”
2景物衬托朝拜少年:象征汉、藏友好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拉萨的天空》,拉萨那种独特的高原之美让美一个藏族儿女为之眷恋,也让没到过那里的人为之魂牵梦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王宗仁的〈拉萨的天空〉,看看这位在青藏高原生活多年的作家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拉萨。二学生朗读、思考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怎样描写的?讨论明确:主要描写了拉萨的天空,突出了它的蓝直接描写:
1象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清爽(比喻)
2纯粹的淋漓尽致、无拘无束3净蓝净蓝的发亮
4可以发出声音(听觉),把你的视线凝结景物衬托:1白云2草地3布达拉宫4拉萨城三
作者在描写蓝天时,提到了拉萨著名的景观——布达拉宫,两者互相映衬,(展示图片),说一说有关布达拉宫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信仰的方式,藏族人民怎样表达自己的虔诚呢?——朝拜展示朝拜的图片(简介朝拜的过程)讨论:文章由描写天空笔锋一转,找出文章中对朝拜路上虔诚的信徒的描写,并说说这群朝拜者中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第四段的描写,是一个少年,表现不同,目的不同。含义:他心中想着汉藏民族友好的神圣使者——文成公主,按时着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永远藏在藏族人民心中,文章的结尾是意味深长的。
《拉萨的天空》教案 篇14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1、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
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著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庙。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
3、那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天空。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怎么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
三、精读课文,体会美
(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怎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齐读句子
2、湛蓝是什么意思?(深蓝)那透亮是什么意思呢?蓝宝石是怎样的?
3、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该多透亮、多湛蓝啊!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瞧,(图片)天空多么湛蓝,多么透亮啊!大家一起将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这句话。
过渡: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外,还纯净、明洁呢。
(二)学习第2段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找哪个句子写了天空的纯净、明洁?
2、(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名读。
3、纯净、明洁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读出天空的纯净、明洁吗?
4、大家看,白云和草地映衬对照下的天空显得更加纯净与明洁,天空蓝得通透、无暇,加上白、绿色的映照,使人不得不赞叹,拉萨的天空为拉萨增添了无限的美。齐读句子
5、大家再找找还有哪个句子写得非常妙,写出了天空非常的纯净?(出示句子: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6、掬是什么意思?现在蓝天就在眼前,你想不想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呢?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7、天空多么湛蓝啊,多么迷人啊,离我们这么近,课文还有哪个句子也能体会出人和天是如此的亲近?(出示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所有的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自己离蓝天很近,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女生读。
8、拉萨的天空蓝得这么美,这么纯净,来大家一起读课文第二节,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三)学习第3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又湛蓝,又透亮,又纯净,又明洁,美得无法形容,面对这么湛蓝的天空,这么神秘的天空,你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第三节)谁能读出你的所思所想?指名读,男生读
(四)学习第4段
过渡: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同时,布达拉宫也带着神秘得色彩向大家走来了。
(1)出示课件:(布达拉宫)
(2)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读一读第四段
(3)望着蓝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的布达拉宫,你想说些什么呢?
(4)那我们一起来用朗读告诉拉萨吧,齐读第4节。
过渡:这样美的拉萨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请看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第五自然段。学着用比喻句。
(1)那句话你感觉写的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句子)
(2)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房间里)
(3)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窗帘?什么是建筑物呢?(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4)找找文中还有哪句也是这样的句子?
(5)想想看,蓝天还像什么呢?请你学着这样子,说说句子吧!
小朋友们说得真棒!你看,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
四、诵读课文,传达美
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朗读全文,整体回味拉萨的美景。
五、朗诵诗歌《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
拉萨的天空确实很美,蓝得让人神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也吸引了许多的文人,老师想给他们介绍一首诗,题目是《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下》,师朗诵诗歌。
六、作业
美丽的拉萨让人神往,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在班中进行展示交流。并把自己想象中的拉萨写在日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