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读著《傅雷家书》,我有著满满的感动、感慨,收获颇多。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一封又一封的家书,凝聚著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同时,也表达了傅雷在做人做事方面的价值观,是我们年轻人提高自我修养的优秀读物。
读著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信中流露出的细腻而深刻的爱子之情。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对儿女之爱,自然而又沉甸甸。在一封信中,傅雷这样表达他对孩子的思念之深:“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著,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老是想著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段话表达出的感情真切、自然,读到人的心坎里去。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读《傅雷家书》,让我由衷的欣赏傅雷一家的点点滴滴,大到事业,小到日常家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由其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的用心良苦,是天下父母学习的榜样。
读完《傅雷家书》,让我想到暑假亲子共读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个是充满着“父爱”,一个是洋溢着“母爱”,虽然他们爱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是都是以信的方式和孩子互相交流,互相沟通,让孩子好好学习,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那么的真实。潜移默化的让孩子走进父母的心里,并理解父母。又让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了孩子,最终他们彼此都成为了最知心的朋友。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为了未来更美好。我要多向三位学者好好学习,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让孩子更好的快乐成长。身教重于言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希望。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别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在信中,在信中,傅雷曾多次提到对儿子的想念,即使分开,他对儿子的生活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能从这里深切的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之处。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在意,或者说根本不会去想这些付出。但傅雷用真情实感,用心中的笔写下的家书,却让人明白了父爱如山。,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书。人间情意,最浓不过亲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可怜天下父母心”世上哪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爱”不仅仅是给孩子提供物质教育,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更多的是还要传授子女做人的道理,引导孩子探索有意义的事,教会孩子生活的本领。
《傅雷家书》是一本饱含父亲对儿子无限的爱的书。深夜读完此书,细细品味发觉这简单书信之中,蕴藏浓浓深情。傅雷父母很多年不能见儿子一面,他们的思念之苦又是谁能够承受的。他们不仅要顾家,还将一半多的精力放在了儿子的教育上,不得不说父母真伟大!
《傅雷家书》不同于一般的家信,这本书蕴含了无穷无尽的人生哲理,包含了傅雷对儿子殷切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古今天下多少父女的心愿。傅聪在父亲谆谆教诲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下,终于成为闻名国内外的钢琴家。
通过这本书,我理解到了做父母的不易,终于明白了父母的“唠叨”是对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要理解这苦心,多与父母换位思考,孝顺父母,不负此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的人。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与理解父母。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最近几天一口气看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特别是傅雷先生在家书中所表达出的,对孩子的爱与希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读完书后,我又简单的查阅了傅雷先生的资料,原来傅雷先生幼年丧父,所以从小就被剥夺了享受父爱的权利,而他的母亲,可以说在承担母亲职责的同时,也兼顾给了傅雷一些父爱。所以说也许在这种成长背景下,才使得傅雷在未来对自己的子女傅聪和傅敏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让人一次又一次的被感动。
比如说傅雷先生在书中对孩子说:“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相信大家在这字里行间已经感受到而浓浓的父爱。虽然没有西方人对感情的直白表达,但傅雷先生却将那最真挚的、最博大而又最细腻的中国式的父爱通过一封封书信而表达出来,并且说出了天下所有父亲对子女的那份沉甸甸的无私的爱,无不让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