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9-16读后感

请欣赏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叫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这要讲了,周瑜小肚鸡肠,看到了处处比自己强、好的诸葛亮,便怀恨在心,想害死诸葛亮,于是假借公事,陷害他,而诸葛亮将计就计,神机妙算,只用三天就从曹军那儿借来十万多支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

学完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也感受到了周瑜阴险,嫉贤妒能,笑里藏刀。

当看见别人比自己出色时,超过自己时,这种人并不是去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不是奋发图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冷眼讥讽,甚至恶语中伤,这是多么愚昧,无知的表现啊!

读到中途时,诸葛亮说要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在周瑜看来,像这种事,十天都不见得能完成,更别说三天了,周瑜想:到时候,他完不成任务,就用军法处置,那他也无话可说!

而诸葛亮心地善良、善于动脑,很快就想出了解决办法,想在我明白了,我们人人都不要产生嫉妒心,有了嫉妒心,好人也变坏!现在,我一定要把这个不端正的态度改正过来,做一个优秀的自己、正真的自己,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担心、忐忑不安,要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才有可能成功的做完一件事情。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妒忌心会让人心眼变细、良心变坏,所以我们要远离妒忌,要心胸广阔,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2

自古以来总有一些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不是努力发奋超越自我,而是嫉妒别人,不惜手段去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人。

课文《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于自己,所以要陷害他,命令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嫉妒,而且十分狡猾阴险。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地说只用三天时间。原来,他在第三天大雾漫天时去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曹操不敢出兵,只敢用箭射。就这样,诸葛亮轻易取得了十万支箭。顺利地完成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又一次破产,从而进一步揭露了周瑜妒忌之心,心胸狭窄的本性。

读了这个故事,不禁使我想起华罗庚爷爷的故事:他可是我们现代中国数学之父,他的知识博大精深。可是他小时候算术很差,但是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嫉妒比他聪明的人。他想:“他们是人,我也是人,都是同一个老师的,他们做到的事,自己也要做到。于是他不断的努力,华爷爷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了。”

我佩服诸葛亮也崇拜华罗庚爷爷心胸宽阔,我要向他们学习。到这,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事,脸不禁红起来。那是一次测验中,学习成绩好的班长写着写着,笔突然写不出水来了,她小声问我有多余的笔吗?我摇摇头,其实我笔盒里还躺着两支新笔呢,心里就是不服输她成绩总比我好。结果那次因为笔的原因,我第一次超越了班长的成绩,心里很高兴。可是今天读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才懂得了原来我的嫉妒心太强了,搞得同学之间缺乏了友谊,缺乏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从今以后我要学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帮人也是帮自己,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开阔,豁达大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那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多么美好呀。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3

昨天,我们学了《草船借箭》一课,读的过程中,我就感觉有些地方让我困惑,回家后我仔细琢磨了琢磨,终于发现了诸葛亮的几个疏忽,真替他捏了一把冷汗。不过还好,幸亏周瑜、曹操、鲁肃那几位太笨,才使诸葛亮的计划没有落空,既弄到了十万只箭,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下面我就给你条分缕析一下诸葛的缺漏:

第一处错误:在于诸葛亮在向周瑜承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时立下的军令状上!你们想一想,诸葛亮的军令状上肯定写着:如果三天造不出好箭,甘受惩罚。关键就在“造”这个字上。最后诸葛亮一支箭都没有“造”,那十万支箭全是靠计谋搞来的,或者说从曹操那里“坑”来的。当时如果周瑜再聪明一点,或者像我们语文老师那样善于挖字眼,善于刨根问底,追究“造”这个字,那诸葛亮肯定会被周瑜给整死的。可见周瑜还不够奸诈、赖帐、狡猾。

第二条,诸葛亮冒了一个大风险。如果当时鲁肃不那么憨厚,做一回双面间谍,抓住发财的绝好商机,用几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来向周瑜索要“间谍”费用,周瑜肯定会花那九牛一毛的小钱套出诸葛亮的计谋,从而整死诸葛亮,以解心头之恨。到时候,计谋泄漏,周瑜肯定会使诈:将船打几个洞?系青布幔子松一点,风一刮就露馅?那是最平常的计谋了。还好,鲁肃没有动贪念,反而榆木脑袋不开窍,倒帮诸葛一把,这才能草船借箭成功。否则,诸葛亮准会在借箭途中被水淹死或被箭射死!呃呃呃,诸葛亮把“宝”押在鲁肃的善良、憨厚上,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

第三条:那曹操七窍开了六窍,一窍不通,简直是脑袋短路。如果当时曹操稍微再动一下脑筋,将箭上涂满油,并且点着,那肯定会制造一场小型的火烧大江,将诸葛亮活活烧死,制成烤乳“诸”。不仅绝了后患,而且后来也不用吃赤壁那场大火的厉害了。

以上三条完全可以要了诸葛亮的命!所以《草船借箭》得以顺利实施,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能掐会算、足智多谋,还因为对手太笨,考虑不周,才让诸葛亮计谋得逞。一个《草船借箭》里有这么多漏洞,所以依我看诸葛亮也不见得很聪明。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学完后我感受很深。

这篇课文是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准备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就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草船借箭的故事刚好发生在这个时段。

课文主要讲述了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并假借公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一心想要陷害他,而诸葛亮却化险为夷同周瑜斗智斗勇,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最终让周瑜自叹不如。

提起诸葛亮,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聪明才智为世人所惊叹,我非常敬佩他,他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的性格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特别是当周瑜提出让他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时,他居然不慌不忙,还说只要三天就能造好,这可真是语出惊人啊!三天的时间这简直让人不敢想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得花上好几天。可是诸葛亮却在很早就得知三天后有大雾,已经想好向曹操“借箭”的办法,真是胸有成竹。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才华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角色是我不喜欢的那就是周瑜。他阴险狡诈、妒贤嫉能、不顾大局。只要觉得有人比他强,他就不高兴,还想尽一切办法为难别人。不过,像这样的人生活中也存在,我要离他们远一点。同样曹操也是一样,他的性格生性多疑、小心谨慎,优柔寡断一点都不可爱。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多读书,多学习,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做到智慧与内涵相结合,做一个值得别人尊敬和学习的人。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5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也是我们熟知的,我们都学过《草船借箭》里面都显示出他是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精通天文地理,有胆量和计谋。这些都在草船借箭里一一都表现出来。

东汉末年,周瑜阵下的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又比自己能干,所以一有机会就想置他于死地。在一次与曹军水上交战时,就让诸葛亮在三天时间里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早已看出了他别有用心,所以在此之前已经想好了他的计划,诸葛亮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在第三天会有大雾,会刮什么样的风,就这样在第三天取回了十万支箭。这些都是都足以证明了诸葛亮的聪明和才智。

我们要学习诸葛亮遇事要冷静,要深思熟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他的虚心和心胸宽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将来也好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使祖国更加的强大。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6

读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章节,使我深受启发。

《草船借箭》讲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了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十分嫉妒,甚至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左思右想终于生出一计,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在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命令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就军法处置。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神机妙算,趁着大雾弥漫,只用三天时间就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之所以能神机妙算,主要由于四个原因,其一,他明知道周瑜想陷害他,却仍然顾全大局,为他借箭;其二,他熟读兵书,有计划有谋略,知已知彼。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所以让鲁肃帮他准备船只;深知曹操生性多疑,大雾天决不敢大举进攻。其三,他识天文、懂地理,他算准了那天有大雾,敌人探不清虚实,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风,借风势顺水推舟,可以很快把借了箭的草船送回去。其四,他认真仔细地安排好完成任务的每一个步骤。他在借箭时擂鼓呐喊,虚张声势;受箭时调转方向,使船两面受箭。

《草船借箭》饱含人生哲理,使我大开眼界,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

当我们羡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我是个粗心的人,数学很少考满分,老师说我犯的都是低级错误,很可惜地被扣1至5分。我有时还会小鸡肚肠,听到批评自己的话,往往不是考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是追究别人给我提意见的动机是什么。我要向诸葛亮学习,要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才;做人就要虚怀若谷,心胸宽广,宽宏大量;做事就要顾全大局,鞠躬尽瘁,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7

最近,我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故事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感悟颇深。

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只在三天内便集齐了十万多支箭,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真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神机妙算的神人,令人钦佩不已。

当读到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督造十万支箭时,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心想:在三天内怎么可能造好十万支箭呢?三天之后不会被砍头吧?但故事的情节就是这么离奇,让读者的心起伏不定。后来,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的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当时就纳闷了,这些材料和造箭完全没关系,怎么可能造出箭来呢?

当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神秘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说去取箭。他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曹军的水寨开去。当船靠近曹军的水寨时,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当时雾很大,曹操不敢出兵只敢放箭。雾散时,船便返回了。这时,船的两边插满了箭,共有十万多支。读到这里,我不禁长舒一口气,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对二十条船经过了静心的设计和布置,他知道这样一来,箭一定会稳稳地插在草把子上面,而且他刚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装十万支箭。

《草船借箭》之所以成功,除了诸葛亮的布置巧妙,还归功于他知天文,识人心。他知道鲁肃的性格非常忠厚善良,不会小心眼,所以让他帮忙。诸葛亮也了解对手曹操多疑的性格,让这个看起来很冒险的行动有惊无险。诸葛亮还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雾,让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虚实,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了箭。从这里,我们充分看到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

诸葛亮受刘备之命来江东协助孙权抗击曹操,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当着孙权,舌战群儒,已展风采。尽管周瑜心胸狭窄,想要暗算他,但他知道刘备的力量很弱,要借用东吴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想与周瑜明着翻脸,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摆脱了周瑜的暗算。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让我爱不释手,读了又读。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学好知识,在紧要的时候化解危机。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8

《草船借箭》是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节,文章主要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就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一次刁难他,但诸葛亮在三天从曹营“借”了十万多只箭,经过此时,周瑜对诸葛亮赞叹不已。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人如果一味看见别人的缺点,忌妒别人、指责别人。自己也不会进步。我们的忌妒心有时也会走上歧途,犯下了滔天大祸。有人见别人钱多,自己穷,便杀人夺走别人的财物。比赛中,有人比另一个人弱,便绑架自己拿奖……

在我们小学生之中,也有忌妒心存在。比如考试中有人考的不好九希望别人下次考差点,或老师把人改错了,应该扣更多的分。相反考好的人希望别人不要比他高,自己的试卷老师不要改错。

让我们正确看待事物,杜绝忌妒之心。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9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著作之一。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三国归晋,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一个个精彩瞬间。诸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

周瑜平日见诸葛亮料事如神,十分嫉妒。一天,周瑜请诸葛亮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周瑜又叫人故意延迟时间。又叫鲁肃去探营,诸葛亮请他调二十条船,每船二十名军士,二百个草靶子,船上布上幔子。鲁肃没把这事跟周瑜说,周瑜心中起疑。

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邀鲁肃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只笑而不答。船驶往曹营。这时江上大雾漫天。诸葛亮令人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曹操看见敌军突然来袭,江上又大雾弥漫,看不清虚实,便令一万人乱箭射之。船上插满了箭,船上军士喊:“谢丞相箭。”曹操令人追之,可船顺风行了二十多里了。

诸葛亮对借箭早已胸有成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诸葛亮识天相、晓地理、知己知彼、知敌知友。如果今日无雾,肯定惨败;如果鲁肃不忠厚守信,他的计根本使不成;假如曹军大胆出击,就连诸葛亮他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更别说借箭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周瑜为人妒贤嫉能的狭窄心胸,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做一个做事哟安排的人,其次也要心胸宽广,能容得下比你厉害的人。如果有人比你厉害,应当想办法超越他,而不是设计陷害他。

《三国演义》,以蜀汉兴亡为主线,生动的地再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悲壮历史。

诸葛亮草船借箭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读了本书叫《草船借箭》,故事中的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而想要置他与死地。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你必须在十天之内给我十万支箭,否则死罪。”

可诸葛亮却出乎意料地说:不用十天我就用三天。并且还立下军令状。原来他利用雾天开了二十多艘插满稻草人的船,去接近曹操的水寨,由于雾太大,看不清,曹军不敢出兵,只能放箭。就这样,诸葛亮很顺利取到十万支箭凯旋而归。周瑜不得不心服口服,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也比上他。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天生的,是因为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天文地理知识了如指掌。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读书,积累更多知识,长大才能应对更多挑战。另外我们不要学习周瑜嫉妒别人的才能,更不能陷害别人,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提高各项才能,去赢得胜利。

谢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