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记忆传授人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 篇1
不知为什么,我从小就爱看科幻、想象之类的书,经常在阅读时总将自己代入角色,与书中人物一起遨游。这本书,就是我在机缘巧合之下的来的……
这天,我来到图书馆,突然,我眼前出现了一本书——《记忆传授人》。这是什么意思?记忆又怎样传授呢?想着想着,我的手不由自主地向书伸去,迫切想打开书,寻找答案。可还没等我碰到书脊,只见它“刷”一下被人抽走,我的心中莫名充满了失落。
再一次遇到它已是一月以后。那时我正在手机上看网上推荐的书籍视频阅读。轻轻滑动页面,那不正是它的名字!我兴奋的点了进去,那是我第一次大致认识到它。因为尽管老师介绍很详细,但结尾人给我留下悬念:“解放”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
我央求妈妈给我买书,看着这深色的封面,我知道,谜底即将被揭开。翻开书页,本以为只是本想象小说,却看到最后,不仅震惊。
这是说在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世界,人们重新建立了社区。可与现在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人生就被规划好了。每过一年,专门负责新生儿的妇女产下50个幼儿,在专门的地方生活,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不听话的就会被“解放”。到5岁时,将被带往一个像广场的地方,底下站满了一对对夫妻,领养自己想要的孩子。然后送他们上学,选择喜欢的工作,周末去做志愿者。到12岁,一些负责每天观察孩子的人,通过他们的兴趣为他们安排工作。18岁以后,在通过性格等其他,为你安排配偶。这就是你的一生。
通过不断阅读,我发现那里的人看到的一切事物竟都是黑白的!而记忆传授人除外。他们拥有战争前的记忆,能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为了记忆的保留,每个传授人年老时,都会寻找继承人,但继承人所看到的`却永远不能告诉别人,否则也会被“解放”。
听到这里,大家对“解放”应该都有了一个大致的猜想——没错,就是死亡。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只能循规蹈矩的按照长辈的要求来,不然等待我们的就是死亡。那这样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我们的人生在18岁前可能是需要监护人的保护,但成年后,我们就应自己支配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 篇2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理想的人生——读《记忆传授人》有感
“在同化社区里,只有特定的一个人能感受欢乐、爱恋、饥饿、痛苦??如果可以选择,你会选择独自承受还是共同承担?”这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所著的《记忆传授人》中的引言,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记忆传授人》主要讲述的是在一个典型的乌托邦社区里,人们关于同化前生活的记忆都被封存,所有的欢乐和痛苦只有记忆传承人能感受。人们的一切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学习、工作都由社区的长老委员会来安排。在社区中有一个名叫乔纳思的男孩由于天赋卓越而被长老会指定为新一代记忆传承人,老记忆传授人将记忆传授给他。最终,乔纳斯在老记忆传授人的训练和指引下认清了同化社区的真面目,选择了出逃,将记忆归还给人们。
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有些羡慕同化社区中的人们,他们的生活虽然千篇一律,没有选择和改变的权利,但同样没有选择错误的痛苦,不需要为自己的前程担忧,社会井然有序,这样不是很好吗?可我很快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这个“理想”的乌托邦社会中,人们感受不到温暖,因为气候已被同化;人们感受不到家庭的幸福,因为所有人都由有孕母所生,配偶也由长老会来决定,对家人没有任何感情;人们甚至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没有用的人们会被“解放”,接受安乐死。这样没有爱和温暖的社会,是一个残缺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没有选择和改变的权利,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幸福,感受不到亲情,感受不到爱。这样的社会看起来虽然很理想,很完美,但却缺乏了生活本该有的.欢乐、温暖、痛苦、磨难。人们生活在虚假的“理想”中,变得冷漠、麻木。这样的生活和社会是悲剧的。
《记忆传授人》这本书让我们明白,社会并不是完美的世界,乌托邦世界只是一个虚幻的泡影,不可期待,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最理想的。一个人应当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自己选择的人生可能会有痛苦,有缺憾,但我们无需逃避,也无需排斥,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这是自己的人生。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 篇3
暑假到了,身为“小书虫”的我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看书时间呢?这不,我一口气看完了“N ”本书。其中,《记忆传授人》让我感触颇深。
《记忆传授人》叙述了在许多年后的一个同化社区里,一切事情都在掌控之中,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没有战争,也没有痛苦的感觉;大家所要做的事情早在一开始就被确定好,没有选择,也没有改变的可能……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一位被称为“记忆传授人”的`最至高无上的长老才知道那些事。而十二岁的乔纳森就被指派跟“记忆传授人”学习知识。渐渐的,乔纳森发现,支撑这个完美社会的,只是谎言。于是,他开始了逃亡……
有许多人,很向往一个完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不会饥饿,不会难过,没有金钱,也不用为生计奔波……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梦想真的实现了,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我们将失去自主能力,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追求,只能像木偶一样被人操控。在这个世界里,只有谎言,每天的生活都是固定的,人们没有自己的时间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就连自己的生存时间,进养老院的时间都不能自己掌控。而乔纳森在接受了传承人的知识后,明白了这个完美世界的真实面目,于是,他逃离了这个世界。如果是我们得知了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我们能接受吗?现在,你还期待那个世界吗?那个人们只会说谎言,勉强支撑的世界?
所以,请珍惜现在的这个世界,不要等到到了那个“完美世界”再来后悔,那就来不及了!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 篇4
最近,我又一次回顾了一本非常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记忆传授人》。大致内容如下:在一个没有战火骚扰的乌托邦社区里,人们安居乐业。即将快满十二岁的乔纳思也是如此。在社区里,人人都穿一样的衣服,住一样的房子,用一样的家具。若发生了意外事故,轻的可向上呈报,从而获得药品;若重的可送往医院。工作是由人分配好的,配偶也是由人精挑细选得到的,甚至孩子也不是亲生的,而是由担任孕母一职的人所生,之后分配到家庭中。每个家庭一男一女。每年,社区都会为一至十二岁的孩子举办一次重大典礼,告知孩子几岁可以干什么。十二岁的孩子会得到工作。而十二岁的乔纳思被分配到了社区的`最高荣誉——记忆传授人一职。可在训练过程中,他发现“解放”不过是安乐死,而支撑整个社区的只不过是谎言,他决心改变一切……
读了此书,我感慨良多,虽说我们生活在和平之中,但世上还有许许多多生活在战乱之中:如里约奥运会期间出现的一支难民队伍;
里约奥运会期间,一个叙利亚的小男孩半边脸淌着血,被救到救护车上,一脸懵懂,无助地安静地坐着。他们肯定做梦都想着在乌托邦中生活。全社会的人们都希望,以后奥运会再也见不到难民队伍。但乌托邦针真的那么好吗?书中的乌托邦,完全由长老会所控制,为保持收成稳定,没有四季变化:为了人们不陷入纠结,家具、房子、衣服都一模一样。九岁以下不能骑单车,八岁可以做义工……人们已经被条条法规所约束,生活没有感觉。这是多么可悲啊!
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曾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两者皆可抛。”我们向往和平的乌托邦,但我们更向往自由!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 篇5
在精彩的Literature(文学)课堂上,我们开始读《记忆传授人》,这本书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这本书在1994年获得了美国纽伯瑞金奖,作者是来自美国的洛伊丝·劳里。《记忆传授人》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乌托邦的社区,在那里生活的人每天都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在那里,没有与众不同,没有危险,没有烦恼,没有悲伤,也没有快乐,没有阳光,没有四季……“乌托邦”是希腊语,意思是“理想国”。在这里,一切事情都在操控之中,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也没有战争或痛苦,大家所要做的事情都在一开始就被限定好了,没有改变的可能。孩子们也都在规定的统一模式里长大。
小说的主人公是12岁的乔纳斯,他在一年一度的庆典上,被选为下一任的记忆传授人。这是整个地区最德高望重的职位,只有他才有权力拥有那些被未来社会消灭的记忆。乔纳斯在学习做记忆传授人的过程中,了解到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美好或痛苦的事情,这令他感觉到现在这个社会如此荒诞。最终,在上一任记忆传授人的帮助下,乔纳斯选择了逃跑,把最终的记忆还给本该拥有它的人们。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没有痛苦才叫完美。在乌托邦的国度里,没有痛苦,但是他们也没有快乐。在我们的.现实世界,虽然有了痛苦,生老病死教会我们珍惜和感恩,造就了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有了不快乐的感觉,我们才知道快乐是多么美好。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同时让我更深刻地思考了人生,也更加珍惜现在,我所拥有的。《记忆传授人》让我学会了珍惜、感恩,懂得了因为有不美好,所以才会有美好;因为有了背叛,才衬托出真心的可贵;因为有了失败,才凸显出成功的骄傲。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 篇6
我叫乔纳思,拥有记忆后的我慢慢地选择了逃避,远离这个世界。
我生活在那名叫乌托邦的城市。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甚至于,有些不真实。十二岁的我,成为了新一届记忆传授人。一边接受着“美好”的记忆,一边学会了欺骗他人。慢慢地,我发觉到,世界不过都是谎言,是一场骗局。我想逃,却逃不过命运的束缚。最后,我带着家中新成员,坐雪橇滑落,不知终点在何处。别了,亲人!别了,记忆!别了,乌托邦。
从书架上缓缓取出一本书,十二岁的我第一次认识那个十二岁的他。看着他痛苦,记忆,或许真不为好事。没有记忆,他无忧无虑,有了记忆,他却发现了人心的险恶,大人的谎言,一切都是假的,但却无法揭穿,多么无奈。
其实偶尔想想,乔纳思说的其实也有一番道理。世界上也确实有着不少谎言,有恶意自然也少不了善意。乔纳思只看到了面,并未了解全部。想起小时候,常盼望着长,便可随心所欲,不再受管辖。但其实,长大的过程,便是一个转换时空的过程。从这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过程。但与原来的世界不相同的是,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谎言。父母喜欢用谎言保护我们,医生与家属习惯用谎言来安慰病人,朋友之间也善于谎言隐瞒,一些真相。不知真假,却也都是为了我们。这样的友情亲情之间,虽无法是纯净无暇,却又别有一番滋味。也就是在这么个世界里,我慢慢听惯了那些亦真亦假的话语。
记得在小学时候,曾迷恋过画画。闲来无事就拿起笔,在纸上勾勒。每一次的画作,也常被同学说漂亮。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被老师推去参加丰台区的比赛。当比赛场出来,我唯一之感便是,太糟糕了。出去之前,我有看到几幅他人的画作,跟我完全不属于一个等级。有些灰心,曾一段时间不再拿起画笔。同学们纷纷来安慰,拿着曾经的画作说着,又鼓励着我:“他们肯定都有学过,看,你没学过都已经画得如今好看了!”如今再翻出以前的.旧作,也只是笑笑,这人不人鬼不鬼的到底是什么?他们不知道,我在那场比赛后就已经知道她们的谎言,谎言已到终点,但她们那谎言中的一切已让我接收道。她们用善意的谎言一直激励着我,即使被拆穿,我也只会当作权然不知,继续感受着她们的暖心话语。悄然觉得,自己似乎太过贪心,又不知何事,我也学会了谎言。
偶然察觉世界上的谎言已够多了。却不知,是谎言造就了世界,还是世界造就了谎言。但不知答案又何妨,只要知道其中不少的谎言为善意的,那便足够了。
谎言的世界不一定就真实,但真实的世界却不能缺少谎言,善意的谎言!
记忆传授人读后感 篇7
我们最近学习并阅读了一本科幻小说《记忆传授人》。
我之前在没有学习,自己阅读的时候,觉得这本小说非常的好看,是那种很精彩的,也没有去想它有什么含义。但后来在学习与思考中发现它与信仰有极大的关联,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故事发生在一个乌托邦世界里,那里一切的事情都在“长老们”的掌控之中,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也没有战争或痛苦的感觉,大家要做的事情一开始就被确定好,没有选择也没有改变的可能。12岁的乔纳斯成为新任的记忆传承人后,他通过记忆的体会发现,支撑这个完美社区的,不过是谎言,于是他决定改变一切…(注: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这个社区里没有的事物很多。比如说没有动物啊,无感情,无分辨力和选择权…最高的单位是长老会,负责决定与安排社区的各样事物,而社区里的居民所做的,只是需要遵守社区的规则。激情出现的时候要吃药,还要为大家决定人生的伴侣,一生的工作,为每个家庭分配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般的妇女不用生育,由职业“孕母”代理,他们的生活方式便是从按部就班的出生迈向死亡。
什么对他们意味着死亡呢?就是解放,到了后面可以发现,所谓解放就是安乐死。为了让社区保持稳定,成长迟缓的婴儿,年纪过大的老人,第三次犯错的犯人,都要被解放到别处,我觉得他们的人生就是如此:幸福平安快乐的度过,然后无痛苦的死亡,但是,这很残酷。
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记忆。没有雪、阳光、颜色、杀害、战争、饥饿、家庭、爱、关系、情绪,欢乐的感觉和死亡的概念。他们很可怜,就像传授人所说的“他们什么也不懂”。确实,他们没有关于这些的记忆,他们当然什么也不知道。乔纳斯在体会这些痛苦时,他很扎心。因为不仅仅是痛苦本身所带来的伤害,还是和他一起生活了那么久的家人,他们从不知道什么是痛苦。
后来,乔纳斯在记忆传授人那里接受了爱的记忆,足以战胜他所感到的痛苦。乔纳斯问过父母一个问题"你们爱我吗?"他的父母竟然认为“爱”这个字眼很笼统,没有意义。圣经告诉我们爱是从神而来的,我们无法从世人得到爱,除非神借着他来爱你。耶稣为我们钉十字架,这就是他最大的爱,为我们付了生命的代价,来成就了我们的生命,所有痛苦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就像传授人所说的“在控制了许多事物的同时,也放弃了很多事物”。在建立同化社区的时候,为了将自己的生活变成最完美的,所以他们废除了很多事物。比如说,雪会妨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有关雪的记忆就被拒绝了。但是这都是人们自己的选择。就像当然,所有的事情都会有好的一面与坏的一面,就像社区里的生活,没有不公,没有痛苦,多么令人向往呀!但他再好也只是暂时性的,他们没有指望,不像基督的`生命是永恒性的。这也表明社区里的人的世界观——唯物主义。以为拥有了一切好的事物,便拥有了全世界。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乔纳思在未接收记忆以前以为只有现在,世界上就只有他们,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就好像我们世界上的人以为就只要好好把握现在,过上幸福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不了解未来的事(神的国)也不了解过去(圣经),
因为接受了记忆,乔纳斯与过去的小伙伴们格格不入。乔纳斯与他最好的朋友亚瑟和费欧娜,也开始没有了共同语言,他们不知道也不了解记忆。我们也会如此与世人分别出来,可能你多年的好友也会与你有很深的隔阂,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乔纳斯曾尝试过很多次,将记忆传送给身边的人,有他的妹妹,他的爸爸,还有亚瑟(乔纳斯的好友)但是他们都没有接受到,反而对他所作所为感到不解。若我是社区里的人,我可能也会不理解。这便如传福音要经历的一般,不可能不遭遇不理解你的人。这经历却是好的,有些人会相信了,就蒙了拣选。当乔纳斯将记忆传送给加波时,加波则接受了。
书的最后部分。乔纳斯与传授人共同讨论并做了一个决定——逃离社区。因为,这样意味着记忆可以回到人们的身上。乔纳斯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因为睡眠不稳定而面临解放的加波逃离了养育了他13年的社区。他们可能面临饥饿、苦难、寒冷,甚至一切未知的苦难。乔纳斯毕竟在社区里生活了这么多年,离别,可能会有些不舍。但他为了改变现状,为了使社区的人获得记忆,他知道他必须要走上这样一条路…
乔纳斯最后到达了那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他看到了家庭团聚的温馨景象。而且仿佛在遥远的另一边(他所逃离的社区)也听见了音乐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