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岛上书店》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1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这句话真的是读书最大的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也是一种旅行。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地域背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书中的故事或许是我们遇到过的事,或者是我们身边的人,或者就是我们自己。通过读他人的故事,与主人公共情,似乎也在他的世界里活了一次,经历了他的人生,这样的体验至少在情感上是十分真切的。
不同的书在不同的时期读起来会有不同的味道,有的书我们认为不好看,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确实不好,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还不能体会到书中说的那些喜怒哀乐,审美还没达到那样的高度。
想读好书,选书非常关键,一般有几个原则:知名作家,畅销书,知名出版社,你认可的人写序或者推荐的。
故事讲的是一个鳏夫的生活,在小岛上经营书店的他,妻子去世后,颓废地酗酒度日。有一天有人将一个孩子送到书店后离开了,这个孩子拯救了他的生活,他收养了这个孩子,遇到了新的爱人,继续经营着这家书店。书中有自我救赎,有亲情友情爱情,有家长里短,有人心险恶,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令人温暖的小说,那个书店坐落在爱丽丝小岛上,这个岛上的居民几乎彼此都认识,只有旅游旺季的时候,才会来很多游客,这简直就是最美好的世外桃源了,有书读,有很多如同亲人般的邻居,大家守望相助,处处可见熟悉的面孔、暖心的问候。
而这一次读书,就是灵魂的一次奇妙旅行,而这种奇妙的感受渴望与他人的分享,只有分享才能让那种美好的感觉持续发酵,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分享的对所有读书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渴望,渴望遇到,需要同样爱书的人,需要知音,但寻找知音的过程却是漫长和无望的,我们只能等待遇见,却完全没有方向。
《岛上书店》是一部阳光治愈、真挚催泪的小说,它不仅是爱情故事,更是爱书人的故事。
因为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几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这是岛上书店的标题语,也是因为他,才让我看了这本温暖的小说。因为他们身上有包容时世的气度。而书里面关于爱情的寄语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在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我们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喜欢这本书。这本温暖的书。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3
上次购书后,还不等阅读便进入期末考试模式。一直无暇看,假期得在余闲,静下心来看了这本《岛上书店》。
爱丽丝岛上的神圣之地——小岛书店,几个爱书的人的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刚翻开书时,说实话,看目录随意预览,根本没看懂什么,每一个部分只是一本书,一段话,莫名其妙的。读后方知那都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在生命的残剥时间里,在生命的尽头,在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时刻,用笔记下的是对女儿真切的爱(跳出书本,或许是对书本的推荐吧)书店老板AJ费克里的生命伴随新生命玛雅的到来而发生转折,如同这个小生命一样渐渐起色,结果阿米莉亚两人克服困难并走完人生,其中通过警长比亚斯为纽带讲述了其妻姐伊斯梅对命运的抗争与救赎,结尾是对爱的描绘,将对书和生活的热爱与传承留予我们每个人都会回答的悬念之中。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爱与被爱的能力、付出与接受的意愿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中的我们。一则美妙、动人的故事,关于人生的救赎与转化,它会在你胸中回荡许久许久。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4
不得不说,这是最近看的最喜欢的一本。一个平凡人的一生,周而复始的轮回,却很可爱很温馨。主人公的幸运与不幸都没有被夸大,也没有刻意的情感带入,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好像没有起伏,但是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整本书最喜欢的一句就是妮可和兰比亚斯说都说过的那句没有书店的地方不能算是个地方。就是这样乌托邦的一句话,让A.J.和妮可放弃学业倾其所有在爱丽丝岛开了这家小岛书店。A.J.爱妮可,也爱书,妮可和书店对他这样一个书呆子来说可以说是这一生莫大的幸福。可是天不遂人愿,妮可死了,他唯一值钱的《帖木儿》丢了。就在A.J的生活即将变得一片灰暗的时候,玛雅出现在他的生活。一个是被母亲抛弃的孩子,一个是被上帝抛弃的大人,A.J.觉得玛雅需要他,但是看起来是他更需要玛雅。玛雅让小岛书店和A.J.都活了过来,她给书店带来生意,让A.J.交到兰比亚斯这个朋友,也让阿米莉亚走进他们的生活,这个无人问津的小岛,好像也开始有了生气,玛雅是小岛的天使。A.J.和阿米莉亚过了几年幸福的日子,本以为 happy ending 了,但是A.J.却离开了人世,失而复得的《帖木儿》也没能救他的命,阿米莉亚不得不带着玛雅离开。A.J.死了,可是固执又刻薄的他把那份坚持留给了小岛,兰比亚斯和伊思梅继续了小岛书店。故事的结尾,像当年的阿米莉亚一样,一个新的出版社经纪人辗转来到小岛书店介绍冬季书目,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本处女作。
整本书的章节名称都是短篇小说的名字,正文也有上百个作家和小说的名字,不看注释估计我这辈子也读不懂这本书了,掉书袋的味道有点重,不过不影响,整个故事还是充满温情。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5
最近开始约束自己每天至少读半个小时的书。其实之前也曾约束过,不过都半途而费了。于是我读完的书大底分为两类:一口气读完的书和拖拖拉拉一年半载才读完的书。《岛上书店》这本书就属于后者。
这本书很无聊。我不是一个很有文学素养的人,我对有趣的书的定义是情节引人入胜、读后值得回味。《岛上书店》几乎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以至于我快读完的时候还在怀疑是不是后面攒着一个大反转。但是读后值得回味还是有的。这本书简单来说就是一本“写书的书”。主人翁A.J.是美国麻省某偏僻小岛上书店的老板。每一篇的开头是A.J.对一本书的书评,对书的描写和评论几乎贯穿了整本书,重要情节的发展也和书脱不开关系。作者大概不想通过起伏的情节去吸引读者,以至于关键的情节也写得很平静。
书中主人翁A.J.很反对电子书和互联网,的确多媒体的发展让爱读书的人变少了。看电视电影就如同在游乐园坐过山车,无需费力就能带来畅快的体验;但读书则像是在幽静的山中徒步,耳边和心中的宁静随时都有可能变成烦躁的困兽,跳出来阻止我继续走下去。如果说战争年代是时事纷乱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那现在不爱读书的人大概是心中纷乱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书中唯一算得上的高潮就是A.J.最后得了失语症,让人有些心痛,一个那么爱读书的人,得了一个看不懂书说不出话的毛病该有多有难受。他在弥留之际给养女留了许多话,他说: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这句话很触动我,这大概也是我想要读书的原因。想不通的时候就读书吧,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从别人口中找到答案,答案要自己想,唯一能帮得上忙的是书。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6
作者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才能将如此多的书融入作品中,而不显得突兀。里面绝大部分书都没读过,所以好多梗可能接不住,使作品本身失了韵味。我的目标就是等我也到了能认识几本书的那步,再回来读读这个岛上书店。
这本作品是由两本主要的书作线索的,第一本是《木帖儿》为全书最主要线索,连接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纽带,围绕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A。J。的改变,从一个孤独逃避的店主,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父亲;第二本是《迟暮花开》,围绕这本书发生了很多温馨的故事,作者也因此收获了一份晚来的爱情。整个故事并不复杂,里面穿插了一点儿推理,一点儿爱情,让这个小岛书店人情味更足。虽然最后店主A。J。去世了,但书店还依然矗立着,等待它的将是另一个温馨的故事。
我给自己未来设想的一个规划就是啥时候闲暇了,在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开这样一个书店,里面摆满我喜欢的书籍,不为赚钱,只为能在想看什么书的时候,能立刻出现在手上。也曾幻想过拥有一个自己的书店是什么样子,看完这本书更加深了我脑海中的画面感,让更有动力去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我也期待我的那个世界。
《岛上书店》读后感 篇7
这书挺好的。
读到一大半时我依然不知道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当然,这很有可能是托了我那迟钝且世俗的个人素养的福。基本应该说是上一本温情的治愈的感人的读起来有点淡淡的书吧?书里面金句颇多,比如我们不是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也不是诗集,我们是作品集。而且里面肯定也有不少笑话。谁不是呢......
当我想要写点什么时我野心勃勃,真的开始动手时,脑子里的想法完全是一锅粥。原来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就像读这本书时一样,主题应该就在阅读的整个过程里面,读完时才会变得清晰了一点,但很难用一种已经把书读完的人的口气给还没看的人说点什么,更加写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一段话。难道是害怕书店老板那高深的文学素养(奇怪的个人癖好)会给我来一段不失温和但伤害十万加的评论?
老板是个书呆子,娶了个好老婆,有一天美好的生活因为车祸变得破碎,他把自己变成了孤岛,麻木地活着。接着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却给他送来了小天使,阳光再次笼罩了他。可生活总是在等着给人使绊子,为了让人们真切地看清这一路走来的风景,静静地看着自己深爱着的和深爱着自己的人。感受生命的意义——“爱”。我认为全书的高潮部分在老板手术前后。
也许只有当我们闭上嘴的时候,我们才能开始真正的思考,并感受爱。难道这就是主题?不,别听我瞎说,还是自己看看吧,人生绝不能够被几段粗糙的句子说清楚。
你居然看到了这里?你太无聊了,这样的话,那这本书对你来说应该算“很刺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