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笔构网

2025-09-16教案

请欣赏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乘法口诀多形式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素养。

2、通过表内乘、除法口算展示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多方法对全班人数的计算和问答活动,进一步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重点 提高学生对表内乘法、除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乘法口诀学完了,今天就让我们来比比,赛赛,进行一次乘法口诀大比拼,(板书课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小组比拼

(一)介绍比赛总规则

师:同学们,我们要通过今天的比赛,选出表现最棒的明星组和速算小能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阅读一下今天的.比赛总要求。

(课件出示:比赛总要求……)

(二)赛前小热身

1、师:还记得我们的乘法口诀拍手歌吗?先找一组学生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学生示范)

2、师:好,2分钟的热身时间开始吧。学生练习拍手歌。

(三)比赛活动

第一轮:我会读算式说得数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读算式、说得数,并直接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2、 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3、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

第二轮:按照乘法口诀说乘法算式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根据乘法口诀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

2、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3、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

第三轮:按照乘法口诀说除法算式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根据乘法口诀说出对应的除法算式,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

2、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3、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

第四轮:拍倍数游戏

1、(课件出示:“游戏玩法:游戏时,从本组第一位同学依次报数,遇到指定数的倍数时拍手而过(或口头报“过”)。游戏比赛规则:由本组内任意一个学生抽签,抽到几就拍几的倍数,小组内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拍倍数游戏,报的数最多的组得10分,其他组依次递减”。)

2、小组代表抽签,小组内进行拍倍数练习。(作为机动时间)

3、拍倍数游戏比赛正式开始……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

第五轮:我会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请根据教室里现在同学们坐的位置,计算出:我们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回答出相对简便方法的,给小组加2分。)

2、教师记录得分。

3、课件出示:“你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学问题吗?请提出来。”

小规则:每组只有一次提问的机会。每提出一个问题给小组加1分,每答对一题给小组加1分。提出的问题要优先选其他组的学生来回答。

4、比赛开始,教师记录分数。

5、算出每组总得分,评出明星组,教师小结。

三、个人比拼活动

1、抢答。(要求: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2、当堂检测

(1)比赛小规则: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得又对又快!答题全部正确的同学被评为速算小能手。

(2)温馨提示

①学生答完题后,同桌互换互评答题卡。

②学生代表大声读答案,同桌内互判,得出成绩。

③判好后交回同桌,有出错的同学进行纠错。

(3)评出速算小能手,教师小结。

四、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附:板书设计:

乘 法 口 诀 大 比 拼

轮次 一大组 二大组 三大组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总 计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 情感目标: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队的同学们来到郊外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给小鸟做窝。) 板书:搭帐篷 烧烤食物 钓鱼 洗菜 做鸟窝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已经把毛巾晾晒起来,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课件演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突出,其余场景虚化。 (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每个帐篷里住12人,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板书:2×6=12。

(2)教师提问:根据搭帐篷小组队员们的活动,你还能提出什问题?怎样解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师指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追问:你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可能说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参加活动的同学晾晒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仔细观察,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再想一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2.各小组选择有关活动,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汇报的内容有时是无序的,教师通过以下有机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达。 我提出的问题是( ),发现( )条件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烧烤活动。

①学生可能提出: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据图意,学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都予以鼓励。

②学生可能提出: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教师提出:你是怎样想的?

(2)洗菜活动。

①学生可能得出:在河边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边洗菜有3组,每组有2人,2×3=6)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菜篮子?(每组有4个菜篮子,一共有3组,3×4=12) 3)给小鸟做窝。

①学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每棵树放2个鸟窝,有5棵树,2×5=10)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3)钓鱼。

①学生可能提出:扛鱼竿的小朋友钓了多少条鱼?(左边的小朋友说:“我钓了4条鱼。”扛鱼竿的小朋友说:“我钓的鱼和你同样多。”可见扛鱼竿的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②学生可能提出:两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4+4=8或4×2=8) 教师对于能够根据对话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及时小结: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找到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话知道解决问题的条件。

3.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参与了“棒棒”假日小队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队日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真棒!回忆一下,我们中队开展过哪些队日活动,在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能不能也提出几个问题,我们一块儿来解答。(学生自由说)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掌握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4(元)

4×5=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板书设计

12÷3=4(元)4×5=20(元)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24~25

教材简析: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学习1-6的乘法口诀后,教材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幅学生感兴趣的队日活动情景图,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有关乘法知识,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活动中,教材向学生提的问题少了,只有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而留下了许多可提出问题的素材;直接告诉学生的信息少了,只有钓鱼学生的一组对话,其他都隐含在图中,给学生许多收集信息的空间。教材的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体现了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观察,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运用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地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出示挂图)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同学们来到郊外,他们看到绿油油的树木,清清的小溪,决定在这里开展队日活动。

(板书:快乐的队日活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请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后回答。

(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晒毛巾,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在给小鸟做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在图上指一指他们的位置。

(板书:搭帐篷 晒毛巾 钓鱼 洗菜 做鸟窝 烧烤)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搭帐篷小组这边,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已经把毛巾晾起来了(手指圈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每个帐篷前有多少条毛巾?

【设计说明: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有条理的观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方法自主地从图中收集信息,学生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每个架子上晾6条毛巾,有2个架子)大家一起读一下。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来列算式,谁来说说?

(板书:2×6=12(条) )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根据图中找到的有用的数学信息,列出算式解决的。)

我们一般把这两个数学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的,谁先来说一说?谁还要来试一试?

指名回答。

白菜老师看见同学们玩得真开心,也被吸引过来了,它也出了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

学生口答:12人。

同学们真棒!

【设计说明:教材上直接给出了问题:“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但是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给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只在图上告诉我们每个帐篷前面有2个架子,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每人用一条毛巾。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人和毛巾”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将这个问题转变成了两个问题来解决,先问“每个帐篷前有几条毛巾?”,学生都能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2×6=12(条);我再追问:“每人用一条毛巾,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现在学生都能理解一条毛巾对应着一个人,12条毛巾就是有12个人。

这个问题告诉我要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吃透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反复钻研教材,仔细推敲期中的细节,从而熟练掌握内容。】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仔细观察了晾毛巾的情况,从图中找到了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新发现?

3.教师提问:现在你还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可能出现:

1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2搭帐篷的一共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4晾毛巾一共用了多少个夹子?

5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6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7一共有多少个盆?

8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9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10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

【设计说明:在反馈中,大家想出的问题特别多,观察的非常仔细,不少都是我没想到的,令我惊喜不已。但也正是因为提问空间很大,有的孩子就乱搜集条件乱提问题。因此在活动后,我让学生及时进行小结,让他们在回顾提问的过程后,提醒他们要注意收集有用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才能提出高质高效的数学问题。相信经过今后的多次训练后,孩子们的提问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的。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老师敢放手让他们去思考,信任他们,他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就进行4人小组活动。在活动之前,请听清要求:

每人从这些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并把它记录在练习纸上;

然后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

请组长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检查、改正练习纸上记录好的相关信息。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在交流时只要小组内听得见就好了。

学生分别选择有关问题,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体验活动。我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为他们努力搭建一个民主的平台,让他们互动交流,拓展他们认知的空间,并且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拍手示意交流结束,交流时按照练习纸上写的格式进行汇报:我选择的是第()个问题,找到的数学信息有()。

【设计说明:课堂上还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能力,引导学生把研究的.问题表达完整和清楚。在交流和讨论时,要通过适当的评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角度和方法有所认识,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

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数学信息二:

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或12×3=36(人)。

哪种算法比较好呢?

学生交流。

2搭帐篷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每个帐篷有3人,有3个帐篷,列式为:3×3=9(人)

3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

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列式为:6×6=36(条)

数学信息二:

每个帐篷前有12条毛巾,有3个帐篷,列式为:12×3=36(条)

4晾毛巾一共用了多少个夹子?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晾一排毛巾用了7个夹子,有6排毛巾,列式为:7×6=42(个)

5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每棵树有2个鸟窝,有5棵树,列式为:2×5=10(个)

6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每组有2人,有3组,列式为:2×3=6(人)

7一共有多少个盆?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每组有4个盆,有3组,列式为:3×4=12(个)

数学信息二:每人2盆,有6人,列式为:2×6=12(个)

8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钓了4条鱼,我钓的和你同样多。

教师追问:什么叫“同样多”?

“同样多”即:第二个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数学信息:每人钓了4条,有2人,列式为:4×2=8(条)

9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有三组每组4人,还有一组有5人,列式为:4×4+1=17 (人)

有没有列其他算式的? 或 4×3+5=17(人)

在算式4×4+1=17(人)中,4×4表示什么意思?1又表示什么意思?

在算式4×3+5=17(人)中,4×3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

10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有3组拿着4跟棒子,还有一组拿着3跟棒子,列式为:

4×3+3=15(人)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仅会提问题,还会从图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在解决完问题后,我还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或者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和要求。】

3.总结延伸。

这堂课,我们跟随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快乐的队日活动,还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里面藏着的许多数学问题,并在图中找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老师发现今天我们二(3)的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

五、全课小结,体验收获

下面谁来说说,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1、装有各色小球的双层袋十个、各色小旗若干。

2、学生分成6人小组。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提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1:一元硬币。可以用它买东西。

生2:还可以用它玩猜正反的游戏。

师:你会玩吗?能介绍游戏的玩法吗?

生2:把硬币往上抛,落下后用手遮住,让别人猜正反。

师:想不想现在玩?

生(齐):想!

师(抛出硬币后盖住):谁来猜?

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师:能确定吗?

生(摇头):不能。

师:那该怎样说?

生3: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请两组小朋友进行摸球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小组取胜。

两小组开始摸球。其中一组全摸的是黄球,另一组一个黄球也没有摸到。

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纷纷说:不公平,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4:一只袋里全装的黄球,当然摸到的都是黄球。

师:真的吗?抽出来看看,果真全是。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5: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另一只袋子里呢?

生6:一个黄球也没有。

师(边抽出里面的`网袋边提问):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7: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板书不可能。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黄球,你有办法吗?

生8:放一个黄球进去。

师:照你说的,放一个黄球,现在在袋中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

生9: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板书可能。

活动二:小组摸球

师:小朋友们都觉得刚才的比赛不公平、不合理,下面我们就举行一次公平合理的小组摸球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摸得最有秩序、收获最多?小组成员轮流摸球组长在表格内作好记录。附表格

红球

黄球

白球

小组摸球,组长记录。

五分钟后。

师:谁愿意把你们这组的摸球情况向大家汇报。

生10(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摸球情况记录表):我们小组摸了10次白球,6次红球。

师:猜一猜他们小组的袋中装了什么颜色的球?

生11:白球和红球。

师:抽出你的网袋,看他猜对了吗?(猜对了)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2: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13:不可能是黄球。

师:根据你们组记录的情况,猜猜你们的袋中会有什么颜色的球。再抽出网袋验证一下。

生猜测验证。

师:你们猜对了吗?在你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小组成员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出现的结果。

师任选两组网袋,让全班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交流摸球结果。

活动三:摸奖活动

师:一个月前我们金坛举行了一次摸奖活动你参加了吗?手气怎么样?

生(齐):不好!

师:今天想不想碰碰运气?

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想!

师(拿起一只装有6只黄球的网袋和一只装有4只白球、2只红球的网袋,把球合并到一只袋中。):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4:可能摸到黄球、可能摸到白球、还可能摸到红球。

师:现在规定摸到红球为中奖。

师生合作进行摸奖活动。大约摸了10次还没有人中奖。

师(故作疑惑):刚才明明小朋友说可能摸到红球的,怎么现在一个也没中奖?

生15(急切地):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16: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的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向你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师:摸球比赛、抽奖活动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看图你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吗?先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实物投影展示:母鸡下蛋图、太阳落山图、球员射门图。

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身边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

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这节课玩得开心吗?(开心)想不想下课?(不想)还想干什么?

生(异口同声):玩游戏。

师:满足你们,我们就来玩举旗游戏。让大家一定只能看到红旗。

生:举红旗。

师:让大家可能看到红旗。

生:举红旗、黄旗、蓝旗。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2.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数据

3、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垃圾要分类,垃圾不要乱扔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用调查、计数、实验等方法去数据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部分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班上的同学可能是那些岁数?几岁的.人数最多?几岁的人数最少?

板书:6岁7岁8岁9岁

2、揭示课题。同学们猜得是否准呢?要想知道,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

二、体验统计过程

1、认识“正”字的方法

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

教师介绍画“正”的方法

2、体验统计过程

⑴每个同学作好记录。一人到黑板上记录

每个学生报自己年龄,其余学生记录

⑵观察6--9岁的同学各有几人?你是怎样计算的?

⑶把这些数据填在书上的统计表中

⑷你认为全班同学都统计到了吗?你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统计表

全班几岁的人数最多?几岁的人数最少?猜对了吗?

看到统计表,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活动

1、教材105页统计全班同学家庭人数情况

⑴想好自己家有几口人

⑵收集数据,填记录单。画“正”记录

⑶填统计表并分析统计表

⑷提出数学问题

2、练习二十二1题

⑴分小组活动

⑵反馈

3、: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堂。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队的同学们来到郊外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给小鸟做窝。)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已经把毛巾晾晒起来,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课件演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突出,其余场景虚化。

(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每个帐篷里住12人,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板书:2×6=12。

(2)教师提问:根据搭帐篷小组队员们的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师指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追问:你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可能说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

6×6=36人。

解法二: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

12+12+12=36人。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参加活动的同学晾晒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仔细观察,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再想一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2.各小组选择有关活动,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汇报的内容有时是无序的,教师通过以下有机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达。

我提出的问题是( ),发现( )条件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烧烤活动。

①学生可能提出: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据图意,学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都予以鼓励。

②学生可能提出: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

教师提出:你是怎样想的

(2)洗菜活动。

①学生可能得出:在河边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在河边洗菜有3组,每组有2人,2×3=6)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菜篮子

(每组有4个菜篮子,一共有3组,3×4=12)

(3)给小鸟做窝。

①学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每棵树放2个鸟窝,有5棵树,2×5=10)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4)钓鱼。

①学生可能提出:扛鱼竿的小朋友钓了多少条鱼(左边的小朋友说:“我钓了4条鱼。”扛鱼竿的小朋友说:“我钓的鱼和你同样多。”可见扛鱼竿的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②学生可能提出:两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4+4=8或4×2=8)

教师对于能够根据对话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及时小结: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找到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话知道解决问题的条件。

3.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参与了“棒棒”假日小队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队日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真棒!回忆一下,我们中队开展过哪些队日活动,在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能不能也提出几个问题,我们一块儿来解答。(学生自由说)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例3情景图。

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图意

2、小组讨论

⑴怎样列出算式?

⑵怎样求出商?

3、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4、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0页课堂活动。

摆一摆,填一填

⑴63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几根?

⑵63根小棒每份9根,可以分几份?

⑶72根小棒平均分成8份,每份几根?

⑷56根小棒每份7根,可以分几份?

2、练习十六第1题。填表。

小马拉车。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

4、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使学生能感受到数数的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1、能正确地数出万以内的数。

2、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在数的过程中突出计数单位,突破翻坎数。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那些计数单位?

生:认识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那么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指名口头回答,全班齐读一遍。

二、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数数,并板书课题:数数

三、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4,通过一根一根数小棒,突破翻坎数数的方法。

1、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从九十七开始,一根一根地数,一直数到一百二十。数好的小朋友可以同桌互相数一数。

2、指名全班交流。

师问:数到九十九,再往后怎么数?

生:该数一百了。(因为9后面添上1就变成10,10和90合起来就是100。)

3、师问:一百二十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生:一百二十里面有1个百和2个十。

4、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①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九十三数到三百零五,先独立拨珠数,再指名拨珠数。

②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三百九十八数到四百零二;

③再一个一个地数,从四百九十九数到五百一十;

④再一个一个地数,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一十。

4、接龙数数

①一个一个地数,从六百九十六数到七百零八;

②一个一个地数,从七百九十七数到八百一十三;

③一个一个地数,从八百九十九数到九百一十三;

④一个一个的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五。

(二)教学例5

1、一十一十的数

⑴在计数器上从九百八十数到一千零五十;并说出九百八十由()个百、()个十组成的,一千零五十由()个千、()个十组成。生先自己拨珠数数,然后填在书上,再和同桌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师指名回答。

⑵在计数器上从一千九百数到二千零一十;并在书上填出一千九百和二千零一十这两个数的组成。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⑶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

①从二千九百七十数到三千零九十;

②从三千九百二十数到四千一百;

③从四千八百七十数到五千零四十;

④从五千九百六十数到六千一百三十

师指名边拨边数其中的数,全班订正。

2、接龙数数

⑴一十一十地数,从八百数到一千;

一十一十地数,从六千九百数到七千零六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七千八百九十数到八千一百三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八千九百五十数到九千一百二十。

⑵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数到二千;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千四百数到三千二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六千五百数到七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九千七百数到一万。

⑶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四、课堂活动:

1、P6-2题⑴,先让学生看懂计数器图,再填空。

2、P6-2题⑵,由学生直接填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数万以内的数)你学会了什么?(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

二年级数学活动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24~25

教材简析: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学习1-6的乘法口诀后,教材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幅学生感兴趣的队日活动情景图,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有关乘法知识,自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活动中,教材向学生提的问题少了,只有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而留下了许多可提出问题的素材;直接告诉学生的信息少了,只有钓鱼学生的一组对话,其他都隐含在图中,给学生许多收集信息的空间。教材的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体现了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观察,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运用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准确地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出示挂图)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同学们来到郊外,他们看到绿油油的树木,清清的小溪,决定在这里开展队日活动。

(板书:快乐的队日活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请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后回答。

(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晒毛巾,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在给小鸟做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在图上指一指他们的位置。

(板书:搭帐篷 晒毛巾 钓鱼 洗菜 做鸟窝 烧烤)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搭帐篷小组这边,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已经把毛巾晾起来了(手指圈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每个帐篷前有多少条毛巾?

【设计说明: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到部分有条理的观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等方法自主地从图中收集信息,学生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

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板书:每个架子上晾6条毛巾,有2个架子)大家一起读一下。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来列算式,谁来说说?

(板书:2×6=12(条) )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根据图中找到的有用的数学信息,列出算式解决的。)

我们一般把这两个数学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的,谁先来说一说?谁还要来试一试?

指名回答。

白菜老师看见同学们玩得真开心,也被吸引过来了,它也出了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

学生口答:12人。

同学们真棒!

【设计说明:教材上直接给出了问题:“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但是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给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只在图上告诉我们每个帐篷前面有2个架子,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每人用一条毛巾。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人和毛巾”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将这个问题转变成了两个问题来解决,先问“每个帐篷前有几条毛巾?”,学生都能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2×6=12(条);我再追问:“每人用一条毛巾,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现在学生都能理解一条毛巾对应着一个人,12条毛巾就是有12个人。

这个问题告诉我要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吃透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反复钻研教材,仔细推敲期中的细节,从而熟练掌握内容。】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仔细观察了晾毛巾的情况,从图中找到了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新发现?

3.教师提问:现在你还能看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可能出现:

1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2搭帐篷的一共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4晾毛巾一共用了多少个夹子?

5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6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7一共有多少个盆?

8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9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10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

【设计说明:在反馈中,大家想出的问题特别多,观察的非常仔细,不少都是我没想到的,令我惊喜不已。但也正是因为提问空间很大,有的孩子就乱搜集条件乱提问题。因此在活动后,我让学生及时进行小结,让他们在回顾提问的过程后,提醒他们要注意收集有用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才能提出高质高效的数学问题。相信经过今后的多次训练后,孩子们的提问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的。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老师敢放手让他们去思考,信任他们,他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就进行4人小组活动。在活动之前,请听清要求:

每人从这些问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并把它记录在练习纸上;

然后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

请组长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检查、改正练习纸上记录好的相关信息。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在交流时只要小组内听得见就好了。

学生分别选择有关问题,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体验活动。我把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为他们努力搭建一个民主的平台,让他们互动交流,拓展他们认知的空间,并且紧密联系生活、联系社会。】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拍手示意交流结束,交流时按照练习纸上写的格式进行汇报:我选择的是第()个问题,找到的数学信息有()。

【设计说明:课堂上还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能力,引导学生把研究的问题表达完整和清楚。在交流和讨论时,要通过适当的评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角度和方法有所认识,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

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数学信息二:

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或12×3=36(人)。

哪种算法比较好呢?

学生交流。

2搭帐篷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每个帐篷有3人,有3个帐篷,列式为:3×3=9(人)

3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

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列式为:6×6=36(条)

数学信息二:

每个帐篷前有12条毛巾,有3个帐篷,列式为:12×3=36(条)

4晾毛巾一共用了多少个夹子?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晾一排毛巾用了7个夹子,有6排毛巾,列式为:7×6=42(个)

5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每棵树有2个鸟窝,有5棵树,列式为:2×5=10(个)

6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每组有2人,有3组,列式为:2×3=6(人)

7一共有多少个盆?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一:每组有4个盆,有3组,列式为:3×4=12(个)

数学信息二:每人2盆,有6人,列式为:2×6=12(个)

8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我钓了4条鱼,我钓的和你同样多。

教师追问:什么叫“同样多”?

“同样多”即:第二个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数学信息:每人钓了4条,有2人,列式为:4×2=8(条)

9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有三组每组4人,还有一组有5人,列式为:4×4+1=17 (人)

有没有列其他算式的? 或 4×3+5=17(人)

在算式4×4+1=17(人)中,4×4表示什么意思?1又表示什么意思?

在算式4×3+5=17(人)中,4×3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

10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数学信息:

有3组拿着4跟棒子,还有一组拿着3跟棒子,列式为:

4×3+3=15(人)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仅会提问题,还会从图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在解决完问题后,我还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这样列式,或者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和要求。】

3.总结延伸。

这堂课,我们跟随假日小队的队员们开展了快乐的队日活动,还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里面藏着的许多数学问题,并在图中找出了有用的数学信息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老师发现今天我们二(3)的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

五、全课小结,体验收获

下面谁来说说,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