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笔构网

2025-09-17教案

请欣赏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①初步了解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②懂得尊敬爷爷、奶奶的道理

③激励每个小朋友对爷爷、奶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

活动口号:

情系敬老院 温暖老人心

活动人员:

全体师生

活动时间:

20XX年 10 月 21 日

活动地点:

敬老院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节日礼物

2、横幅、校车安排

3、准备水果、重阳糕点等食物

4、家长园地:请家长配合,鼓励幼儿在家里帮爷爷、奶奶等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关爱老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节目表演:

1、教师表演《加加油》

2、幼儿表演《口香糖》《让爱住我家》

3、歌曲《关心老人笑哈哈》

4、表演结束,给老人赠送自己制作的`礼物

5、合影留念五、活动结束,返回幼儿园

注意事项:

1、老师要看管好本班孩子,必须遵守活动时间及安排,准时到达集合地点;

2、进入敬老院要保持肃静,行动有素;

3、见到敬老院的老人、领导及工作人员要微笑、主动地问好,体现良好的个人素养;

4、活动结束时要和老人握手告别,说再见!

教学反思:

10月21日,我们又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园将结合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开展关于"尊老、敬老"为目的的主题活动,创建一个爱老、敬老、养老、助老的氛围。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们尊老爱老的优良习惯,我园将在重阳节前夕,组织孩子们去敬老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等老人的关心和爱护。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拼音正确认读本课“阳、节、古、人、景、色、太、平”等8个生字,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阳、古、平、太”。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通过查找课外资料,简单了解重阳节的风俗,能用一、两句完整的句子说说自己家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情景。

重点和难点:

1、能根据拼音正确认读本课“阳、节、古、人、景、色、太、平”等8个生字,并会运用各种方法自主识记生字的字形。

2、读准后鼻音生字“阳、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描写“阳、古、平、太”,注意撇有尖,捺有角。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简单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们知道哪些?(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节日的儿歌——重阳节。

板书课题:44重阳节师范读齐读

2、学习生字:阳(读准后鼻音)、节(一字开花)

3、师:你们了解重阳节吗?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师补充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说明:

这一环节首先调动学生的已知,启发他们回忆自己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揭示课题的目的。第二步: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认真书写的熏陶,同时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学习课题中出现的生字。第三步:学生对于重阳节比较陌生,通过课前查阅有关的资料,以及课上老师的介绍简单地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师范读儿歌:仔细听听儿歌都告诉了我们什么?指生答。

2、学生自读儿歌:(出示课件—整首儿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互读儿歌:同座位同学互相纠正。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做小老师听听他读的怎么样?

5、齐读儿歌:读整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说明: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带着要求听教师范读课文,培养边听边思考的好习惯。第二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既让学生对儿歌的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又对学生进行“读正确”的训练。

三、精读儿歌,识字背文

1、学习第一句:(出示课件---儿歌第一句)

师:通过初读儿歌,你从哪里知道了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1)指生读(2)分男女生读(3)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

2、学习第二、三句:

(出示课件---儿歌第二、三句)

(1)问题式引读:师:古人和现代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的目的有什么不一样?(生:齐读第二句)师:人们登高许下了什么美好的心愿?(生:齐读第三句)

(2)请大家看着大屏幕,把这两句读给同座位的小朋友听。

请同座两位小朋友一起读齐读

3、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九月”“古人”“风景”“秋色”“太平”“高”“美”指读开火车读(注意读准后鼻音生字“景、平”,平舌音“色” )

(2)学习生字:“九、古、人、高、景、色、美、太、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

4、熟读成诵

个别准备,小组比赛,班内展示

说明:

这一环节重在认识生字并且以读代讲学习课文、背诵课文。具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学习第一句。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第二步:学习第二、三句。利用问题式引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二、三句的大意并熟读这两句。

第三步:进行识字教学。在充分朗读课文,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地进行生字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老师及时地归纳提炼好的识字方法,以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四步:朗读、背诵、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词语:齐读全班做游戏“菊花朵朵开”

2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字卡

(2)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择识字游戏

a、《大家都来猜》b、《看谁记得快》c、《扩词擂台赛》d、《翻牌游戏》e、《你说我猜》

3指导书写“人,太”

(1)书空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

(4)生摆正姿势,书写生字。

说明:

在巩固识字的环节中,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迷人的秋景:一朵朵美丽的菊花竞相开放,菊花上写着由课堂上所学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词语出现和消失的快慢速度可以随着学生的掌握熟练度自由调控。生字的复习上利用平日里常做的识字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开展游戏。在写字环节中注意强调撇有尖,捺有角,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课外拓展,说话练习

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要求说一、两句完整的句子。

说明:

如果过重阳节的情景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学生可以选择较熟悉的中秋节说。教师应注意要求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不用太长一、两句即可。

补充资料: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一年一度秋风劲”,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凉,五谷票箱,古人认为这一天登高能避灾消祸,长寿不老,因此,我国素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饮菊花茶”等习俗。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懂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并努力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学生。

活动过程:

一、主题导入

同学们已经认识好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了,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么你们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吗?

(重阳节)

二、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两九相重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此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在这一天,人们一般会有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三、颂九九重阳诗

1、听音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重阳节时远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兄弟一起登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看来,古人对于重阳节这个节日是非常重视的。

四、说一说准备为爷爷奶奶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我们一般将重阳节成为中国的“老人节”,目的是为了让年轻一辈懂得尊老敬老。请同学们来谈谈为了尊敬长辈、关爱长辈,你们准备为爷爷奶奶做什么事?

五、总结

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敬重自己的长辈,也要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而对于你们来说,如果能做到那样,那么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人见人爱人夸的好孩子。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模板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说到主题班会,大家应该都参加过吧?主题班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建设。你知道什么样的主题班会才是好的主题班会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老师指导下描摹“人、太”。

2、朗读课文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记住课文内容,并尝试背诵。

3、读儿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孝敬老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1、出示:节(指名拼读、齐读)

2、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3、(出示节日名称),春节是我们常说的农历新年,可以放假来庆祝。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日。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

4、出示课题,指名拼读“重阳”。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我们在35课中学过,出示:“轻重”(齐读)这种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我们称它为——多音字。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4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哪一天?

2、出示课文,指名读。(指名评:字音是否读准?)

3、男女生读文、同桌互读(互评:加字不漏字)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引读:重阳节是——:九月九。九月九日是——重阳。

2、农历九月九日刚好在中秋之后,当时的景色怎样?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1)出示卡片:景色(指名拼。正音:后鼻音、平舌音)怎么记住?(日+京)

(2)找出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读。(文中句子变红)

(3)“秋日晴”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出示:秋高气爽

“山风清”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出示:云淡风清

3、那么,人们在重阳节会干什么呢?

(1)引读:古人——

我们——

(2)学习生字:出示卡片:古人(指名拼读、齐读)就是古时候的人。“人”与“八”比较。“人”的笔顺规则

登高(指名、开火车拼)即登上高处,这“登高”可以是爬山、登高塔。

(3)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那么,人们登高干什么呢?

引读:古人登高——

我们登高——

(4)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听重阳节的来历的故事)

4、后来,人们就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自己读好课文,试着背诵。

5、自古以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上高处,一边观赏秋天的美景,一边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如果你也登上高处,你会为你的`家人和朋友许下什么美好的愿望?

6、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之外,还有观赏菊花、遍插茱萸(茱萸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活动。

7、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xx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其老人节。想一想,这一天,我们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们不仅可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为老人做事,平时也应该为他们做事。

四、复习巩固、课外延伸

1、生字都认识了吗?猜字谜游戏。

一撇一捺不是八,猜猜我是谁?(人)羊儿羊儿大大大?(美)

大下多一点。(太)我有十张口?(古)太阳照耀北京城?(景)

2、出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云淡风清的时节。古人登高躲避天灾。现在我们也在重阳节登山观赏秋天美丽的景色,并祝愿家家平安。

(自读、指名读、齐读)

3、九九重阳,因为“九”与“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的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而且秋天又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人们历来对重阳节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的诗词佳作。(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5

活动口号:

情系敬老院温暖老人心

活动人员:

幼儿园全体师生

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1日

活动地点:

敬老院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节日礼物。

2、横幅、校车安排。

3、准备水果、重阳糕点等食物。

4、家长园地:请家长配合,鼓励幼儿在家里帮爷爷、奶奶等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关爱老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1、教师表演《加加油》。

2、幼儿表演《口香糖》《让爱住我家》。

3、歌曲《关心老人笑哈哈》。

4、表演结束,给老人赠送自己制作的礼物。

5、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

返回幼儿园

注意事项:

1、老师要看管好本班孩子,必须遵守活动时间及安排,准时到达集合地点;

2、进入敬老院要保持肃静,行动有素;

3、见到敬老院的`老人、领导及工作人员要微笑、主动地问好,体现良好的个人素养;

4、活动结束时要和老人握手告别,说再见!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准备:

1、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和有关图片。

2、事先让家长和孩子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有关民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你们了解了重阳节的哪些内容,谁能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二、认识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通过故事《重阳节由来的'传说》,加深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和认识。

2、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人们有丰富的活动,如登山、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3、关于重阳节的诗歌

《采桑子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过故人庄》孟浩然

三、发表感言

播放图片,发表感想。

(1)我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

a、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一个电话或陪老人吃一顿饭。

b、讲一个动人的故事给老人听。

c、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幸福照。

d、陪伴老人一起散步。

e、为老人们做一道可口的菜(可以是水果拼盘)。

f、自制一张精致的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2)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心里话。

四、活动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还知道了重阳节的相关习俗,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我们对老人的尊敬之情。在这里,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既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也要关心身边的老人、长辈。希望每个同学能尊敬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相信你们能做到的是吗?最后祝愿天下的老人,重阳节快乐!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主题班会需要准备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7

一、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二、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三、重阳节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