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远程研修观课报告(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1
七月四日和五日,我在进修附小观摩了临沭县小学英语优质课评比的课堂,听了词汇课和读写课。
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活动,让我这个接触小学英语教学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受益匪浅,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收获。
1、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功
作为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师,教师本人的基本功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英语的日后发展,如:语音的标准及语言的流利,规范的板书。小学英语对学生听和说的要求相对多一些,因此,教师语音的规范及语言的流畅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语音语调基本功,确保我们说出的每个单词,每个句子没有发音上的问题。课堂语言除了要流畅,一定要确保我们说出的不是错误的句子,我们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课堂上不够规范的课堂用语,可能会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规范的板书除了能利于学生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利于课文的理解外,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情境的.设置
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在句子中学习单词。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
所创设的情境如何即利于课文的导入,也利于重点单词、句子的引出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方面。
3、恰当的导入,自然的过渡
这几节课,我是以一种欣赏和享受的心情听完的。导入的自然,过渡的简洁而不留痕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
这次的优质课注重课文,注重基础知识。在精讲精练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正是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远见,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2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3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
尊重学生的发现,引导其“再创造”。当我看见吴老师亲切、自然的和孩子们互动时,我心为之一颤。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获取知识,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数学,她从不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这一点,是我最难学会的。在观看视频的间隙,我留意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数学教师,总是把一些概念、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之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再创造’。”
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语言,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吴正宪老师的课具有鲜明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增强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吴正宪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整个课堂都充满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从这些细节处,可以看出吴老师治学的严谨,对待教学的细致、对待学生个例的特别关注,都能显示出名师的大智慧。而加想起自己在课堂上常常会忽略这些细节,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虽然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一点认识,每节课还在尽力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还是总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发展关注还是不够。课堂上不能显现出这种大气。吴老师这种“大气”的数学,才是一种“发展孩子”的数学。
我想在今后的要工作要善于积极地学习、思考,更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和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通过不断地反复的实践、反思、学习、探讨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最后达到了“心中装着大数学,才能上出大课堂”的最高境界。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4
针对陈锦青老师上的站立式起跑一课,进行简单的点评,第一,他的课程基本按照课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1、充分利用学生自制器材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通过发笑脸贴纸,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觉,能够分清起跑时脚和手的姿势,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陈老师能够根据水平一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等特点,建立清晰的动作感觉,让他们很好的分清起跑姿势,把容易混淆的事情变得简单,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教学方法。3、关注学生心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第二,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的重点与难点把握的不够准确,本课为第一次课,其教学重点应为:身体重心前移,教学难点为:异侧手在前,再根据重、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的整体性不够注重,本节课在教学中虽然教学方法新颖,但是教学内容不够突出。从准备活动到小游戏再到练习,没有突出学习的重点,过于一般。内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学生兴趣。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得到发挥。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不过教师在刚开始的准备活动中应该充分注意安全,由于水平一的学生对于安全意识还是很欠缺的,教师应该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两个学生对着站立抢位置的辅助练习还是存在一定安全问题。如果在进行练习前强调一下会更好3、课的器材有所创新:每人两个笑脸贴纸,但是水平一的学生在对贴纸的练习中,还是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是不是在课前或者发贴纸的时候跟学生强调一下要求,然后能够缩短这一时段的用时,提高课堂的'练习密度。4.教师应精讲多练,减少集中讲解的时间,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练习时间。
总之本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可以看出陈老师在课前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非常新颖,既有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课的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一面,通过游戏与各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学们都表现出了好胜的一面。这节课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学生通过自己做的器材上了一节有趣的体育课,在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意识。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5
为期二十多天的教育研修走进尾声,短短的几十天,我们经历了耕耘和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好的一个机会能够分享到专家们的成果、心得和经验。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观点和想法,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同仁们之间的研讨以及老师们所提供的视频和各种信息,这些都开拓了我的视野,充实了我的思想,同时也给我提供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得到同仁们的指点,真的是获益匪浅!所以在这里首先感谢提供这个平台的老师们和参与这次培训的各学校的老师们,让大家有了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的机会。下面是我的感悟和收获。
1、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换、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对学生的激励与鞭策也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探究的问题,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更是时代的召唤 。十天来我收获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能,还收获了更多的人文精神,从专家老师认真批阅每一篇作业中,从班主任对每一个学员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中,从每一位学员认真对待每一篇作业中,我进一步领悟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进取精神,远程研修真可谓是教师的精神家园。
2、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思考、探索,才能掌握和运用这门艺术。教师要用爱心去熏陶学生,要用恒心去对待学生,要用耐心去教育学生。
3、聆听、学习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讨论学习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积累、内化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问题。
4、了解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积累与梳理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掌握了积累的内容与梳理知识点的方法,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更新了思想,改变了观念。
5、 课后反思进步的基石,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师的反省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反省何来进步。每一节教案,每一节课都要反思,总结优缺点,站在课堂外看自己的课,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课堂,更重要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于每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路,什么样的方法讲解,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我们在课堂中的每句话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因为反思的过程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反思我们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6、 通过阅读、积累、内化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以充分重视和发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收益无穷。”在此基础上培养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 要求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作为教师,我们要读比学生多几十倍的书,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学无止境,要想我们的学生会学习,教师应该首先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有源头活水。
7、用心实践。研修学习,但那也只是给我们的日常教学的一个指导作用,具体如何实施?那就要靠我们将专家门的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充分的“消化吸收”,将其转变为能真正服务于我们日常教学的有效元素而不是一味生搬硬套,关键是看你如何将你所学到的理论性知识用来指导实际教学,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让学生有发表观点感受的机会。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意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在研修中我这样不断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真正领略到了培训的精彩: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也有实践的品鉴入微;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同伴的经验互助……在学习中明白了这样一种理念:课堂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讨论、辩论等参与方式,促进了交流与分享。整个培训过程清晰流畅,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总是让人恋恋不舍,流连忘返。研修的活动环环相扣,不看视频,就无法有针对性的交流,不交流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
在学习中激发了自己的兴趣,扩宽了自己的视野;在教学中激活了自己的思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远程研修虽然结束了但是我相信我的学习远没有结束,我要有“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感谢指导老师,,感谢所有为此次研修默默奉献的人们!
以上是我在这次远程培训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同行继续指导和交流,使我们获得更大的收获,使我们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研修的日子里我们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享受着远程研修的智慧大餐,方才明白,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精彩,梦想与智慧的相逢原来可以如此激情澎湃!
在这二十多天里,我们交流出了经验,交流出感情,虽然研修结束了,但希望老师们能多交流,多联系,继续共同品味教育事业中的苦与乐!
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篇6
观看了三位老师的课,感到他们为了上好课下足了功夫,有的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的则用“秧田式教室布置”的传统标准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有的将信息技术手段传神的应用到了课堂上使得课堂生动直观丰富多彩。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他们对教学兢兢业业的专注和精神投入,都是教学最值得尊重的资源。
我在这里不对他们在课件设计、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合理性做评价,也不对他们在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上的透彻到位做评价,也不就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技术规范等培训资料里罗列出来的方面条分缕析的做评价。我只就教学方式(模式)的选择对学生对教师的制约和影响发表一点基于我教学实践和思考的浅见。
三位老师尽管从形式上看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我感觉其真实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传授式”的教学思想和套路,课堂上“五段论”的结构模式都非常清晰非常明显,细微处的差异不足以分别其教学的指导思想。不管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生动的物理现象还是凸显隐匿处的不直观的物理规律,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让学生登台演示实验,都本质都是让学生“看”的;不管是教师讲授,还是让学生回答问题,抑或是询问学生问题,都是让学生“听”的。只要学生“听懂”了或“看懂”了,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看,学生就学会了、该部分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所以,当教师问学生一个问题,然后指定一个举手的学生回答,如果该学生的回答表示他“学懂”了,该部分的教学就完成了;其实,再深究一步,即便教师不问学生问题、不让学生回答问题,只是一路顺风的“讲授”下去,教学效果也是一样的。因为举手的学生回答了问题,只不过是教师“讲授”过程找个人来证明,证明他讲的或学生学看的东西“懂了”,教学进度基本上不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这样的教学总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整堂课非常完整甚至完美,但它毫无悬念的.主要的或核心的从“教师讲”的角度来看的,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查看;虽然三位教师的课都用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的教学环节,这样也确实“面向全体学生”了,这种“面向全体学生”就跟教师讲授时确实是让每个学生都听的“面向全体学生”也没有太大的实质上的差别,因为学生的问题总是自觉不自觉被“讲授式”教学的整齐划一所掩盖,或者说被“讲授式”教学的整体推进和高效率以及完整的教学结构所掩盖。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再讲求什么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再讲求什么思维的品质和深度广度以及科学素养之类——那都是奢望了。
不是教师教学水平不行,而是说某种教学方式的采用“钳制”了教师,同时也“钳制”了学生。“讲授式”教学的长处就是教学结构完整清晰、知识体系完备,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效率高。但从长远看,未必是同样的评价结论,而是恰恰相反;这个“长远的视角”即便不从教育史不从国家发展战略或人的精神发育这样宏大的视角来看,仅仅是从学生一定的学段,比如三年的初中或三年的高中来看,也能清楚的看到:灌输式教学钳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钳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导致了大面积的学生弃学厌学(虽然某个教育现象,比如学生的弃学厌学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但非常显然是,在探讨某个因素时它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促进的还是钳制的,却是可以有较确定结论的)。对之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有深切的体察:即便哪怕再清楚的一个常识,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文本的看法,单单这一条,真要实施它就必然要对“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因为事实上,当一个教师采取了或默认了“讲授式”教学 的唯一合法合理性,他就必然“钳制”学生讲,不让他发言,至多让他说自己想说的——尤其是当学生提问了“学生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的问题”,或者是“学生回答了教师不想讲的,打扰了教学进度”,此时教师就毫不犹疑的“钳制”住学生,不让他们讲,就如三位教师的课堂上展示出来的:学生回答的,正好是教师想讲的,于是,这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就顺利结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事实上,问不问学生,学生回答还是不回答,都无关紧要,因为教学程序是设定好了的,沿着这样的程序行进才被人们认可。
教学模式(方式)其实是营造出一种教学环境,对学生而言就是营造出一种适宜于学习的环境,虽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而皆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基于一定的价值选择和良知,或者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需要用一定的教学方式的;这个教学方式是这样一种的教学环境——它是人生活其中让自身发展的环境,它在本质上是人的生活方式,是人的思想方式,因而是人存在的价值选择;它显然绝非一个人的问题,犹如时下中国“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一样,需要全社会在各个层面上的革新。对学校教育而言,抑或是哪怕对一个班级的教学而言,这个教学环境不止需要“顶层设计”,而且需要在场所有人的配合和积极主动的建构,因为那是触及到个人实际生活及存在意义的人所选择的环境。
做它显然不易,但并非不能做到;真庆幸我们遇上了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