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9-17读后感

请欣赏《菜根谭》优秀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篇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题记。

菜根谭这三个字藏在推荐书目的很后面,如同它自己一样,是不喜欢招摇的性格,它如一个智者,等候愿者上钩。我就是那条笨鱼。

原本是等闲暇时候,当作小文翻翻,打发午后寂寞时光之用的。不曾料,拿起这本书以后,就不敢随意放下。

书作者叫洪应明,生平不详,只道是明时绝意官场,匿迹山林的一位隐士。但我觉得洪应明更有可能并不是作者真名,应明,该是说要以一颗明辨是非的心面对世界,要以澄明的眼睛看清人际关系的复杂。以此警世而已。

宋人汪信明有言,得常咬菜根,既做百事成。作者以此为名,寓意深远,以最最朴实的方式,站在社会的最低点,似智者,将为人处世之大道缓缓道来。它是一味淡淡浅浅的中药,于无形间让箴言渗入血液。是一阵深深沉沉的骤雨,打磨掉被铜臭腐蚀的心灵。

这本书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延伸。看似极散的三两句话,却将最深刻的本质点出。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它文字隽永,对偶工整,风格清新灵动,如行云流水。书中提到: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仅一素字,妙极!

有时候不仅扪心自问,漫漫长年,素质教育到底教会了什么。倒不如品得菜根香。仍是少年,还年少轻狂,还梦凤成凰,还血气方刚,每有躁时,不吐不快。当以苦抑之。由烈火锻就精金美玉的人品,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还须向薄冰上履过。虽也有其他被时光抛弃的观点,但却总能体现思想的睿智。

虽则以前总认为文人的清高是由于落后于科举,不能随机应变,应景而生而只能躬耕于茅庐,嗟叹余独爱莲,与风共歌,举樽与月相属。愤世嫉俗罢了,以前总这么想。现在发现那也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多年修乐,琴棋书画兼达者,若投身金银场,察言观色,伴虎而行,恒惴栗,再美的山水也只能是一种风景。待到晚年,红烛残,万念灰。纵然燕窝鲍鱼补身,不如一碗米粥暖心。只有经历过大风大雨,潮起潮落,阴晴盈亏,世界才能澄明。

菜根谭,一本经历过历史的磨砺,时间的沉淀,人心的衡量的好书,是一本应该净手焚香,细细琢磨的好书,是所谓人的最终归属。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篇2

性的工作态度。对名利更加不去在乎,只是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我来说,精神的境界比物质的境界要重要许多、做好每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比任何的物质奖励都受用。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必须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读《菜根谭》让人明白:思想会被欲望蒙蔽,太多对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了工作,我们还希望工作是轻松的,能赚大钱的,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有了房子,我们还希望房子再大一点,再豪华一点,其实房子不过是休息的场所,能放下一张床足以,在这一次比一次更高的要求中,我们忽略了握在手中的平淡的真实,更遗忘了这份真实中我们拥有的幸福,于是,人生显得越发不如意起来,在欲望的面前,我们成了一只可怜的摇头乞尾的哈巴狗,一个会说话的奴隶。其实,人生真正的滋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篇3

《菜根谭》本书融汇了儒家自强不息、佛家宽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深得广大读者的喜欢。恰逢学校领导布置老师每月摘录两篇读书笔记,我就捧起此书细细品读了一番并摘录了期间的12篇,感觉收获颇多,读后心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我想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近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篇4

最近大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荐书、读书”学习《菜根谭》的活动。这是一本适合飞行人员及各个阶层阅读的书籍,是一本令人获益匪浅的修身养性教材。其中讲解的道理,犹如菜根一般,平时嚼起来平淡无味,如细细品尝,则回味无穷。

作为一名飞行员,在当今这个缤纷复杂的社会,我们需要辩证的对待心中的欲望。我们不能利益熏心,要保持心灵的纯洁,对物质,对利益要做到淡然,方能做到无欲则刚。我们需要保持思想上的进步与追求。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飞行,用智慧的心态对待喧嚣尘世,用阳光的心态确保飞行安全。“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此句话讲的是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即使平静的心湖也能掀起惊涛骇浪,即使住进深山老林也无法平静内心;而内心没有任何欲望的人,即使在盛夏酷暑也会觉得凉爽,在闹市也不会觉得喧嚣。

飞行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更是一条需要不断付出努力的路。从最开始的招飞到地面理论学习,再到后来的航校学习,从一名飞行学员到飞行员,我们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飞行事业刚刚起步,对蓝天都抱有热情、憧憬和幻想,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谨慎、刻苦、认真和钻研的工作态度,方能让世人“观其末路”。“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那些事业失败的人,要回想他们最初的本意是要奋发上进,想有一番作为;而对于事业成功的人,要看他们能否保住晚节。

浅水喧哗,深水沉默,作为一名骄傲的山航人,作为一名翱翔蓝天肩负百名旅客生命安全的飞行员,我更希望像深水那样生活,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在山航自强不息的发展道路上,在浩瀚的蓝天书写腾飞的诗篇。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篇5

长久以来好书总经得起反复推敲咀嚼,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一位好朋友的热切推荐下,我阅读了一本好书——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这是一本历史都无法轻易忘却的奇书,就连毛泽东同志都很喜欢这本书,并且对此书有很高的评价:“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厉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厉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它的博大宽宏,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辩和处世哲学。

书中充满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辩证,生命就有了柔度和韧性。能用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活着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自始至终能保持头脑的冷静。

对待世态炎凉,作者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它让我们用与世俗给予的外物决然分开的态度去看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大智慧。如果为官作宰的人能看透这层意思,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

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洪应明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假如大家都能领悟这个道理,就不会一时糊涂,做一些作茧自缚的事来。相反,可以提高警惕,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以及由此透出的谋略和智慧,所有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智者在交谈,心中的疑虑会由此消失,留下的则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一本经得起反复研读的好书,在它淡雅的眉目下藏着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篇6

《菜根谭》是明朝的洪应明所著的书,在日本企业界已被追捧为“奇书”,从此便能知其修身养性的力量之深。都说: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古人亦云:性定菜根香。都可见,人只有经历了平淡艰苦的生活,才能使经验有所增长,人格有所升华。这便是《菜根谭》这本书的宗旨,静心读它,才能品得仁智百味,让失意者变得彻悟,让成功者懂得长胜不衰的方法,让居官者明晓如何仁政廉洁,让平凡人也自能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而这本书中的感恩的言论,也自是讲得十分有理。有这样一句话: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意思是说,我对别人有功劳不必挂念,但如果自己有过于人,却不能不计较;别人对我有恩情我不能忘却,要想着去回报,但有仇怨却必须忘掉。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多么迂腐,还不如“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呢。但是,“德怨两忘,恩仇具泯”只是针对自己给予别人的恩怨来说,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要时刻铭记。别人的仇怨,我们只是把它写在沙地上,让它可以随风流逝,不再计较;但别人若有恩于我,却必定要深刻在心上。其实,看到这句话时会有触动,是因为我觉得它非常像是爸爸妈妈对待我的行事准则:爸爸每天奔波忙碌,却从不会在我面前提及劳苦;妈妈日复一日忙家务,即使汗如雨下也不会叫一声累。而我如果在母亲节或父亲节那一天,给他们小小的表示,他们却比以往都要显得开心。那么,这句话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我的行为准则呢?为什么只是沉浸于爸爸妈妈所构造的幸福与恩惠中,而不去报答呢?

《菜根谭》中还有一句话: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先暂且不说别人给予的恩情,光说我们受到了爸爸妈妈莫大的恩德不知回报,不就是刻薄、冷血到了极点么?这样的情况当然要避免。对爸爸妈妈的回报,应该不只是在节日请他们吃饭,而要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感情,给他们温暖的感觉。而我们要做的这些,《菜根谭》中也都有体现:如“知足者藜羹旨于高粱,布袍暖于狐貉”。我们要满足于爸妈提供给我们的环境与条件,知足才能常乐,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便能“编民不让王公”,精神生活也十分富足。

又如“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具非矣”。回报父母便不要去计较得失,挂念他们会不会给夸奖,不然这种感恩之情也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与价值。再如“惟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泽亦长”。面对父母不挂记自己的回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所积福,自己付出得越多,回报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深厚,福泽也会绵长。

在静心凝神的《菜根谭》阅读中,我懂得了很多。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菜根谭》优秀读后感 篇7

《菜根谭》中说道历事之道告诉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品行端正,心胸坦荡的人,想想以前读的书中写到做人要外圆内方,总觉得有些不舒坦,但具体哪个地方,又说不上来。今天在《菜根谭》里忽然明白了。

《菜根谭》中说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这句话说的就是外圆内方吧,涉世未深的人为不良习惯所沾染的机会就要少一些,而阅历丰富的人心中奸谋技巧就会多一些。老谋深算的人估计就是那些阅历丰富的人吧。当今社会一些成功的现代人,整天呐喊着累,身心俱疲,究其原因估计就在于此吧。

按说现代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早已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喊累呢?原因在于我们历事深,机械亦深。想想一个成功合格的现代人,不仅要工作能力强,还要八面玲珑地应对各个方面的关系,对领导说不上曲意逢迎也得是笑脸相迎,哪怕领导错到离谱,你也不敢直言指出,也要思虑再三,找一个最不伤面子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说出一点个人小小的看法吧。没有几个人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勇敢地说出来吧。

久而久之,言不由衷,让自己学会了外圆内方,内方有用吗?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不能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结果逼得自己人格分裂,心里俱多不快,否则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生寒凉。对于自己正确的看法意见只能埋藏在心底。

偶尔有几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勇敢地站起来,结果只能是一颗枪子被打了出去,或者是几个老谋深算的人的问路石子而已。我们看过《水浒传》的都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晁盖,一个是宋江。江山好汉的两个领导人。他们的性格直接反映了梁山泊的发展。先说说前期领导晁盖,他是一个朴鲁疏狂的草莽英雄,有什么说什么,心底坦荡。而宋江曾为一带小吏,机械很深,通晓人情世故,常常拘泥于此。结果就是宋江带领着梁山好汉招安,即使他谨小慎微也不能挽回梁山好汉的颓败之势。

与之相反的项羽和刘邦敢冒天下之大不昧,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结果刘邦称王,项羽也虽败犹荣。因为他们都是看透世态人情而不拘泥于此,开创了一代伟业。

纵观古今历事之道,与其谨小慎微,不若朴鲁疏狂,放手一搏,成者成矣,败亦无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