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包装调研报告(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包装调研报告 篇1
包装工业的发展,制约于经济、科技和社会人文的变化、影响。面对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世界制造中心向我国转移的良好时机,不仅要在数量上满足工业产品配套需要,而且更要在内在质量和外形设计等诸多方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在对酒类市场调查的过场中,经过对市场销售人员的访问调查得知酒在酒类市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从总体上看,约有80%的消费者饮用酒的原因是出于“在特定场合下,调节气氛和氛围”,约有20%的消费者出于“保健作用”而饮用酒。从饮用不同价格酒类的群体来看,饮用 20元-40元左右的消费者的饮用频次高。参考相关资料,从总体上看,约有 60%的消费者每月在饮酒上的花费在 50元以下。每月花费在 80元以上的重度消费群体所占的比例仅 1/4略强。在选择产品时通常都先看到的是包装,标签能很好的给消费者引导作用,促进销售。标签的良好设计与运用能够更好的体现产品的品质,能将商品的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我分别调查了长沙红星步步高超市,东塘WAL-MART市场,以及走访了黄兴步行街及相关店铺。所了解到的是随着店面的包装档次增高,酒类的包装档次也在不断的增高,酒水在各大超市作为一个具有店面形象的产品在各国各处销售,所销售的不仅是一种产品。其中红酒的销售情况最好,虽然包装不是特别精美,但它的品类包装很特别,也就是根据红酒所能给人在享用时能提供的特别氛围而定的,洋气,浪漫,温馨。产品的包装简洁幽雅,多以英文布置版面,加上雅致的插图为主流。一般酒要被销出会被经过多次包装的,所先是对酒水进行的瓶装,瓶装以玻璃材质为主,塑料包装几乎少见,纸制包装也见之甚少。玻璃的材质很广泛,并充分表现在瓶的造型,纹路,颜色搭配上,造型越精致,产品的包装越显高档。除了瓶的包装讲究之外就是她它们的二次包装了,这也就成为我们视觉最直接接触的信息包装了,盒装的信息不仅仅是盒的造型,颜色搭配,纹路了,盒上所具有的包装广告才是真正吸引人眼球的了。当然这些信息最首先还是因为颜色和形状在做向导,一般酒类被摆放在店面抬眼即可见转头就可瞧的地方,而它们的可接触程度也随着它们的档次在改变,特别珍贵高档的酒一般的顾客都不会选择使用,却最容易吸引人的眼睛和好奇心,所以它们的被接触程度往往最低,而可观赏性却相对增加了,它的价值同时也使接近它的商品更容易被销售掉。
高档的酒水包装精巧,繁而不杂,颜色上以朱红,白,大红为主以中国特色来看,最受欢迎的颜色依然是大红。色彩在视觉表现上是最敏感的因素。色彩的处理在包装设计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色彩的整体效果需要醒目而具有个性,能抓住消费者的视线,能通过色彩的象征产生不同的感受,达到其目的。
酒类包装具有很强的商品性,各类包装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而同一类产品也被细分化。由于产品品种的日渐丰富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销售包装视觉表现在广告化日趋重要,其中色彩处理成为最重要方面。色彩效果的晦涩和含蓄有其消极作用,对色彩构成关系鲜明度很大。如:五粮液的包装形象已经成为国际语言,鲜明的红、白色彩产生了强烈的广告效果,同时表现了它产品的本质性能。在我国对红色自古以来情有独钟,大到国庆、春节、小至个人婚嫁、生日等,都以红色象征喜庆、吉祥。节日礼品包装上色彩多用红色。酒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很昂贵的礼品和饮料。在包装中引入顾客喜好的食品色,带给顾客以丰硕、甜美、香酥的感觉。酒的市场之所以这样“红”和中国的“红”还是很分不开的。红酒的包装很简雅,从所调查的张裕红酒,王朝干红来看,风格大致差不多,各具特色的是产品本身的特点影响着它们被顾客欢迎的程度。除红酒之外就是白酒了,中国的白酒种类繁多,多年陈酿的有的`是,名字也繁多,口感究竟谁更胜一筹有谁知道呢?谁又都一一试过?品牌酒之所以成为品牌引领着市场还不就是因为它外部的广告宣传起了举关轻重的作用,知道的人越多尝的人自然就多了,认识它的就会更加多起来,得到公认自然不在话下,酒类什么广告能起这么大的作用,首先在包装方面就应当花很大的一番工夫,我过的白酒市场和洋酒市场一直都很较劲,广告也打的越来越火热,包装企业在不停的“改朝换代”,名字俞好听,俞有创意,包装就俞显档次,二锅头,XO,五粮液恐怕也不是潮流的对手。
现在,市场竞争的深度、广度、持久性的敏感性都是空前的,不论是全方位的长期策划,还是抓住时机。当机立断,一切都是根据是否对本企业具有“剩余价值”来行事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生产与消费的发展,同时不可避免地推动企业营销战略的更新,其中包装当然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色彩应用的商品性、广告性、独特性、民族性是包装个性化的体现,色彩的个性必然加强包装的视觉冲击力,起着促销的作用,大大提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这次市场调查,我们更好的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
包装调研报告 篇2
包装调研报告 篇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待消费品的观念也有所改变,对于一件物品来说,不仅仅是他本身的利用价值,还有外观上,以及触感上的要求逐渐增多。伴随着种.种这些因素,对设计而言可以说是好事,能够更大空间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是对于自然的发展,环境的保护,还有资源的浪费,人们的虚荣心等等无疑不是坏事。
我认为设计的发展既要符合美观也要实用环保,这样才能使其更加好的发展下去。对于包装材料的调研,我选择的是月饼礼盒的包装设计,每年中秋各式各样的月饼融入了中秋佳节,伴随着的也是花式各样的包装设计。由简陋到精美变迁,月饼包装日趋华丽贵重,其附加值远远超过月饼本身。商家借中秋节销售月饼已经成为一种经济规律,而月饼的销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装设计,在中国来说,包装的是否精美占据了很大的市场,所以造型精美,设计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包装设计以及资源的回收利用是设计者的首要任务。
一包装结构:
现在市面上月饼的整体包装有外包装袋,外包装盒,内包装盒组成。最外层为精美的手提纸袋,其次为外包装盒,最内层多个单独小纸盒然后是内包装袋(内含小托盘)几种形式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二包装材料:
月饼的外包装材料有很多种,纸、铁、木、布、塑料等。这些材料都有其本身的特点。都能以直观朴实展示出产品的特色。由于选材的宽泛,包装的视觉效果个性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带个人们的崭新的视觉效果,从而留下与众不同的深刻印象。
三包装图案、文字以及色彩:
因为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所以对于包装图案的选择也大都偏向于传统图案,如龙凤呈祥,富贵牡丹,明月荷花,嫦娥奔月,等等太多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图案可供选择。文字则大多用书法,诗句等。色彩方面也趋于华丽富贵感,红色,金色,黄色等暖色调为主,这类颜色能传递给人味觉上的口感,让人想象到烘烤时馨香的氛围等。
四调研感想:
通过此次调研,已经同类产品的现状以及设计分析,我认为在月饼包装设计上应该吸取本国传统艺术的同时,更新思想意识,合计借鉴优秀的国外设计,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现代设计的当中。从传统中汲取元素,用现代的创造力和表现手法进行深入探究,打破固有的设计模式推陈出新。我个人认为繁琐复杂的包装虽然华丽,但是华而不实,包装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还行该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再利用深切结合。使其做到包装华丽的同时,做到再利用,我想在这个世界日益发展的社会,环保应该是设计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五总结:
设计在生活中占据不小的地位,当我们为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装饰设计的同时兼顾产品的特性,不仅增加画龙点睛的装饰,尽可能多的考虑方便回收,资源利用等。总体来说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不同的消费场合,不同的消费者喜好,以及不同的消费渠道,设计出实用时尚又不失传统气息的包装设计是我最为一个未来设计师的目标与追求。
包装调研报告 篇4
酸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品类:第一类是满足营养需求的基础酸奶;第二类是满足美味休闲的大果粒、谷物酸奶;第三类是健康功能酸奶,如通畅、免疫、美丽、儿童成长等。其中:基础酸奶的市场规模占60%以上,而果粒(谷物)酸奶和功能性酸奶的市场规模相对低一些。 然而,从增长态势上看,恰恰后两者的增长率非常惊人,尤其果粒(谷物)酸奶的增长率高达40%,这不得不引起酸奶企业的高度兴趣。因此,在这三大品类里也出现了相应的主导品牌。
从总体上看,酸奶市场还很难断定谁是这个市场的绝对领导者,蒙牛、伊利、光明和达能,表现都很强势。单纯从销量上看,蒙牛酸奶的占有率略微突出一些,其次是伊利,然后是光明和达能。但是一旦分品类来看,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四大品牌在不同品类上各显其能,根本无法判断谁是领导者。这一点也说明酸奶市场是乳品行业的新兴品类,目前的市场集中度还不算太高,未来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谈及渠道现状,不得不谈渠道促销。因为,现在的零售渠道不仅仅是摆放商品的场所,而更多是争夺消费者的场所。因此,渠道促销也成为重要的渠道策略之一。
对乳品行业而言,渠道促销仍然主要集中在现代化通路里的面向消费者的促销,面向经销商和分销商的促销活动在此不做分析。
乳品行业渠道促销有着明显的季节特点,跟着它的淡旺季走。而且,淡旺季的促销活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销售旺季时,除了婴幼儿奶粉以外,几乎所有品类会优先采用“特价”促销手段,尤其是液体奶和酸奶,“特价”几乎成为它们的家常饭。不过,相比之下,高端产品,比如高端牛奶,奶酪等产品,采用“特价”的频率相对低,更愿意采用“捆绑”和“礼品赠送”的方式。更值得一提的是,高端产品,尤其高端牛奶,基本脱离常规陈列区,以堆头为主要陈列方式,而且常常出现“导购员推介”的促销形式。那么,相对较特殊的婴幼儿奶粉如何促销呢?目前最常见的促销活动是“礼品赠送”和“会员销售”,必要时还会有些“派发知识手册”和“导购员推介”等形式。
在消费淡季,渠道促销就会普遍收敛,相比之下,液体奶和酸奶的促销活动会继续,其它品类的促销活动会出现暂停或力度微弱的态势。淡季促销,虽然继采用“特价”和“捆绑”为主要促销形式,但与旺季最大的不同是,“导购员推介”明显减少,个别品牌虽然在做,也只是集中在大卖场等特殊场所。
经笔者观察,无论旺季促销,还是淡季促销,各大品牌似乎显得“山穷水尽”,像早期的蒙牛牛奶“体味自然之旅”、伊利奶粉“天线宝宝”等借助渠道展开的让人过目不忘的主题促销活动基本上看不见了。
乳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人们已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营养食品。过去由于人们收入较低,以及消费习惯的原因,乳制品被人们作为一种营养品,仅供一些特殊的人群使用,如婴儿、病人、体弱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乳制品消费的认识正发生改变,乳制品已由特殊的营养品转化为大众化的`营养食品。
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中使用乳制品的消费者人数逐年增加。1995年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为36%左右,1998年为78%左右,目前城市居民食用乳制品的普及率已达95%以上。说明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对乳制品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已开始将乳制品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
奶粉和液态奶的需求结构正发生变化。液态奶的需求量快速上升。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对乳制品的消费一直以奶粉为主,近年来这种消费状况开始发生变化。从奶制品的消费结构看,液态奶消费量近年上升较快,所占比重逐年增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奶粉等乳制品年增长率为11.5%;市场销售的液体奶年增长率为47.3%;液体奶的增长幅度高于奶粉的增长幅度。预计未来奶制品的消费将由以奶粉为主向以液态奶为主转变。
对液态奶的品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由于液态奶属奶类饮品,具有饮品的消费特征,并且人们对液态奶营养成分的需要存在差异,人们对液态奶的需求也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类型、规格、包装、口味的液态奶制品将不断出现,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的需求。
对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提高,购买趋向于名牌产品。人们购买乳制品不仅注重“口感、口味”,更加关心其营养成分及功能性、安全性,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优质、安全、风味、便捷等特点的产品成为消费热点。因此,消费者总是对所有品牌进行综合打分(包括口味、营养价值、生产日期、优惠条件、广告影响),综合选择,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产品。
我国乳制品发展战略分析近几年,我国乳品业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
但是,自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品牌企业大量涌人中国市场,使国内一些乳品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针对当前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发展趋势,及时加以调整,确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一)积极开拓市场,扩制品消费
尽管我国奶和奶制品的潜在市场很大,但是,目前的人均消费水平很低,奶和奶制品在城乡居民
家庭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较低。有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奶和奶制品的主要消费者城镇居民中.奶和奶制品的消费支出只占消费总支出的1.5%;占食品支出的3.98%。因此。我国乳业的发展必须把开拓市场,扩大城乡居民奶和奶制品的消费作为重要的战略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近年来,食用乳制品的人数愈来愈多,乳制品的消费量也逐年提高。但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消费乳制品的重要性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对乳制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因此,企业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鲜乳及乳品营养价值和科学功效的知识宣传,积极引导乳品消费。重点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引导合理膳食结构的调整。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认识到乳制品是一种最佳的有益健康的营养食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建立消费者对乳制品的消费偏好,使乳制品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营养食品,从而扩大整体乳制品的市场需求。
不断建立完善销售网络。乳制品作为一种日用消费食品,消费者频繁购买,注重购买的便利性,企业应采取密集分销策略,加大分销网点的密度,尽可能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缩短渠道长度,利用超市、购物中心、连锁零售、专卖店、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发挥其在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中的作用,建立起灵活、畅通、快速、稳固的销售网络。
确保和开拓乳制品消费基地。根据群体的消费需求,以不同群体对象为主体,确保和开拓消费基地是必要的,如“学生奶”的消费基地开展之后,消费量大且相当稳固;部队营房的潜在消费量巨大:此外,快餐店等饮食业:铁路、航空系统;医院、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都是应该开拓的消费基地。
(二)加快奶业科技步伐,提高原料乳及乳制品质量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购买乳制品时,最为看好乳制品的质量因素,确保产品质量,是建立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偏好的基础。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优质奶源做主”将引发中国乳业竞争新一轮大洗牌,要想出好奶,多出奶,必须重视奶源基地建设,包括区域布局、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机械挤奶、冷链运输等方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奶农应齐心协力,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
一是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方式有:发展大户家庭牧场;乳品企业自己兴办规模化奶牛场,目前蒙牛、伊利都在建设自己的奶牛养殖场;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集约化。其关键是扩大“两良”覆盖率:要提高良种覆盖率。
首先要采用高质量的冻精改良奶牛,其次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l)等基础性工作。要提
高“良法”覆盖率。首先要调整饲料结构,重点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优质牧草、全株青贮玉米的种植,提高其在饲料中的比重。其次,要大力推广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此外,建立奶牛主要疫病早期预报和防治技术以及常见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开发奶牛主要疫病的新型环保型基因工程疫苗。
总之,要将奶业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集成,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构建安全、高效、优质的标准化生与经营基地。
推广乳及乳制品在线检测技术。
在线检测有利于企业质量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并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我国乳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但是,我国乳品企业对乳品的在线检测技术掌握很不够,这就要求企业及科研人员较好地掌握乳制品的在线检测技术及其设备开发,包括化学方法检测、物理方法检测和微生物快速检测以及一些检测仪器的研制。
建立乳品的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及标准。
人世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生产管理的标准不规范,甚至欠缺,并且产品质量标准滞后,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因此,我国应推广HACCP、IS0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修订各种乳制品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尤其是乳制品国家标准要与国际接轨。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要落实责任制度,以防失去市场,失去消费者。
(三)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乳制品附加值产品结构调整
我国乳品工业起步较晚,产品结构单一。要改变以奶粉为主的产品格局,产品上要大力发展液体奶的生产,如酸奶、巴氏消毒奶、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菌饮料等。特别是以新鲜为主要特点的杀菌奶、超长保质期奶(ESL奶)、酸奶、果蔬汁乳、营养强化乳等产品。奶粉要适当增加全脂奶粉生产,大部分作为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但要增加功能性奶粉、配方奶粉生产。
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如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有利于保持乳品的风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目前国外膜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乳品灭菌及浓缩、乳品的标准化、乳蛋白浓缩、乳清的回收与加工利用等。再如冷冻干燥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热敏感物质的氧化变质,防止产品表面硬化,增强复水性,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原有品质,免疫乳及其制品应采用此种加工技术。
我国乳品机械也要适应乳品生产结构的调整进行调整和更新,增加设备品种,开发多效蒸发器,降低能耗,开发高温短时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提高分离机械技术水平,提高消毒乳、低脂奶、风味奶、酸奶、奶油、干酪的成套设备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习惯于传统食品等原因,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奶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城镇居民。所以我国目前乳制品消费呈现如下特点:
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很低。全国人均消费奶类13.5千克,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达到24.8千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2千克。
农村居民的奶制品消费趋势呈现绝对量较低,而增长速度较快。考虑到中国农村的巨大人口数量,只要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未来的消费潜力很大。
目前奶制品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消费品种为液体奶、奶粉和酸奶,对于奶酪、黄油和炼乳的消费量很少。这种现象一方面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另一方面是人们缺乏有关奶酪、黄油和炼乳的知识。如果加以宣传和指导,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需求就会显著增长。
包装调研报告 篇5
包装在GB4122-83《包装通用术语》中的定义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茶叶包装实际上是包装在GB4122-83《包装通用术语》中的定义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茶叶包装实际上是指茶叶在流通过程中保证其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顺利实现而采用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作为饮品的商店茶叶是以终端产品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其包装的最基本要求是封密、避光、避气、避湿,所以考究茶叶精祯包装、保证原质品味、携带使用便捷是直接激发消费者购求欲望的动力。目前茶叶包装更具有代表时代特色和社会进步的象征,由过去的散装纸包、塑料袋包、罐装发展到了现在流行的高档精美礼品纸质盒(罐)装、铝箔精致小泡装,琳琅满目、改革开放后的茶叶包装。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茶叶包装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包装向精美实用、新颖别致、一式多样的方向发展。目前,市场上茶叶包装已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出现了纸箱、纸罐、金属罐、衬袋盒装、复合薄膜袋、竹(木)盒、玻璃罐等等。
一、改革开放前的茶叶包装
改革开放前,茶叶处于国家统购、统销时代,茶叶包装主要有木箱、铁听、纸袋、竹罐、瓷罐、锡罐等。
1、木箱
木箱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包装容器,用于茶叶的外包装。木箱具有较好的刚性、缓冲性能,能抗弯曲破裂。有木板茶箱和胶合板茶箱,木板茶箱是我国
五、六十年代使用的出口茶箱,用木材较多。胶合板茶箱内衬牛皮纸和铝箔,主要用于出口茶。茶箱规格有:350×350×350毫米、460×460×460毫米、400×400×600毫米、400×500×600毫米等,后两种为国际标准箱。如今由于木材资源减少,成本增加,木箱已逐渐被纸箱取代。
2、铁听
铁听是一种传统的茶叶小包装,用马口铁做成的各式各样的茶听。茶罐造型有圆形、方形、长方形、扁形、六角形等多种。铁听可以重复使用,这种包装对于保护茶叶的色、香、味、形效果很好。铁听容量大小规格有50g、100g、250g、500g、1000g,等等。外观装潢以几何图案和风景画面为主流,附字号及广告文辞。
3、纸袋
纸袋主要是用牛皮纸和铝箔复合制成,以牛皮纸为内衬见多,其特点是柔韧结实而富有弹性,有较强的耐破度和良好的抗水性。铝箔有阻光和防水的性能,表面平滑,印刷效果好。纸袋重量轻可折合捆绑,运输、携带方便,价格较低,使用较普遍。规格有200g、250g、500g等。其缺点是密封性不强、易破损、不便重复使用。
4、瓷罐
瓷罐包装在茶叶包装中曾占有一定比重,用其包装茶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而且不易霉变,其造型独特,又是很好的艺术品。
瓷罐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景德镇瓷罐,也有古朴典雅的越瓷、建瓷罐;按形状分有鼎型瓷罐、也有宝葫芦、老寿星型的`瓷罐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典雅,绚丽多彩。但陶瓷作为容器有易碎、体重的缺点,现在使用渐少。
5、锡罐
锡罐是一种传统高档的茶叶包装容器,品种不很多,常见的有葫芦形、圆柱形等。锡罐对保存茶叶的品质风味极好,因为锡有很强的抵抗各种天然腐蚀能力,且保香能力特别强。1745年,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船触礁沉没后,在230多年后的1984年打捞出海,船上370吨茶叶浸没海底,尚有1000余公斤茶叶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水浸变质。但由于锡罐过于笨重,强度不高,而且成本较高,一个二两装的锡罐在几十元钱,因此这种包装难于得到发展。
二、纸箱
纸箱是用瓦楞纸板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具有成本低、轻便、易加工、便于存放、可回收等优点,一般加内衬袋用于大包装,也普遍作为罐、盒的外包装箱。
箱面还可按照不同要求,印刷商品的图案、文字、标志等。瓦楞纸箱已逐步代替了木箱和金属箱,目前大多应用于对外输送茶叶的包装材料,主要在茶叶加工厂中大量使用。其纸箱规格各厂家根据需要自行设计,通用的主要有:400×400×600毫米、400×500×600毫米、460×460×460毫米、435×435×435毫米、470×380×470毫米、410×380×450毫米等。装茶时内衬一层牛皮纸袋和铝箔袋,或用一只聚乙烯塑料袋。
人类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茶叶发源地。近年来,中国茶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20xx年,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历史高点——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86万公顷,茶产量135万吨,均居世界第一;茶业出口30.3万吨,出口金额7.05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的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茶业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中国茶叶行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年以10万吨和10亿元的销售规模递增,其消费趋势表现出档次越来越高、包装更加环保、保健功能进一步开发等特点。目前,中国有大约8000万茶农,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有7万家茶企。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的20xx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仍位居榜首,20xx年其年销售额最大,为14.57亿元。20xx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20xx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有74家,比20xx年多了18家。目前,绿茶依然是中国产量最大的茶类,大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3/4,其次是乌龙茶和红茶,大约分别占茶叶总产量的11%和6%,紧压茶和花茶等特种茶类大概占9%。 中国茶叶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步加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中国茶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中国茶叶进军全球市场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国的茶叶加工由手工劳作走向机械化,茶叶新产品的开发加快,科技创新有望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目前,高附加值的茶叶新品如雨后春笋,含有茶叶元素的商品更是层出不穷,如含茶叶的牙膏、口香糖、洗面奶、清新剂等,这些茶叶精深加工的产品已经成为市场一大亮点。当前,中国茶业亟须一套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工业化生产和经营模式。20xx年中国春茶生产遭遇了罕见的极端恶劣气候,全国茶叶主产区近70%的茶园受到影响,但各地通过加强夏秋茶的管
理,使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xx年全国茶叶总产量将会达到140万吨,国内销售预计将超过100万吨。由于茶叶产业是涉农产业,目前各地方政府在茶产业层面都是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为主,总体来看,国内茶叶发展环境还是较好。预计20xx年茶叶加工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527亿元。20xx年全国四大重点区域茶园总面积达15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87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58%;总产量达102万吨,比20xx年增加90%,其中名优茶产量达52万吨;总产值达400亿元,比20xx年增加2.7倍,其中名优茶产值320亿元。 本研究咨询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商情 等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各产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本报告对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投资机会等进行了分析,是茶叶服务企业、研究单位以及相关企业和单位、计划投资于茶叶行业的企业等准确了解目前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市场策略的必备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