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命若琴弦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1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题记
读完《命若琴弦》这篇小说,颇有感触……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琴弦,说书为生。……
老瞎子带着小瞎子,一生翻山越岭,到处奔波,只为了能睁眼看一回。
因为老瞎子的师父,也就是小瞎子的师爷临终前,告诉老瞎子:“你别死,再活几年,你就能睁眼看一回了。”并留下一张药方,药引子便是真正一根一根尽心尽力地弹断琴弦,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药,吃了药就可以看见东西了。
经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奔波了大半辈子,终于弹断了一千根弦,然而……结果呢?期待了一辈子的愿望,换来的结果又是什么?那张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药方原来、原来、原来却是一张白纸……师父给自己开了一个多么多么巨大的玩笑啊!
那一刻,老瞎子真得一动也不想动,若不是想着自己的徒弟,也许就等死了……
小瞎子在爱情受挫后,悲痛欲绝,躺在雪地上等死……
小瞎子说师父:“师父,我想睁眼看一回……”
老瞎子说:“得真真正正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才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这一刻,老瞎子也理解了师父当年说“一千根才行,我记成了八百了。”也懂得了师父说的‘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的真正意思。
是啊!对于他们来讲,他们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
多么善意而美丽的谎言啊!老瞎子的“隐瞒”,一切只是为了让小瞎子好好地活下去,唱下去,走下去。虽然那目的是虚设的,空白的,但却是小瞎子活下去的理由。在确信小瞎子能好好地活下去时,老瞎子可以放心了,值得了……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史铁生认为人要把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
是啊!人活着,就要有活着的目标,活下去的理由,并为这个目标去奋斗,充充实实地活下去,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而非浑浑噩噩、行尸走肉的活着……也许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就像老瞎子当知道药方是张白纸后,一定无比绝望,但是当他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那么快乐!一辈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2
我们不曾遭遇过那样的打击,我们亦万万不会有这样的思考。生命中很多沉思的机会,都被我们放过。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活下去?
是弹断一千根弦的药引子,加上一张白纸的药方。
这样老瞎子觉得他可以看一看这个世界,不枉此生。这样小瞎子就可以娶兰秀儿了。
就是那一千根弦,为了一千根弦,他们弹过此生。
一千根。
我也学琴,初学是也弹断过琴弦,还是因为上弦时方法不对所致。后来就再没有把琴弦弹断的经历了。一千根弦,学琴的我甚至不敢想象有多少个孤寂的夜晚,老瞎子独自一人抚琴,他弹出的是希望,他为的是能够看一看这个世界。
可老瞎子何尝不知,世上不可能有这样的药方,就算有,一千根,他早已过了古稀之年,又有什么意义?
老瞎子说:“人的生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我们普通人的一生,大抵也是如此。
心里似乎总是有一团火,总是在不停地追逐着人也好,物也罢。结果无非是两个,达到或达不到。于是你得到了答案,但接下去呢?失去的方向你要如何挽回?回首过去,那些充斥着喜悦或悲伤的日子,都是满满当当、充实而快乐的。但如今,前路一片空虚,我们也都已麻木不仁。
“二胡为什么这么悲,因为它只有两根弦,相依为命。”最后可能什么也没有了。但生命的价值正在于弹拨的过程。我们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就是一场伟大的冒险。弹好了就够了,那个遥遥无期的愿望实不实现都无所谓了。
命若琴弦。生命因此,便有了弹不断的美丽。
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3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的情节十分简单,一位老瞎子和徒弟小瞎子一起到处拿着三弦琴说书。老瞎子相信了他师傅善意的谎言,认为在弹断一千根弦之后,就可以拿这一千根断弦当药引,按照师傅给的药方去重获光明。当他真的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后却发现师傅骗了自己,他顿时感到绝望,但是也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临终前对小瞎子说他记错了,要弹断一千二百根。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的道理也不深奥。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一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在绝望之际,有时候你得自己出创造你的追求、你的目的,但是有史铁生来写,就有别样的震撼力,因为他正是这样一个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只能自己去找寻自己追求与目的。
是的,不论弹断多少根琴弦,都无法改变他们是瞎子的事实。“我师傅才冤枉呢,他记成了八百根,不然他就能弹够一千根了”与老瞎子说的“我记错了,得弹够一千二百根”互相呼应,老瞎子的师傅将这份信念传递给老瞎子,老瞎子又将这份信念传递给小瞎子,小瞎子又会将它带给小小瞎子。就这么一直循环下去,面对的都是同样的结局。
这说起来是很令人心酸的,造化弄人,人总会有那么些弱点,有时候甚至是生理上的缺陷,这是无法改变的宿命。但总得有信念去支撑我们活下去,为自己设立一个追求与目的,即使它是虚无缥缈的,永远够不到的,只要能给你一种面对生活的信念也好,加上一种把握绝望与希望的张力将心弦绷紧,在这过程中才能弹奏出错落有致的心的旋律。这就是生命。
想来老瞎子毕生追求的愿望多么纯粹简单,就是希望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再最后看一眼这个世界。也许很多时候人生也就是这样,未必有什么雄心壮志,支撑着你活下去的信念,有时候其实很简单。在命运面前人显得那么渺小,很多挫折面前我们什么也不能改变。可以选择去自暴自弃,也可以选择将改变这一切变成你心弦的两个支点,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变成绷紧心弦的张力。
你不能永远做命运的主人,但你可以让你的心弦一直演奏属于你的歌曲。
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4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一老一少两个盲人,每人带着一把三弦琴,穿山越岭,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说书为生。老盲人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弹断1000根琴弦,然后取出师傅留下的药方去治愈自己的眼睛,好亲眼看看明亮的世界。小盲人期盼着爱情降临到自己身上,和心爱的姑娘幸福的在一起。
当老盲人真正弹断1000根琴弦,拿着师傅留下的药方取药时,才知道那所谓的药方只是一张白纸。瞬间,老盲人的心弦断了,吸引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消失,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此时的小盲人也正因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而痛不欲生。失去爱情的小盲人渴望获得光明,为了鼓起小盲人生活下去的勇气,老盲人用师傅的方式将药方封进琴槽,并告知只要弹断1200根琴弦,就可取出药方治病。“人的命就像这根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这句年幼时师傅临终说的一句话,老盲人在这一瞬间才深深的领悟,目标只是虚设,但却是祖孙三代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努力奋斗着、拼搏着,也是为我们心中设立的目标。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其实,人生就是如此,掺揉了许许多多的无奈与痛苦,在人力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如何坚强的走下去呢?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希望,有信念,有动力,当全世界都误会你的时候,你仍然可以一步步的走下去,不管对这个世界有多失望,你仍然可以笑着拍拍自己的脸,告诉自己:坚持下去。人在物质生活上追求不用太刻意,可是,精神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给自已一个可以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如何将心弦绷紧,因为只有弹唱出热情充满活力的心曲,才能使我们即使在无奈与痛苦的时候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真是一幕大戏,曲曲流传,跌宕起伏,谁比谁更执着?谁比谁更开悟?不过是有些人勇于承担,有些人善与逃避。承担,总有承担的原因,逃避,总有逃避的理由。不管怎样,人总要给自己目标和期待。
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5
周末作业是一篇读后感,对于平时只好看漫画书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偶然的翻看《命若琴弦》,由于字数比较少,我似乎找到了真爱。这本书的作者是史铁生,经常听爸爸跟姐姐谈起,只知道他是一个残疾人作家。
说真的,我还没有试过耐心的看完一个故事,一本书,自然看不到两页就想放弃,这时爸爸果断放下手里的家务,过来陪我一起读书,书本的前半部分我是听爸爸读的,后面爸爸说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去完成,他永远只能陪我一段路而已。我鼓足干劲,一口气接着往下读,最终读懂爸爸的用意,也读懂了很多很多。
一个老瞎子琴师带着小瞎子徒弟的生活,老瞎子琴师必须弹断1000根琴弦当药引子才能打开琴匣子,取出药方,抓药和着弹断的琴弦才能让他自己见光明。然而年复一年,腹一日的努力,终于弹断1000根琴弦的时候,去抓药才知道他的师父给他的只是一张空白的纸张,师父“骗”了他。他焕然大悟,风雨兼程,也要找到他的徒弟,把药方传给他,嘱咐他必须弹断1200根琴弦当药引子。文章最后又重复起了开始的片段,又一录像带回放似的重复着故事。
此时,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老瞎子琴师因为了希望才坚持了几十年,这个希望给了他活下法,走下去的勇气,命若琴弦,弦断,梦醒,希望空,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了。然而当他知道这个是他师傅骗他的谎言的时候,他选择找到他的徒弟,把这个谎言传下去,他是在为希望传播种子,为了让小瞎子徒弟生活继续下去,他必须让小瞎子怀着希望前行。因为一旦小瞎子没有了生活的追求和希望,他就会离开那把三弦琴,失去谋生的本领而活活饿死或沦为乞丐。
想到这里,我对父母,对老师肃然起敬。其实他们就像书本里的老瞎子琴师一样伟大,而我就像文章的小瞎子徒弟,学习就是我的琴弦,而手机和电视就是文中的小妮子、兰秀儿。父母和老师不断给我们生活的希望,教会了我们生存的本领。读到最后,爸爸走进我的房间告诉我一句话,虽然我不太理解,但是我还是记录了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你认清了世事的本质,而能依然热爱生活而不减初心。我在心里回应了他:老爸,我不会让琴弦断掉的,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6
史铁生的作品充满了思辨色彩: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这些都是他的文字的主题。他对我影响应该是挺大的,或者说他恰好表达出我的一些感觉,他的文字细腻而有强烈的情感,让人读的想哭。
《我与地坛》是我高中反复读的一篇。“人的名字叫欲望”、“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里面的句子简直让我认同到点头如捣蒜。我感到生命的虚无,生死的一致性,与之同时,又感到欲望是如此值得歌颂。
还领悟“参差不齐乃幸福本源”——千万别问为什么苦难降临于我,因为上帝也是随便选的,世上总有人要承受困难、残缺、丑陋,为什么不可以是我呢?世界正因差异而有了生命力。
今天再读《命若琴弦》中,老盲人与小盲人的故事,其实是每个人的故事。盲人以为弹断一千根弦就能获得药方,重见光明。但药方不过是一张白纸。
人们一直企图寻找生命的意义、幸福的彼岸。然而在广漠而荒凉的生命里有什么目标是真正存在、不会泯灭的吗?又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值得人们为之活的吗?
于是在老盲人发现那张支撑他生存的药方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时,就不可遏止的滑向了虚无的深渊。
正所谓人生如戏,斯言诚哉。
总是出戏的演员不是好演员。人生不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目标之间行走吗,达成目标则欢欣片刻,随后又一次又一次在欢欣之后想起来:整个人生的目标是虚空的。
不必再问终极意义,因为已经明确,那就是一张白纸。
最好为活着找一个坚固的理由,即便已经知道这个理由永远是个骗局。
“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离舞台太近”
我这样理解这句话:
一辈子都不必去领悟结局的无意义,那是比较倒霉的一件事。去相信,那张治疗失明的药方是存在的,只有这样,过程的意义才能闪现。
以这句话结尾:命运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命若琴弦读后感 篇7
《命若琴弦》,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是一种凄惨绝伦的感觉,琴弦该是多么的脆弱,命在一线间,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呢!
读完《命若琴弦》全书,明白这个命其实是一种期望。讲的是两个瞎子讨生活,老瞎子告诉小瞎子,自我只要弹断千根弦,就能够把自我师傅放在琴盒里的药方拿出来,吃了药,自我就能够看见这个世界了。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老瞎子认真的弹每一次琴,最终到达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里的药方去抓药,可是人们却告诉他,这是一张白纸,老瞎子顿时懵了,如果不是有个徒弟在身边,他必须没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为某个姑娘,没有生的欲望,结果老瞎子告诉他,自我记错了,其实师傅说的是1200根,我是没有期望了,可是你有,只要你弹断1200根弦,必须是认认真真弹的,就能够拿着药方去抓药,你就能够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读来却很震撼。想想每个拥有明亮双眼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何尝没有瞎了的那只眼呢,生活很迷茫,没有方向。
小时候,我们的那个药方就是好成绩,只要考试考好了,什么都有了。拼命努力学习,就是要跳出农门,不再和那黄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点起床,仅仅是拣一些别人割剩的麦子,不用这儿放假,那儿就到田里点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风吹,夏天被玉米叶子割伤稚嫩的小脸蛋,那个小小的我,长得和玉米差不多高,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将头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过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痒。那时心中仅有一个目标,不停的做题目,不停的背书。
晚上11点,全家人都在睡梦中,我依然是站在门前,看看远处的庄稼,回过头又继续学习。最终拿到那个药方了,才发现,那个药方上头还有许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于是,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前行,等我们最终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发现,那可是是一张白纸,而我们也走过了整个人生。
我们都是那弹琴的人,我们期待着早日弹断那一根根琴弦,其实弦断了,我们的心也就断了,最好的生活,大概还是享受弹琴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