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9-21教案

请欣赏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鸟的天堂》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鸟的天堂几次?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时间:5分钟)

1、生自由读

2、指名反馈

3、指名分段

4、师生共议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默读课文2——4段,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用笔勾画出相关句子。(时间:3分钟)

1、生默读

2、指名反馈

3、出示相应语句

4、这些语句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属于啥态描写?

5、指名反馈(大而美的特点是静态描写)

6、齐读这两句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指名读5——8段,思考:哪些语句写了群鸟欢闹的情景?用笔画出来。(时间:3分钟)

1、指名读

2、指名反馈

3、师出示相应句子(我们继续拍掌……)

4、这些语句属于啥态描写?(指名反馈:动态)

5、齐读这两句话。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再写品读课文中动态、静态描写得语句。想一想:动静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时间:2分钟)

1、生自由读

2、指名反馈

3、师: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力。

七、拓展:

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一、当堂训练

你能说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怎样前后照应的吗?在习作中你也这样用过吗?

二、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按游览的顺序)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大榕树(静态)喜爱

许多鸟(动态)赞美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能力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随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一)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2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二)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一株干:不可计数 绿

根:垂伸 茂盛

枝:卧富有生命力

叶:翠绿堆

(3)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3(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五、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研读重点段:借助课件,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初步感知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定向。

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分了段,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文,重点研究课文二、三两段,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大榕树和鸟儿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研读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品词析句,体味感情。

(一)研读第二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大榕树的呢?自由读有关的句段,想一想: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交流反馈,师随着学生的讨论相机打出有关词句,点拨启导。重点:

(1)第7自然段抓住“数不清”“枝上又生根”“斜躺”等词语,联系第5自然段“河面变窄”“一簇簇……”等词句和第6自然段我和朋友的争论,体会榕树的大和奇。

(2)第8自然段抓住“全部生命力”、“展示”,体会榕树的叶茂;抓住“那翠绿的颜色……颤动。”体会榕树的叶绿、叶美;抓住“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结合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热爱榕树,热爱大自然,热爱南国的思想感情,。

(3)课件展示榕树近景,让学生仔细观察,对照7、8两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棵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感受榕树茂盛、奇特的静态美。

(4)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榕树、对南国的赞美之情。

3、返读本段,引导质疑:

对于写榕树的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讨论重点:

(1)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而不用“靠近”?

(2)第9自然段中说“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

4、小结: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这就叫静态描写。

(二)研读第三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鸟儿的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想一想,记一记,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交流反馈,师随着学生的讨论相机打出有关词句,点拨启导,重点讨论:

(1)第12自然段:抓住“到处……到处……”体会鸟的数量多;抓住“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体会鸟的种类多;抓住“叫、飞、扑”体会鸟儿的姿态美和心里乐;对照起初的“清静”,体会鸟儿活动时的“热闹”。引导学生和描写榕树部分比较,认识这部分是采用动态描写。

(2)第13自然段:观看众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叫的录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鸟儿的欢乐。

(3)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一句的含义,并读出赞美之情。

3、小结:这一段,作者通过鸟儿的数量、颜色、姿态写出了大榕树上千鸟荟萃的热闹场面,写出了鸟儿在大榕树上活动时的动态美。

(三)返读课文二、三两段,回顾学法,质疑问难。

三、引导学生紧扣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小结。

四、进行检测练习并反馈矫正。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运用电教媒体,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句话的意思。

一、出示课题

1、指名读题。你觉得他读的怎样?评价:读出颜色,读出美。

2、文学大师笔下的白鹭很美,出示赞颂白鹭的诗句。“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你还知道哪些写白鹭的诗句。

3、出示:漠漠水天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怪生白鹭飞无数,水落滩生易取鱼。——陆游

3、郭沫若笔下的白鹭也很美。请你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二、课文赏析

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2、组织交流

(1)、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2)、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白鹭是首精巧的诗的?

(3)、出示白鹭图片让学生欣赏白鹭的美像首精巧的诗。配乐

(4)、你能用朗读来展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吗?

3、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和谐、身段大小精巧,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作者的眼中它还是什么呢?(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读课文6、7、8、9自然段,感受一下你的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

5、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6、组织交流

(1)、第六节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2)、出示画面。请给起个名。(白鹭钓鱼。白鹭垂钓)

(3)、第七节呢?出示画面,能给起个名吗?(白鹭极目远眺、白鹭观景、白鹭思乡、白鹭……)

(4)、第八节呢?出示画面,(我仿佛看到白鹭在低飞、白鹭低飞、白鹭在暮色中翱翔、白鹭飞翔。)

(5)、回想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白鹭垂钓,白鹭低飞,白鹭了望。想想你比较喜欢哪幅图,为什么?

(6)、放声读一读你比较喜欢的那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很有味道。

(7)、引导感悟白鹭是首韵味无穷的诗。你喜欢哪幅图?可以说说原因吗?

A、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B、瞭望图:

师:什么叫嗜好?

生:爱好;与众不同的爱好

师:白鹭与众不同的爱好是什么?

师:假如这是一只少年白鹭。他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妙龄白鹭,她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先生,他在了望什么

假如这是一只白鹭妈妈,她在了望什么?

不同的白鹭了望的景观不一样。假如他不是在了望,他在干吗?

他会想干嘛?

生自由发挥想象发言。

C、低飞图

师:白鹭低飞。飞向哪里,你们有品味,有欣赏,有独到的见解。夕阳西下,忙完了一天的功课,放学回家的孩子,偶尔看到白鹭,会说什么?

生:......

师:干完一天的农活正要回家的父亲,看到后会说什么?

生:......

师:有人说白鹭不会唱歌是美中不足,你怎么看?

生:......

师: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不足,但“无声胜有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三、总结课文

1、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出示1、10自然段的内容)

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3、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飞;日升日落……)

4、白鹭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四、拓展深化

1、白鹭如诗,是一首……白鹭如画,是一幅灵动的画,白鹭如歌,是一首无言的歌,白鹭如舞,是多姿的舞,曼妙轻盈的舞。让我们再看一眼美丽的白鹭。让我们的心与之共舞。

2、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

(多媒体出示一组白鹭的图片,配以优雅的轻音乐。包括白鹭的外形图、觅食图、栖息图、晚飞图等。)

3、小练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理解到了,欣赏到了白鹭的美,同时也领略到了大作家的文笔的魅力。你一定也想对白鹭唱一首赞歌吧?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写一首赞美白鹭的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大榕树的壮观。

【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天堂”)

问:“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

(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

问: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让鸟儿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3、导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南国领略鸟的天堂的风采。

二、初读质疑

1、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体会作者游了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说。

2、质疑:

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一起读句子,有什么想问的吗?

(前一个指大榕树,后一个指鸟儿生活的乐园。)

(板书:榕树、乐园)

3、介绍榕树:

为什么说这棵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呢?哪位同学课前搜集到了相关的资料,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棵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

(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三、体会榕树的壮观

1、你能用一个或几个词来形容这棵榕树吗?

(板书:枝叶繁茂)

2、研读句子:

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

⑴生自由读、思、划。

⑵交流:

自己读懂了哪些写榕树的词句?

⑶重点学习第8小节。

3、体会作者情感:

师小结:多么壮观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指导读好“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解疑:

对于写榕树的这部分,同学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5、小结写法: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四、总结

“鸟的天堂”真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可是树上却没有一只鸟。真是这样吗?下节课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课件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五.自选练习。

12、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指“适合鸟儿自由快乐生活的地方”。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鸟的天堂”就是一株大榕树。以《鸟的天堂》为题有两点好处:①既表达了对大榕树的赞美,又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②突出了大榕树是鸟儿快乐生存的家园。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鸟的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鸟的'天堂》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玩。

第二部分(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13、鸟的天堂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

第二个鸟的天堂是指鸟儿们在大榕树上自由,快乐,“小鸟天堂”又名“鸟的天堂”,是一个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小鸟天堂位于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村天马河的河心沙洲上,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之一。

14、鸟的天堂鸟的特点

鸟的特点:不同种类的鸟,大的、小的、花的和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在大榕树的枝丫间挥动着翅膀。

《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精巧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同时,此文细腻的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气息,抒发着一颗宁静悠远的心,使人读了有一种感情上的解放。三十年代初,人心趋向返归自然。远离市声,独处幽境的鸟儿,正是作者一种热爱自然的心境写照。

15、鸟的天堂鸟的种类

主要有小白鹭、牛背鹭、池鹭、夜鹭和少量绿鹭,也有黄苇鳽和普通翠鸟那样的小鸟,叽叽喳喳的麻雀、黑呼呼的乌鸦,布谷啼春、喜鹊欢唱、蓝天鸽哨、梁上双飞燕、胆小的麻雀、安祥的鸽子、小巧的画眉。

鸟的天堂居住着各式各样的鸟儿,没有具体说明鸟儿的种类。课文中只有描写鸟儿种类多,颜色多,姿态多的语句,如果真想知道鸟的种类,可以查询这棵榕树的所在地“0鸟的天堂是广东江门新会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天然赏鸟胜地,它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比如画眉鸟就是生活在鸟的天堂。

16、鸟的天堂鸟的形态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是写鸟的颜色多,数量多,种类多。这句话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现代作家巴金的《鸟的天堂》原文节选:

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陈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走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树林,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

17、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各指什么

1、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当地对那棵住满鸟的大榕树的称呼;

2、第二个“鸟的天堂”就是鸟类的天堂的意思。这句话通俗一点的翻译就是说:那棵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庇护着这么多的鸟儿们在里面生活得自由自在,幸福快乐,它的的确确是一个鸟儿生活的天堂啊!

3、“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在距广州市100公里外的新会县天门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近“天堂”

1、师板书“天堂”。

2、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是天堂?

3、是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

4、师补充课题,简介作者巴金。生读题。

5、读了这个课题,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又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说这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怎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走进“天堂”

过渡:带着你的这些疑惑,让我们走进“天堂”

2、把你认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给你的同桌提个醒。

3、反馈: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你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研读体悟品味“天堂”

1、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大榕树的高大和美,感受到鸟儿的快活和欢腾,你是具体从哪些句子中品味到的?把这样的句子去读一读、划一划、品一品、再在边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去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把你认为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精彩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四、引导实践创造“天堂”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环保办点实事,为动物们,更为我们人类创造一个“天堂”吧!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插图,图文对照:欣赏图画,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中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如有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

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

二、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啊,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学习课文1、2两段,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

3.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作者的联想,并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制作

说明:课前预习20分钟(1、读顺课文、理解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指学生回答)

2.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让学生说说)

3.导入(师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两次)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具体要求(作业练习第4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经过;第二次是()经过。因为经过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却没看到()。第二次去听到了(),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真是()。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学生读文;

2.汇报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原句: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齐读。

②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学生汇报说。

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这是一棵高大(庞大、巨大)的树。

②这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③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树。

师述:大家说得都没错,但那一个更准确呢?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

一棵!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交流汇报:(提示按“读句子、找词语、说意义作用”的顺序交流)

c、师:的确,这样榕树的绿叶多得不计其数,“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板书:树叶多而绿)怪不得,作者联想到了——

d、学生接读“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板书: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颤动)

C、引发学生联想,进一步体会大榕树高大繁茂,蔚为壮观的情景。

a、师:要是这棵高大而美丽的榕树就在我们面前,相信大家也会被吸引,被倾倒,继而赞叹不已!

(课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树)

师:现在面对这棵大榕树,你会想到什么?会有什么感叹呢

b、学生图文结合,试说心中的感叹。

c、交流“感叹”

d、师小结:多么可爱的大榕树啊!简直是一个奇观,难怪作者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的、赞美的)

e、运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f、体会“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一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树的高大。

五、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跟随老作家巴金爷爷在傍晚时分经过了“鸟的天堂”。大家有什么收获?此时的我们又有什么疑问呢?

试指学生说这节课的收获和此时心中的疑问。

2、师:是啊,“鸟的天堂”只是一棵让人称奇的大榕树,却没有一只鸟,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让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六、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第2、3两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