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当下的力量》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1
体会到该如何“觉察”是在张羽的鼓励咨询课上,通过对一件事连续一周的记录书写,我学会了如何觉察当时的情景、自己的情绪。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察觉让我脱离了一般无意识。但随后我就又被一个“急于寻求解决方法”的小我所支配了,仅仅只是觉察并不能帮我解决实际问题,我会很快的回到老路上。这困惑了我很久,每当张羽提醒我让我察觉并深挖一下背后的东西时,我往往不知从哪儿着手去挖,除非她陪我一直聊下去。
如果没人聊该怎么办呢?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角度,单单看到下面的词句就能获得启发、思路,去挖掘觉察到的情绪背后的逻辑、信念,或者发现那个小我。
比如:观察思考者以及观察者的'临在;痛苦之身;小我;一般无意识;痛苦之身被激活并且你被它所控制的深层无意识;臣服;你是一个习惯等待的人吗?进入当下,临在……
仅仅这些词句就能引领我更深入的觉察,这本书的内容很多,仅仅这些就足够我修炼上许久了。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2
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当下的力量读后感。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读后感《当下的力量读后感》。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无意识”(unconsiousness)和“意识”(cons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于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涵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先头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似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在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它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十几刷、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得真理是可以被认得出来的。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3
《当下的力量》是德国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的著名代表作,被誉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之书。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往往在不停地追求着我们想要的东西:幸福、梦想、财富、名誉,执着于“明天”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明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遥不可及啊,于是我们灰心了、失望了、意志消沉了。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已经拥有了并且十分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当下的力量》一书开篇引入了一个乞丐的故事。曾经有一个乞丐坐在路边乞讨了三十年。一天一个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依旧向他乞讨,陌生人没有施舍任何东西,而是问起乞丐坐着的是什么。乞丐说只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旧箱子。陌生人继续追问,“你打开过箱子吗?”乞丐说没有。然后陌生人坚持让乞丐打开箱子,奇迹发生了,箱子里竟然装满了金子。
埃克哈特·托利借此故事告诉我们,有些珍贵的东西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全然不知。有些人向往美好的未来,有些人留恋辉煌的过去;有的人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有的人生活在过去的痛苦中。不管过去还是未来,其实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只有当下的生活。埃克哈特·托利导师认为,只有通过向当下的`臣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
《当下的力量》的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德国人,毕业于伦敦大学,曾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在他29岁那年的一次意外经历,让他的生活从此改变。埃克哈特·托利擅于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人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埃克哈特·托利在xx年评选的世界百位灵性导师中位列第一,是一名伟大的心灵导师。
《当下的力量》倡导人们从大脑中解放出来,超越我们的思维,摆脱过去的困扰与未来的焦虑,深深地进入当下的生活状态,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获得平和、宁静、快乐和幸福。《当下的力量》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启迪之书。它能够教予我们开悟,教予我们控制并摆脱不良情绪,教予我们结束时间的幻想,教予我们摆脱心理时间。它让我们认识当下的力量,并用这个力量去获得我们追求的快乐生活。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4
《当下的力量》是德国心灵导师EckhartTOlle所著。从一个焦虑到想自杀的人,到成为现在的心灵导师,他是如何摆脱内心的痛苦,找到心灵的平静呢?答案就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里。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蕴含着活生生的能量。这种能量已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轨迹。
一、痛苦的创造者——思维
我们为什么会痛苦?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中的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而一直处在“思维”的控制下。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沦为“强迫性思维”的奴隶。可能有人会对作者的观点有疑问,认为“大脑是我的,当然是我在控制大脑呀!”如果是我们在利用大脑来处理问题,那问题解决后它的任务就应该结束了,可是,你能找到让大脑停止思考的方法吗?你注意过你脑中那个一刻不停息的声音吗?
我发现,我根本就没有能控制过我的大脑。我的烦恼都是源于大脑的思维。白天某个人惹恼了我,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我还在翻来覆去气得睡不着。记得之前学生上课跟我顶嘴,朝我发脾气,我失眠了一个星期,每天躺在床上就想到这个学生的行为,心烦意乱。现在我发现,真正让我心烦的不是那件事和那个人,因为那件事已经过去了。是我的思维在反复的重现,把我带到那件事情里去,当我不想那件事的时候,我是不烦的。我明白了痛苦都是“想”出来的。
我们以为是自己在思考,并在无意识中认同了大脑中的声音。这个声音总是不停地在批判、比较、抱怨、指责、懊悔,它让你不断地回忆起过去的经历,陷在痛苦的泥沼里不能自拔;也经常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使你被恐惧笼罩:它喋喋不休,使我们的心里难有片刻的安宁。
二、怎么摆脱思维的控制——进入当下
问题是思维创造的,思维只能存活在过去或未来中。思维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通过向当下臣服,我们才能找到力量的源泉,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便放下焦虑和压力,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作者还指出,实际上,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只有当下。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幻象。我感觉这句话像一把利剑直击我的心灵深处。我明白了幸福的生活是过好每一个当下。
当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当下时,我的生活有了两个明显的改变。第一个是我的拖延症大大的缓解了。以前,面对几项事情要做的时候,比如要备课,要做迎检的资料,要安排课表,我就感觉头皮发涨,心里很烦。知道自己有这么多事要做,但就是没有心力去做。一边玩手机,一边焦虑着。等到实在拖不下去的那一刻,才不得不匆忙去做。我也知道拖延不好,但就是没有力量去做。因为我大脑中背负着很多件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我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我最烦恼的时候,是在我想到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而当我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时候,我是感受不到烦恼的。于是当我再想到做一件事情有压力的时候,我就会去做。因为专注当下做的时候,我不烦,做完就更加不烦了。第二个改变是我更容易入睡了。以前,尽管劳累了一整天,可是一躺在床上,脑子里的想法就特别活跃,一会想到明天的工作怎么做,一会又想到怎么策划一个方案。在床上躺一个小时,都睡不着。现在,我会意识到,我又在被思维利用了,我现在并不需要思维。然后我会通过关注呼吸的方式临在当下。当我停止思维的时候,很快就睡着了。
因为我们被思维利用惯了,进入当下是需要练习的。作者在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我们进入当下,培养更多的觉察力。我认为最简单又有效的方式是关注呼吸。观察我们呼吸的节奏,感觉空气的流入流出。每次当我的思维又喋喋不休时,我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内心就会平静下来。
三、为什么进入当下会有力量?
为什么把注意力放在当下会有解决烦恼的力量?我想给大家分享这本书开篇的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乞丐坐在路边乞讨了三十年。一天一个陌生人经过,这位乞丐依旧向他乞讨,陌生人没有施舍任何东西,而是问起乞丐坐着的是什么。乞丐说只是一个什么也没有的旧箱子。陌生人继续追问,“你打开过箱子吗?”乞丐说没有。然后陌生人坚持让乞丐打开箱子,奇迹发生了,箱子里竟然装满了金子。
作者说,那些没找到他们真正财富,也就是本体的喜悦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我发现原来自己和乞丐一样,看不见自己已拥有的价值,而在拼命向外寻求认同感。比如我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我努力变得优秀,更多时候不是我享受做这件事,而是我觉得我做了,会得到一个好的评价。
作者通过乞丐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存在于我们体内的道路、真理和光明。我们内在本身就是平和,喜悦,有价值的,我们不用向外寻求真理,我们只要走进我们内在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不用向外寻找力量,关注当下能让我们停止向外的追求,让生命本身的力量流露出来。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5
偶然的机会,看见同事在学校班车上看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一书,她极力向我推荐此书并将该书的英文版全文,作者的《与神的对话》音频等素材一幷拷贝给我。我整整用了几周时间把英文版内容看完,接着又下载了中文版仔细品读,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可谓是心灵的鸡汤和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幷不时地向学生们推荐此书,毫不吝啬地奉上中英版素材及音频等素材,偶尔会与学生们探讨读书心得,颇有收获,现与大家交流分享我的体会,说说我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当下的力量》就是以托利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人们当下(即现在)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该书前半部分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清空自己。正如向杯子中倒水的道理相类似,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才能往杯子里倒入更多的水。人们也一样,只有在清空自己的思想时才能听到或者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只有清空自己的思想才能学习到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其次,在清空我们自己的思想的同时,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最淡定的人是最无敌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没有把破绽暴露出来。正如今年的澳网,李娜苦战3盘,艰难淘汰大威。李娜所显示的是她的淡定,关键时刻不急、不躁,最后一举将大威拿下进入澳网四强。接着谈到,无欲则刚,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淡定,努力做事、认真学习。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看到朝阳的美丽。
该书在后半部分,托利告诉我们:首先,学会专注当下,对曾经和未来不必计较太多,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一要总结曾经的经验,二要坚定的对未来的信念,这个信念是我现在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回有所收获。其次,专注你的身体,学会聆听你的身体,从而学会聆听世界的事物,不能妄加自己的联想,要以事实说话。爱护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营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有良好心态。
作者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到要关注当下,关注此时此望,控制自己的思维。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没有思维不会影响到意识,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所以别担心,当你关注当下时,你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满足感,不会有不安,不会有烦恼,你的每时每刻都是充满了喜悦与安全感的。
要做你思维的见证者,你不等于你的大脑,你的痛苦情绪,都是你大脑的思维制造出来的,而实际上,你的意识根本没有创造这些思维(痛苦),是思维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制造出来的,它利用了时间,而如果你去观察这些思维,做为一个见证者,看他们是怎么想的,不做任何批判,不加以分析,只是静静的看着思维在变化,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会吞噬你的思维(痛苦),慢慢的思维(痛苦)将会消失。如果你的身体里面有两个人,那是两种思维,你要去观察他们,当他们制造出来一种情绪时,你不要认同他,你越认同他,那你就会被两种中的任何一种思维控制。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6
我是怀着期待的心情翻开这本书的。刚开始就觉得这是很清很静的一本书,褪去了世俗的繁杂和焦躁,仿佛进入了一个空灵平静的世界。所有的欲望和不安都飞走了。
这个社会的节奏日益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似乎每一个人都在急匆匆地赶路,生怕被这个社会遗弃掉,我也一直是这个心态,从刚入学起就是这样,为了成绩和排名,老师和家长总是提醒我们说:你不努力就会被别人挤下去,你就会落榜。其实真的是这样,竞争让我们紧张不安,生活中的暗礁时常夺走我们天真的笑。开始相信:烦恼是随着年龄增长的。
烦躁,恐惧,焦虑,不安,如果你被这些缠住了,那么你的世界就失去了它的真实色彩,你不会有心情去倾听花开的声音,也不会有心情去听燕子的呢喃,这个美好而又意蕴深厚的大自然对你来说不再有任何意义。如果活着没有乐趣和向往,那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有人选择了自杀。
我想告诉所有头脑里有消极思想的朋友,用心去读这本书,你将会对你的生命有全新的认识,你会变得热爱这个世界。
这本书告诉你,要活在当下。你所关注的只应是当下的事情,关注你的每一个呼吸,每一个动作,关注与当下有关的声音和情境。不去担忧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
深深地扎根于你的身体,确保身体的放松,当你能将内在身体作为清晰的单一的能量场来关注它时,如果可能,请丢掉任何的想象,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你的感受上。与能量场融为一体,这样就不会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二元性。
这是一种深深的宁静与和平的领域,有着欢乐和充沛的活力。无论何时当你处于临在状态,你就会了解光不但从未与你分离,而且它就是你的本质。
你根本不需要太关注别人的观感,并且当你明白生命的真相后,你就可以放下很多你一直执着的东西,外表和名利,你只需简单快乐地活出你自己的真性情。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十分美好,你很快乐很富有。
这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东西,也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感悟到的灵性。真的,当你静静地看过这本书,你会发现你的内心很清静很平和。
发下这本书,回头看看自己的心灵,它是多么的无知和匮乏。总是追逐那些虚假的东西,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到临死那一刻留下遗憾:我这一生都没有很好地活过,其实上帝已经给了你很多东西,是你不懂得珍爱和好好利用,却反过来抱怨命运对你的不公,痛苦抑郁。还有很多人,他们有很好的条件,但却浑噩地过活,不曾认真感受过雨天,不曾细细品味过生命,那他们眼中的华美,享受的富贵,都是些什么?你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吗?
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活过,你有好好地爱过自己么?你总是责备自己,容不下自己半点的`错误。你是否太过于追求完美,而最愚蠢的是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完美。最美妙的好运也不该排除苦难,最耀眼的绚烂也要归于平淡。你该做的是利用生命每一刻来转化为内在。
你或许生活在对未来的焦虑中,你或许无法摆脱过去留给你的痛苦,你和你的伴侣或许总是纠缠在无尽相互伤害,怎样解决这些永远困扰我们生活的烦恼,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呢?
阅读本书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发现之旅,在作者这位心灵导师的引导下,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从而阻碍你摆脱内心的痛苦。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7
感谢孙校长,让我读了一本好书《当下的力量》,当时选书的时候是被书名所吸引,这应该是一本传递正能量的书,看过之后,的确如此,它有一种神奇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读过的人不知不觉中改善自身的生活,变的积极、乐观。这不是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书,刚读前几页时,我甚至感觉读不下去,理解不了。一直读到第14页,超越你的思维这一章节的时候,我才有所领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情绪,达到一种内心的平和,进入临在的状态,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你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你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的埃克哈特·托利,在书的第一章提到一个问题:开悟是什么?作者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作者本人在30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时常伴随着自杀的倾向。而他的人生从此发生改变,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灵导师,是在他29岁生日后的一个夜晚,夜的寂静,房间内所有的一切都让他感到陌生,充满敌意,痛恨并深深的厌恶这个世界,想要毁灭自己的欲望超过求生的本能。而令他开悟的一句话,来自于他脑海中的一个声音:“我无法再忍受我自己了。”“我”和“自己”,这其中只有一个是真实的'。此时,他的大脑完全停止了运转,感觉被吸进了一个能量的旋涡。当他醒来,每件东西都那么新鲜,生活是如此美好。之后的几年里,他读过很多灵修书籍并和几位心灵导师相处过后,他认识到:所有的不幸和恐惧最终都是大脑制造出来的。想要自杀的是那个虚假、受苦的“小我”,而当“小我”分崩瓦解之后,留下的才是我的真正本质,那个始终临在状态的“真我”。
书中探讨了人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焦虑中,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的状态。并指出我们实际上只能活在当下,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只有臣服于当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获得平和。书中有两个观点我很认同。
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或受情绪所困的根源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思维。我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举个例子:现在已是深夜,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却气得或懊恼的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对不起你,这件事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总之想不完的事!这就是一种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大脑的思考,让我们陷入恐惧和痛苦之中。同一件事,诠释的角度不同,引发的情绪就不同,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的省事省力。两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宽恕”这个词,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很有限,如果你的自我感觉总是源于过去,总认为他是如何对不起你,那你等于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宽恕别人何尝不是宽恕自己呢?
其次,作者认为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他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他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像。过去的麻烦和未来的担忧控制着我们当下的生活。同时,它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告诉我们明天会更好,使我们生活在期待中。当期待的事情没有发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失望。文中引用了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的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就像电影《功夫熊猫》里有一句台词:昨天是历史,明天谜团,只有今天才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其实我们一直想追求的美好事物,不用等到以后,现在就已经拥有。如果总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忽视了眼前的一切,就永远不会得到快乐。
如何摆脱痛苦,如何进入临在的状态,如何超越幸福和不幸,如何汲取当下的力量,深深地进入当下,寻求内心的平和,那就读一读这本《当下的力量》,它会让你更幸福、更快乐。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不为明日思量,明日自有安排!专注当下,把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