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笔构网

2025-09-21教案

请欣赏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P45~P47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

2、通过教学,使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进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自我的能力。

3、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

三、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准备一份自己最满意的作业

四、教学过程:

(一)与复习

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学过知识

①可以由这些图提出什么问题?

②指名回答

(二)我的成长足迹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次数学活动,最满意的一次作业......

(三)练一练

1、完成习题1

①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几道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

2、完成习题2

①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运算顺序。

②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批改。

3、完成习题3

①学生理解题意,在地图上找到“长江”、“黄河”

②让学生读读这两条河的长度,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

4、完成习题4

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②同桌互说4路车往返路线。

③说说应该怎样做

5、做第5题

①学生读懂题目,做练习题。

②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5×3=15(元)3棵12元(3棵12元的便宜)

12÷3=4(元)4<5(所以3棵12元的便宜)

6、完成习题6

①学生说说图意

②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③多请几名学生说说想法

7、完成习题7

①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②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想的

③学生独立完成

8、做练习题8

①选择适当的答案

②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③鼓励说得比较好的学生

(三)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读数、写数、方向和路线

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

(四)作业

随堂练习的作业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ppt、挂图、优秀的作业、作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3.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4.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5.忆一忆。

a.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6.写一写。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有关除法的一些知识吗?

(1)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需要请谁来帮忙?(乘法口诀)

(2)1-9的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一遍(共45句)

2、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这些乘法口诀能解决的除法算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师:这么多的算式卡片怎样整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欢欢和乐乐是怎样整理的,请观察

生:欢欢,他是按得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2

师:乐乐又是怎样整理的呢?

生:她是按除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除数都是2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整理?(乐乐的比较好整理)

那我们就按乐乐的方法把卡片在桌上摆一摆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1)一共有多少张算式卡片?45句口诀为什么有81张卡片

生:每句口诀能写两道除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比如(略)

(2)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1——9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3)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1——9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4)整个看,你觉得哪行哪列比较特别?用自己的话总结

生:除数是1,商和被除数相同。举例

生: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2、游戏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利用这些卡片做两个游戏吧!

(1)同桌考一考

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名学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看谁最会找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得数相同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师:请在卡片中选一张关于信息的除法算式卡片,提问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纸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有关除法的一些知识吗?

(1)要计算除法算式的商需要请谁来帮忙?(乘法口诀)

(2)1-9的乘法口诀集体背诵一遍(共45句)

2、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这些乘法口诀能解决的除法算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师:这么多的算式卡片怎样整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欢欢和乐乐是怎样整理的,请观察

生:欢欢,他是按得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2

师:乐乐又是怎样整理的呢?

生:她是按除数相同来整理的,这些算式的除数都是2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整理?(乐乐的比较好整理)

那我们就按乐乐的方法把卡片在桌上摆一摆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1)一共有多少张算式卡片?45句口诀为什么有81张卡片

生:每句口诀能写两道除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比如(略)

(2)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数列的除数都相同,并且按照除数是1--9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3)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一横行的得数相等,按照得数是1--9的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4)整个看,你觉得哪行哪列比较特别?用自己的话总结

生:除数是1,商和被除数相同。举例

生: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2、游戏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利用这些卡片做两个游戏吧!

(1)同桌考一考

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名学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看谁最会找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得数相同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师:请在卡片中选一张关于信息的除法算式卡片,提问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587+239/826

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样付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第2种106第3种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张;2元的张数只能5张5张的数;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

三、反馈练习,拓展运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的门票有两种:价格最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元。明明买了3张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二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

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2、在回顾学习过程中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3、在实际的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并巩固学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参与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计算。

二、比较算式。

出示书86页的第一幅图。

(1)先只算出第1行算式的得数。

(2)根据一、二两行的关系推算出第二行算式的得数。

三、我的成长足迹。

1、提出问题。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学生小组交流,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四、购物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运动商品的具体价目表。

2、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3、小组交流,并汇报。

五、统计。

1、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师:我们还学习了统计,你能根据统计图说出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吗?

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晴天、雨天......分别有多少天?

2、实践活动。

(1)先说一说在完成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调查的内容: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3)反馈预习作业。

(4)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5)汇报成果。

(6)提出问题。

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六、通过今天的上课,你想说些什么?

七、环保作业:

统计从明天起往后的7天里,你的家庭使用或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在课本的统计图中涂一涂。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严重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根据你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写一写。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篇8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整理与复习

1.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决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2-6的乘法口决和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能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

3.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

4.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复习1-6

的乘法口决:出示表,找规律.

二、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2 1×6 3×4 4×2 6+6 2×4 4×1

乘法的意义

三.看图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四、做66第1题

五、复习填括号练习1.看乘法式题卡片写得数

3×2 4×4 3×6 2×2 6×5

3×4 6×6 2×4 2×6 1×6

2.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妈

妈买来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几袋?妈妈买来4袋桔子,5袋苹果,一共有几斤?

3.提出问题或条件再算出来

①6个少先队员做纸花,每人做4朵( )?

②少先队员做了24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8朵,( )?

4.口算

3×3 4×5 6×2 30-7

3+3 5×4 1×4 48-2

5. ①学校买来4只小篮球,每只6元( )?

②学校买来4只小篮球,( )共买多少只?

③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方小明和小光各有5张邮票,他们一共有几张邮票?

教学反思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