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感动中国心得体会(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1
语文课上,老师问了我们这么一个问题:“‘热爱祖国’是小学生守则的第一条,谁能说说热爱祖国表现在哪里呢?”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一阵沉默之后,终于有同学举手了:“爱国就是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作贡献!”老师听了点了点头说:“你说得没错,但是,长大后建设祖国,那是将来的事情,我们现在讲爱国,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请问升国旗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在升旗仪式上要肃立,向我们的国旗敬礼!”“说得好!”老师话锋一转问道:“可是我们真的全做到了吗?”同学们又一次沉默了,是呀,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当雄壮的国歌响起时,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不是还有个别的人在说话吗?不是还有个别的人在左顾右盼吗?
“热爱祖国”这不只是一个空空的词,作为一名小学生,热爱祖国,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升国旗时,我们肃立、敬礼,这是爱国;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这也是爱国;爱护公物,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这也是爱国;爱护我们的校园,爱护我们的`环境,爱每一棵小草,爱每一朵鲜花,这,也是爱国。祖国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对祖国的热爱无疑就像一种规则,它无时无刻不约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同学们,现在你一定知道了,爱国就是在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中,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做祖国合格的小公民!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2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神五”发射前,刘伯明被选入备选梯队。但在选择第一梯队航天员时发生了两件事,让刘伯明与“神五”的第一梯队擦肩而过。
刘伯明的父亲刘志生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介绍,1998年,国家为“神五”发射在几百名中一线飞行员中分两批挑选了14名航天员,其中第一批6名中就有刘伯明,并且在随后的各项训练中都表现得非常好。
就在刘伯明准备把最好的'状态以保持到最后选择阶段时,一次打篮球,刘伯明竟然把脚扭伤。等刚把伤养好,更大的不幸降临了,在依安老家,刘伯明不到60岁的母亲突发心脏病突去世。
刘伯明没有被这些意外打倒,反而更加勤奋学习、刻苦训练。
20xx年9月25日,“神七”升空,刘伯明第一次随飞船进入太空,并与队友景海鹏配合,帮助翟志刚完成中国航天首次太空漫步。
“神舟十二即将发射了,我们在家里也很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已经联系不上二哥,估计又是在封闭性训练,以前也是如此。”刘伯忠说,家人都很牵挂他,都会默默祝福他。
作为长兄的刘伯真,也是一直记挂着弟弟刘伯明这次飞行任务。“虽然平时隔段时间我们兄弟两人就会通电话聊家常,但是自从知道神舟十二即将发射,我怕打扰他训练,就没有打电话了。”刘伯真说,明天上午他会准时观看电视直播,祝福弟弟为国争光,平安归来。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4
第一颗人造卫星设计者——孙家栋,在当时,科技比较不发达,什么仪器都没有,也没有多少钱,但是还是制造出来了。随后,孙家栋又担任了许多人造卫星,孙家栋中国航天达到五十八年。
王峰火海救人的故事让我非常震惊。王峰用自己的命换取了四十多位邻居的命,自己却被烧黑了,楼道里都是他的血迹脚印。经过一百多天的抢救之后,病情恶化,因肺栓塞去世。
支月英是小学教师,别人都认为支月英是傻子,但是支月英说:“是,我是傻子,大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学校里的`孩子没有学习用品的时候,支月英走二十多里地去买学习用品,她退休的时候还要去教学,她说:“我感到干不动时候为止。
秦月飞是大学生村官,他一开始来到村庄不习惯,所以他改掉了那些习惯。并从一个月一千多块的工资里挤出来钱修建水渠,修建路灯。并去发展当地的特产。
张超是飞行员它是最优秀的。但是,因为一次事故去世了,因为它离地面只有十几米,所以降落伞没有撑开,整个人重重的摔在地上,在他临去世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团长,我还能不能上飞机。”我钦佩他的精神。
李万君是大国工匠,他说:“我手里拿着焊枪,就想上战场一样,拿着枪杀敌。”他还说:“这是门艺术,就像练功夫一样。”
郭小平是校长,它是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专治艾滋病,后来,郭小平发现,所有学校都不收留患有艾滋病的孩子,所以,郭小平创办了红丝带学校,后来,郭小平把三家医院的主任职位辞掉了,郭小平希望尽量让那个学校消失。
我看了感动中国以后非常感动,感动他们无私奉献,感动他们乐于助人,感动他们勇敢!感动他们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感动他们坚强不屈!我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5
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队战胜塞尔维亚队获得金牌,这是时隔12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完成万众瞩目的壮举。一瞬间,中国沸腾了、世界华人被点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
“即使面对强敌,也能从容应战的勇敢无畏。”
“即使几近失败,也要险处逢生的绝不放弃。”
“即使战到最后,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即使伤痕累累,也坚定为国而战,无怨无悔的爱国信仰。”
为了那份从81年开始的那份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女排精神”,我们等待了12年。我们始终铭记,从1981到1986,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连冠”队伍,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国女排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始终铭记,中国女排在03年战胜日本队,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我们始终铭记,2004年中国女排艰难逆转俄罗斯,重揽错别20年的奥运金牌,重创辉煌。
当然,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中国女排再度迎来低谷,08年北京奥运的遗憾,10年日本世锦赛的谷底,12年伦敦奥运的意外……我们的成绩也许不那么理想,但女排精神却从未消失或离去。我们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打倒,无论何时,都要凝聚在一起、团结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回顾女排的里约赛程,可以说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们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以小组第四名的.成绩惊险晋级;淘汰赛越来越,一分一分顽强拼搏,战胜东道主巴西队,挺进四强,逆转荷兰晋级决赛,最终战胜塞尔维亚,一路突破最终夺冠,创造了逆袭的奇迹。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向世界诠释了“女排精神”,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女排精神”的实质。正如郎平指导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着中国女排前行,给予她们无限的动力,也一直感染、激励着无数中国人,这就是中国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伟大之处。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应该轻言放弃,要始终坚持信念,勇敢前行。让我们祝贺郎导和女排姑娘们,让我们感谢她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让我们铭记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6
朱丽华是我的挚友,更是我尊重的大姐。她失去了光明,却用她的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生动诠释了红船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
不幸的意外,使她双目失明,甚至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偶像张海迪的一次报告使她受到了启发,增强了乐观生活的勇气。她潜心学习推拿技术,获得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成为嘉兴首个盲人中医师;她白手起家办诊所,解决了十几名残疾人就业问题,并免费传授推拿技术,让100多名残疾人找到了工作;300多名脑瘫患儿经过她的治疗,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有生之年多回报社会,多帮助别人。”朱丽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创办的推拿诊所成为第一批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加盟企业。除了基本的生活支出外,她每年把大部分收入捐赠给社会,贫困学生、残疾人家庭更是她资助的对象。
朱丽华还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工作者,担任着省盲协副主席、市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市盲协主席等职务。她协调起草制定了《盲协内部管理条例》及《盲协组织机构工作规范》,使盲协组织工作有了更具体的章程;组织视力残疾人参与业余交流慰问活动、学习盲文等。
她还连续五届当选嘉兴市政协委员,为残疾人事业积极建言献策。朱丽华始终认为,爱心是需要传递的,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尽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7
赖宣治,全国优秀教师,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体育教师,“中国速度、七星奇迹”的主要缔造者。
从20xx年开始,赖老师带领七星小学跳绳队凭借顽强拼搏在区中小学生跳绳赛中崭露头角,接着到南宁、安徽、大连、马来西亚、阿联酋迪拜、瑞典默尔本、上海、挪威,一路捧着跳绳冠军宝座前行。他先后培养出二十多名世界跳绳冠军,打破十多次世界跳绳纪录。他缔造了“世界跳绳梦之队”神话,培养出“世界跳绳最快的孩子”岑小林。一所乡村小学跳绳运动所取得的骄人成绩,震惊了花都区、广州市、广东省、全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成为广州市特色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典范,改变了中国跳绳运动格局,不断突破着世界跳绳运动极限。
他以“没有追求的人生,是缺乏乐趣的人生”为座右铭,决心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党的教育事业继续抒写辉煌篇章。他还曾作为第一批由中国派往巴拿马推广跳绳运动的'老师,成为连接中国与巴拿马民心相亲的“纽带”。
赖宣治,曾获“广州市优秀教师”“最美羊城教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优秀国家教练员”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十多家媒体有专题报道。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8
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
9秒区,代表百米世界顶级水平,曾是亚洲人禁区,1932年,第一位站上奥运赛场的中国运动员,参加的也是男子田径一百米,他叫刘长春,最终以11秒1的成绩被淘汰出局。直到83年后的2015年,亚洲人才跨进9秒区,这个亚洲人就是苏炳添。
这样的突破,源自于他201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苏炳添遇到了最强大的对手,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
此次比赛,让苏炳添知道自己与奥运选手的差距,所以他给自己制定了目标,首先就是要过10秒区进入9秒区。
苏炳添:2014年的时候,我把起跑脚换成左脚,改变的话,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了,就好像重新学习跑步一样。
苏炳添坚持每天练习起跑几百次,即使走路也是练习起跑的样子,连睡觉也在思考如何跑得更完美。
2015年北京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又与博尔特站在了百米赛道上,这一次苏炳添跑出9秒99的成绩,博尔特则以9秒96险胜第一,两人仅相差0.03秒。
但那一年,苏炳添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
苏炳添:我觉得现在才开始掌握到百米的一些精髓,我还想继续跑。
9秒987、9秒92、9秒91……作为年龄偏大的运动员,任何微小突破,苏炳添都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
2021年,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备战东京奥运会,然而,在之前的2019年,苏炳添受腰伤困扰,接连退出亚锦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重要比赛。
苏炳添:当时受伤的时候确实挺难过的,差点就废了,真的,其实我当时没有,打算什么再突破了,毕竟以前的观点就是说,只要到这个岁数了,你还受伤的话,要重新回到巅峰,那还是很难。
苏炳添:我还想努力地去完成东京奥运会,因为,100米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运动项目,基本上大家的印象里面。我们的百米水平跟世界水平相差太远了,所以说我们去参加奥运会,希望我们与世界水平距离要缩短。我们中国人可以跑得更快。
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年龄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一,震惊世界,这个成绩比他2018年9秒91的亚洲纪录快了0.08秒,百米飞人世界排名高居第8位,苏炳添做到了,他超越了年龄,超越了伤病,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亚洲之光。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9
昨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里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品质,最让我敬佩的是第八位官东。
官东是一个海员,他很有责任感。一天晚上,海上东风做起,天上乌云弥天,东方之星被击落,东方之星的轮船落入海中,使船上的所有人都落入海中,海员们立刻出动,官东他不想让其他队友去冒险,就像一个人去,他第一次下海,在黑暗中找到了,救上来一个老奶奶,第二次下海的时候,有队友陪他去,他很不情愿,可是官东一下海,就被信号绳缠住,官东为了救人,把信号绳给剪了,把信号声剪了,就等于把原路返回的机会丢失了,官东为了去救人,从来不想自己的`生命,队友已经救上来人了,只有他还在黑暗中摸索,大家都着急的等待,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他的氧气瓶被卡住,他努力挣扎着,因为氧气不足,他想立刻上岸可是氧气瓶太重,所以他把氧气瓶扔了,憋了一口气,到了海面。
官东的精神令我敬佩,他为了帮助别人不顾一切、也不想一切代价,舍生取义。我也有这样的小事。
一天,王志辉向我借笔,我毫不犹豫地说:“我的笔多着呢!我一会借你的,”我什么也没想,吃完早饭,他找我来要笔,可是我却迟迟不肯给,我心想:我给他,他还会给我吗?转念又想:他肯定会给我的,不就是一根笔嘛!我还是给了他笔吧。我内心纠结着,最后还是给了。
官东是为了朋友而不顾一切的,而我只是一个借笔得一个小事,都没有像关东一样,我以后一定会向官东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一共介绍了10个人物,每个人的故事都很感动我,有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有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
张丽莉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很爱自己的学生,每个同学也都很敬慕她,亲切地叫她丽莉老师。在同学眼中看来,丽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们,但是,不幸降临在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身上:一天放学时,老师和几个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大客车迎面而来,丽莉老师奋不顾身地把其它学生推开,同学们安然无恙,可是丽莉老师却终身失去了自己的双腿。至今,张丽莉老师身体还在恢复中……
张丽莉虽然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她为了别人不惜牺牲自己,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勇气,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她不仅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他,还感动了全中国,我们应该向张丽莉老师致敬,并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