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选13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1
在寒假里,我闲暇之余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中,我最敬佩三个人: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重人才。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用金银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重情重义,对他没用,但也要一试。关羽在回蜀的路上,曹操并没有下令追杀他,曹操知道留不下他,也不能杀他。因为第一,关羽是人才,杀不得。第二,曹操想借关羽出逃之事,让全天下人知道他是怎样对待能人的,希望天下的能人都来投靠他,为他效忠。
刘备的求贤之事最为出名的就是“三顾茅庐”。其实三国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曹操三请诸葛亮”。但是曹操没有成功,因为他态度极差。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更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和善。名将赵云,为救幼主,血战曹军,身受重伤。赵云回到刘备身边时,刘备将阿斗扔到地上,对赵云说,他才是最重要的.。这一摔,摔出了赵云对刘备的忠心,让他为己所用。刘备又获得了一名勇将。
孙权善用贤人、能人。吕蒙虽为吴国大将,但读书少,孙权特此批评吕蒙,让他刻苦读书。之后吕蒙苦读兵书,孙权知道后就更加重用他了。
看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后,我不禁感慨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敬佩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赤胆忠心;欣赏赵云的盖世武功……
最后,我想借用一首词来表达我的内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2
寂静的夜晚,台灯柔和的光影下总有一抹身影在书桌前静静享受着与书相伴的欢愉。与书中人物一起感受潮起潮落,感受跌宕起伏。于我来说,与书相伴,是充实的。书籍的海洋中,我尤为喜欢《三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书为镜,可以知兴衰,亦可知人之得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陈寿用其一生作《三国志》将璀璨三国呈现在千百年之后,而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又将这历史演义的淋漓尽致。朝代更迭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人的兴衰更是难违天命,书籍用其清薄的身体,承载起无数英雄豪杰青史留名的梦。
三国是刘关张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兄弟情,还是曹孟德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的虚伪奸诈?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还是吕布认贼作父,三姓家奴的背叛?三国中既有曹孟德慨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也有乐不思蜀的刘禅。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文韬,也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武略。初读三国演义,自觉如井底之蛙,三国之英雄如天上繁星,随便哪一个,都能够成为我们的.楷模。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我体会到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智慧;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让我领略到了豪杰们的勇猛;刘玄德三顾茅庐让我看到了求贤若渴的心诚;上方谷司马懿被一场雨化险为夷,诸葛亮最终陨星五丈原让我明白了天命不可违。
在与《三国演义》相伴的日子里,我更懂得在学习上,要戒骄戒躁,勤勤恳恳多读书,这样才能像吕蒙一样让人刮目相看。在生活中,要克服困难,多去思考,就像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样,尽管条件艰难,但仍可以用智慧创造一片天地。《三国演义》不仅是一本书,更是良师益友,与其相伴,受用终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3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大家一定都看过,那你们喜欢里面的谁呢?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是心胸狭窄的周瑜?或小心多疑的曹操呢?我最喜欢的是英雄就是那忠义智勇的关羽。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一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着赤兔马,手拿青龙偃月刀,相貌俊俏,不怒自威。关羽意志坚强,刮骨疗毒。请看魏蜀交战时,关羽右臂中毒箭,华佗闻讯而至,欲去毒需刮骨疗伤,关羽与马良吃喝下棋如旧,气定神怡,血流如注,军士均色变不忍闻睹。事毕,华伦留药而去,未几,关羽病愈。
关羽克服重重困难,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到了刘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曹操请辞,但曹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由于没有得到曹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垣;过汜水关时杀卜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曹操所辖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关羽武艺高超,温酒斩华雄。回想当初董卓专政,曹操联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人,讨伐董卓,董卓派华雄强去应战,袁绍等人的手下都被打败了。这时关云长提刀请战,曹操说喝酒喝完酒再去,云长说回来再喝,翼德为他击鼓,关羽把雄的'人提回来时,酒刚刚温。
关羽讲义气,身在曹营,心在汉,重温当初,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己降曹。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但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
“桃园结义薄云天,偃月青龙刀刅寒。一骑绝尘走千里,五关斩将震乾坤。”骁勇善战、忠肝义胆,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关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4
寒假期间,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让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趁机起义,各路势力称霸一方,互相战斗。有着皇家血脉的“刘皇叔”刘备看着天下大乱,于是与关羽、张飞结拜兄弟,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先生一起平定天下,匡扶汉室,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原洛阳北部尉的曹操挟持天子,以天子的名义掌握了北方的大势。孙权平定江东基业但被暗杀。吴国的政权便来到孙策手中。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刘备的蜀国也迅速崛起,后面便出现了三国鼎立和三国互斗的场面。
作者罗贯中把情感融入到书中,让书变的“活”了起来,不仅生动形象,书中的爱恨情仇,读着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三国演义》是一部三国新网史,军事史,历史记录史,从汉灵帝无人国家衰败到三国鼎立,三国纷争,魏国的兵强马壮,蜀国的人才济济,吴国的名震江东,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大片。
但在三国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常山赵子龙——赵云。他不仅是虎将之一,而且有勇有谋,忠心耿耿。他为了救在行军丢失的刘阿斗,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直面曹操上万雄军,并杀出一条血路,将刘阿斗送到了刘备身边。赵子龙的忠勇感动了曹操,曹操决心收服他,下令不许放冷箭攻击赵云。我对赵子龙的忠心和勇猛也感到无比佩服。
《三国演义》给人们叙述了一段悠久生动的历史。当你置身于书中,仿佛感觉自己正在历史的长河中凝望着他。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了国家的发展,权力的争夺不可避免,但我还是更喜欢和平年代,所以有一位有勇有谋,心系天下的领导者,是百姓的福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5
读书,如同与成千上万的名人交流;读书,能在沙漠中迷路时找到方向;读书,是在与一位位睿智的老师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像是种子在濒临死亡时遇到了雨露,在无比的黑暗中看见了一丝死曙光。所以,我从小就热爱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习惯。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喜欢看连环画。一个个精彩的画面,陪伴我渡过了十二个春夏秋冬。转眼间我已步入六年级的学堂,学的字也越来越多,于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我都喜欢看。尤其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春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看惯秋风春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多么有气势的开篇词啊!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多少的英雄人物让我刻骨铭心。一代奸雄曹操,有忠有义的关云长,智慧卧龙诸葛亮,可最令我喜爱的是关云长。
有多少章,多少篇写出了关云长的忠义,写出了关云长的智勇。他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充分体现出了他的智和勇。有一回写关云长为了保住甘、糜二嫂,被曹操给抓了,可曹操不想杀有能力之人,对他热情地招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又送美女十人,还封他为汉寿侯。关云长不受恩赐,将美女送给二嫂做女仆,其他一一谢绝。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关云长的忠义之心。读《三国演义》让我懂得了同学之间要珍惜友谊,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学会共处。
书是收获知识的土地;书是为祖国之花施肥的营养品;书是一位知识丰富的老师;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爱读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6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认识周瑜,周瑜是三国时期孙权手下的一员有勇有谋将领,他虽诸葛亮多计谋但也算是足智多谋,在战场上吪刹风云,在历史的舞台上闪耀光辉,在生活的棋盘中举足轻重。也堪称一代天骄,似乎是人们敬佩的,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很简单,是人才的周瑜小人,例子很明了:
《草船借箭》一小故事则体现了周瑜的心胸是何等狭窄,他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一招,便心怀妒意,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他以军中缺箭为由,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想以此来除了诸葛亮。由此观之,周瑜妒忌心强,且狡猾险恶。而聪明能干智慧过人的孔明则漂亮地了任务,使其无话可说。这更地体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小人气度。
周瑜的死更是鲜明的.例子,他因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吐血身亡,若心胸狭窄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自古伟人、之人大都心胸宽广,处处谦让绝不斤斤计较,也不会妒忌别人比有才华,而是暗暗立誓努力学习从而超越别人,像华罗庚、苏轼、王安石……而总以小人之腹渡君子之心的人都被人们所抛弃甚至唾弃,像秦桧谋害了岳飞留下了千古骂名……
人可以无钱无财但无气度,没了气度,不只是做人失败的体现,有时会害了,甚至是伤害了别人,不折不扣的小人,既然是技不如人就努力,妒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努力了才会进步,努力了,超过别人了也不要为此感到骄傲,就有成就感说明你小肚鸡肠。
岁月匆匆流逝,风儿匆匆拂过。,千百年了,但千万别忘情了三国的那个周瑜,忘了那一滩“血”的教训。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7
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三国演义》主题曲飘进我的耳朵时,我被它荡气回肠的旋律深深吸引,于是我利用暑假看了这本书。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天下之间发生的故事,在这段时间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
在书中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又称伏龙,从“草船借箭”与火烧新野“等可以知道他是足智多谋的。他的智慧塑造了他的淡定,“谈笑间,羽扇轻挥,强橹灰飞湮灭”。我长大了也想成为一名军事家。我要好好学习,因为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不断地学习积累而成的。
在书中我还喜欢刘备,其实许多人都觉得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实际因为他有很强的管理才能,不然赵云、黄忠这些猛将怎么会忠于他?不然诸葛亮这样有胆略,才智的人怎会竭力辅助他?并还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我们从“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这句话里看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拥有高尚的品质,这句话也是我今后的.行为标准。
我最厌恶的是吕布,其实吕布的武功是《三国》中最强的,“三雄战吕布”中就可证明。但他不仅没有干出一番大事,也没名留青史,还背上了“三姓小儿”的骂名。这都是他一次又一次背信,失信所造成的。吕布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不能失信于人。
看过《三国演义》后,我想到了“乱世出英雄”这名话,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法制社会里也需要英雄,但更需要许许多多诚信,守法有能力的人。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8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历史的大门,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写。这本书借复杂的军事背景和能文会武的英雄们描绘出波澜壮阔的三国画卷。书中情节妙趣横生,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崇拜的人物是诸葛亮。不管是“草船借箭”还是“火烧赤壁”,我都能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还主动立下了军令状。十万支箭十天都造不好,更何况三天呢?难道诸葛亮没看出来这是周瑜因为妒忌他的才华而设下的圈套吗?可是诸葛亮后面的做法更让我疑惑,他竟然找鲁肃帮忙,要知道鲁肃可是周瑜的部下。最后他邀请忐忑不安的.鲁肃在江上见面,江上大雾漫天,诸葛亮却气定神闲地调度船只向曹军开去,并且虚张声势地擂鼓呐喊。当曹操的箭如雨点般向草船射来时,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
诸葛亮识天文、晓地理、知人心、巧谋划。明知道周瑜是在故意为难他,却没有说破,而是将计就计让鲁肃来帮忙,紧接着他又利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因为他知道曹操多疑,不敢贸然出兵。诸葛亮真是有胆有识啊!
想到自己每次遇到有难度的数学题,不是直接解题,而是敷衍应付,真是羞愧难当!我也应该像诸葛亮这样勤于思考,多个角度破解难题。
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书中还有很多,有了他们为故事增添色彩,读起来更是耐人寻味。一本好书能让我们受益终身,就如冰心奶奶在《忆读书》中教导我们的那样:“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9
暑假里,我看《三国演义》上瘾了,简直是爱不释手,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罗贯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要算神人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是书中对孔明形象的描写,充分体现出了对孔明赞美。不仅是罗贯中,历代大诗人都对孔明有极高的评价。杜甫曾在《蜀相》一诗中这样写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也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孔明去世后,巴蜀人民将他与刘备葬在一起。可见,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常高,是一个忠心耿耿、神机妙算的忠臣。
我也十分敬佩诸葛亮,尤其是他那忠心不二,尽职尽责令我折服。当刘备听说他的弟弟关羽被东吴杀害。便不顾孔明的劝阻,兴兵报仇,结果战败身受重伤,在白帝城把刘禅交给了孔明。并嘱咐道:“如果儿子不成器,你就自立为帝。”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阿斗,毫无二心,而且起兵伐魏,朝着复兴汉室的目标前进,不断努力。即便遇到了许多困难,也毫不放弃,一直到病故之前都在为蜀国着想。
读到这里,我被感动到了,孔明尽职尽责,永不放弃,至死都在为国着想。都在奋斗……我经常在思考孔明怎么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定是他强烈的责任心,对(!)就是责任心。
感动的同时,我就会反思,反思了我就会惭愧:自己承诺要做一件事,却经常半途而废。没有责任心。跟诸葛亮可谓是天差地别啊!
记得五年级下册的时候。我当上了宣传委员。宣传委员的工作很清闲,只需要贴上每周我们班级获得的奖状就行了。然而我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经常不是忘记了贴奖状,就是忘记带胶带,还得四处向同学去借。还经常拖延贴奖状的时间。当时老师批评我说我没有责任心。我还气鼓鼓的不愿意接受批评。认为有许多人都没有做到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自己也没有必要做到。
但是在看完这本《三国演义》之后,我发现我错了。诸葛亮那尽职尽责,永不言弃的精神,令我觉得,在下一学期,不论我当上什么班干部,都要把“责任”两个字牢牢记在心里,认真做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尽心尽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10
《三国演义》,这是一本关于英雄的长篇古典小说,使我不禁对文中的英雄两字有了深深的感触,书中的人物性格各异,有性格粗暴的张飞,有义薄云天的.关羽,也有年轻有为的孙策,还有阴险狠毒的曹操,他们各有长短。
但在我心目中,刘备最称得上是英雄。因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在刘备三顾茅庐中,刘备为了解除汉室危机,而找到诸葛亮。酷暑中,刘备步行第一次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云游去了,需几个月才回来。第二次,冒着风雪,刘备又踏雪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又云游去了。待到春暖花开时,刘备第三次到茅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最终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出山辅佐刘备。成了刘备政权的核心力量,帮助刘备打下了江山。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当时刘备虽然兵不过万,地不过十里,但他毕竟是皇室后裔,还有关、张等虎将,简、孙等谋士,却要苦苦去追寻一个农民身份的隐士,带着这个疑问,与爸爸讨论了一番,才明白刘备找到诸葛亮才是他打下江山的前提。就像伯乐找到了一匹千里马,这才叫如虎添翼,有了赏识的人,人才才能才会发挥最大的潜能。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国庆节时,爸爸拿了一把弄坏的菜刀去磨,磨刀的老人说磨这把刀要五块,而爸爸说:“你不是说磨一把刀要三块吗?”但老人很固执,仍坚持要五块。爸爸说:“五块就五块,反正再放着就废了。”于是老人用尽其本事,磨了很长时间才磨好,拿起了刀刃欣赏起来,刀刃在阳光下闪过一线,老人拿起了跟发丝,迎着刀刃吹去,发丝竟然断成了两截,原来这真是一把好刀啊!因为是好刀,要么就体面地把它的锋利体现出来,要么遇到不爱惜的它的人干脆就这么废弃下去。
是啊!用人如用刀啊,一个人再有才能也需要遇到一个懂他,爱他,珍惜他的人,他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刘备是这样,磨刀老人也是这样,我们需要千里马,更需要能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11
在三国时期的蜀国的一些非常有智慧人物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启发,让我今天说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书后的一些感悟吧。
《三国演义》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渤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数百个人物形象。 对今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描写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诸葛亮,周瑜等,这些人物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就介绍蜀国的两位非常有智慧人物是刘备和诸葛亮。
先说刘备吧,他受将臣百姓的爱戴。刘备的能力主要是体现在用人上,拜访水镜先生司马徽,进而辛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二人指点,于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的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而后又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士助他抗东吴,战曹操。建立蜀国的丰功伟业。
著名的“出师表”充分体现出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一代贤相。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在隐居隆中时,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后又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卓越的功勋。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这些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都做到了。
刘备的智慧是能够发现优秀的人才和用真诚心将其拉拢在自己身边,几乎是白手起家的草根传奇,诸葛亮的智慧是博学多思,敢于担当,重视科学,谨慎从事 ,治军严明。成为后人学习的良好榜样,三国演义给我带来了太多感触了,让我明白了人世间的许多真谛。如果你也要选择一本经典来读的话,你也来看《三国演义》吧!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12
寒假里,我按老师说的,多读点有益的书,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要读点名著。于是我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写的。
这本书里面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刘备、孔明、关羽、张飞、曹操、刘备之子刘禅。刘备爱民如子,他是个有理想有野心的枭雄,最终成为蜀国的皇帝。孔明是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水淹七军、收姜维……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山地运输工具。关羽这个人傲上而不凌下,性情内向少言,刚正不阿,重情义重承诺,不为名利所动;这样的人今古不常有,可谓是真英雄,令人钦佩。曾过五关斩六将,无人可挡。但最终因轻敌中了孙权的埋伏。张飞作战勇猛,性格耿直,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曾在虎牢关一声吼,吓退曹军20万。他对士兵非常严厉,最终死于部下之手。曹操文武双全,有勇有谋,擅长政治,但是他过于自私缺德,疑心重,胡乱杀人,最终失去天下。在这本书里,我最看不起的人物是刘备之子——刘禅,他胸无大志,只知道吃喝玩乐,“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他“打造”出来的,最终投降于魏国。到了最后,司马炎统一了天下,将魏改为晋,三国时代就结束了。
我佩服关羽的英明神勇,佩服刘备的爱民如子,我更佩服孔明的神机妙算。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勇无谋的人永远受制于人,而智勇双全的人永远无敌于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篇13
《三国演义》讲了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也是一段扑忽迷离的历史。这是一本我百读不厌的书,读了它,令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义"。
《三国演义》中讲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引人入胜的故事。先是桃园三结义;再是三英战卢布;然后是煮酒论英雄;还有官渡、赤壁两大以少胜多的战役…留给我们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物。如:聪明的诸葛亮;侠义肝胆的关羽;器量狭隘的周瑜;庸主刘禅;无能之辈卢布;勇者张飞…无不各极其态。
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关羽。关羽是最讲义的人,他是人与神的极致,他的忠肝义胆天地可见,冲锋陷阵,他会冲在最前面,撤退回营,他甘愿断后护送,生命在他的战场上只属于国家,属于他效忠的朝廷,无论功劳多大,他都不会居功自傲,独领风骚。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他在任何时刻都对刘备一心不二。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对事不对人,为了刘备,他宁愿帮曹操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因心念旧恩,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毅然在华容道调转马头。这,才是真正的"义"。所以,我最佩服关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看三国让我了解了过去辉煌的历史,更让我明白做人的原则,我喜欢《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