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后的獒王》有感

笔构网

2025-09-24读后感

请欣赏读《最后的獒王》有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最后的獒王》有感 篇1

最近,我阅读了《最后的獒王》,书中讲述了神山狮子冈日森格从一只英俊的狮子到獒王的动人故事,我从中受益颇多。

冈日森格的故事感天动地,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饮血王党向罗刹被感化的故事。饮血王党向罗刹是被送鬼人达赤用非人的手段残酷训练出来的,所以极端残忍,见人就咬。这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罗刹,变成了心中充满仇恨的魔鬼。

然而,当它被冈日森格咬伤后,西结古草原的汉人——汉扎西收养了它。汉扎西尽力地把它往善良的道路上走,最终,饮血王被感化,懂得了规则,放弃了仇恨。

藏獒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类呢?当一个人犯了大错,责骂和惩罚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感化他的心灵乃为上策,要相信宽容的力量。宽恕他的过错,这样他才能真正做到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记得妈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个德国一家人,一直以来生活在中国,日子过得也比较富裕。

有一天晚上,几个强盗闯进他家,把他家洗劫一空。在一般人的思维中,这家德国人会从此视中国人为仇敌。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家德国人,不但没有仇视中国人。他反而认为,导致悲剧的原因是中国人很穷,没钱读书接受教育。有了这个念头的他,竟然他拿出很多钱在中国创办了几所学校,希望通过免费教育的方式,让中国人明理。

假如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德国人在劫后,只是报警把强盗抓起来。这样的做法,并不能阻止强盗数量的减少。而通过让中国人接受教育,启智明理,愿意去做强盗的人就会从本质上就减少。

这也许就是我今天阅读的收获。书籍很多,不同的书籍会给我们不同的启迪,只要与书为伴,我们就会收获满满!

读《最后的獒王》有感 篇2

世界上有一种动物,它高贵、独立、出类拔萃,它们忠诚、坚韧、英勇无畏,它们生活在遥远、神秘的青藏高原上,它们是藏獒。

我第一次知道藏獒是在7岁那年,有一天妈妈问我动画片《藏獒多吉》要不要看,我问妈妈藏獒是什么东西,妈妈说:“是西藏的狗啊!”“不都是狗吗?有啥好看的。”“你看了就知道了。”我不太情愿地看着电脑屏幕,随着主人公进入西藏高原,我的思绪也被他拉进来了。藏獒出来了,它几乎不是狗,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这么身体壮硕的大狗,它们是虎豹狮熊类的野兽吧。然而,它们个个都是好汉,生龙活虎、懂爱懂恨,特别是藏獒多吉,它为了帮主人报仇,千里迢迢的来寻找仇人。为了报恩,不惜生命救出主人——田劲,最后自己受伤累死。

我被感动了,我目不转睛地看了一遍又缠着妈妈再看一遍。过了很久很久,藏獒多吉的名字还是会在我脑中浮现。今年暑假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有一本杨志军写《最后的獒王》,我一看便毫不犹豫地买来了,原来动画片《藏獒多吉》就是根据杨志军写的《最后的獒王》改编的,我认真地连看了几遍,又重看了一遍动画片《藏獒多吉》。我真得爱上它们了——藏獒,它们是那么地悲、那么地痛、但更是那么地美。你给它多少爱,它就会回报你全部的爱,那种忠诚,那种报恩是我们人类做不到的。特别是冈日森格,它懂得爱、懂得恨、懂得战斗也懂得感恩,是草原上真正的獒王。在它们受伤的时候,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它们、呵护它们,所有的仇恨、恩怨都在父亲的爱护下解开了。

我细细地品尝着这本书,享受着藏獒带给我的激动和快乐,我也想跟它们做朋友,也想跟它们一样奔驰在缺氧的草原上。

读《最后的獒王》有感 篇3

闭上眼,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有一望无垠的草原,只有悠悠的白云朵朵,只有一只威风禀禀的藏獒,挺立在雪山上……

《最后的獒王》是一本讲述藏獒的快乐和悲伤、尊严和耻辱、爱和恨的奇书。它描写了一只叫“冈日森格”的藏獒的传奇故事:它带着七个上阿玛草原的孩子,来到仇家——西结古草原,遭到西结古藏獒的追杀,险些被众多的藏獒咬死。之后,冈日森格经历了九死一生,但凭着强壮的体格,聪慧的头脑,咬死了骄傲的獒王,打败了发疯了的“白狮子”嘎保森格和只会复仇的“饮血王”党项罗刹,最终证明了自己是前世的雪山神狮,当上了威风的獒王。

文章中的父亲,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一生热爱藏獒,还说过“藏獒精忠报主,见义勇为,英勇无畏。藏獒一生都为别人而战。藏獒以道为天,它们的战斗是为忠诚为道义为职责!”

是啊,我也藏獒上学到了许多:藏獒从没想过人应该记住并感谢它们的恩德,反而总是希望自己记住并报答人的恩德……藏獒都能做到如此,那我们就不能吗?

藏獒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我们不妨以一双獒眼来看世界,学习藏獒的诸多品质……

读《最后的獒王》有感 篇4

在暑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最后的獒王》的书。书上有一个汉族人的精神让我震惊。我不禁为自己是个汉族人骄傲。

此书主要讲了一个作者的父亲来到藏族,救了一个叫冈日森格的藏獒,后来那只藏獒带着“父亲”去了党项大雪山。冈日森格和“父亲”却在半路上发现了饮血王党项罗刹,它们打了几个回合,饮血王党项罗刹败下阵来,饮血王党项罗刹受了重伤“父亲”留下来照顾饮血王党项罗刹,冈日森格终于到了党项大雪山,找到了自己的主人-——七个上阿妈的孩子。

后来,“父亲”用马车把饮血王党项罗刹带回了家,天天给它医治,换药、喂牛奶。罗刹一开始还不适应这种待遇,以为这是一个阴谋,所以把“父亲”的手咬伤了。但是他没有放弃感化罗刹的机会,所以,他每天都对罗刹以德报怨。而罗刹却不领情,他却没有停止对它的精心照顾,没过多久,罗刹的伤好了,它能走路了,还能帮助他赶羊。

夜晚,“父亲”故意装睡在罗刹面前,罗刹用鼻子闻了闻他,看了看,却没有一口咬下去,他成功了, 他终于感化了罗刹。他为罗刹起了个新名字叫多吉来吧,善金刚的意思。

我看完这篇故事后,真是太佩服这个汉族人了,我佩服他执着、沉稳、淡定的精神。

读《最后的獒王》有感 篇5

每当假期来临,我便会同往日一样,在书店里寻几本书,细细地品味一番。这个寒假,我选中了一本名叫《最后的獒王》的书。书中讲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故事,耐人寻味。

本书的作者是杨志军。他出生在青海,成长在高原,四十年的高原生活让作者有说不完的“藏地”和“藏獒”。这是一本讲述藏獒的快乐和悲伤、尊严和耻辱、爱和恨的奇书。这本书以名为冈日森格(神山狮子)的藏獒为主要线索,记叙了冈日森格用自己的凶猛和智慧证明自己是一只神山狮子,成为獒王的故事,同时也叙述了西结古草原和上阿妈草原的世代为仇。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在藏獒身上,集中了高原生灵最美好的品质:忠义、责任、智慧、威猛、坚韧……这种藏獒精神在高原上诗意地成长;草原上的藏獒十分英勇无畏,讲究公平斗争。“藏獒的风骨,不可能在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延续,只能在青藏高原的凌厉风土中磨砺”,这句话告诉我们: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好的,只有经过风吹雨打,才能开出五彩的花朵。

书中有许多对人物的描写,如“他胸前挂着墓葬主的镜子,头上缀着罗刹女神的琥珀球,腰里吊着一串鬼卒骷髅头,一看就知道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这句话表现出送鬼人达赤身上弥漫着邪崇鬼污之气,是一个令人感到恐惧的人。这种对人物白描式的描写在书中还有许多处,通过描写,一个个个性鲜明、形象具体的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不但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了解,写作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本书入选了2013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入选原因是书中生动地描写了爱与人性力量的巨大,足以感天动地。让我们走近这本书吧,让藏獒精神伴随我们前行!

读《最后的獒王》有感 篇6

在暑假中,我读了《最后的獒王》这本书,书上有一个汉族人的精神让我震惊。

《最后的獒王》里主要讲了一个汉族人来到藏族,救了一个叫冈日森格的藏獒,后来那只藏獒带着那个汉族人去了党项大雪山。冈日森格和汉族人却在半路上发现了饮血王党项罗刹,它们打了几个回合,饮血王党项罗刹败下阵来,汉族人又继续跟那只藏獒走,终于到了党项大雪山,找到了自己的主人。

后来,汉族人用马车把饮血王党项罗刹带回了家,天天给它医治,换药、喂牛奶。罗刹一开始还不适应这种待遇,以为这是一个阴谋,所以把汉族人的手咬伤了。但是他没有放弃感化罗刹的机会,所以,他每天都给罗刹上等的待遇。而罗刹却不领情,汉族人却没有停止对它的精心照顾,没过多久,罗刹的伤好了,它能走路了,还能帮助汉族人赶羊。

汉族人终于感化了罗刹,但是其他人都不相信。汉族人说:“要是你们不相信,我可以试一下。”他们说好啊,如果他真咬下来的'话,我们一定会救你的。夜晚,汉族人故意装睡在它面前,罗刹用鼻子闻了闻他,看了看,以为那是汉族人就一口咬下去。这时,在外面看到人吓得心惊胆战。正当他们要冲进去的时候,虚惊一场,却看见它咬的是被子,而且把被子拖到汉族人的身上。这下外面的人才相信他。

我看完这篇故事后,真是太佩服这个汉族人了,我佩服他执着、沉稳、淡定的精神。

读《最后的獒王》有感 篇7

在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做《最后的獒王》。《最后的獒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金毛藏獒冈日森格和父亲在西结古草原发生的种种事情和藏獒的美好品德。里面的人物有:冈日森格、那日、饮血王党项罗刹、嘎保森格、老獒王、汉扎西(父亲)、白主任、七个上阿妈的孩子等人物。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冈日森格。

我为什么喜欢冈日森格,因为我喜欢冈日森格的机智、勇敢、不退缩等精神。他的三个品质是在大战饮血王党项罗刹的时候知道的。冈日森格在大战党项罗刹时,冈日森格受伤了,但他并没有退缩,继续跟党项罗刹对决,但党项罗刹咬到了冈日森格的致命点——脖子,冈日森格并没有害怕,它机智地发出了母獒的叫声,党项罗刹跳到了一边,冈日森格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要到了党项罗刹的脖子,从而胜利了。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藏獒内心的美好品德,我们也要学藏獒的品德。大家也可以看看这本书,学习藏獒的品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