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9-24读后感

请欣赏《人生海海》读后感(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1

麦家重磅力作,莫言、董卿盛赞。上校赢了所有的仗,却败给一个微不足道的秘密。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暌违8年,打磨5年,挑战常人不敢落笔之处,解密人性的荒唐与高尚。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时沉浮!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触动很深“世界很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太任性着性子,该低头是要低头,该认错时要认错”。人要低头做事,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讲究牟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期待一种精神!

文字朴实、精准、幽默,开始读是会捧腹大笑,看到最后,合上书竟会黯然泪下!“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审过真想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其充满跌宕起伏,我们虽然不知道前面能遇到什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决定面对困难的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们,我们不要悲伤,我们也不要生气,要相信,欢乐的日子中奖来临。

如果用一首诗来形容《人生海海》,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2

人生如海里的海浪!

我以为是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叙述,后来才知道是一部小说,它真实的让我觉得肯定书里的人都有原型,刚开始以为上校是书的全部主角,后来发现人生海海写的不只是上校的一生,是“我”,上校,林阿姨,爷爷,父亲,一个村庄的一生。

上校是一个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身心的人,他从来不活在别人的嘴巴下,他有好多秘密,救过无数的人,最后疯了,却有林阿姨照顾了一生,无忧无虑活到了94岁,以前的丰功伟绩也好,不堪往事也罢,都被他遗忘在了内心深处,偶尔像鱼一样,越出水面透了透气,不知道是不幸还是不幸中的万幸。林阿姨和上校就像是冥冥中注定的牵在一起的人似的,她和他的相遇,和互相的伤害和毁灭。却也造就了他们也许注定这下半辈子是夫妻。或许下一辈子也是,我相信上校心里是有她的,比如那张画,她说教他什么都不会,除了养蚕,而林阿姨也许是欠他的,在以为的情况下,中了副院长的.计谋,她直到后来才知道,可是却也是深爱他的,记得她说过,这个世界上坏人太多了……摘了几句文里深刻的话,

人和兽之间,只隔着一团愤怒。

乡亲面前自大不得的,即使你上升到月亮上,你的祖宗也在他们脚下。

幸福是养自己的心,不是养别人的眼。

我饶过了他,也饶过了我自己。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3

人生海海,谁主浮沉?

麦家的这本书让我一直以为是他的自传,直到叩问度娘才死了这条心。想来也是,什么人才能拥有上尉一样的人生呢?经历战乱而独善起身;多朝更替而名声泰然;偏居一偶却众望所归。

再讲故事,已然没多大意思了。这是小说,任何复述都是对原文的赘述。格物致知,能悟出多少,正确与否尚且不明,这只是个人见解。

我看到人的深深局限性,像是上吊的绳子,勒死人的脖子,动弹不得。爷爷一代乡绅,英明聪慧,却被名声勒住喉咙。为了还儿子“鸡贼”的清白,不惜出卖好人,惨淡收场。爸爸重情重义,又为情所伤。因为内疚,草木皆兵,被折磨半个世纪。上尉一位名医,悬壶济世。却为猫所困,处处被人拿捏。

稻盛和夫曾说了一句很有哲思的话:人生的意义,大致就是让你的心志在自己死去时,要比出生时更加完善。简而言之,人生海海,世人浮沉,不过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心志,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性罢了。

就如柴静说的:一代代人都是相似的存在。世到如今,依旧有人歧视同性恋,依旧有人视牲畜性命大于人命,依旧有人忙于名利,受不得脸上半点污渍。我们人类,依旧在大海漂泊,进化的彼岸远在天边。

时代由一个个人构成,人生海海,人是水,构成了海,但人作为水,却控制不了海。如果人性具有劣根性,那么时代也还在轮回。战争从未熄火,党派争执从未停止,阶级压迫从未放缓……我已经不看新闻了,世事让我厌倦,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人有人的局限,时代有时代的局限。我眼拙,看不出这个世界是在螺旋式上升,还是圆圈似的往返。就像是学校长跑,一圈又一圈,跑到力竭,跑到气喘,跑到扑倒。一圈圈都是相同的风景,梵天一梦,今夕何年。

人生海海,但总有一天也会海枯石烂。在单调贫乏的生活,我们的跑道越来越小,已然没有机缘去突破自身局限性。麦家,你是拓荒者,你的海很大,但我只有一片湖而已。湖很浅,很小,很安宁,也很无趣。

我羡慕你海的波涛汹涌,你垂涎我湖的波涛荡漾,我们之间,有一栋围墙,无论在那边都不会满足。这大概就是人进化的动力吧,也是一个个大写的圆圈。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4

刚看完一本麦家的《人生海海》。这是名家新著,有理有趣。

在虚构的村庄里,却有着一群活生生的人: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上校”,“我”家里的主心骨“爷爷”,满嘴跑火车的老保长、年少贪玩的“我”……

书的'开始是一片异样却安宁的村庄,村民们吵吵闹闹,对上校多种版本的猜测;后来66年那个黑暗的年代到来,上校被抓,伤了“小胡子”后逃走,后由于爷爷的告密又被抓,再后来就疯了。“我”因为爷爷的告密而不容于村庄,于是被送出村庄,再回来时已经物是人非。上校已经只是个只有六七岁心智的残疾人了。好在结局不差,有了爱人的悉心照料,最终死得安然。

看这部小说,像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村子。任何事都可能引来风言风语,人情往来之间有着斤斤计较,人总是容易被怀疑,被取绰号。

看这部小说,也是听了很多道理,看到了人生。“爷爷的话”,报纸上的话都有其道理。上校起起落落的一生,印证了“人生海海”四字。分享几句书中的话:

尤爱最后一句,这种睿智的话有些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悟到,有些人则是要在失去幸福时才知道珍惜。

最烦的是就长辈,总是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用别人的道德标准来看待自己孩子的出息。偏偏那又是亲人,说不得,劝不动。其实,自己过得顺意就行,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被别人一句话就怀疑人生呢?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5

《人生海海》是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2019年出版的新作。麦家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其中《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对谍战类型剧发展意义重大。

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一个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一生赢了无数场仗,最后却败给一个不足道的秘密。作者功力深厚,情节发展顺畅,不复杂的故事又总有悬念,让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究竟藏了怎样一个秘密?整个故事围绕这个“秘密”展开,从“我”的视角,讲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从少年成长到中年的半生,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进,可读性非常强。整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于无声处震撼人心。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是教人好好活的意思。“人生海海,我们像海滩上的两粒沙子一样相遇。”好在林阿姨终究找到了疯了的上校,余下的后半生,于林阿姨而言,既是爱,也是救赎。人生海海,苦难总会过去。那些藏在真相和现实里的深情和善良让人感动不已,读到上校离开的那一段,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真是一个闪着金光的人呀……

麦家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从来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6

一本好书,在打开的那一瞬间,一只脚就已经迈进了另一个世界,就像是停靠在“四分之一”站台的火车,当你抬起另一只脚的时候,一段陌生之旅就开始“轰轰”的启动了。

时光是不能倒流的,然而往事却像那老屋墙角的青苔,湿滑,隐涩,在梅雨的季节,在空旷的`旧阶上,一点一点的铺满,一直铺到你心里。生活的苦难是最肥沃的土壤,只有你的心在苦难里扎了根,灵魂才能够长成蓬勃的树冠。《人生海海》就是一棵生长在苦难里的树,那粗壮、曲折、苍劲的枝干,瑟瑟、凌乱、浓密的叶子,在阳光下努力的活着!

“人生海海”——人生如浩瀚的海洋,变换莫测,暗流涌动,有壮丽,有汹涌。

“人生海海”——人,生在这人海中,爱恨交织,恩恩怨怨,有鄙夷,有包容。

这是一本能带走你“魂魄”的书,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真切的感受,让你的脚步随着它的字迹一步步走进那个平庸的,世俗的,却又真实无比的时代。

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爱上生活。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7

麦家在《人生海海》末处写道: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人生似海,起落浮沉。“人生海海”,这极富诗意的四个字装载了厚重的人生况味,这其中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每天打开手机,萤萤发光的屏幕里总有层出不穷的舆论风暴,让人深感错愕。这恰恰是最为真切的,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

“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其实很多事情都没有意义。

也不知从何时我慢慢不再为那些表面的东西动心,更喜欢自然的东西,对自己宽容一些,不再和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死缠烂打,越活越简单,坚持自己的形式——让那喜欢闪光的事物尽情闪光,以最低调最隐幽的方式生存着。哪怕,人前黯淡,人后,亦黯淡。

通常,在一个单位都要从最基础做起,这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问题往往是,由于长时间工作而丧失了向上流动的可能,其中原因可能非常复杂,主观、客观都有。这些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常常会给人带来沮丧感,时间久了,人又开始习惯了这种沮丧感。

我们可能看到的未来就是成为某个部门的主管,但问题是你成为主管的条件也并非完全靠你努力就能具备的,况且成为他又能怎样呢?

常说,人要有梦想,梦想可以有,但大部分梦想是实现不了的。即使实现不了那也没关系,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或者说,有些梦想实现不了更好,这意味着没有付出有可能是很沉重的代价。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平凡的,平凡没有什么不好,平凡自有它的.幸运和乐趣。

在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厢情愿的,对生活和社会还不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朝夕相处,逐渐会感到那些梦想越来越远,有人会因此郁郁寡欢,有人会开始淡忘梦想,也有不幸的是当你的心再一次被唤醒,开始反思或是抱怨目前的处境。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8

看到腾讯出的《文学的日常》,史航对话麦家,才知道他,然后花了三天时间读了这本《人生海海》。

看了文学的日常,感觉麦家是个怎么都不开心的人,是如此的悲观主义,麦家的工作室在西溪湿地,风景如画。但还是不开心,小心,谨慎。

《人生海海》我读到了父子关系,英雄主义,自己和解。

父子关系里最让我感动的是爷爷对父亲的爱,爷爷爱的付出跟父亲所感受到的往往会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很多的父子关系都经历相背,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相近,但是相背的力道太大,儿子往往要花一辈子时间才能感受到父亲的爱。更可悲的是,有时候没有和解的机会,父亲会先离开。

上校是没有欲望的,耶稣式的.。所以他不是真正的人,他是神的化身。整本书我看到的都是麦家自己在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小瞎子就是他心中的魔咒。当他看到黄金手术钳的时候描述“在我手上,它确实是吉祥的,灵丹一样的,一下驱散了蛀噬我多年的心病。我轻轻抚摸着包,心底暖洋洋的,感到又一只温柔之手在抚慰我,也许正是上校在天之灵的手吧”这个时候,小瞎子这个魔咒被击碎,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麦家接受了过去,砥砺前行。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9

这十天里,我读了一本书《人生海海》,这本书的作者是麦家。他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人在那个时代里的一生。

这是关于上校的一生,他曾经有让人羡慕无比的荣誉和一生,他当过医生,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在战场上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当过特务,与日本人周旋,打探情报。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上校用自己小小的手术刀救了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医术高超的`他在战场上救人,妙手回春。而本是有机会当上副院长的他,却被另外一位候选人设计陷害,被开除,只能回家乡。

他经历过,但他从未向生活屈服过。他曾经为国家出生入死,他在日本当特务,与一个个阴险狡作的人周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他自己却被川岛芳子所害很深,在他的小腹上刻上了让他屈辱一生的字。

他为守护自己的尊严,宁愿不与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也要守住这秘密;他善良,爱护生灵,他给他的猫最好的,不管什么时候,心中仍惦念着他的猫;他坚强,在被司令抓起来后,仍嘲笑司令,尽管生活残酷地对待他,但仍然乐观面对生活。他是一个英雄!

最后他等来了愿意守候他一生的人,他为了守护自己仅剩的尊严变成了疯子,他的智商仅有七八岁小孩一般。而她用自己的善良打动了全村人,大家都愿意她将上校接走,上校得以度过那安静幸福的晚年。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可能人生漫长,我们不知道未来有多少风风雨雨,有多少苦难。但我们可以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一切,生活比我们想象的残酷,它是无情的。但只要我们还热爱生活,信心满满,我们总能看见未来的美好。

上校,他是一个英雄。他被岁月的洪流遗忘了,被黑暗而残酷的社会摧残,被生活折磨。即使“身败名裂”的他被现实折磨,但他仍然愿意乐观地去对待生活。

生活像大海,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是晴天,什么时候是暴风骤雨,但我知道前面一定有希望,一定会到达那梦想的彼岸。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10

“人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遇到好的一面是你的运气,遇到坏的一面是你晦气,如果两面都叫你遇到,则不免要垂头丧气。”这是一个人必须所经历的,人生海海,每一场相遇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经历都能让你更加清晰的去看清这个世界。

读完麦家先生的《人生海海》,不禁让人感慨,时代的环境决定了一个时代人的命运。坎坷也好,挫折也罢,英雄、小人、好人、坏蛋,在苦难面前,有人选择了宽恕与原谅,开始新的生活;有人选择沉沦,在旧时代的阴影之下郁郁而终,成为陪葬品。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是需要勇气。面对不堪的言语,严酷的`刑法,内心的孤独,所信任的人的背叛,一定有人会勇敢的坚持下来,对这个世界发出属于他的呐喊。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在那个时代,苦苦追求的到头可能是一场空欢喜,即使得到,也未必是所祈求的。选择的权力往往不在自己手中,或许与社会和解,与自己言和,才能走得更远。我们最终会发现,“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11

虽然《人生海海》不是谍战悬疑作品,但是整个作品仍然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讲故事能力,层层设迷层层解密,吸引着你让你不自觉的读下去,想要去探寻主人公到底经历了什么,结果又是什么样的。

里面的人物悲剧有点类似余华的《活着》,又比《活着》多了一份温情与英雄主义,毕竟人物主人公不是贫民,而是有一定身份地位却生活在小村庄里的上将。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论是底层贫民还是上层人物,在时代的裹挟下,都经历了人性的黑暗、社会的不公。主人公是上将,除了上将这条主线,还有村子里的其他人作为支线,也都有丰满立体的形象,比如粗俗下流但也有一份义气担当的老保长、懂很多人生道理但仍然没有过好这一生的.爷爷、重情重义却又自私的父亲、吃苦耐劳却又命途多舛的前妻、善良孝顺但又犯下错误的林姑娘,以及无缘无故被他人牵连受尽苦难的我等等。似乎我以及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一生顺遂的,人生起起伏伏诸多磨难。但是几乎所有人又都挺过来的,所谓的挺过来不是生活变好了,只是在苦难的生活中继续活着,即使是苟延残喘地活着。

小说是在真实故事上改编的,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但是那时的环境、那时的事件都是真实的,让你毫不怀疑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着这样的一群人,曾经经历过这么一些事。故事虽不是悬疑,但是充满了悬念,不再剧透。书中有很多金句以及爷爷的人生哲理,其实现在看来都是有道理的,只是不是每一个懂道理的人都能按照道理的内容去活着。

《人生海海》读后感 篇12

感觉像读了三到四本不相干的书,风格太割裂。本以为麦家返璞归真写乡土,结果第二部分还是忍不住走向谍战传奇,最后变成十七年文学传奇和九十年代都市传奇。并不喜欢这种絮絮叨叨的文风,而叙述视角的不当切换也总让人出戏。麦家擅长讲谍战故事,这次想玩深度就漏了怯。大段大段的自白看似真诚其实极不真诚,人物像说书人一样讲故事,读者只能知道人物想告诉你的,但是人物其实并不可信。《人生海海》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传奇故事,没法深入探讨人类的心灵困境。那些被讨论到的困境,都是社会性的。包括主旨“人生海海”,不也是一句“报纸上得来的话”吗?

故事逻辑上其实有颇多破绽,明明都是相似的事件,有些奇迹可以发生而有些奇迹不会发生,一会儿神通广大一会儿无能为力,成为有选择性的.发生,悲剧本身也变得牵强,太像是一个作者随心所欲构造的故事,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物自然生发的命运。心灵铺垫的薄弱和故事逻辑上的硬伤让人搞不懂书中每一次逃离的意义和必要。最讨厌那些说教气的句子,前半部分作者明明用童年“我”的视角去讲故事,但又太想讲道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就用“爷爷说”这种生硬的方式表达。后半部分爷爷不在了,谁来承担这个说教的角色?于是又有了“报纸说”,其实都是“麦家说”,写杂文一样。作者强行介入文本其实挺没劲的,就像昆德拉说的,“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唯一的存在理由。”话虽然偏激了点但道理不假,能用一句话表达的东西为什么要写成小说?换句话说,这难道不是观念性的主题先行吗?感觉讲了这么多故事,就是为了那些“爷爷说”和“报纸说”的句子做注脚。也模仿一次这种句式表达:报纸上说,这种麦家式的表达,直接干瘪,像浅水滩,一览无遗。如果真正的好小说就像大海,那《人生海海》就像电影《罗马》的开头。最奇怪的是母亲的缺位,难道只有男人的传奇故事值得被讲述?六十天卖了六十万本,真的很会营销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