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09-24教案

请欣赏《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读词串识字。全课是12个词语,分成4组,1、2、4组末字押韵,并配以相应的情景图画,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4个传统节日及其常见的民间习俗;篇尾图可供学生联系新学词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开展活动。本课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联想节日中粽子、月饼等丰富可口的食品,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词语理解上不必花太多时间,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拜年、踏青、团圆这3个词语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来理解。引导观察每个生字字型,整体把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图形;注意难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以求书写美观。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实践活动】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刚刚过完什么节?春节欢乐的气氛还未散去,我们又回到了校园。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回味春节欢快的场面。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出示:饺子)认读并指导记忆。

⑵过春节了,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相机出示:拜年)指导认读。

⑶指导韵读:春节、饺子、拜年。(读出欢乐、喜庆的'语气)

⑷练说:

①看图说一段话,用上春节、饺子、拜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⑴你能从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⑵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

⑶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干些什么?(相机出示:扫墓、踏青)认读并理解词义。

⑷看图,清明节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⑸指导韵读:清明、扫墓、踏青

三、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1、认读,正音。

2、用饺、扫、墓扩词。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清明节呢?

五、指导书写:饺、拜、扫、墓

1、饺、拜、扫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2、拜:手字旁,是手的变形,右边是4横加竖。

3、墓:自上而下,每个构字部件都要写得扁些。

4、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另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哪两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什么?(齐读前两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面两行词。

二、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端午、龙舟)指导朗读。

2、通常人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粽子)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3、指导韵读。

三、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出示:中秋)

2、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出示:月饼、团圆)

3、出示月饼:指名读。注意后一个字是轻声。

4、出示团圆:指名读。齐读。

5、图上哪儿看出全家团圆了?为什么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

6、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中秋夜写了一首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7、中秋节,驻守在边防的解放军叔叔能回家和亲人团圆吗?

8、指导韵读。

四、指导韵读《识字1》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踏、端;

2、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六、课堂练习

看篇尾图,说几句连贯的话。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课文内容:

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教学准备:

大幅情境图;词语卡片;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 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欣赏,边唱歌。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过渡: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找到了吗?

生1:柳树发芽了,说明春天来了。

〔师重复着生说的话,送给这个学生两个圆卡片,上面写着“柳树”、“春天”。〕

生2:小草发芽了,说明春天来了。

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奖给你“小草”、“嫩芽”两个圆卡片。〕

2、初读课文: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送你们一个礼物,读一读、看一看这些词里面,哪几个词大家没有提到?

生找到后发给词语卡片。

3、师:老师画了一张春天景色的`画,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现在老师让手中有卡片的小朋友请你到上面来大声地读出卡片上的词语,其他小朋友觉得他读得正确、响亮的,也大声地读一读。然后我们把卡片贴在图画上正确的位置。

三、串词说话,再现春景

范文(美文)欣赏。

生自由练习。

请几名学生说。

师:真棒,一篇篇赞美春天的文章就这样流淌出来,真是出口成章。

让我们把美丽的春景藏进这几个词中,小朋友们,跟我念。

四、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五、写字指导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2、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1》,讲的.是跟秋天有关的美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画一画,并借助“树叶”里的拼音,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正确,并用自制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②抓住你喜欢的词语,体会秋天的美。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会读了宜人、叠翠等词语。

2、我会用天高云淡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3、我知道大雁南飞翔这个词语的意思。

4、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5、我会读课后的“我会读”。

6、我们会用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等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师范读,读出秋天的美,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模仿练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学生展示朗读能力,并进行鼓励指导。

(三)学生书写展示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1)、我会读这些生字。

(2)、我能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我知道这些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我会写。(师适时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3、学生练习。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表演来表现个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秋天的成语。

(1)、“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2)、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佳节

2、画一画秋天。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秋()节景色()()山河()()

()谷()登秋高()()春华()()

二、写出与秋天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三、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读词串识字。全课是12个词语,分成4组,1、2、4组末字押韵,并配以相应的情景图画,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4个传统节日及其常见的民间习俗;篇尾图可供学生联系新学词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开展活动。本课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联想节日中粽子、月饼等丰富可口的食品,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词语理解上不必花太多时间,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拜年、踏青、团圆这3个词语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来理解。引导观察每个生字字型,整体把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图形;注意难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以求书写美观。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实践活动】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刚刚过完什么节?春节欢乐的气氛还未散去,我们又回到了校园。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回味春节欢快的场面。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出示:饺子)认读并指导记忆。

⑵过春节了,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相机出示:拜年)指导认读。

⑶指导韵读:春节、饺子、拜年。(读出欢乐、喜庆的`语气)

⑷练说:

①看图说一段话,用上春节、饺子、拜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⑴你能从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⑵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

⑶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干些什么?(相机出示:扫墓、踏青)认读并理解词义。

⑷看图,清明节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⑸指导韵读:清明、扫墓、踏青

三、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1、认读,正音。

2、用饺、扫、墓扩词。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清明节呢?

五、指导书写:饺、拜、扫、墓

1、饺、拜、扫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2、拜:手字旁,是手的变形,右边是4横加竖。

3、墓:自上而下,每个构字部件都要写得扁些。

4、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另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哪两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什么?(齐读前两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面两行词。

二、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端午、龙舟)指导朗读。

2、通常人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粽子)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3、指导韵读。

三、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出示:中秋)

2、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出示:月饼、团圆)

3、出示月饼:指名读。注意后一个字是轻声。

4、出示团圆:指名读。齐读。

5、图上哪儿看出全家团圆了?为什么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

6、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中秋夜写了一首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7、中秋节,驻守在边防的解放军叔叔能回家和亲人团圆吗?

8、指导韵读。

四、指导韵读《识字1》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踏、端;

2、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六、课堂练习

看篇尾图,说几句连贯的话。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读词串识字。全课是12个词语,分成4组,1、2、4组末字押韵,并配以相应的情景图画,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4个传统节日及其常见的民间习俗;篇尾图可供学生联系新学词语,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开展活动。本课训练重点是识字、写字。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联想节日中粽子、月饼等丰富可口的食品,感受今天幸福的生活。词语理解上不必花太多时间,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拜年、踏青、团圆这3个词语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来理解。引导观察每个生字字型,整体把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图形;注意难写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以求书写美观。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手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实践活动】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刚刚过完什么节?春节欢乐的'气氛还未散去,我们又回到了校园。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回味春节欢快的场面。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出示:饺子)认读并指导记忆。

⑵过春节了,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相机出示:拜年)指导认读。

⑶指导韵读:春节、饺子、拜年。(读出欢乐、喜庆的语气)

⑷练说:

①看图说一段话,用上春节、饺子、拜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⑴你能从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

⑵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

⑶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干些什么?(相机出示:扫墓、踏青)认读并理解词义。

⑷看图,清明节少先队员在干什么?

⑸指导韵读:清明、扫墓、踏青

三、指名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

1、认读,正音。

2、用饺、扫、墓扩词。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民间风俗是什么?清明节呢?

五、指导书写:饺、拜、扫、墓

1、饺、拜、扫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左窄右宽)

2、拜:手字旁,是手的变形,右边是4横加竖。

3、墓:自上而下,每个构字部件都要写得扁些。

4、学生在《习字册》上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词语。学写另4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民间风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哪两个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什么?(齐读前两行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面两行词。

二、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想一想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端午、龙舟)指导朗读。

2、通常人们还会吃什么?(出示:粽子)有谁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3、指导韵读。

三、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是什么节日吗?(出示:中秋)

2、中秋节,人们会干些什么?(出示:月饼、团圆)

3、出示月饼:指名读。注意后一个字是轻声。

4、出示团圆:指名读。齐读。

5、图上哪儿看出全家团圆了?为什么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

6、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中秋夜写了一首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你们知道是哪首诗?

7、中秋节,驻守在边防的解放军叔叔能回家和亲人团圆吗?

8、指导韵读。

四、指导韵读《识字1》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五、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踏、端;

2、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

六、课堂练习

看篇尾图,说几句连贯的话。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2、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1》,讲的是跟秋天有关的美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画一画,并借助“树叶”里的拼音,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正确,并用自制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②抓住你喜欢的词语,体会秋天的美。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会读了宜人、叠翠等词语。

2、我会用天高云淡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3、我知道大雁南飞翔这个词语的意思。

4、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5、我会读课后的“我会读”。

6、我们会用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等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师范读,读出秋天的美,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模仿练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学生展示朗读能力,并进行鼓励指导。

(三)学生书写展示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1)、我会读这些生字。

(2)、我能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我知道这些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我会写。(师适时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3、学生练习。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表演来表现个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秋天的成语。

(1)、“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2)、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佳节

2、画一画秋天。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秋()节景色()()山河()()

()谷()登秋高()()春华()()

二、写出与秋天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三、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8个,绿线内的个3生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把认识图画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课文内容:

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教学准备:

大幅情境图;词语卡片;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带;词语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小朋友,春姑娘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春天在哪里呢?今天,老师和你们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好吗?

2. 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学生欣赏,边唱歌。

二、图文结合,认知词语

1、过渡:春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到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小朋友,春天在哪儿,你找到了吗?

生1:柳树发芽了,说明春天来了。

〔师重复着生说的话,送给这个学生两个圆卡片,上面写着“柳树”、“春天”。〕

生2:小草发芽了,说明春天来了。

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奖给你“小草”、“嫩芽”两个圆卡片。〕

2、初读课文: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送你们一个礼物,读一读、看一看这些词里面,哪几个词大家没有提到?

生找到后发给词语卡片。

3、师:老师画了一张春天景色的画,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现在老师让手中有卡片的小朋友请你到上面来大声地读出卡片上的词语,其他小朋友觉得他读得正确、响亮的,也大声地读一读。然后我们把卡片贴在图画上正确的位置。

三、串词说话,再现春景

范文(美文)欣赏。

生自由练习。

请几名学生说。

师:真棒,一篇篇赞美春天的文章就这样流淌出来,真是出口成章。

让我们把美丽的春景藏进这几个词中,小朋友们,跟我念。

四、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语言渲染: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春雨淅淅地下,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葱绿;燕子、布谷、蜜蜂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几多生趣;梨花、杏花、桃花张开笑脸,为春天增色添彩!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2.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

五、写字指导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出示画面,水乡,船儿归来,)觉得美吗?你觉得哪儿美?

二.学习课文,感受金秋水乡的美

1.小朋友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出示:枫叶、金秋(认读)

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金秋水乡画,真让人陶醉!

2.出示:水乡(认读)你们知道“水乡”吗?(水乡就是湖泊、河流多的地方,扬州算是水乡。)江苏省很多城市都是水乡。

3.我们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上还有些什么?

学生认读时把相应生词卡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1)烟波(江面上雾气很多)认读。

2)芦苇(在图上指出来)认读。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3)荷塘认读。

4)荷塘里开满了荷花,真漂亮!小朋友知道在荷叶的底下,在池塘的泥土里还有什么吗?(藕)小朋友们吃过藕吗?介绍一下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2、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识字1》,讲的是跟秋天有关的美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画一画,并借助“树叶”里的拼音,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正确,并用自制生字卡片互相检查。

②抓住你喜欢的词语,体会秋天的美。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会读了宜人、叠翠等词语。

2、我会用天高云淡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3、我知道大雁南飞翔这个词语的意思。

4、我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5、我会读课后的“我会读”。

6、我们会用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等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师范读,读出秋天的美,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模仿练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学生展示朗读能力,并进行鼓励指导。

(三)学生书写展示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1)、我会读这些生字。

(2)、我能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我知道这些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我会写。(师适时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3、学生练习。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表演来表现个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秋天的成语。

(1)、“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2)、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佳节

2、画一画秋天。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秋()节景色()()山河()()

()谷()登秋高()()春华()()

二、写出与秋天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三、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识字1》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