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读后感

笔构网

2025-09-24读后感

请欣赏《厚黑学》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厚黑学》读后感 篇1

“提高在于阅读,成长在于阅读”在暑期的生活里我阅览了一本书《厚黑学》,从此中感悟到了一些道理并叙其感言。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者,屈指可数。李宗吾虽然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的一笔,想必必须有过人之处。之后经过简单的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其的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还有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的能者。

《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嘿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一样概念。《厚黑学》中用了三步概括厚、黑三种境界的人:一、厚如城墙,黑如煤炭;二、厚而硬,黑而亮;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书中所看,李宗吾仅仅看到了第二种境界,其对人性的理解,以恶为先,所以评论世人。先看到恶的一面,然后放弃人性善良的一面,讲自古英雄都是用仁义道德的外表,来体现“人之初,性本恶”的个人观点。而对于第三种境界,只靠普通善恶是无法诠释的,所以他避而不谈。

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如果为人内向须腆,不能忍受各种在处世交往中的屈辱,太过于顾及自我的虚荣心,就不能够与朋友和敌人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展示自我,即使本身有出众的才智,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里面,这是十分可惜的。我们主张“黑”,绝不是强调在世间行使恶,只是为了每个人以一种适合自我的方式在人生中赢得真正属于自我的那一份幸福。“黑”也绝不能以不择手段,放弃道德为代价,而换取自我的'名利。那里我们所说的“黑”,不是简单的诡计多端、阴险狡诈,它更包容了睿智、谋略与高瞻远瞩的深刻内涵。谁想要充分的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那么,就要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智慧与韬略,这是现代人想要成功所需要的。

在现实的社会中,在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艰难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一帆风顺地使自我的人生更为完美呢?

俗话说:“君子立身处事贫贱不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然而,能真正做到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可是,只要我们本着仁爱处世、以宽待人的原则,我相信我们的人生定会放耀出灿烂的光芒。

《厚黑学》读后感 篇2

李宗吾发明的厚黑学揭示了人性本来面貌之一面,所以不胫而走,风靡全球。

我用发明,而不用创造,主要是基于他本人的思想:牛顿发明万有引力,这种引力,不是牛顿带来的,自开天辟地以来,地心就有吸力,经过百千万亿年都无人知道,直至牛顿出世,才把他发现出来。厚黑这门学问从古至今人人都能做,无奈行之而不着,习之而不察,直到李宗吾出世,才把他发现出来。牛顿可称为万有引力发明家,李宗吾当然可称厚黑学发明家。

我说人性本来面貌之一面,而不说人性的本来面貌,是因为世界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中国的太极图最能说明问题,厚黑这一面人人都有,善良清白一面人人也有,就像他引用的告子言论:“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也就是说一个人究竟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引导。如果将性恶的一面从涌出来,他便性恶;将性善一面引导出来,他便性善。

李宗吾,前清人。一八七九年元月十三日生于四川自贡市,一九四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卒于城都,终年六十五岁。早年加入同盟会,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四川省富顺县立中学校及四川省立绵阳中学校长、四川省教育厅督学、四川省府政闻编审委员、四川省官产清理处长、四川省府秘书、四川省大学教授、四川省参议会参议员、四川省府委员、顾问等职。

李宗吾原名世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子,但在学习中发现孔孟之道不够完善,25岁思想大变,他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因此改李宗儒为李宗吾,宗是祖宗的宗,意即根源,吾即我。表示要以自我为根源,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这一点他做到了,可谓名符其实。

林语堂称李宗吾是圣人,未免帽子过大,因为圣人说教都是一本正经的,如老子、孔子的.学说就没有嬉笑怒骂的言词,而李宗吾说教,嬉笑怒骂无所不用其极,少了圣人的和蔼,多了文人的尖刻。以他的学说和为人,贤人的称谓当之无愧。我们看庄子,不也是嬉笑怒骂无所不用其极吗,庄子是贤人,已是铁板钉钉,所以李宗吾可称为贤人。

圣贤的标准,所有书上都说得含糊,只有《幽梦影》中对圣贤的标准说得比较明确:一、“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古人之所贤也。”二、“无善无恶是仙佛、有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

根据这些标准来看,李宗吾贫而无谄是肯定的,要说没有一点恶恐怕也不现实,有段话说得好:“如果把摄像头始终对准一个人,摄录下他的所有言行,然后再按照好坏的标准进行剪辑,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好人或坏人。”而李宗吾至少是善多恶少的贤者,而且学说独树一帜,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其职位油水丰厚,离任时却清贫潦倒,死于穷困。在民国那个动乱时代能出这样的官员如果没有高尚的人品支撑是不可能的。所以将其定位贤人是没有问题的。

以此看来李宗吾这个人很奇,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甚至有人称其为老迂,迂即迂腐,然而他的一生基本上从事的就是厚黑学的研究、宣传。他的作品视角奇特,观点新颖,文笔犀利,抨击辛辣,自成一家,许多见解令人叹为观止,使人不能不佩服其对传统文化的切肤感受与妙悟能力。看了他的学说,没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文章会出自这样一个人的手中。像这样的事例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林语堂对《厚黑学》的评价时有这么一段话:“《厚黑学》有益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厚黑学》者,实人生之憾事也!”此话不虚。

我早就听说《厚黑学》这本书,当时听了书名就觉得不过是教人使坏罢了,一直不想正眼看它。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我面前颇有好评地提到此书,于是随手翻翻,不料这一翻就再也放不下去,直到细细读完仍然意犹未尽,因此不得不说上两句。

《厚黑学》读后感 篇3

我读厚黑学已经有三个月了,自得之,每日必研习之。我读它的目的并非为了行使厚黑,而在于解我心中多年之困惑,研究人际关系之演化。

《心理学与力学》当属厚黑学的核心单行本,它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臆说:“心理按照力学规律而变化”。我认为其中五篇《心理按照力学规律而变化》、《人事兴衰成败的轨道》、《恐惧与怜悯》、《世界进化的三个阶段》、《经济、政治、外交应采用合力主义》是此单行本的核心篇章。《心理按照力学规律而变化》对臆说“心理按照力学规律而变化”进行了系统的概括说明,后四篇提出并详细解释了人与人相安无事的四大路线:不相交的线,合力线,圆,椭圆。除此之外,此五篇都提到了两个重要名词:向心力,离心力。我认为整本厚黑学的理论部分框架也由此两个名词演变而来。

下头对其中一些单篇文章按照我的观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先师的《我对圣人之怀疑》只是对二力的简单运用,周秦诸子借“古之圣贤”之威势为其学说的.推广做向心力。这种方法到此刻仍在使用,教科书中借爱因斯坦、牛顿等人之威势,劝勉他人是其一,当一个人出名后,其传记也跟着出现,人物传记是其二;广告借用某明星进行商业推广是其三,等等。诸如此类,可是是时代不一样,事物不一样,推广时所使用的借力方式也不一样了。

先师的《厚黑学》提出厚、黑。我认为厚与离心力相合,黑与向心力相合。先师经常劝勉“我们不要厚黑二字用反了:该厚的时候黑,该黑的时候厚”用离心力和向心力来解释就完全通了即“该做离心力的时候就做离心力,该做向心力的时候就要做向心力;而不要该做离心力的时候做向心力,该做向心力的时候做离心力”。

先师的《办事二妙法》可是是离心力与向心力更深层次的运用。锯箭法与补锅法最终目的都是在表面上做向心力,可是二者不一样在于,锯箭法的表面上是做向心力而暗地里是做离心力,补锅法是暗地里先做离心力然后表面上做更强的向心力。

先师的《厚黑学的应用》提出“厚黑为里,仁义为表”与“锯箭法、补锅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在那里提出一个名词:群众心理。我认为“群众心理和个人心理有着十分大的差距”。这样“厚黑为里,仁义为表”就能够解释为“以自我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作为办事准则,在对外宣传时,依照群众的离心力和向心力向向心力方向宣传”。

我以为,世间最容易走的路线是人与人相安无事的四大路线:不相交的线,合力线,圆,椭圆;世间最难做的力是离心力与向心力。如何用巧力做离心力?如何用巧力做向心力?那里面学问大着呢。

《厚黑学》读后感 篇4

看了《厚黑学》,结合目前网络上的`形形色色人等,归结起来无非就是厚黑。厚如芙蓉、凤姐、兽兽之流;黑如煤矿主、奶粉商之流。不知他们是否看过厚黑学,但我敢肯定的是,他们是深得厚黑之正果。正应了李宗吾先生的“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他们是这么做了,应该也捞了不少好处了。

不过我想他们还只是学得第一步功夫“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离“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希望这些同学“再接再励”,将厚黑“发扬光大”。

《厚黑学》读后感 篇5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翻阅,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本人读了《厚黑学全集》之后颇有感受。

读完之后也觉得有许多能应用在我的教学之中,例如现在学生的性格既有个性又有共性,那就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承认,这就是我从厚黑学中悟出的心得之一,那就是别吝惜赞美之辞,攻心为上。简单的几个字,能取得不可估计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说一句:“你做的很好,好好学”“你比老师的方法还简单,将来超过老师没问题”“你做题的速度比老师还快,前途无量啊”等,学生明白你对他的期望和态度,就会增强自信心,赞赏学生的进步,往往使学生超水平发挥,会更认真的学习,对自己更有自信,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他永远不会有太大的飞跃,只挑学生毛病,看不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会让学生泄气,很快故态复萌,恢复到原来不理想的或不良的学习习惯。

在与学生的交往和攻心中,要遵循“诚、信、仁”,要不时的'关心学生,让学生对你有一种信任感;要取信于学生让学生感到你是可靠的;对学生要仁义,让学生知道你是一个可结交的老师,从而他也愿意学习这科,最后为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而努力。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因为学生觉得老师听了自己的想法,就产生了一种踏实感,焦躁的心情得到了缓解;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因此,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就成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既然自己并非万能,不可能知晓一切事物,就需要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结好人缘就要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谦虚心胸,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用谦虚的心胸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此则人人都会视你为知己。宽容大度,理解体谅。俗语说“千人千面”,而人心的差异和特别,则又胜过人的面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衡量一切,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事忍让,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彼此和睦相处。惟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融会贯通,左右逢源,对世间人情进行细微视察,将所学彻底融会贯通,便能灵活运用于世间各种情态,使人格亦可达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常会失去结交君子的机会,只有把目光放远,才能于纷繁中看出事物的规律、探索真理,进而才能得到别人的真正友情。善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会激起你对人的热忱,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出远大的眼光及洞察世事的能力。当学生有成绩时,还要真心为学生喝彩,使他知道自己得到承认,受到了尊重,达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今社会当一个老师难,当一个好老师更难,因为老师既是一种职业,同时又是一种在人们心中被神化,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人群,社会对老师的要求特别高,但现实生活中老师又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很多时候与人们的理想化相矛盾,当理想和现实在人们心中不能达成共识的时候,毁誉的矛头都会指向老师,这也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及信赖程度。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要了解学生,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力,才能因势利导,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需要发扬“厚黑学”精神,与学生打交道是长时期和反复的过程,要做到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厚黑至境,无所不成。

总之,读了此书后,让我更加清楚了在教学工作中怎样去与学生更好的沟通。相信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一定会更加顺利。

《厚黑学》读后感 篇6

厚黑学是民国时期厚黑教主李宗吾所著,当然要说明一点的是,“厚黑教主”这个称号是李宗吾自封的,非官方承认。李宗吾这个人呐不简单,牛人一个,被誉为“影响20世纪中国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由此可见厚黑学在中国思想界的地位了。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对李宗吾的《厚黑学》有着这样的评价:“世间学问,每每误人,唯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我现在在大学校园里听到过某些学生谈起厚黑学,发觉他们对厚黑学评价并不高,认为看《厚黑学》的人虽然算不上心术不正,但至少不能算好人。我在书摊买《厚黑学》这本书时,书摊老板也说这是一本教人学坏的书,理由显而易见:厚黑厚黑,脸厚心黑嘛!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认为,因为,读厚黑学的人,说明他们还要学习厚黑学,还不是真正厚黑高手。厚黑高手对厚黑早已经烂熟于心,是根本就连任何有关厚黑的文章都不需要读了的。打个比方,你现在还有兴趣看小学课本吗?没兴趣了吧?都会了嘛!那些还如饥似渴地读厚黑文章的人,其实往往是还根本不懂厚黑,这就像吃肥肉的人往往是因为过去很少吃肉一样,说起来,读厚黑反倒是他们本性淳朴的标志,我们有怎么可以去鄙视他们呢?

厚黑学是李宗吾先生根据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总结出来的一种学说。据李宗吾自己的说法,他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做英雄豪杰,看遍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和二十四史,都没有寻到方法。当时他以为是古代那些英雄豪杰成功的秘诀太深奥,自己太笨领悟不了,像这样废寝忘食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有一天,突然想起三国时的几个人物,恍然大悟:“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他举了几个例子: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于心黑;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等,全然不顾,而且还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次,曹操讨伐袁术,粮食短缺,管粮食的官员叫王垕,就向曹操报告说:“我们现在兵多粮少,支持不了几天了,怎么办?”曹操给他指示说:“用小斛分粮,解一时之急。”王垕又问:“士兵如果不高兴怎么办?”曹操说:“我自有办法。”王垕照着办了,结果士兵十分愤怒,都说曹操欺骗了他们。曹操就秘密地将王垕叫进帐内,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样东西,来安抚士兵,希望你不要舍不得。”王垕就问:“丞相想借什么呀?”曹操就说:“借你的脑袋示众。”王垕急了,说:“我没罪。”曹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也晓得你没罪,但是不杀你,士兵就会哗变。你死之后,你的老婆孩子我养着,你就安心地去吧!”就将王垕砍了头,脑袋挂在竿子上面,对士兵说:“王垕故意使用小斛分粮,军粮,按军法将他斩了。”于是士兵的怨气才平息下来。曹操有这样的本事,难道不能在当世称雄吗?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依曹操,依吕布,依袁绍,依刘表,寄人篱下,东窜西走。刘备这个家伙是很善于哭的,鲁肃来讨还荆州时,刘备不想给,怎么办呢?管他呢,哭!搞得鲁肃很不好意思,无功而返。徐庶本来是刘备的军师,也算是个牛人,被曹操用计骗去,与刘备分别时,刘备估计重施,哭得稀里哗啦,说些什么“以后在曹操那里过的不好就回我这里来,我刘备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等等类似的话,徐庶也很感动啊,就推荐了卧龙先生诸葛亮,一个牛人走了,换来另一个更牛的,刘备赚大发了。所以有句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他和曹操,是两个极品,煮酒论英雄时,一个脸最厚,一个心最黑,谁也奈何不了谁。孙权的话,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他和刘备原本是同盟,他妹妹都嫁给了刘备,关系够好了吧!突然夺荆州、杀关羽,心黑如曹操。无奈黑不到底,刘备死后不久就和蜀国讲和,其心黑程度稍逊于曹操。他和曹操比肩称雄,却在曹操驾下称臣,脸皮之厚如刘备,无奈又厚不到底,紧接着与魏国断交,厚的程度不如刘备。虽然如此,他却是两者兼备。可以这样说,曹操是极品黑,刘备是极品厚,孙权是半黑半厚,两个专家,一个复合型人才,三个人旗鼓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天下于是一分为三。等到三人都死了之后,司马懿父子趁时崛起,他能欺负别人寡妇孤儿,心黑程度和曹操差不多了,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比刘备还厉害,极品黑加极品厚,天下他不得谁得?

三国里面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刘禅。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懦弱、昏庸、没用的皇帝形象。蜀国亡了以后,他被封为安乐公,住在洛阳。有一天司马昭请刘禅吃饭,故意让人在他面前演奏蜀国的歌舞,原来那些蜀国的老臣看到这都十分悲伤,但刘禅却欢喜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人的无情,竟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再世,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安全无事,何况是姜维呢?”又过了几天,司马昭问刘禅:“你还思念蜀国吗?刘禅怎么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这里很不错,我不思念蜀国了)。”蜀国跟着刘禅投降过来的大臣里有个叫郤正的,知道了这件事就对刘禅说:“如果晋王再问起时,你应该哭泣着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于是心向着西面而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呀!’”于是刘禅照着做了,并且闭上眼睛,装作一副要哭的`样子。司马昭就奇怪了,问:“为什么你刚才所说的话,这么像郤正的语气呀?”刘禅一副惊讶的表情:“诚如尊命”(就是你说的这样啊)。左右皆笑。司马昭对他的戒心小了很多。司马昭故意叫人在刘禅面前表演蜀国的歌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试探,一旦刘禅表现出亡国的悲伤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很有可能就有杀身之祸。刘禅估计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一不做二不休,装傻避祸,他的脸皮之厚,也算厚出了水平,大概是遗传了刘备的基因吧?后世南唐后主李煜就与刘禅截然不同,亡国之后,被封为“违命侯”,还不安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思念故国,一天到晚写些词唱啊唱的,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什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等等等,写了一大堆,搞得宋太宗很不爽,想造反呐?灭了你!一杯毒酒让李煜归了西。李煜的悲惨命运就在于不能隐忍,说白了,就是脸不够厚。

《厚黑学》读后感 篇7

很久以前就听到许多人评论厚黑学中很多观点,一直没有拜读,前段时间,不经意在网上看到,就阅读为此稍有感悟。

自古出书者,不计其数,能称精华的,屈指可数。然李宗吾出书于民国,却能在中国文化中有辉煌一笔,必有过人之处,后简单阅读,发现他之所以敢自称厚黑教主,的确文采与思维超越常人,外加旧时读书人内在的一种狂傲,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碰撞,造就了如此一位文坛奇葩,以圣贤自居,评论天下。

作者将厚黑学以三国英雄、楚汉名将为主论叙脸厚心黑之心得,以三步工夫为总结,强调黑与厚的不同概念: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象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六祖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获得禅宗衣钵,而此诗中字字指向无字,厚黑学第三种境界以无形无色为总结,也指向无字,所以个人认为,参悟佛法与理解厚黑学,先从无字入手。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指出,天地与圣人之心永远相同,天地滋养万物,不求回报,万物践踏、侮骂天地,天地也没有报复众生,圣人也是如此,用无我无私之心对待百姓。如果以道德经此观点来看厚黑学,那么第三种境界中的厚而无形,黑而无色从基本立足点就出现差别,大智之人,不是厚而不厚,黑而不黑,而是已经超越常人对厚与不厚,黑与不黑的理解,到达与天地同在的深层价值观念,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我觉得厚黑学无可厚非,还有道学、佛学都无可厚非。厚黑学是从人性自私和利益的角度出发,道学、佛学是从人性无私、忘我牺牲的'角度出发,这两方面就好象是白天和黑夜一样,都是我们这些红尘中的凡人所离不开的。单讲善,我们就很难理解那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单讲恶,我们更难以接受,因为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来自于爱,来自于善良。所以说,我觉得应该把厚黑学和道学、佛学结合起来,就事论事,没有一定的规则,灵活处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变通,才是上上之策。

厚黑学就好比多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害人也可以救人,既可以创造也可以破坏,既可以攻击也可以抵御,既可以脱离危机也可以制造麻烦,好坏全在使用厚黑者!李宗吾先生曰: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可以把其作为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在这个不仅要智商,情商要高的年代,人脉也不容小觑。厚黑学的绝大理论恰恰教会读者怎样应对那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积累人脉。解读厚黑学,需要一定的悟性,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领悟版本,也有不同的独到见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