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1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就是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大部分长久的失败很少能反思到,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发作,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一是计划很重要,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2
上上周,偶然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里面分享了一本书叫《把时间当作朋友》。一看书名,以为又是什么心灵鸡汤类的成功学分享。
直到听完一个书友分享这本书,才知道这是一本“另类的”工具书,是“韭菜理论”李笑来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作用的书,不仅不鸡汤,甚至有点“丧”。
看完以后你会被现实打击,更会认清现实。然后,如果你有强烈的意愿改变,可以脚踏实地去做,去实践那些方法,而不是沉浸在鸡汤成功学的虚幻里觉得自己能够成为超人,成为那只风口上飞起来的猪。
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困境是:没时间了!“没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因为所有的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而且,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和永远向前,这个最后期限会给人造成巨大的压力。
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慌,使“患者”身上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有懦弱,既满怀希望又分分秒秒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3
把时间当朋友,你对她好。她就会对你好,你不理她,他就不理你。
《把时间当朋友》是作者李笑来结合自身经历的心得总结,毫无疑问,他在时间的处理上是非常成功的,从他的成就上来看他够资格。前新东方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中国比特币首富,现在是天使投资人,而且他还能把计算机编程语言灵活运用在他的英语教学中,光这点已经非已经比其他英语老师优秀很多,当然并不是说会编程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只是说明他能够通过学习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做更加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把全部时间花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
就像做爱一样,一个心智上成熟的人懂得如何让别人舒服。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懂和如何控制大脑而不被大脑所控制,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懂得如何有效利用时间,而不虚度光阴或碌碌无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总是能有条不紊的处理每天的事务,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心智与智商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90%的人智商都处在同一个级别上,但是心智上可以是千差万别。心智是可以通过练习而改变的。如何去改变,书上给了我们大量的方法,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做任何笔记,但在他说的每一个观点时我就对照着自身,也难怪现在平庸其实是你的过去造成的。所谓成也萧何,败夜萧何,我们都是自己的萧何。
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特别有印象,一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出身、运气、努力,而努力却是最不重要的,有些读者看了可能会非常气馁,因为出身不好或者运气不好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其实作者引用这句话的意图只是说明努力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必备的一项能力,而出生和运气可以让你的努力更具有价值。然而我绝大部分连基本的努力都没有,就在抱怨运气不好,社会不公,这显然是一种自暴自弃的loser行为。这让我想起一句很有名的话: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很多人说,不是我不想努力,是努力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原点,这样的例子在这本书中屡见不鲜,作者也用大量的笔墨来试图解释这样的问题,以及正确的应对方式。
这本书中不带任何成功学色彩,而且是一本反成功学书籍,她值得读一遍,两遍,三遍。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4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段话,“懒惰、短视、草率、肤浅、夜郎自大”都是人性、心性,影响着我们,《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看起来是本“时间管理”类书籍,但是作者说所谓时间管理亦或者管理时间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时间本身是一个不可捉摸、不可控的概念,能够真正管理的就是我们自己,从自我内心出发,管理自己内心从而管理时间,这本书提出了“心智”这一词,用他的话说,是开启心智。心智开启了,才能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心智开启了,才能看清楚想明白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唯有这样,时间才是朋友,《把时间当作朋友》其实讲的就是自我管理。
那么什么是“心智”,心智也可以说是智商,是由一个人的性格、经验、知识累积组成,相当于是一个人的思考模式,由此可见,心智的成长,受多方因素影响,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片面的、也有狭隘的,经历越多,扎根越深,对今后的影响就越大,路也就越走越窄,越走越偏,人的差异化就越大。那么如何把握心智正向的方向,书中通过举例的方式阐述出几个方面;其中我感觉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大脑:书中举例描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可能因为工作需要或者考试将近,需要读完一本书,并不是一目十行的看,需要你认真阅读并理解,或者可能需要你写一篇读书心得时。你正式开始读书,当你坐在沙发上开始看,一会你觉得自己有点渴,然后你出去找水喝,打开冰箱顺手拿了一瓶饮料,喝了一口,又想起来你在减肥不应该喝这种带糖的饮料,然后你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你把饮料放了回去,你回到沙发继续看书,看了一会,你换了个姿势,不巧的是你按到了电视遥控器,刚好电视上是你特别喜欢的电视节目,哇,这个主持人真漂亮,不过今天的话题好无聊,你又换了好几个电视台,最后都没有好节目,你想:好无聊,还不如看书呢,拿起书又觉得有点渴,想起来刚才把饮料放回去后,没有重新倒杯水喝,然后你又开始了喝水之旅,突然手机响了,一条微信。一个朋友问你在干吗?你没好意思说你在学习,你只是含混地回复说,你病了,在家休息呢,不想出去……你又回到沙发上。想了想,还是换一下背景音乐吧,现在这个太伤感。于是,你换了首欢快的,然后重新坐好,开始看书,你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天哪,一个小时这就过去了,可是你连一页书都没看完呢。
这个场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可能有点夸张,但我们都会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是大脑太活跃了不受控。一个人拥有活跃的大脑原本是好事,但是,在不受控的时候,也可能是坏事——就像那样。大脑非常活跃,并且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这样轻易地被你的大脑所左右。书中作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坑能有点绕口。通俗点说就是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管控情绪,读书的时候就好好读书,排除一切其他的心思,不要干扰到自己。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当我想睡觉的时候,并不在乎环境有多差”。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5
古语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我们每个人都太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我们每个人都在失去,每个人对时间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于是酿成了不同的人生。近年来,“时间管理”这个概念经常活跃于大众的视野之中。管理时间真的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下,每当我们拖着困顿的皮囊回到家中时,常常会感叹“今日事,无法今日毕。”的遗憾。因此,今天我要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来自李笑来作家的《把时间当作朋友》。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籍,不如说这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关于自律、关于人生意义的书籍。作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吸引我的并不是所谓的成功方法,而是书中平和的叙述方式不同于一般励志书籍喧嚣的鼓舞与说教。这样一种朋友似的口吻唤起了我对于心智、时间乃至成功的思考。
书中提出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人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仔细回想过往,做很多事情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既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那么,又该如何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呢?这便是书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提出人需要依靠心智去把握自己,克服劣根性。我们善于做各种规划,恨不得将时间规划精确到每分每秒,让全世界都看出自己努力的样子。可多数情况下我们规划了最想要的日子却活出了最不想要的样子,可见,管理时间似乎可行,但管理自己才是最终目的。其实,我们不是不能科学的制定计划和清单,而是不能科学的执行和完成任务,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过于勤奋,却在执行中过于懒惰。在大部分长久的失败中很少能进行反思,这个过程中我们让自己的心智迷失,让自己的劣根不断萌生。
所以书中给我了一个最大的提醒,就是“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作者提出了“利用时间”的方式就是学习。管理自己也是需要学习的,我们要学习正确的估算时间,及时采取行动,直面困难,关注步骤三思而行,要感知时间的存在,也要接受时间的流逝,学会关注记录时间的开销,记录行动,验收行动成果。当我们尝试开始不厌其烦地学习、练习这些简单的步骤,相信自律的种子便会在我们身体内悄悄种下。
教师工作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并不仅仅只是备课、上课,还有其他各种任务。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高效的完成工作就必然要思考时间管理的问题。读完这本书后,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的我慢慢学会将时间合理设计。从坚持每学期的初始指定教学计划,每月、每周、每日制定当日待办事项,到将较大的任务分割成易于完成的小块去执行,再到利用碎片时间处理其他教学及班级事务等等,渐渐地我乐于在规划时间内完成各种事务,并且坚定的执行下去。从而我也感受到了与时间为伍的愉悦感。
这个世界永远是相对公平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努力与奋斗,就会收获精彩。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以免虚度更多的时间。培养任何一个习惯,都是需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会变得其乐无穷。时间可能是劲敌,也可能是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当你决定捧起这本书的之前,请试图把时间当作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享受与它真诚的“交流”时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记得时间只与努力的人为伍相伴哦!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6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之前,我给自己报了三门理财课,我学习理财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不要傻傻地冲到股票市场里被割韭菜。事实上,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
后来,因为我自己的收获不小,然后就劝表姐学习理财。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没钱不需要理财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么拼。我发自内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够通过学习稍稍改变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实,这本书买了一段时间,只是一直被收在柜子里没有打开过。上周才翻出来读,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绝学习的理由。
主要有三点:第一: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第二,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实时也确实如此,我本人就是因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那种收获的喜悦才会鼓励身边的人坚持学习,并且不间断学习。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曾经一度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学校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最不爱学习的学生,那会因为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够长远,因为没有坚持学习,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学习产生的收获带来的乐趣。直到大学毕业,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
“学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任何知识的获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间,它就已经改变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变,却无法还原。我们再也不可能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置之不理,它瞬间就能根深蒂固,无法铲除。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学习骑自行车,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无论多少年不骑车,就还是能够上车就走。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
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管理时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7
这个暑假,我在图书馆意外发现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字叫《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我们是如何学会管理时间,合理运用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方法,以及一些有用的时间小故事。
一开始我觉得这本书很枯燥乏味,根本看不懂,就在我想要停止阅读的时候,一句话突然映入我眼帘,深深的吸引了我: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呢?书上说:“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干脆做错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效率越高,结果越糟。相反,如果做的事是正确的,效率低一点点也没关系,因为做一点是一点,多收获一点,多进步一点,动力就会更强一点,进而更容易持续地做下去。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他是否现实。”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练字。一开始,我只想快点完成任务,所以急匆匆,胡乱写一通,这样的字当然不好看,字迹潦草,书面邋遢,总是遭到老师批评,罚我重写,往往得不偿失。这大概就是,朝着错误的方向做事,效率越高,结果越糟吧!
知道了这个道理,回到家,我不急不慢重新拿出格子纸,静下心,慢慢的写起字来。一笔一划,一字一字,先临摹,再仿写,这次我没有把它当任务,而是把练字这件事当成朋友,把它当成正确的事,我们一起与时间散步。没想到,越是不在意,时间过得越快,爸爸妈妈看到我改头换面的字迹,都惊叹不已,感叹我像变了一个人。
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会了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事,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切消极行为都来自于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认清现实,正确对待,总有一天会成功。
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篇8
因为书名的新颖,我从公司书架抽了这本书来看,读罢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全书分为8个章节,从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直至最后一章“积累”。书中有不少观点对你我都有助益。
现实社会有很多人压力刻在额头,匆忙写在脸上,他们身上充满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此现象来自他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因为时间不理任何人,它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流逝,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
如何开始管理自我?首先得了解自身,要理解这句话: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成为大脑的主人,分清了主仆,这就开启了“心智”。
一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案例:奥地利神经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对待。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他没有悲观、绝望,他在脑海中设想,自己重获自由之后如何站在讲台上,把“把关于集中营的心理学”讲给来宾听。他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接下来就要知道:速成绝无可能。
期望速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好比很多人热衷的买彩票,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第二个原因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你何曾见过头天怀孕,第二天生娃的?古语就有欲速则不达。要降低期望速成的想法,有一条出路,这条出路的起点——接受现实。
接受了现实,明白了绝无速成的可能,接下去就要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怎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只有事情是对的,谈方法才有意义,否则越努力越南辕北辙。
正确的方法有多种,书中提及的有:估算时间、及时行动、直面困难、关注步骤等。
当我们采用了正确的方式去做了正确的事情,那么剩下的就是坚持了,也就是积累。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俩件事——战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新东方的俞敏洪说,能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俩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虽然蜗牛可能需要爬很久很久,但只要它爬到顶端,它所达到的高度和看到的世界就和雄鹰是一样的。因此,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事件,精确感知时间,而后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与时间作朋友”,善于积累,我们就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的有意义,或者说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
最后,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我们踏踏实实的工作和生活,就一定能成长,愿我们都能收获勤劳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