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三顾茅庐读后感(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1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名著,里面的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故事情节扣人心悬,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茅庐的读后感。
话说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事愁困不已,听说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才见到。
这显示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军队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责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刘备注重以诚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钦佩。刘备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懂礼仪之人必定会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礼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难要有恒心,不能轻易放弃。
我喜欢《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2
三顾茅庐读后感三国时期,刘备因缺少人才,去拜访了诸葛亮,想请他出山帮刘备打天下。
前两次,因为诸葛亮不在,落了空,第三次终于拜见到了这位卧龙先生,在刘备的真诚邀请下,诸葛亮觉得刘备是真心诚意的,于是便随他一起出山,开拓了一片江山。出山后,两人关系一直相互融洽,刘备常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啊!”·读完《三顾茅庐》,我不禁掩卷长叹: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有了真诚,朋友就会真诚对待你,朋友就会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对象,成为安慰我们的贴心知已,成为我们快乐成长的伙伴。
只要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件事,成功就不会离我们很远。刘备不仅对诸葛亮的真诚让我感动,他爱才、尊才的.品格也令我久久难忘。诸葛亮出山后,一生追随刘备,而刘备对诸葛亮也处处尊敬,甚至在临终托孤时,让诸葛亮担起复汉的重任。正是由于这份真诚,让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培养自己优秀的品质,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真诚成就自己的一生。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刘玄德三顾茅庐》。
故事讲了,刘备见到徐庶,看他十分聪明,让徐庶当上了军师。有一次曹军来了,因徐庶调遣得当,让刘备的军队大获全胜,得到刘备的信任。但后来因为徐庶要照顾母亲辞去军师的职位,在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来当军师。于是刘备和张飞、关羽前往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当军师。第一次因正好赶上诸葛亮出门在外,他们只好返还。第二次,他们三人冒着风雪前去拜见,仍然没有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写下书信,交给了诸葛亮的弟弟,以表诚意。数日以后,刘备、张飞、关羽再次拜见诸葛亮,这次诸葛亮在睡觉,于是他们三人一直在一旁等着。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恳,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要求。
读完这篇文章,我领悟了: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时只要肯付出肯定就会有回报的。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程门立雪。故事讲了有一个叫杨时的`书生去拜见程颐,可程颐在睡觉,于是他一直站在大雪中,等老师醒来,程颐看到他这样好学,终于收下他做弟子。所以只要我们有诚心、有诚意再加上坚持,做任何事都会得到成功的。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4
《刘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人人皆知,个个都晓,刘备礼贤下士,广行仁义,经徐庶介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从此运筹帷幄,巧用智谋,大展辉煌。刘备三次去请孔明,不怕辛苦,真心实意,才使得孔明愿出山相助。第一次,小童告诉刘备,先生出门去了,他没有失兴,勒马而回。第二次,时值深冬、天寒地冻、阴云密布、大雪纷飞,诸葛均告知刘备,孔明已被朋友约出去游玩了。此时刘备也没有泄气,留下一封信离去。第三次,转眼又到了冬天,刘备三兄弟再次前往,不巧孔明正在睡觉,而刘备并没有将孔明叫醒,门外站一个多时辰。孔明才醒来,刘备大礼相拜,倾诉衷肠,孔明深感热忱仁义,愿与相助,刘备如鱼得水,为历史留下了风光的一页。刘备心胸宽阔,彬彬有礼,不像张飞性子急,动作粗鲁,没有忍耐性。刘备凡事都是先思考,不急燥、很理智。他觉得想见贤士而不用正确的.方法,是不行的。孔明是当代圣贤,不能随意召来。
读完本文后,我觉得自己一定要像刘备一样,遇事冷静,再困难的“敌人”也要将它降服,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对自己要有信心,对事情要有把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5
放暑假了,我借了一本《三国演义》,里面有篇《三顾茅庐》,深有感触。
刘备有一位才智过人的军师叫徐庶,在徐庶的辅佐下,刘备打了第一个胜仗。曹操因此设计让徐庶离开了刘备,徐庶离开时像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是位世外高人,堪比春秋名相管仲。提议刘备亲自邀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找到诸葛亮的.住所,毕恭毕敬上门拜访,可书童说先生出门远游,不知何时归来。无奈,刘备悻悻而归。没过几日,刘备又带着二位兄弟整装前往,可书童说先生前日去探访朋友了,不在家。这下,关羽和张飞可沉不住气了,认为诸葛亮一点也不尊重刘备,甚至要去把他抓来。刘备却告诉他们不要莽撞。又过了几天,刘备换上干净衣服又要去看诸葛亮了,关羽张飞只能不情愿的一同前往。不巧的是诸葛亮正在休息,书童想要叫醒先生,却被刘备制止了,刘备他们三兄弟在门口等到诸葛亮醒来。就这样,诸葛亮最终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刘备一同匡扶汉室。就是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刘备才通过几年的扩张,和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通过这个故事,我更加理解了三顾茅庐的意思,也懂得了做事要坚持,尽心尽力,不轻易放弃。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6
最近,阅读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华、学识,就去隆中请诸葛亮辅佐他的故事。第一次去请,诸葛亮出去了,第二次又去请,他又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再去,诸葛亮在家,终于相见。诸葛亮看刘备诚心求贤,就答应辅佐他成就大业。
在我眼里,刘备是很谦虚大度,有毅力和恒心的人。他很珍惜、尊重人才,为此,不辞劳苦,“三顾茅庐”,最终求得了经世之才,为建立蜀国奠定了基础。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四年级之前,我的字写得非常难看。虽然看起来是整齐的,但写的是歪的`,瘦长瘦长的,而且没有笔锋。直到四年级,跟书法老师练了一次,很好看,当时我都很惊讶,心想:这是我写的字吗?这时,我才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开始,是练字打卡,现在我每天练一首古诗,写的字与以前比起来,感觉完全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通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最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7
暑假我读了《中国上下五千年》,里面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也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还有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其中《三顾茅庐》这一篇让深受启发,印象深刻。
《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三次来到诸葛亮住处。第一次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第二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诸葛亮又不在,刘备只好失望地走了。第三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诸葛亮恳切地表明了平定天下,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决心和意愿。用真诚打动了诸葛亮,后来在诸葛亮的协助下称帝了。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深深地体会到刘备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失败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必胜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会击败所有的艰难险阻。我们还还应该尊重我们身边老师、同学,家长、朋友,像刘备尊重诸葛亮一样,向优秀的人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像别人请教认定目标,一步一步地朝着梦想努力,长大后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8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虽然此篇小说比较短暂,但是含义深刻。
《三顾茅庐》主要讲刘备驻扎新野之后,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于是刘备、关羽、张飞一行人带着礼物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诸葛亮有事出去了。第二次诸葛亮与朋友外出闲游去了。第三次总算在家,可又在睡觉。刘备一行人在门外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诸葛亮才从睡梦中醒来迎接刘备。后经刘备的.诚心让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顾茅庐》中刘备第二次、第三次本可以放弃去拜访诸葛亮,可是他坚持着,最终与诸葛亮相见。告诉我们当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放弃,要去坚持,这样你就会成功。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感受是:做人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否则将难成大业。再者做人要谦虚,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应该尽量改正,不要盲目的去遮蔽自己的过失,否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爱戴和尊敬。
在学习上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三顾茅庐》这本书,它告诉我遇到困难时要勇往直前,不能退缩。于是我便全力以赴的面对困难,致使我攻克了它。
《三顾茅庐》告诉了我许多道理,使我终身难忘。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9
《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它的作者是罗贯中,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都流传千古“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三次去诸葛亮的茅庐前,想让诸葛亮做自己的军师,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第三次时,诸葛亮终于被刘备所打动,刘备终于成功地得到了这位足智多谋的军师。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慨万千,刘备不其厌烦的去找诸葛亮,并且不让童子打扰诸葛亮午休。这是多么高尚、谦虚、礼贤下士的品质呀!这让我想到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杨时和刘备的学习精神值得我去学习,以后在学习中,我也要有谦虚好学,不骄不躁的品质。
我也再次感受到诸葛亮不谋名利,只求益于百姓的人生观点。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他从不娇满。当刘备请他做军师时,他便说:“待成功之日,自当归隐。”体现了他:淡泊与明志、宁静以致远的.精神。他身上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谦虚好学的品质。
三顾茅庐读后感 篇10
最近,我读了一部名著《三国演义》,其中的一则故事《三顾茅庐》给我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备那礼贤下士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你看,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可是刘备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谁。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两人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式,益处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刘备把诸葛亮当作自己的老师,和他同榻睡觉,同坐吃饭……
我读完后,刘备那礼贤下士的形象深深地印我的脑海,他的毫不气馁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小学生学习。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无论干什么事,我们都不能气馁,直到成功事情完成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