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父与子读后感(精选1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父与子读后感 篇1
寒假里我读了几本好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父与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埃。奥。伯劳恩。主要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和儿子生活的点滴。
《父与子》是一本没有文字的书,通常都是由六幅用寥寥几笔勾画出的父亲与儿子发生的趣事,让你自己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一个个可爱又有趣的小故事。
我最喜欢书里的孩子,因为我和他在某些地方就像照镜子似得一模一样。他善良、可爱,我有爱心、天真;他调皮、勇敢,我也一样。虽然他也犯过错,比如打碎花瓶、弄坏玩具…不过世界上没有一个物体或人是完美的,所以我还是非常喜欢他。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看天鹅”。一天,父与子去看天鹅,儿子给天鹅爆米花、火腿肠,它都不要唯独想要父亲的烟斗。只见他大摇大摆的游到父亲旁边,一伸头咬住烟斗游走了,父亲在岸边大发雷霆、怒发冲冠,急的直跺脚。可儿子却在一旁若无其事的玩气球,真让人哭笑不得。除了这个故事还有许多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比如舞猪、长高…
这本书讲了一对普通父子的一些平凡的事,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明白了父爱的伟大。
父与子读后感 篇2
《父与子》是一本有趣的漫画。书中的父亲长得胖胖的,有浓密的胡子却没有头发,他善良、慈祥,十分爱他的儿子;儿子长着一头刺猬发,是个伶俐、调皮的小男孩。
父与子,他们过着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他们那幽默、憨厚的性格和深深父子情不断随同他们到漫画结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儿子和父亲一起用木材做了一个雪橇,可玩着玩着雪橇散架了。父亲灵机一动,把剩下的木材做成了鸟窝。父亲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来父亲是想告诉儿子:一个东西坏了,不一定先想到把它扔了。其实它可以做成别的有用的东西,就象把废弃雪橇做成了一个精致的鸟窝。这样循环利用,可以使地球减少消耗,能源就不会越来越少,可以使地球更美。父亲教会儿子要循环利用,保护大自然,让我看到了浓浓的父爱。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
有一次我正准备将矿泉水瓶扔了,爸爸制止了我,和我一起把矿泉水瓶做成了个花瓶。这样变废为宝,十分环保。爸爸教育我回收利用、节约能源。所以,在平时我也从不浪费。我很感激父亲的教导,这也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爱。
《父与子》中的故事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生活,所以我格外喜欢这本书。
父与子读后感 篇3
父与子这本书里面,我觉得小男孩要勇敢一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哭,不就一株麦子吗!只是被鸟吃了而已,有什么好哭的,真是一个喜欢哭的人。
但是父与子这本书也很好笑,父亲买了一本很好看的书,他们回家泡茶的时候还看,结果倒茶的时候,倒在了自己的帽子里,洗澡时,衣服忘记脱了,就去洗澡了,哈哈!
这本书我建议大家也去买一本看,这本书的确很好看,书里面有英文也有中文,很值得让大家看!
父与子读后感 篇4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父与子》漫画集。我很喜欢这本书,对它简直爱不释手。
《父与子》这本书主要讲的主要是爸爸与儿子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作者把它们编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漫画,读起来常常让人捧腹大笑。漫画里的爸爸非常幽默搞笑,有时候像一个小孩子,是儿子的大朋友。而我的爸爸确严厉多了,时常皱着眉头的样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最爱自己的孩子。 《锻炼成名手》是讲爸爸和儿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他们举重、跳绳最后,儿子居然把把爸爸举起来了。而我的爸爸经常陪我下五子棋,和扑克。爸爸一直鼓励我战胜他,我也希望自己像漫画里的儿子一样可以把爸爸举起来。 《这下足够了》是讲爸爸和儿子在河边扔石子,但很快就没有可以扔的石子了,儿子玩得很不尽心。当天晚上,爸爸用小推车装了一车石子到河边。第二天,儿子看见这些石子,高兴极了。
书里面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也想把我和爸爸在一起的趣事画成一幅幅漫画,告诉他:我也很爱你,爸爸!
窗外晨曦已露,旭日东升。轻轻拉开窗帘,一道柔和的阳光照进屋子,好温暖!我仰起脸,亲吻着它,全身舒畅。
“吃早饭了,丫头!”一声亲切的呼声窜入耳内,妈妈慈爱地出现在我身旁,在阳光下,她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美丽。我搂住妈妈的肩膀,感觉好温馨。咦,这种感觉不是和我刚看过的那本书一样吗?
说到这本书,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最近,我读了一本书——《父与子》,它是德国作家埃·奥·卜劳恩所创作的。画中的那对父子的原型,就是卜劳恩和他的第一个孩子克里斯蒂安。这本书,不,或许称它为连环画更恰当一些,原版中并无文字加以注释,都是后来的人根据画中的内容想象出来的。
作者以幽默、诙谐的图画创造了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的世界。《父与子》主要讲述了一对父子过着单纯、平常、快乐的生活,后来他们意外成了遗产继承人,获得了一大笔财富和一座宫殿。后来他们在海上遇险,流落到一座荒岛,过起了“鲁滨孙式”的生活。他们获救后又回到了他们的宫殿,后来父子俩成了名人,但最后他们俩决定回到月亮上去。
作者只是用笔,淡淡的线条,却逼真地勾勒出了一位慈祥、严厉、略显肥胖的慈父,还有一个调皮、聪明,还长着刺猬头的稚子。他们之间的小故事滑稽、诙谐,总会让我忍俊不禁。
我和我妈妈,我们母女俩之间也有过这样的故事。有一次,妈妈正准备出门,可她找不到她的帽子了,便让我和她一起找。可我寻寻觅觅,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能找到,便坐在沙发上休息。这时,我刚一抬头,就看见妈妈的帽子正戴在她自个儿头上呢,可妈妈却还在翻箱倒柜地找帽子。我哭笑不得地对妈妈说:“妈妈,你自己看看你头上吧!”妈妈用手一摸,恍然大悟,我们俩都哈哈大笑起来……
而当我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后,我又替那些整日生活在纳粹统治的恐怖阴影下的人们感到悲伤。但卜劳恩用他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一个当时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世界。那个世界中充满着阳光,充满着爱,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久违了的澄清无比的世界。《父与子》孕育着一颗爱的种子,像一束阳光,始终照耀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
“爱如阳光,愿我们的世界也能充满温情,充满阳光。”一边吃饭,一边沉思,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默念着。
“想什么呢?赶紧吃饭!”妈妈假装生气地,用筷子敲了我一下头。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一惊,手中的一个包子掉进了粥里。母女俩面面相觑,随即,又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哈哈哈——”
“嘻嘻嘻——”
开心的笑声久久地,久久地,回荡在整个屋子,也洋溢在我们心里……
父与子读后感 篇5
《父与子》是本幽默的漫画。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不下三遍。
第一遍读这本书时,妈妈常听见从书房里传来的笑声。的确,这本书很有趣,父子俩之间常常闹笑话。就比如说《夕阳西下图》:父亲是个光头。一天,父亲在沙发上读报。儿子叫来他的伙伴,把父亲露出沙发的半个光头当做夕阳,在沙发上画画,还加了画框。父亲突然转头,夕阳就有了眉毛、眼睛、胡须、耳朵。父亲幽默、朴实、善良、爱玩,儿子聪明、天真、可爱、调皮,这两个人物很受大家喜爱。
第二遍读这本书时,我感受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其中有一个漫画故事是这样的:父与子去海边度假。儿子在海边发现了许多小石子,就往海里投石子,直到找不到石子为止。父亲看到了,就在晚上推着小车,一遍遍地往海边运石子。第二天,儿子发现一大堆石子堆在沙滩上,高兴极了。父亲看了也很欣慰。我仔细观察第五幅漫画,发现父亲为儿子运石子时,流了很多汗。父亲能为儿子做一切,儿子也爱父亲,也曾令我落泪。
我读了三遍《父与子》,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希望我读每本好书都是如此。
父与子读后感 篇6
“父与子”是我最喜欢看的书之一,他给我带来很多疑问和快乐。
“父与子”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车子出故障了后,父子之间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丁丁和爸爸开车出去玩,开着开着,忽然车子不走了,于是爸爸就下去修车。他先打开前盖看了看,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毛病。于是他有看了看车底盘有没有被卡住,没有发现什么东西把车卡住。儿子在车上等的都睡着了,爸爸还没有修好。等儿子醒来时,爸爸正坐在车上生气。儿子跳下车,开着自己的滑板车就走了。爸爸看了也把汽车当滑板车向前冲。我看的哈哈大笑说:这对父子真有趣啊!
下次让爸爸再买一些更好看的书给我。
父与子读后感 篇7
《父与子》是一本四格幽默连环画。内容非常的丰富,它使我们从中获得快乐,每个人都被这一对从不安分,总得惹出点事来的父子感动由衷的发笑。
许多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忘不了父子俩这经典的形象:脑袋扁圆,总穿一件马夹的父亲,和一头乱发小不点的儿子。
《父与子》写的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车子坏了用脚蹬着走。父亲吸烟儿子以为着火了一桶水泼了过去。儿子打翻了墨水,父亲要打他,看到儿子的裤子破了,父亲帮他缝好了裤子儿子以为没事了,父亲抓过来照样打他。儿子为了不让父亲知道作业没写完,与父亲比蒙着眼睛写字。儿子趁机紧接着把作业拿了过来,第二天就交上了去。
父与子是一对可爱有趣的人,他们善良,正直、真诚和宽容懂得生活,有幽默感的一对父子。
父与子读后感 篇8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父与子》,它是由德国著名作家埃奥卜劳恩写的,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生活中的趣事。
在书中,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而且还是个秃子,挺着个将军肚,看起来模样非常滑稽。儿子留着刺猬头,穿着一件绿T恤和一条红裤子。
这本书是以漫画的形式分成一个个小故事来写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一本吸引人的书”这篇漫画了,内容讲的是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父亲叫儿子来吃饭,结果叫了几遍儿子都没有回应,于是父亲便到儿子的房间里,发现儿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小人书,父亲见状,就叫儿子赶紧去吃饭,可父亲却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等儿子准备吃饭的时候,发现父亲没有跟来,儿子气冲冲的去叫父亲,可到他自己的房间时,被眼前的情景给呆住了,原来,父亲跟自己一样,趴在地上,不时地抬腿放腿,有兴趣的读了起来。
之所以我最喜欢的是这个故事,是因为他非常的贴近生活,还时不时用上夸张的手法来逗人笑,同时,也正是因为故事题材贴近生活,才能让这本书不同于其他漫画,并成为这本书闻名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父与子漫画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表露刻画出来。洋溢着暖暖的社会现象,整部作品中,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改变,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一直没有改变。
父与子读后感 篇9
这是一本选材于家庭故事的漫画,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是一对世界著名的欢喜冤家。虽然这本书里没有文字,但其有趣的漫画,却让人更懂得了漫画的内容。父与子,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的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但他们那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那就让我来介绍父子俩吧!
爸爸这位爸爸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真正为我们说明,但在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非常善良,也非常幽默,同时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哦,对了,他还经常为了一些小错误,打儿子。不过,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非常爱他的爸爸;俗话说;打是情,骂是爱。爸爸因为把孩子当做亲人,所以才打孩子。这是一位十分爱自己孩子父亲。儿子这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但有时却会被爸爸“误解”,招来一顿痛打。他爱他的爸爸,当他的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他的爸爸打抱不平。这个小男孩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哦,对了,他还很贪吃。就像我一样,会偷偷拿零花钱买东西,他和我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我们唯独不同的是:他有的是快乐的童年,巨大的空间。这是一对快乐的父子,这是一对犹如兄弟的父子,这是一对搞笑幽默的父子。他们善良,他们淳朴,他们乐观,他们……
他们就像是一对铁哥们(哦,比铁哥们还铁!),形影不离,最令人羡慕的是:他们之间没有隐私!这就是父与子,一对不一样的父子,一对乐观善良的父子,一对令人羡慕的父子……不仅小说里,真实生活里也是有的哦!
父与子读后感 篇10
《父与子》这部漫画是我的童年回忆。最早看到这一系列是在一本已忘记名字的儿童读物上,漫画是黑白的,儿时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可短短的篇幅总是看不过瘾。如今已过去这么多年,终于将全集读完了。当我重新阅读这系列漫画的时候,竟然发现还依稀记得其中的部分内容。
也直到今天,我才了解了作者卜劳恩的生平是那样坎坷。而他的作品却是那样的欢乐与温暖,将他对自己孩子的爱全部倾注其中。
漫画的主角是一个脑袋光溜溜、留着刷子一般胡子、腆着大肚子的父亲,和一个刺猬头、经常调皮捣蛋却可爱善良的儿子。这两人的形象非常经典,让人印象深刻。
每一篇都由几幅简单幽默的漫画构成,讲述一个父子之间发生的短短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有的很有趣,有的很温暖,有的很感人。而父亲与孩子的爱和感情,就在这些每天发生的小事之间一天天逐步加深。
初为人父母的时候,每个人大概都不懂得如何做一位合格的家长。就像漫画中所述,有时我们会溺爱孩子,盲目地宠着他;有时候心情不好,又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见到别人欺负他,马上会去为他出头。家长和孩子都在生活的磨练和互相学习之中不断成长,家长最终学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有爱的好家长,孩子学会成为一个懂事理和善良的好孩子。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许多人也都不那么理性和成熟,就像漫画里的父亲。他们经常会去做一些不靠谱但有趣的事情。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会唤起我们的童心,唤起我们对更多新鲜事物的好奇。我认为这些小小的不理性和不成熟都是必要的,和孩子成为朋友去理解他,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训他。这样也会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加柔软和温暖,成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有爱的家长。
人们总说,父爱如山。父亲是整个家庭的依靠和基石,是孩子的榜样,像山一样牢靠和伟大。父爱也有细腻的时候,关心照顾起孩子不比母亲差。漫画里的父亲和孩子之间不仅仅是父子的关系,更是朋友和玩伴。如今我已成家,过两年也是要做父亲的。这部漫画也让我重新思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父与子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书,名字叫《父与子》。《父与子》的作者是德国人:埃里希奥塞尔,他是世界上伟大的连环画大师之一。《父与子》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温馨,感人至爱。这些故事来自于漫画家的真实生活感受,是卜劳恩与其子克里斯蒂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本书塑造了善良,正直,宽容的父子形象,处处充满着智慧之光,时时流露着纯真的父子之情,深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作品中生动幽默的小故事,一幅幅小而精湛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简单的线条里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震撼人心。
现在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我读过印象最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拍电影的兔子”。有一天父与子要参加一个电影比赛,儿子说:“爸爸咱俩一人一套兔子装。”父与子到森林里来拍电影,爸爸说:“来,让我们像兔子一样奔跑。”兔子们看见了就都过来和儿子拍照,“儿子咱们被兔子包围啦!”爸爸喊:“一二三,茄子。”大家拍到了一张完美的照片。这时候兔子们突然一哄而散。父与子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猎牵着猎狗人来打猎了,他俩赶紧举起手来。哈哈哈哈哈。
我相信所有看过《父与子》的人都会被漫画中那对天真纯稚、风趣可爱的父子逗得哈哈大笑,对作品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同学们如果你也看过这本书,相信你也一定会被里面的故事吸引的!
父与子读后感 篇12
寒假期间,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课外书,这本书叫《父与子》。她是一本除了蓝色部分有字,其他地方只有图片的漫画书,里面讲了一些父亲和儿子之间有趣的故事。
我认为最搞笑的是夏季旅行中的故事。父亲和儿子在夏季旅行中,发生了意外事故。他们正坐在床上发现一个指示牌,爸爸以为是个人需要救援,还不清楚情况就跳下去救了。
然而船已经开走了,他们才知道是一个指示牌,然后在岛上生活了好几天才回到岸上。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什么事要先看清楚,再付出行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感想,是这本书里的父亲是个性格不太暴躁的人,儿子是个调皮又听话的小孩。父亲和儿子不但是父子,更像是朋友。
这里能看出父亲是一个很爱儿子的人,儿子也是一个会帮助父亲做事的人。这一对父子的关系很好。
这本书是一本幽默的著名连环画,最多一小时就能看完,是我所有书里最喜欢的书之一了。
父与子读后感 篇13
这两天利用上班闲暇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昨天读到二十四章,今天读了后面几章,读的内容不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昨天上班时间由于无事可做几乎读了一天,下班回家路上自己很激动,感慨颇多:巴扎洛夫虽然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无疑是作者很喜欢的角色,但我却不喜欢,但太过骄傲自信而冷漠,反而更喜欢阿尔卡季,以及他的爸爸。父辈与子辈随着时代的变迁,成长环境的不同,观念自然不同,最终难免会有隔阂,这是哪对儿父子都无可避免的,但我认为这不是无法缓和的,只要有爱,可以通过相互包容接纳,多沟通理解,父辈与时俱进、乐于学习接受新事物以及子辈的帮助谅解去化解这一矛盾的,就如阿尔卡季父子,我觉得就应该那样。但巴扎洛夫和巴维尔所代表的父辈和子辈(当然他们不是父子,不会有感情做纽带,所以这种矛盾更尖锐,这也是作者不把他们写成父子的原因)但作为本书思想的深刻体现的两个人物,凸现那个时代的特征的这两个人作者把他们塑造的比较极端,巴维尔风度翩翩却固执,巴扎洛夫性格独立,勇敢无畏却太过冷漠,看看他如何对待他那爱他如命却极力克制的可怜父母吧!尤其仅呆两天后甩父母而去不免让人气愤!
今天看了书的结尾,有点儿让人迷惑,巴扎洛夫这种人物总觉得作者会让他有所作为,或者壮举什么的,可他与老巴维尔决斗后却像换了一个人,没有之前的那种自信和勇敢,反而消沉下去,最后竟然莫名其妙的染病死了,短短三四章就把这个思想独立,敢于和陈旧势力斗争,且不惜丢掉性命与之决斗的勇士草草的写死了,而且死的一点儿也不壮烈!
后来看来书评,解释说作者屠格涅夫本身也是贵族后裔,仍有贵族观念,对这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思想终是不认同的,甚至讽刺般的把巴扎洛夫后来的消沉颓废一定程度上归到失恋上,和巴维尔一样的宿命……对巴扎罗夫的死个人除了惋惜倒没什么感觉,只是小说最后巴扎洛夫坟前的那对可怜的老夫妇让我潸然泪下!
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我才疏学浅不做评论了,我只是想说说我个人的想法,以及读完这本书给我所带来的感触,或者说使我学到了什么,就是第一段所说的,教我学会了如何与父辈以及几十年以后与子辈们如何相处,如何对待两代人中间的隔阂或者说鸿沟,这本书无疑是不错的。
父与子读后感 篇14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在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最近就在读一本漫画,叫《父与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人,他以漫画的形式画出了一个又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但他在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又通过一个个深刻却又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个的道理并深深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父爱。
书中的爸爸讲信用,胸怀开阔,经常与儿子做游戏,总是以理服人。儿子虽然淘气,却十分诚实,有责任感。虽然书的标题叫做《父与子》,可在我心中父亲与儿子却是朋友关系。父亲悄悄的将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儿子,儿子又悄悄的将它回馈给父亲。
父亲陪儿子一起捣蛋的那个情节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和儿子玩战争游戏,疯狂的跑来跑去,那碍事的枪突然碰倒了花瓶,碎片割伤了爸爸的手,留了许多血,儿子马上飞奔向爸爸,爸爸却抱紧了儿子。
这浓浓的父子情不正如我和爸爸吗?爸爸一直无私的为我奉献着,把最好的爱都给了我。
书的一页上还画着,有人在泥泞的马路边骑自行车,溅了路边的爸爸一身泥,一边的儿子同样难逃厄运,但他站在了爸爸的身后,这是被溅到了一点泥。哪知儿子看见爸爸身上有泥点便用泥与爸爸玩耍起来,当然爸爸也反击儿子,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熊抱,最后,只见两个泥人走在街上。这不正如我和爸爸一起游泳同爸爸嬉戏玩耍的场景吗?
爸爸与我不正如文中的儿子和父亲吗?爸爸风趣幽默,而我静静的感受着父爱。我想天下所有的父子都与此相同吧!父子的情义,将在这世间永远的传递下去!我也要说一声:爸爸,我爱您!
父与子读后感 篇15
前几日,在女儿的要求下,读了《父与子》一书,书中没有文字,只有一幅幅幽默有趣,让人捧腹大笑的漫画。每副漫画下都蕴含一个发人省醒,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
记得读大学时,经常可以看到在报纸上刊登《父与子》漫画的部分内容。每次读后就会暗暗的大笑。漫画中,孩子总是那么的淘气,喜欢调皮捣蛋。而父亲总是无奈和落寞,这是对这个社会无情的讽刺。
房价股市高涨的今天,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一个个神话的出现和破灭让大部分人不知所措。只有赚钱才是硬道理,已经成为社会准则的一部分,所有人被这无形的枷锁缠绕着,无法摆脱。
漫画中的画面,给人予温馨。孩子的恶作剧无伤大雅,而真正体现出孩子的天真无邪。大人的世界他(她)永远不懂,他们只是在自己的行为世界里安逸的生活。
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也许某一天他(她)明白,世界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要付出更努力的代价。现在他(她)还是小孩,为什么不能沉醉在恶搞式的漫画中沉醉自我呢!
我笑过,恶搞式的玩笑是孩子天性的表现。在读书漫画书时,我依然会沉醉在这种笑意之中。
合上书,故事结束,生活将继续。但这对快乐的父子将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
父与子读后感 篇16
去年暑假的一个下午,妈妈从外面回来,给我买了好多的书:有《吹牛大王历险记》,《有窗边的小豆豆》,还有《书本里的蚂蚁》......大约有二十多本。我开心极了,就像一个饥饿的人,突然得到很多面包一样贪婪地读了起来。很快我就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转眼间,这些书都让我一本一本地读完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也让我最难忘的是《父与子》这本书。《父与子》讲述的是长着刺猬头,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和长着大胡子、和蔼、善良、又经常被嘲笑的父亲。他们演出了一场场生动又好玩的画面,常常使我哈哈大笑,忍俊不禁。
翻开这本书,才发现书中的内容并不像语文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利用一副副栩栩如生的图片,描述着父亲和孩子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微小的事情,很适合我们低年级同学阅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爱不释手,读着读着,就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对我既严厉又很关爱,在平时我做作业时,爸爸总是要求我要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题,而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爸爸总是第一个给我鼓励、给我信心的人。在我每次乒乓球训练时,爸爸总是要求我注意每一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使我受益匪浅。
常说母爱如水的细腻,母爱如清泉阳光般美好,但父爱又何尝不是呢?就在我上次生病时,每次发烧都在39度以上,爸爸整夜整夜地守着我,给我用温水一遍遍地擦拭身体降温,一连几天,直到我的身体康复为止,看着爸爸那熬红的双眼和疲劳的神态,父爱悄然地溢进我的心田。
读完《父与子》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感动和感触,所以我把它推荐给大家,请大家和我一样,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这样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有爱,更有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