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1
通过男女主人翁的爱恋展开了对文化属性的讨论以及人性深层次的探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芮小丹为了留住不可能留住的丁元英,希望他通过扶贫的方式给自己留下一个念想,并通过扶贫引发芮小丹自身思想的升华。
正常的人做正常的事情就是不正常的人,并且能够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从而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扭曲。
丁元英通过构思设计,完成了女主的交代,利用了人性的恶完成了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杀富济贫,可最终的济贫也如男主预料,给了大部分生的机会,少部分趴在井沿观看外部世界的机会,有人守住了内心回归正常,有人放纵了内心的贪婪与欲望,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
何为救世主?救世主在哪?遥远的远方还是咫尺的自己?这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代表,也是对人性的考验。
女主的自杀,是为了留下最美的自己,当这个世界不再需要的时候离开,不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
男主的离开,不可谓不缜密,打扫战场,完成对爱人的承诺,虽然这个承诺对爱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引发内心触动的是刘冰的跳楼,他的一生如井底之蛙一样生活,丁元英给他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天窗,忘乎所以的自我认同以及错位的身份认同,贪欲战胜理性,最终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道。
全文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细节刻画到位,故事丝丝入扣,代入感非常强。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2
某天,在百度APP上看到一条关于影片《天道》的推送,好奇便点进去浏览。小小的片段深深地吸引了我,像子弹一样击中我的看点。我满怀期待的去搜索这部影视剧,开始了追剧模式。完了!我上瘾了,我被剧中的故事情节,演员的人物塑造能力,演员的台词功底,人物内心旁白的传神共情深深地吸引了。看剧过程中,不断地发出惊叹:我肏,真是神剧,不吹不黑。就这样,24集的连续剧不到3天4天就吃完了,餐后仍意犹未尽,在大数据的推送和引诱“蛊惑”之下,又了解到此剧先后曾被禁播,删减多余次。我很好奇,该是怎样的原著才会有如此大的能量呢。我当即在当当网下单了这部剧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
此后的每天空闲时间我都会拿出来细品这部神作。读原著和看剧的最大不同在于,影视剧会让你倾注于演员的演技,台词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而读原著,能让你更多地着眼于所传递出来的内容与思想。会让你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过过眼瘾”。
以下是初读的几点感悟,再读应有不一样的感受,日后再讲!
1.丁元英与芮小丹的爱情主线: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一场柏拉图式的天国之恋,一个是商场鬼才—痞气不改的半佛半仙半哲人,一个是貌美如花,身材傲人,头脑聪明,机灵通达,气宇不凡…的女刑警。为了制作出一对丁元英土匪般的音箱与这个人产生出了火花,本是两个放在一起都觉得不搭的人,却因为互相欣赏,彼此了解,成为了灵魂伴侣,爱情就想一层窗户纸,往往需要指尖的一点油便可打破两人的边界,使之合二为一。
2.北京格律诗音箱公司的创办是副线①:芮小丹珍惜着与丁元英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但他也知道他不会一直在古城待下去,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是倒计时的。芮小丹并非一般女孩,她对精神的追求早已超越了物质的需要。她要丁元英在王庙村给她写下一个“神话”,这样,哪怕他以后不在,她也可以知道他曾经这样爱过他。丁元英的“杀富济贫”,在其一系列的商业手段操控下,给乐圣公司做了一个大局,最后的结果便是迫使乐圣公司与格律诗公司合作,将乐圣的销售网络和资本纳入王庙村,而将王庙村的箱体生产体系植入乐圣公司,使之成为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情况。这便是丁元英给芮小丹写下的神话—实现王庙村的快速脱贫。
3.芮小丹的刑警工作是副线②:通过她的刑警事迹,办案能力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合格的警察,也是一个十分肯定自我价值的人。最后牺牲在逮捕杀人犯的过程之中。
中国历史上第一例反不正当竞争案在乐圣与格律诗之间打响。引起的社会反响可想而知,尽管最后为丁元英带来的是无尽的指责与声讨,但那于他都不再重要,因为收礼物的主人已经不在了~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
于这世上本没有什么救世主,唯有遵循规律,觉悟自然,方可拯救自己与水火中。
全书给人思考的地方很多,一时间思绪万千,不知该如何梳理,也有很多地方不能领悟参透,觉悟有限,还需再读再品。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3
因为读书群的推荐,最近读了一本书,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书中讲了一个概念,给我的印象很深,那就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什么叫“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占据强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以事实求实的态度,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其主动性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什么叫“弱势文化”?弱势文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其特点是,行为人依赖强者的主观意识去做事,行为人期待在强者的护翼下,可以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其本质就是依赖和跟随。弱势文化的行为人对待事物没有主观判断,一切以强者的意识为转移。
对照这个概念,我们从书中的事例中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我们的文化是弱势文化。
以文中的一个人物——刘冰来说明这个情况。当刘冰第一次遇到丁元英,对丁是什么态度?当时,压根就没把丁当回事,在刘冰的眼里,丁元英就是一个很落魄的小市民,没有豪表,没有豪车,穿的也不是名牌,目的还是来卖唱片换钱的,是有求于刘冰的人。他觉得丁的生活状态还不如他,所以在刘冰的心里,对丁是有心理优势的,所以才会说出,帮丁卖唱片就是交情的这种蠢话。直到刘冰看到了丁元英的宝马,这才觉得丁是高人。后来,刘冰主动积极参与了丁元英的计划,这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他自身命运的机会。紧接着,因为格律诗事件,乐圣公司的创始人林雨峰出现。此时,刘冰觉得林雨峰可以轻易终结格律诗的未来。这时,林雨峰就是强于丁元英的强人。刘冰怎么做的?先是退股,然后又想出卖格律诗。自始至终,刘冰有自己的意识吗?都是跟随,跟着强者走,哪怕强者从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作者写了这么多,说明了一个什么情况?就是在说,我们的落后源于我们有一个弱势文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文化。我在编辑的过程中已经指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前些日子,一直在和某个群友辩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毒,中国要想进步,是否要抛弃儒家”的问题。这个群友就一口认定儒家有毒,中国要想进步,就是要首先抛弃儒家文化。我就感觉很奇怪,文化有有毒和无毒之分吗?如果有的话,请问,三星堆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玛雅文化是有毒的还是无毒的?看来,在他眼里,就只有西方的基督文化才是无毒的文化,才是最好的文化,如果是这样,那么请问,同样处于基督文化圈的德国怎么会产生希特勒这样的纳粹?这么善的文化怎么会结出这么恶的果来的?
你看看,多年以来,如《遥远的救世主》这类书籍对我们国人的影响有多大,这类书籍才是最大的毒,严重毒害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并开始讨厌自己的文化,甚至于要抛弃自己的文化,其目的就是要灭亡我们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在国家的政策有关,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他的文化就是强势文化,如汉唐;反之,这个国家的政策是封闭的,排他的,单一的,他的文化就是弱势文化,如满清。难道说,汉唐和满清,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不是一种文化?
说过这么一句话:“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西娘皮,全亡了。”欲灭其民族,必先毁其文化。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那个老师,国家沦陷了还在捍卫自己民族的文化,而我们的某些国人却在主动破坏自己的文化,怎么会这样?大家好好想想吧!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4
翻完了《遥远的救世主》这篇作品。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丁元英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屠杀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后其与女警芮晓丹相遇,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后为了送给芮晓丹所谓的“得救之道”的礼物,以非常规的“劫富济贫”方式帮助王庙村扶贫,从而引发社会对于文化属性的思考。最终丁被渲染成传统文化的批判者,一个“得道之人”。大有“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特立独行的个性。
中定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官本位即强权文化,属于救主救恩的文化,死结在一个“靠”字上。所以丁就是要反其道而为之,打破救主救恩的这种文化的束缚,因此在扶贫,也就是在帮助弱势群体上,规避了一些法律上的真空,采用一些不是传统文化所能接受的“非道德”的手段,出其不意打败了大品牌企业乐圣公司,从而让格律诗公司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丁的方式,让我想起伟人的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丁元英也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悲哉壮哉!
丁元英这个形象的刻画也与现实的主旋律遥相呼应。中国要打破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势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传统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点一点受到冲击,自然会引发文化属性的思考。
那么丁元英得道了吗?无论是佛学、基督、道学,还是王守仁心学都是在强调内心的修为与平和。丁元英扶贫的动机源于是送给芮晓丹“礼物”;其已意识到中国股市是提款机,但为了芮晓丹,还是经常性的破戒,指点芮及欧阳雪买卖股票;芮在临死前给丁电话,丁显得淡然,而芮死后又口吐鲜血;对于乐圣林雨峰几乎是赶尽杀绝之势;对于杀富济贫,却又上五台山求个心安。从丁的所作所为,从未感受到丁的“空”,只能感受到丁犹如一个杀手般的“冷”,冷静冷血,为寻求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其所做的一切在冷上再添个利字。当然这个人把钱看得很淡,有时甚至有仗义疏财的感觉。但钱并不等同利。利可以有另一种说词:有目的性。这个人每一点每一滴都算计得很清楚,即使他当骂名也是为了日后混个先驱的声誉。
另外从丁的身上,充斥的好斗的特性。在他的大脑里,利益的获得就是竞争,就是抢夺。股市一样,扶贫也一样。对于股市,丁的观点就是中国股市就是一台提款机,所以他赚的钱势必是掠压来的。对于股市这样的认识显得很偏激,从股市有人赚钱就必定就有人亏钱的这种想法,只能说丁的投资格局本身就不大。买卖双方对股票的炒作影响了股票的账面价值,超过真实价值,就是通常说的泡沫;也会有低于真实价值的时候,这叫低估。不论高估还是低估,股票所代表的企业价值是真实存在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个价值还会不断增长。所以不能简单以人赚钱就必定就有人亏钱的想法来衡量。对于扶贫,丁的想法,市场就那么大,所以就得以你死我活的争夺美其名曰竞争来实现。扶贫有很多种方式,但丁却将其引入已是市场红海的音像市场,并通过非常规的手段通过打击竞争对手以获得其市场地位。
在丁的身上充斥着痞气,好斗,世俗的不满,愤青的激动,强烈的控制欲。他的心何曾有一点的平和。没有内心的安宁自然谈不上何等修为,尽管满嘴的得道与大悟。丁元英将一些传统的习俗观念与内心修为混淆起来。习俗观念只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基本反映,只是在修脑的层面,无关内心。修心是内心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协同。这属于不同的境界。
修心并不代表需要特立独行,并不代表一定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芳自赏。人生处处皆在修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当内心不再受外界影响,并且与外界和谐一体,即是得道。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5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富有哲理、值得阅读的小说,无论是对我们的生活、对事业、对爱情都有所帮助。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无人能理解的商业怪才丁元英,一个是拥有法国绿卡,却执意留在国内当刑警的年轻女子芮小丹,由于命运的偶然交错,引发的不仅是爱情,还有一场关于商界规则,关于正义、道德和人性的纷争的事情。
丁元英,一个与传统文化观念格格不入的另类人物,他活得明白活得透彻,我佩服他也喜欢他。这位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的屠杀性掠取,孑孓一人回到了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这种举动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很欣赏丁元英那首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门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也很信服书中所讲的“一个人的觉解程度,直接决定影响到一个人理解通晓事理的能力”这个观点。
丁元英,一个不想做生意的人却为了他的红颜知己想要的“礼物”做成了一个神话般的生意;他想过一段平静而隐居的生活却过了一段极不平静的生活;他害怕爱情却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爱捉弄人吧,最想得到的往往得不到。
丁元英,在面对他心爱的女人离去时,表现出的沉默,让我想起来就觉得心痛。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6
当我们的感情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的时候,那么他必定会有所谓的爱情的产物,这篇文章中的爱情产物便是写一个神话。
哪怕真的有救世主,他也是只能就你一段时间,而不是一世。真正的救世主其实是我们自己。天真的我们总会想着天上会有掉馅饼的好事情,但是我们错了,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的存在,都是我们自己的异想天开。
不论有没有救世主,有主见的人会用自己的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能力而且每天都想着天上会有掉馅饼的好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们的开始便注定着一个错误。
年轻的我们不要想着天上会有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努力才是我们达到自己想要的唯一可能,首先先问自己一句自己有爹可以拼吗?答案毋庸置疑。所以我们别无选择,拼自己吧!我们不知道自己努力过后会不会成功,但我想说的是,不努力我们一定不会成功。加油吧, 我亲爱的自己。为了自己, 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的家人我们必须努力、不允许你自己的退缩。
I don't know what should i do ,but i believe i can i do .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7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这是对豆豆的作品《遥远的救世主》给予评价。这本书打开之前,朋友要我看由这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由于自己错过了观看时间,因此买来作品读读,而且看的时候并没有那种急于想看到底的想法,可是看过了,掩卷深思,发现这是一本能够给你带来巨大震荡的书,谁是救世主?我为什么称其为我?人的本色来源于什么?这是读这本书后,我想到的问题。也算是在其中能够找到答案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次: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结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他跟我们不是一路人,这个人你拿不住!”
“至于拿住拿不住,能拿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还拿什么?爱就是了。”
“你是一块玉,可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法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什么是窄门”
“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
“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你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你拍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
“随缘惜缘不攀缘!”这是在《遥远的救世主》中,足以给我震撼的句子,有些话,读起来有些生涩,可是背后的含义却十分深刻,发人深思,引人遐想。一个人坐在窗前,掩卷而思的时候,就知道生的高度有多么不同了。在看六六的《蜗居》时,那是品生活,是集生活的道道于一身,可是如果和这本《遥远的救世主》比较,《蜗居》似乎在下里巴人的行列,而它是阳春白雪的魁首。什么是爱?就是不自主的想去疼他。这种发自内心的,没有条件,没有回报的疼,才是爱,而爱就爱了,不讲时间,不计较未来,有今天就是幸福的。在今天有几人能如此超度?自在而性的做好自己,这是真我。而因为“我不知道我,所以我才是我”这样的出发点,才有真爱的相守!求什么?求真我,除此之外,都是虚妄!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篇8
《遥远的救世主》中一个自立自强的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女主芮小丹的至交好友,欧阳雪,来自普通家庭的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她的故事告诉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
欧阳雪的出场形象与我对酒店女老板的想象不太一样。28岁的她,穿着一套质地华贵、做工考究的淡青色裙装,身材匀称、皮肤白皙、成熟妩媚,眼睛里透着几分镇定和自信。
她经营的维纳斯酒店,坐落在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龙福大街的中心地段,以经营粤菜为主,生意兴隆。为了兑现承诺,在1996年那个年月,她20天内筹齐了50万现金,足见是真有几分能耐。
回想自己28岁的光景,只有四个字:自愧弗如!由此,欧阳雪这个人越发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年纪轻轻的她是如何蜕变成让很多人羡慕的女老板呢?
原以为她背后有家人的资助,但事实上,她小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爹妈都嫌她累赘。12岁辍学离家的她,给饭馆老板娘磕了八个响头才勉强得到一个在小饭馆打工的机会,自己养活自己。后来她摆馄饨摊儿、开小吃店,为了活出个模样,她拼命挣钱。
要说欧阳雪的背后有贵人相助,在欧阳雪心里芮小丹就是那个最珍贵的贵人。当年她碰到一个在黄金地段开酒店的机会,但苦于资金不足,是小丹母女用自己在古城的别墅办了房屋抵押贷款来支持她创业。她从小丹母女身上得到了她内心极其渴望的尊重,也因此特别感恩,并且对小丹抱有一种远超出友情的亲情。
人一生当中能够影响命运的关键机会就那么几个,欧阳雪很幸运,她抓住了,成功开起了一家在当地消费档次不低的酒店。
一个人的成功仅仅是靠贵人相助和好运气吗?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有贵人支持和好运气确实能事半功倍,但是要想长远发展,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到底还需要什么呢?
在欧阳雪身上,找到了她创业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1、专注
没什么文化的她,认定自己除了开餐馆什么都不会干,所以对餐饮业心存一种特殊的感情。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就认一个理儿,守住餐馆就能活命。从摆地摊卖馄饨到开面馆、开酒店,欧阳雪从一个很低的门槛起步,始终只干自己能干的营生。
面对开公司赚钱的大好机会,她坚持自己“只懂开饭店”,在出资时明确表态,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她不懂也没时间。但是,对于酒店的事,她格外上心,去北京办事,趁等人的空挡跑到炊具大世界采购酒店用品。
2、冒险精神与风险管控意识
欧阳雪出资成为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兼董事长,投资100万,这是她经过评估计算后认为自己能赔得起的数,也是她的底线。
投资就会有风险,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欧阳雪想得很明白,就当是请专人帮忙理财了,反正不管投资成不成她都继续开饭馆。
3、坚持学习
为了经营好维纳斯酒店,欧阳雪曾专程去北京考察,学习借鉴特色餐厅的经营模式。
格律诗公司被起诉,她被迫出差去深圳,原本她是作为董事长去谈判的,但是,欧阳雪提前做好了功课,选定了几家餐厅,办事之余,专门去实地品尝,观察学习别人的经营理念和服务特点,大到就餐环境,小到服务细节。
4、懂得感恩
欧阳雪像姐姐一样关照学生时代的小丹。创业成功了,酒店生意红火,她感恩小丹母女给予的帮助,每年将酒店经营收益按出资比例分红给小丹。虽然她已经有足够的资金收回股份,但是她愿意一直给小丹分红,让维纳斯酒店成为她与小丹之间扯不断的联系。
欧阳雪知道自己要什么,认定了就是一辈子,坚定不移。她用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证明自己。一个自强自立的女人,可敬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