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与子》有感

笔构网

2025-09-27读后感

请欣赏读《父与子》有感(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父与子》有感 篇1

《父与子》是德国画家卜劳恩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因为书里的父与子,有着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足球”:一天,父亲和儿子一块踢足球。儿子本想踢给父亲,却不小心踢进了父亲身后的井里。父亲只好下去捞球。儿子在井口问:“爸爸?找到我们的球了吗”“是的,找到了!”井里传出了父亲的声音。于是,当儿子看到井口冒出一个圆圆的东西时,迫不及待上去就是一脚。“哎呦!”井里传出了父亲的大喊声:“这不是球,是我的脑袋!”儿子吓坏了,边哭边向父亲道歉。但父亲却安慰他说:“算了,别哭了,爸爸不疼!”

我每次看到这里,心里总是很感动:父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和害怕,忍着疼说了善意的谎言。生怕自己的愤怒会伤害到小孩子。但我也知道,每个人的父亲都不一样,有父与子里宽容的爱的父亲,也会有像我爸爸那样严厉的父亲。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每天早起晚归,也都是为了让我有更无忧无虑的生活。有时候看到他和妈妈回来疲惫的样子,我也会觉得有些心疼。所以,我还是爱我的爸爸,还有妈妈。只是希望爸爸的脾气能好一点,那就更完美了。

读《父与子》有感 篇2

“哈哈!这本书太好笑了吧?哈哈哈······ ”每一次我看这本书都会开怀大笑。它也是我看得最多,百看不厌的一本书。——《父与子》

《父与子》是由德国漫画家埃·奥·卜劳恩所画的。《父与子》反映的是父子之间有趣的故事,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蔼、幽默,那个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调皮、聪明、可爱。《父与子》中的漫画尽管没有一个字,却很容易读懂,常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啊!这不,书中有一幅画,内容画了《儿子的报复》,有一天,父亲开车出去办事,儿子也要去,可父亲说,哭也不带他去!父亲走了,儿子想表达自己心中的烦恼,搬了一个梯子、拿了四顶帽子和一支黑笔。用黑笔在家门口的四个路灯上,画上生气的表情,再把四盏灯带上帽子。晚上,父亲回来了,看见家门口的四盏灯,吓了一跳,心想:儿子一定生气了。合上这本书,回想一下,儿子为什么不和父亲吵着、嚷着带他去,而是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我回想到我自己小时候, 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做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我非要爸爸带我去,爸爸不同意,我就大哭大闹,拖住爸爸,必须让他答应我,爸爸在无奈之下说:“我下次带你去,好吧?”我摇头拒绝,一直不让爸爸走,害的爸爸被老板批评了。在和爸爸妈妈沟通当中,虽然我们想的和爸爸妈妈有些不一样,但我们要向《父与子》中的儿子学习,他用自己的方式,让父亲明白他非常生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像我有时会不计后果做事,最终,酿成大错。我想:我应该三思而后行。

读《父与子》有感 篇3

快乐的暑假生活,除了有趣的游山玩水、悠闲的看电视时光,我觉得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更是假期生活的一大乐趣哦!这不,今天我终于把有趣的《父与子》给“啃”完了。

全书主要讲述了父与子的奇妙经历,这些小故事有的感动人心,有的让人悲伤不已,有的使人大开眼界,有的让人惊奇万分,看完此书就如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真是受益匪浅啊!

书中,我最喜欢“父子与落日”这两个温馨、有趣儿的小故事。其中“父子”讲述了父与子在森林里发现了饥渴万分的象爸爸和小象,儿子给小象喂了点水,小象和儿子成了好朋友,象爸爸也和父亲很亲密了。从简单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让人感动万分,更是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只有爱护它们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落日”主要讲述了儿子带着小伙伴们到家里玩,忽然,儿子发现父亲在看杂志,突发奇想,就准备给小伙伴们画一幅有趣的画。然后儿子拿来绘画材料,在沙发的靠垫上画了一幅“海上落日”,竟然把父亲的脑袋当成了落日,父亲一转头,小伙伴们就哈哈大笑“落日长胡子啦”!从这两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与子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无间,父亲用他那无私的爱给儿子的童年带去了无尽的快乐和回忆,我希望我的父亲也能如此,给我更多的陪伴和引导。

听完我的简单介绍,你是否也觉得《父与子》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幽默作品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读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快乐与希望,让我爱不释手。如果你也觉得如此,那就拉上你的父亲一起享受这美妙的亲情之旅吧!

读《父与子》有感 篇4

我看过许多漫画,可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我们语文书上一幅《父与子》的漫画。

故事主要讲了在晚饭的时间,一家人发现孩子还没上餐桌,父亲便去屋里叫儿子。这时,儿子正津津有味地趴在地上看一本书。当儿子去客厅时,父亲无意间瞄了一眼那本书。儿子上餐桌了,可这时人齐了吗?没有。那还缺谁呢?父亲。于是,儿子又去找父亲,可他打遍了很多房间也没找到,当他走到书房时发现,父亲正在入迷地看着之前那本书呢!于是,儿子又来叫父亲去吃饭……

看完这篇漫画,我首先是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是一本多么有趣的书啊!之后,我又从中感悟到了一些道理:书,怎么才能引人入胜呢?是需要幽默,有趣。生活也是这样,你只要为人幽默,开朗,就像那本引人入胜的书,别人一看你十分有趣,自然愿意与你交往。反之,如果你为人内向,古板,严肃,别人一看你,自然就会联想到一些枯燥无味的书,谁愿意去读本枯燥无味的书呢?这样的话,别人与你的交往自然就会少很多。同样,你写作文时,要是你给作文添加一些“引人入胜”的成份,别人在读你的文章时,就会有一种“越读越想读”的感觉,自然会喜欢这篇文章。但如果你的作文就是干巴巴地记流水帐,别人读上一两段,就会觉得文章十分乏味,自然就不想读了,也不会给你一个好的评价。

一幅漫画,都会我们这么多的道理,这也应正了一句名言: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读《父与子》有感 篇5

“哈哈,太好玩了!”

“可不是嘛,真是有趣啊!”

最近,班里掀起一股热潮——看《父与子》漫画集。于是,我也挤时间去看了一遍。

父与子》是由德国的埃·奥·卜劳恩绘制的。其中的父亲和蔼、慈祥、幽默,而儿子聪明、顽皮、可爱。漫画中虽说没有一个字,却常常让读的人发出会心的笑。比如有这样一则:儿子把几个小伙伴叫到家中,发现父亲正在沙发上看书。于是儿子灵机一动,拿来一个画框和颜料,把画框放在沙发背顶上,使父亲的半颗光溜溜的脑袋在画框里。然后再把画框内的沙发都涂成蓝色,再在里面画上一艘船??一阵子忙活后,父亲那一个光脑袋就像一个正在沉落于大海中的太阳一样。儿子和小伙伴们都笑了起来,父亲听到动静后就转过身来,嗬!太阳有胡子和五官了!

看着看着,我就忍不住笑起来,好像自己就是这故事中的一员似的。没错,《父与子》中的漫画虽说短小精悍,但其中不无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因为他们在互相之间都是彼此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看着看着,我就想到以前,我和爸爸去乡下摘果子。那种果子小小的、圆圆的、红红的,咬一口嘴里都是汁儿,酸酸甜甜的很美味,很得我的喜爱。所以,爸爸就带着我去摘果子。那种果子长在有些软刺儿的从里。当我伸手够来几个、正准备留着回去吃时,爸爸却一把抓走了两颗果子,扔进嘴里嚼完后还振振有词的说,这个果子他先尝尝是不是新鲜美味。嗯,尝起来味道不错,你可以吃了。我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心里盘算着要“报复”他一下。于是,我趁他正在专心地摘果子时,偷偷把几颗刚摘来的果子碾碎,然后把沾满了汁液的手,“吧唧”往爸爸脸上一摁,哈哈,爸爸脸上立马多了两个红手印!“好啊你这个小鬼头!”爸爸笑着说,一边用力一抹脸,嘿,这下可不得了,爸爸脸上全是红色的了!

在快乐的时光里,在父亲的“羽翼”下,我们学会铭记这一份美好与纯真!

《父与子》无愧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读《父与子》有感 篇6

这几天,我看了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漫画,虽然没有文字的描述,但那一幅幅小巧精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画面,幽默而又生动,温馨而又感人,令多少人忍俊不禁,令多少人感慨万分,令多少人深思动容。

我喜欢那个儿子的调皮、机灵、天真无邪,喜欢爸爸的开朗、宽容、充满童趣。尤其是爸爸能用慧眼,发现小孩的闪光点,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维解决大人的实际问题,是多么值得敬佩。

在《汽车出了故障》一篇中,父亲带着儿子去兜风。没开多久,老爷车出了故障。父亲急忙下车,一看,原来是发动机坏了。他东修修,西修修,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儿子再也等不及了。突然,他猛地跳下车,飞速跑回家。当他踩着滑板车一闪而过时,父亲茅塞顿开,也学着儿子一样,一只脚用力地蹬着地,老爷车竟飞奔起来。呵呵,多有趣的画面呀!作者虽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大人的问题,可能就会比较简单、快捷、方便!

前不久,我在《意林》中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家长让孩子拖地。由于地脏,又不想弯腰,那个孩子别出心裁地拿出玩具遥控车,在车头绑上一块抹布。他轻松地按着按钮,指挥着汽车工作。这是多么惊人的想法呀!原是一件要把人累得腰酸背痛的“苦力活”,在这个孩子的创意中,竟是如此的轻松,如此的惬意!看来,我们不必要把事情看得太复杂,只要换一种思考方式,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有一次,我们去上海看病。乘坐10号线地铁的时候,竟然人满为患,座无虚席,乘了几站,我已是腿脚麻木,头昏呼呼的。我看了看爸爸,无意间目光落在他的右手上。啊,拉杆箱!又方又硬的拉杆箱,不正是一个绝好的“座位”吗?我如获至宝,立刻从爸爸的手中接过拉杆箱,坐了下来,顿时浑身轻松,似乎觉得腿不麻了,也不累了。爸爸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你真会动脑筋,不错!”

瞧,稍稍换一下思考方式,就变得又方便又完美。如果你遇到了复杂的问题,那你也可以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来解决吧,说不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万事都简单了,都如你所愿了呢!

读《父与子》有感 篇7

其它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地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了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父亲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双手被瓦砾以及其它倒塌的器物磨得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强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同学出去吧!

从这父子二人的身上让人看到的不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读《父与子》有感 篇8

在我的语文书的第九册里,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它告诉了我父爱也是无私、伟大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洛杉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妻子后,就去学校救他的儿子,可原来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成了一片废墟,但他没有放弃,仍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孩子,他一直挖了38个小时,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就在这时,他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父子两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在我的家人中,妈妈也非常爱我。记得有一天夜晚,下着大雨,我发高烧了,妈妈冒着大雨背着我去医院,无情的大雨浸透了妈妈的衣襟,我感到妈妈身上一片冰凉,就说:“妈妈,您没事吧!让我下来,自己走行吗?”可妈妈坚决不肯,说“不行,你这样病情会更重的!”好不容易到了医院,我的病好了,妈妈却晕倒了。

啊!父母的爱真伟大!

读《父与子》有感 篇9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一个人物,我决对脱口而出:“儿子!”没错,这正是大作家埃·奥·卜劳思在《父与子》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儿子”。接下来我就来告诉你们,我为何要成为“儿子”的“粉丝”吧!

我不但喜欢“儿子”,还嫉妒他有一个好爸爸。好爸爸和“儿子”之间每天都会发生爆笑故事,如:一天儿子哭了,好爸爸便给他当马骑,结果看见一只狗朝他叫,好爸爸便扑了上去,把狗给吓跑了。还有一次,好爸爸想出去玩会,把儿子留在了家里,儿子一生气,在小区的四个灯上画上了爸爸的头像,还戴上了帽子,当爸爸从外面“游玩归来”时,却发现还有四个“爸爸在愤怒地盯着他……哈哈……

另外,我喜欢“儿子“还有一个原因,她的长相很可爱!“儿子”穿着一件黄衬衫,一条绿裤子和一双黑鞋子。头发比较长,但被理发师剪成了“半秃”,眼睛只有豆大小,但一受惊却比鸡蛋还大!

而且,这本书里有英文,有中文,很适合我阅读。通过这本书,我也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和亲情的温暖。

读《父与子》有感 篇10

这天晚上,我在灯光下一口气看完了整本《父与子》。《父与子》它是一本漫画书,故事非常地好笑,又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你看了一定会深受感动。

文章讲述了一对父子,父亲善良、有趣,儿子十分顽皮但又十分聪明,在儿子不听话时,父亲常常会拿出一根树枝打儿子,但更多的时候父亲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父子俩过着平凡而幸福的日子。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漫画是《夏季旅行中的故事》,故事里讲父子俩坐着一根树枝,跟着海上的路牌,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一座小岛,一上岛他们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可是岛上连果子也没有,他们只能呆呆地坐在木桩上。

突然,一个巨大的木箱出现在眼前,父子俩欣喜若狂,马上去打开箱子,本以为里面有好吃的,可是里面只有一架钢琴,没有什么办法,他们只能弹起了自创的《饥饿奏鸣曲》,就在这时,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大鸟,父亲马上想法抓住了鸟,于是父子俩终于美美地吃上了一顿。过了几天,他们想家了,可是又没办法回去,怎么办?他们想到了用漂浮瓶,可是这个办法也失败了,父子俩毫不气馁,互相鼓励,终于得救了,平安地回到了家里。到了家,父子俩美美地吃上了一顿猪肉,把肚子撑得像地球。《父与子》,一本感天动地父子情的好书。

读了这本书,我肯定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十分得爱我,也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打我几下,但这依然表达着父亲对我的关心与教导。小时候我以为打我的爸爸是最坏的人,现在读了《父与子》这本书,我才明白了真正的道理,爸爸也和妈妈一样爱着我,其实呀,并不坏,是个有爱心的人,我们也应该学会关心爸爸,报答他,是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