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林徽因传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1
林徽因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女人,她是那样的有灵气,感情丰富多彩。纵观梁思成一生的成就,都与林徽因是分不开的,从一开始选择专业到后来各国游历,对古建筑的测绘,成立建筑系……直至后来的国徽的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林徽因都有很大的功绩!
林徽因既是理性的,从她选择梁思成到后来建筑学的成就方面看到。也是感性的,比如她的诗,她的“太太客厅”,她的灵气与悟性……两种有冲突的性情在她身上表现的是那样突出!
她一生的经历是那样的丰富,知识是那样的渊博,才气是那样的突兀!
觉得她不属于家庭,但她有了家庭,她对梁思成有依赖,有引领,有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也是梁思成事业的大后方……但她却和徐志摩有那样深刻的友谊或许也是一种说不清的暧昧,还有金岳霖
她的一生那样的短暂,但是却是影响着那样多的人,在不同的领域有那么高的成就,还有那么多的朋友……
她的是幸运的,生在一个富足,思想新潮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见识广博!“新月社”“太太客厅”可谓“谈笑有鸿儒”
她的一生是坚强和奋斗的一生,爱与智慧的一生,感性与理性突显的一生!艺术与实操都有成就得一生!
她也是美丽与时尚并从……
希望人们再也不要嘲笑她的“太太客厅”,她是那样的具有人格魅力,她在有限的生命里那样的用力奔跑,那样的努力帮助别人,那样的给予别人友谊,至情至性……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2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曾经掀起极大的轰动,被许多男子当做那朵梦中期盼的白莲。而她更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而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不禁发问:林徽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徐志摩等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到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让我们自由地穿梭在历史之间,与那些历史人物倾心交流,互诉心声。而作者优美的文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综观林徽因的一生,虽然传奇,却也平淡,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太大的风浪,她始终是大海中的一朵漂亮的浪花,无需雄伟的气势,也无需宽广的胸怀,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可以禁得起风浪,安详的飘荡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时会想:假若林徽因并没有随父离开那个江南小镇,也许她的人生将会从此改写,没有徐志摩,没有梁思成,亦没有金岳霖,也许她会生活在一栋古宅里,守着一树一树的花开,与凡夫一起平淡的日子,也许他并不是她的最爱,但他会在她冷时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会在她伤心时给她一个坚实的肩膀,她会与他一起在夏日的树荫下乘凉,在夜空下数着满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则一直追随着她,不离不弃。可是上天注定不会给林徽因一个单调的人生,不会让她绝美的容颜淹没在尘埃里,所以林徽因注定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必定会有一个波折的人生,她必将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林徽因一生中爱了三个男子,爱得深沉,也爱得平静。徐志摩为了她多次在康桥上徘徊,只为能见她一面;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风雨人生;金岳霖为了她终生不娶。这足已说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实当时在许多人看来,徐志摩与林徽因才是最配的一对,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当年到访中国最欣赏的就是徐志摩与林徽因,他曾多次想为徐志摩与林徽因牵线,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实林徽因又何尝不知道自己最爱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却给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选择徐志摩,意味着过诗情画意的日子;选择梁思成,意味着过细水流长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终是安稳的日子,所以她注定与徐志摩擦肩。琴棋书画诗酒花再美好,也比不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稳,林徽因是个现实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梁思成虽然不是她最爱的,却是最适合她的。对于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适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没有错,她并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对徐志摩负责,她只是想让自己过得美满,幸福,这并没有错。
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也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漂亮的容颜。
几场梅雨,几阵荷风,江南又在烟雨中变得迷离。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袭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还是当年的江南,可当年那个白莲一般的女子却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儿呢?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3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处绵延的山谷。长长的路上,我正追寻一处绽放的美丽。
静静地坐在图书馆内那靠窗的位置,慵懒地翻着古朴泛黄的书。明澈的天没有一片白云,空明清新,仿佛坠落在春之漩涡里,为这美好设置了靓丽风景。
指尖轻轻触碰页脚,淡软的阳光随意倾斜的在地上成为那形状不一的光斑,镌刻了那蔷薇里的青春。远处山坡上满树的绿叶与阳光完美的融合,仿佛空气中隐隐有暗流涌动。
那在空气中飘荡而轻盈的香味牵起我的手,来到了那漫延的山坡。
轻轻坐在绿叶铺成的山坡上,望着那满天的绿意覆盖了阳光,映下细碎的泛着绿莹的光束,在时光的罅隙里迎着风跑。长长的睫毛上飘落着片片雪白,点缀了整个世界。
我心惊,原本晴朗的天空刹那被一片雪白所遮掩,纷纷扬扬,如初春的蒲公英带着遥远的梦想飞向远方。我慢慢站起身,想追寻那抹白的源处。我扑向天空,拼尽全力想抓住它的身影。我转身,才发现满山的小树开的都是这种花,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桐花。
第二天我又来到这个山谷。随行的还有一本林徽因的传记。
此时此刻,所有的花苞都应时开放,比昨天还要壮美。澄净的天空仿佛下了一场花瓣雨,如梦如幻。一些花瓣落到了书上,与那林徽因的姣容融合了一起,美轮美奂。我轻轻翻开那本传记,走进了林徽因的一生传奇。
1904年,那个绿树浓阴的六月,那个古老悠长的杭州小巷,她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微熏的气息在枯燥的空气中蠢蠢欲动。这天,林长民的长女(林徽因)呱呱落地。岁月流逝之快,转身她就变成了妙龄少女,远渡重洋学习,冥冥中遇到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人——徐志摩。在花开的四月,他成了她的初恋。可她是林徽因啊,一个在任何都充满理性的女人,在爱情这等终身大事前还是要再三慎重的。最终,她果断地嫁给梁思成,从未后悔过。她并没有因此与徐志摩绝交,而是成为很好的知己,这是一个大度且重情义的女子。其实俯瞰历史长河,可以发现林徽因这一生被爱慕的人实在太多。她让徐志摩回忆了一生,让梁思成爱了一生,让金岳霖记挂了一生,让天下男人仰慕了一生……
林徽因是一位建筑学家,在她眼里,任何一个平凡的建筑都隐藏着一个个建筑师的心,那是对建筑热爱的一颗心啊!仔细读着她的传记,她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在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最喜欢最后一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其实,林徽因本人就是人间的四月天,那千山万原的春来,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信步在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中,我被她的气质所吸引,流恋……
她,如同那桐花,都是流落这人间的精灵。她身上那不输于男儿的热血,比男儿还要刚烈的心,足以使她在艰苦岁月里安然度过。
我又望向天空,再次心惊。
漫山遍野的桐花,如一条万里雪带,漂洋过海,直指苍穹。似乎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邀前来,赴一场人生盛宴。透明如醇蜜的阳光倾泻而下,斑斑点点,映在天地间。在茫茫世间,我仿佛看到了徽因也来了。快乐掩去她眼角的悲伤,她的笑容如同这桐花。
时间飞逝,繁华落尽。难道生命在绽放后只剩下凋零?不,我不信,林徽因这朵桐花将永远开在历史天空,灿烂如阳。
文落如花,人淡如菊,世间女子,唯她独好。
林徽因——我的女神。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4
林徽因,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家和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在上世纪曾经掀起极大的轰动。因为她的才气与智慧,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深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思念了一生。我在读书的时候,不禁发问: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让徐志摩等这些优秀的学者被深深思念呢?
《林徽因传》这本书生动的描述了林徽因精彩的一生,从她的出生,到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的相遇及去世,在书中,让我们与那些人交流。她优秀的笔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综观她的一生,虽然不凡,却也平淡,这个优秀的女子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掀起太大的风浪,她始终是大海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也只愿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安详的生存在大海中。我有时会想:如果林徽因并没有和父亲离开江南小镇,也许她的人生将会大有转变,没有徐志摩,没有梁思成,没有金岳霖,也许她会生活在幽静的江南水乡中,过平淡的日子。但人生如戏,总有意想不到的发生,不会让她的才气埋没,所以她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
从遇见徐志摩的美好青春,到与梁思成深爱彻底,再到与金岳霖相互欣赏。喜欢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喜欢她在事业上鞠躬尽瘁,一身才气。因此她这一生过得如此精彩、丰富,但她走时却走得很寂静、安谧。
八年抗战,使她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扰着她,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她并没有放弃,仍然坚强乐观面对生活,坚持钻研着她的学问。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进步,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以至于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对于梦想的坚持,需要拿出我们不认命、不服输的勇气。还要有她乐观向上的求知精神,保持有温度的奋斗,坚持不懈,描绘出我们自己的人生蓝图。
几场梅雨,几阵荷风。走在江南水乡的青石小径上,撑一把油纸伞,穿一袭白衣裙,江南还是当年的江南,可当年那个绝美优秀的女子却不知去向。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5
几段梅风,几星荷雨,小院湿了青苔,记忆,她不是玫瑰,不是牡丹,不是暗香黄昏黑夜,她是一朵离天堂最近的白莲,是迎着黎明与春天定下的誓言。
她有个好听的名字,林徽因,她出现在多少人的梦中,她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她却早已化身成燕,在无数人的回忆中流转。
这便是她,哪怕是用一整个日月,也道不尽的女子,哪怕是用一生,也忘不掉的女子,她似乎拥有了所有祝福的言语,她似乎夺取了所有注视的目光,甘愿做她的叶,甘愿做她的伞,在这本小小的《林徽因传》中,给了我们一片温柔黑白,清亮如空的世界。
书里的她,才华横溢,吟诗作赋,研究建筑,参与国徽的设计,拯救传统工艺……诗里的她,清秀温婉,人间的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生活中的她,优雅却又义无反顾,面对心动,停留时美好,离开时决然……会不禁赞叹,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令世人用如此仰慕的神情去张望,去追寻,不知从何时起,这成了放不下的执念,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算来,差不多已经一生了。
我与她的出生相隔了近一个世纪,是历史的沉淀,让我隔着一个世纪的光阴一点一点描摹起她的模样,她的眼睛,她的鼻尖,还有她的嘴角,然后,再从她的欢身笑语中,感悟到这唯一的女子。她选择在人间的四月挥手告别,你看,连上天都如此眷念你,让你如此幸运,许诺了曾经的相濡以沐。
我羡慕她的聪慧,羡慕她的冷静,羡慕她的执着,羡慕的太多太多。
我能想象,我能有所感触,望着窗前一目红枫,期待着不久的春天,看着桌上简单的几行小诗,回味着忙碌却又充实的生活,她难得的宁静,她难得的空隙。
不知道有没有与我相像的人,不了解自己,有时也无法充分的了解某些人和某些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快乐,这是不是真实的那个自己,再或者,眼前的生活,是不是就是适合自己并且希望的,我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放空,看看天发发呆,喝点什么,吃些什么,眼神,却会更迷茫些。
作者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一起相伴雨季,度过年华的人,终究会在某个路口离散,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此时,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只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我说,如果时光的齿轮停止转动,她依旧会是一朵开在磐石上的白莲,静静的观赏着我们这些疲于奔波的人,静静守护着她心里,那一处应该名为康桥的角落,没有留给任何一个人涉足,让其长着漫天的草,下着无声的雨,这不是无奈,不是怀念,更像是一种寄托,将想要说的话,装订在诗里。
今天的人们,会在一生中遇到多少的人和事,又会在多少的努力和现实中明白,人生需要惊涛骇浪,更需要惊涛骇浪后的平静。
诗人潦倒的一生,今人忙碌的一生,茫然之下,寄托之上,又是多少岁月在悄然婉转,成歌成诗。我曾天真的以为,真的有勇气可以不顾一切,我曾稚嫩的觉得,三尺宽的肩膀可以扛下所有,在冰棱的反射下,透过无边的黑暗,照耀出万丈的光芒无惧刺眼。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经经过了好几个春天,好几次花开茶靡。
时间消磨了少年眼角的光,打散了花上,拥挤的蜂蝶,她终究为人妻为人母,过着热烈后平淡的生活,依旧带着某一缕褪不去的光华。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看到那些与生活抗争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选择屈服或者坚持。
她的存在,本就是一个奇妙的邂逅,宛若一首没有终点的小诗,在每个会到来的春天,延续着每只蝴蝶的梦,天上地下,铺满了星星点点的美好。这是四月的风,又似睡梦中,唇间淡淡的轻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6
最后看完了这本书,心里不明白是何许的感觉,只明白美美的,带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像林徽因,总是给人以清洁、完美的感觉…
只看林徽因的诗,我们明白她是温柔的,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她就应是身居豪宅,不问世事的大家闺秀,然而进一步了解她之后,我们会发现,她虽然有着诗意的人生,她却不喜欢一个人的独处,煮一壶香茗,约3、5个好友,一齐夜下话谈,谈人生谈理想谈事业谈诗词歌赋或许才投她意,但是对事业极度热忱的她却很少有这样的时间,只有在香山养病的那4年,才能够这么惬意的生活,但是病情稍微有些好转,她就立即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建筑事业中去,喜欢一个人,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喜欢,就像她喜欢古建筑一样,没有其他的原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故以她的才华,完全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一番作为,创造一番辉煌!
每个人都是过客,缘起缘灭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们擦肩而过,来世或许就会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记住谁,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记谁,前世的债今世会来偿还,今世未了的情来世能够再续。但是谁又能明白,到底有没有那奈何桥,前世今生,我们在乎的那个人,来世是否还能够记得或者会忘记!
林徽因在16岁的时候遇到了24岁的徐志摩,她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风华正茂的他,在剑桥之上,两个生来就带着诗意的他们怎样可能不擦出火花,这或许早就注定了。林徽因是理智的,任何时候她都不会让自己尴尬,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软弱,所以当她发现自己摆脱不了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阴影的时候,她断然的选取了离开,没有告别,就像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徐志摩明白林徽因的离开是为了什么,因为他懂她…之后徐绝情的与张幼仪离了婚,本以为这样林徽因就能够理解孑然一身的他,与他相依相守,但是他不明白林徽因是骄傲的,她同大部分女人一样,在浪漫的感情与安稳的生活面前,她最终选取了梁思成给的安稳的、真实的生活,即使心里深爱着那浪漫,也只能是藏于心底,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慢慢回味…
也许只有林徽因才有这样的魅力,才能让多情的徐志摩挂念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金岳霖守护一生。即使之后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心里也永远有着林徽因的一席之地;“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明白怎样办才好”林徽因沮丧的说,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取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他用实际行动宠爱了她一生;金岳霖,我不明白从何说起,终身未娶,只为爱她,他永远都是她的邻里好友,他会随着她的居所的变更而变更,一生守护,无怨无悔。徐志摩是多情的,他不止有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个女人,还有凌叔华,虽然最爱的只有林徽因和陆小曼;梁思成纵然是宠爱了林徽因一生,但是在她逝世几年之后,他还是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是钟情的,终身未娶,即使在林徽因去世之后,还记得她的生日,靠以前的回忆度过余生。感情的事我们总是说不清楚,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是羡慕林徽因传奇的一生,感动金岳霖的痴情。
林徽因是美丽的,是智慧的,纵然是病魔缠身,仍然写了很多诗词并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还参与了国徽的设计,了解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总会让我们感慨万千,深思千万。她的生命只有51年,对于此刻人来说,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对林徽因来讲,51年刚刚好,不长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该做的,奉献了自己该奉献的,没有大起大落,亦没有大喜大悲,给我们留下了完美,留下了温暖…
或许真的是有缘分这一说,她写了人间四月天亦在人间四月悄然离去…
林徽因传读后感 篇7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这话一点不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八个字也是随处可见,不管懂不懂的,真不真心的,都会来上这么一句。个人一直觉得很矫情,所以看到朋友们的QQ,人人里有这么一句话,总会恶作剧的在后边加上霹雳两个字。可是当我看完这本书,我沉默了。以后不管真假,无论何人,我再不会做这样的恶作剧。
“曾经以为,经历了人世种种,尝过了世间烟火,可以看淡岁月沧桑”做到去留无意,自由自在。但还是低估了红尘的力量,究竟还是坠入其中。于是便多了牵绊,多了感伤,却始终不愿放开自欺欺人的手。有的人不能爱,不该爱,还深深地爱着,有的人明明可以爱,却任由他空自执着。到头来耗尽了青春,也隐藏了爱情,在你认为理所应当,暗自欢喜的享受中,或是不厌其烦,恶语相加的挥霍中悄然溜走。某天突然发现世界安静的时候,伸出手来,缠绕在指间的却满是淡淡的失落。那错过的人会还在么?
万丈红尘,必然迷离纷扰。那么多的春,那么多的秋,多少人拿来感伤悲戚,却有那么一个四月天,千古不变——是爱,是暖,是希望,是梦期待中的白莲。这是世间最美的花!您是行走在人间的白莲,清净淡雅,仿佛不食人家烟火,却未曾清高遗世,渴望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她得了最简单朴质的幸福,没有在云端忍受清寒。
伴着清风明月,怀着康桥柔波,无论是在异国庄园还是香山别墅,焚香煮茗,谈诗作文,四目相对,脉脉含情,才子佳人,天造地设,莫过如此。但天总不会遂人愿,总会把最美的打碎,最合适的分开,留待后人唏嘘。不能否认徐志摩是爱她的,而他更是多情而浪漫的,没有感情他无法生活,即使在心中还藏着她,却又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天道又是公平的,给了你卓越的才华,就不会给你圆满的情感。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浪漫情怀,一己之私。还记得那身怀六甲却被你无情丢弃在异国他乡的张幼仪么?所以无论你有多少的理由,多高的才情,你还能让人敬佩么?至少我总觉得不耻。所以你才会在以后的情路中,想着一个仙子,却娶了一个你得劳心劳力供养的妻子,最后在天空化作漫天云烟壮丽的逝去。你终究是幸运的,至少让她铭记了一生,愧疚了一生!
漫步红尘,多想超然物外,可是总有那么一个人,她的风姿和你心中诗情画意勾勒的轮廓和气质分毫不差,让你狠狠的陷入其中。但是我们的生活不同,爱的选择不同,左右爱一个人的环境不同,正是在这些各种不同中我们渐行渐远,最后只有在风起的日子里孤单的想起你!多想陪你到世界的尽头,多想那个陪你东奔西走的人是我,多想和你一起披着满身的诗意永远在康桥的柔波里悠然呢喃。但是,亲爱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和你在一起。知道你是坚强,理性的丫头,定会一样的淡然高雅,不要为我哭泣,你孱弱的身躯经不起悲伤。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你是我前世种下的因,须得偿还,所以爱得无怨无悔,坦坦荡荡。亦或是今生的一切是来世的果,不必愧疚,在天的那一头我等你,许你那时还我,做我美丽的新娘。
她是聪慧的女子,真的很佩服她,可以毅然决然的放弃灵魂伴侣,去追寻尘世欢喜,烟火的幸福。她是那么优雅平淡地做着对她来说最正确的选择,就算徐志摩已经为了她而背上骂名,清除了阻挡他们在一起的最大障碍,她还是选择了真实的幸福,那个也许稍显木讷,却能让她如沐春风的儒雅才俊。
梁思成是宽容的,也是珍惜当下的。和她结婚三十年,他深深地知道,自己不是她心中的最爱,就算徐志摩已然故去,自己也不是她现存的唯一,但他选择了包容,选择了给她绝对的自由,只是坚持平淡地爱她,他知道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什么都看在眼里,她不会辜负人间最质朴,简单的爱。
“为什么是我?”他对这白莲仙子属于自己在结婚的前夕还是懵然。“我得用一生去回答……”她如是答道。从此夫唱妇随,相伴天涯。这就是婚姻,你不是我的最爱,却也可以相守一生。相爱的人未必能在一起,不相爱的人在一起未必不会幸福。人生在世都是一个缘字,他来时好好珍惜,他去时,互道珍重。怀着对你的爱,和当初编织的梦,去善待下一个值得我停留的人,也许那无关爱情,这也是幸福。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最绝情,伤害最深的往往是曾经相互爱着的人,莫名的转身,突然的离别,自此天涯陌路,连一句简单的道别都没来得及说。这是为了什么?有几人能答出来?大多是连鸡毛蒜皮都谈不上的小事,不过就是个年少无知,轻狂傲慢,不懂珍惜。那是不成熟的爱。这世上真正的爱一个人,“是成全她的一切,包容她的一切,下雨的时候给她撑起一把油纸伞,寒冷的时候给她一个温暖的臂弯,天黑了永远有一盏灯为她点亮,晨起时给她一缕温暖的阳光”这便是世间每一个女子都向往的烟火幸福,一份安稳的爱。激情总是经不起流年的冲刷,唯有平淡才经得起岁月的蹉跎。
林徽因是幸福的,梁思成宠爱了她一生,给了他无限的包容和一份安稳的爱。她也是幸运的,老天对她是如此的眷顾,三大才子为她一见倾心,终生不渝。除了才华横溢,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儒雅稳重,经久弥香的梁思成;还有那个一提起就让人不胜悲嘘,为她痴守一生,终身未娶的金岳霖。其实我觉得,之所以林徽因的美丽优雅在我们的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金岳霖的.付出,居功至伟。因为我们看徐志摩和林徽因,也就觉得她是个才女;看梁思成和林徽因,就是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大师;而看金岳霖和林徽因,你看不见描述,但是知道那一定是个风华绝代,游走人间的女神,要不然不会这么让一个优秀的男人宁愿孤独终老,除了她容不得丝毫别人。
还记得许多年前看金大侠的《倚天屠龙记》开篇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天涯思君不可忘”那小小的郭襄,为了那个大哥哥,一见误终身,上终南,临武当,走大漠,游东海,追寻着神雕大侠的踪迹,和那些有他传言的地方,必定少不了这个瘦小的身影,最终敌不过韶华,白了青丝,绝了恋想,青灯古佛,孤老峨眉。杨过是狠心的,也是理智的,终身未再见她一面。因为他那为国为民的大胸怀单单只能容下他那个白璧无瑕的姑姑。这道理我明白也没多久,本以为这只是小说的杜撰,如此纯洁的爱恋,痴心不悔的守候只能存在于笔端之下,直到最近看到金岳霖!请恕我苦涩的笔墨写不出他的优秀,也写不出他的痴傻,更写不出我的感动,至少当我看到“今天是徽因生日”这一句的时候,心里堵堵的,眼眶润润的。那是一个怎么样女人?才能让一个男人如此这般的爱恋着。我想倘若伊人泉下有知,一定会泪流满面,相逢恨晚。对于女人来说,这一世不就是难得有情郎么?现实很残酷的是,林徽因只是梁思成的生活伴侣,如若不然他不会再续他弦,当然这也不能说是背叛,毕竟活着的人还有自己的生活。但林徽因却是金岳霖的全部,命运真的是天才的玩笑大师!金岳霖始终都在离她最近的地方,做了一辈子的邻居。无论是动荡的北平,还是飘摇的长沙,无论是日机轰炸下的昆明,还是乱中取静的川南小镇,在那个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代,他默默地爱着,默默地跟着,也默默地护着,用世上最理智的关怀诠释着爱情的崇高与伟大。他用行动告诉她“我,一直都在!”
是啊!我,一直都在!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用了一生去实践着。人生说短也不短,真正懂得爱,又知道爱,可以不顾一切的为爱痴狂的时间,我想不会超过十个春秋。而他却用了一生。因为他遇到了值得这样坚守的理由,因为这世上只有一个金岳霖。其实我们遇到的人中,值得爱的人真的不少,人总是有自己的优点。但是真正的刻骨铭心是何人?我确信金岳霖有世人皆知的三个字想当面对林徽因说,但是理智促使他没能开口,这该死的理智。现在的人呢?想想自己对多少人说过那顺口而出的“我爱你”,后来呢?你爱的那些人在天地的哪个角落?近况怎样?幸福与否?同样,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在你耳边说过“我爱你”,那些爱你的人呢?今夕何在?你的艰难困苦他可曾帮你渡过?我爱你,就是——“有千万个理由让我离开,而就是这一个理由让我留下!”爱情不是试探,也不需要尊严。
如金岳霖一般,真心的爱一个人会害怕你不在,害怕她被人欺负,你不在;害怕她受到委屈,你不在;害怕她挨饿受冻,你不在;害怕她心情不好,你不在;害怕她卧病在床,你不在……凡此种种生活琐小,你都神经质一般的担心,或许没有你人家也会过得幸福自在。却还是痴痴傻傻地表示“我,一直都在!”只想告诉她“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955年4月1日北京同仁医院,这是他挚爱的人间四月第一天,她驾着四月早天里的云烟去寻康桥的恋人,享尽了梁思成给予的凡尘烟火幸福,得到了金岳霖这样上天的厚重恩赐。我想他们都在她身边,这样一个绝代容颜,旷世才情,高雅清淡的女子在人们的不舍中闭上了双眼。这一天,四月的第一天。也让我更加的相信因果之说。
这朵世间的白莲消逝了,岁月不会因为她的离去而停留半分,红尘滚滚向前,多少痴男怨女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去匆匆,演绎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爱情是一个亘古的主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莲”,他不是仙,向往着凡间的烟火幸福,渴望一份平凡安稳的爱。如果可以,愿化作一段青青的莲茎,在红尘浊浪里将他托举在和风丽日中,摇曳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