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趣味数学》读后感(精选11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1
我读了《趣味数学》后,深有感触。
这本书讲了吉米和安可两位可爱的孩子找到了一本有魔法的书,它带他们漫游数学世界。在数学世界里,他们结识了小数点,又结识了加,减,乘,除四位兄弟,并学会了四则运算。在抢救小数点时,又学会了自己拷贝数等数学知识,最后终于救出了小数点。
《趣味数学》的数学知识很奥妙,常常令人弄不懂,自己拷贝数我一点儿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只得去请教妈妈。吉米他们的知识真丰富啊!但他们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智慧得来的。在数学世界里,他们虽然有时搞不懂,但是能巧妙的运用老师上课教的`知识来通过一道道关卡,最终获得知识。我真应该向他们学习知难而上的精神!
《趣味数学》这本书真好!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2
我读了《爱上数学——趣味数学》90篇后,我懂得了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让我把不会的题目都知道了,这本书有一种魔力,把单调的数学变成了有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游戏。现在我就给你们说说我知道的数学知识吧。
我知道了蜜蜂的窝为什么是正六边形的,因为只有是六边形的`窝它们才能住的舒服、暖和;
我知道人的身高就等于人把手臂伸展的长度一样;
我还知道用鸡和兔的脚来数鸡和兔的个数。
其实还有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3
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天,妈妈从姥姥家带回来一只可爱的小白鸽子,我想知道小鸽子的体重,于是妈妈就把称拿出来,把小鸽子刚一放到称上,它就跳下来,就这样折腾了好多次,惹得妈妈哭笑不得!我“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忽然,一个想法从我的大脑里跳了出来,最后,是我成功地把小白鸽的'体重称了出来。
想知道我想了什么办法吗?我先抱着小鸽子一起站在称上称出我们的体重,然后,我再称出自己的重量,这样:我和小鸽子的体重-我的体重=小鸽子的体重。
妈妈对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我高兴的“嚷”让妈妈拜我为师!原来数学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它并运用它!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数学中得到许多乐趣!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去探索数学吧!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4
今天,一位胖胖的、黑黑的华裔美国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堂生动的趣味数学课。
上课了,老师在幻灯片上放出了“6.25”和一个大大的红色问号。她用很生硬的中文说:“你们,拿出一张白纸,把他对折,在四分之一的纸上画一个你认为的6.25,时间只有一分钟。”我们马上开始动笔,一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老师叫我们把画好的图片举到胸前,但有些同学的纸上是空白的,不敢举起来。老师看到了,笑眯眯地说:“你们想不出来,在我的课堂上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说完,老师叫成绩一般的袁长坤把图片举起来,很多同学被他笨拙的动作给逗笑了。可是老师带着很欣赏的态度很有感情地说:“非常有意思,多么与众不同啊!中国孩子多么聪明啊!”她又说:“我很喜欢,你能送我吗?”袁长坤很激动地点点头。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袁同学却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现在我们发现他是那么的可爱和独一无二!
接下来,当胡媫勇敢地举起她那幅有问题的画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张大了嘴巴,“啊?”了一声。老师却鼓励她:“不要害怕,做错了没关系。你对了,很好,可以给同学做榜样。错了,没关系,你可以从原地站起来,会更好的!”多么贴心的一些话啊,我们都喜欢得到老师的爱和鼓励!
时间还是转得太快了,本来还想玩一个小数游戏,但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同学都惋惜地“哎”了一声。在她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尊重、肯定、鼓励,大家都舍不得离开这样的老师!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5
三阶魔方是魔方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
今天在数学课上,吴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三阶魔方。三阶魔方一共有4.3×1019个不同的`状态,每种状态都有独特的解法,每一个魔方由26个小方块组成,其中包括中心方块6个,固定不动,只有一面有颜色;边角方块8个,3个面有颜色,可以自由转动;边缘方块12个,2个面有颜色,也可以自由转动。
吴老师还教我们完成第一面并对好四个面的T,回到家,我对这小小的魔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通过上网查询和自己摸索,已经学会了恢复6面的方法。
当我成功恢复六面以后,心里无比的激动,心想:这小小的魔方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大的智慧。
目前,我已近学会还原魔方的初级公式了,可这还远远不够,我还要学会高级公式,将速度提升在30秒之内。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6
每当我们正在学习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总会说:"读书一点也没劲,一点劲也没有。"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趣味数学大王,里面全是一些有趣的故事,每当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学累了就可以看这本书,它可以把枯燥 的知识融合进有趣的故事来,会怎样呢?
趣味数学大王这本书唤起了我们对数学的兴趣。这本书里,好象把我带到了童话世界:每一个小故事都有有声有色的图画,非常富有情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每个故事中含有一个数学题,程度有浅有深,在故事的最后,有这道题的正确解法和答案巧妙的告诉你的……
在这个社会上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非常大的,曾有这样的三句话:数学是建设四化的武器,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里面的故事简直是多的事,比如说有着这样的一个有趣的故事,驴和马一块驮着粮食,去城市里,驴才走了一会儿,就不肯走了,驴对马说:"马大哥你背的有多重呀?"马就出了给驴的题目,再说驴算出了马驮的有多重,自己算出了自己驮的有多重,在也不叫苦叫累。
你听完了,你一会懂得了一些数学知识,你一定还会懂得一些故事里的`一些教你做人的道理。
我读完了这本书,感到了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这本书还看展了 "讲故事,做习题"的活动,学习是紧张的,更应该是有趣的,希望小朋友们看了这本书学的轻松,学的有劲,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7
7月15日至29日,我参加了华美夏令营,虽短短半月,却让人难以忘怀,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老师理念先进,教法灵活,大家喜欢这里的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特别是卷神老师,他不仅课堂生动灵活,历史典故不断,而且出题神速,改卷更神速,批语特别,大家都很期待他的课。
7月23日下午的数学课开始了。卷神兴致勃勃地快进教室,手里高举着一副扑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猜测:“斗地主”,“斗牛”,“24点”。
卷神在黑板上写好“24点游戏大赛”后转身问大家:“24点游戏玩过吗”?许多同学都玩过,为了公平,卷神给我们讲了游戏规则和技巧,最后强调: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若你抽到它们,算你运气不佳,或者人品不好。每组10个人,每次派两个,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四张扑克有时老师发好让各组选,有时让各组交换抽牌,有时自己抽牌。整场比赛场上和场下的'气氛一直交织在紧张与热烈之中,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比赛当中来了,大家一起领略了趣味数学的魅力,比赛情况激烈而刺激,胜负已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乐趣。经过这一次24点游戏大赛,相信每位同学都受益匪浅,体会了计算方法和奥妙,大大提高了运算技巧和数学思维能力。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8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加德纳趣味数学·逻辑推理新趣题》。
《加德纳趣味数学》中的趣题,都被写成“到底是谁干的”之类的短小谜案。每道趣题提供了若干线索,要求读者,或说“侦探”,根据这些线索在一些不同的对象中判别出哪一个是题目要求寻找的对象,或者在一些可疑分子中判定哪一个是真正的罪犯。趣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顺序排列,在这些趣题中,有些是真的要你去查出一个罪犯,但是绝大多数趣题只涉及基本上属于守法的公民或者纯粹的数字。趣题循序而进,你会发现自己居然有能力解决那些对你来说原本难得无法解决的趣题。
解答这些趣题的一般方法是:在每道趣题末尾提出的问题中,陈述了要寻找的对象所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
趣题按先易后难的原则顺序排列,因此如果一位读者从第一道趣题开始,循序而进,你会发现自己居然有能力解决那些对他来说原本难得无法解决的趣题。为了给钻进死胡同的读者提供帮助,每道趣题都附有“提示”——倒排在书页底部——用意是将读者的思路引向正确的方向。
它还使我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作用和故事,如百分数与除法、小数、分数的关系、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和情况等。
这本书让我走进了奇妙的数学世界,使我更加喜爱有趣的数学了。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9
说起数学,人人第一感觉肯定就是两个字“复杂”,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可是现在我却感觉到数学变的可爱,变的简单了。
我的数学老师姓吴,鼻梁上总挂这一副眼睛,他让我们在玩中学,从而,就让我们更加喜欢数学了。
那天早晨,天公不作美,风呼呼地刮着。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有气无力地报道上课的到来。
就连同学们都耷拉着脸,不停的打哈欠,仿佛刚睡醒似的,窗外的杨柳也不得不被冷风吹弯了腰,一切沉没在寂静的空气中。
“哒…哒…哒…”一阵利索的脚步声渐渐接近,同学们精神逐渐活跃起来。
只见,吴老师笑着站在讲台上,他总爱挑挑眉毛,撅撅嘴巴,再看看老师手上的一堆的有趣的'东西----班里顿时兴奋起来,有些人甚至欢呼雀跃,凝固的空气霎时间活动起来。
老师摇摇手,示意要开始讲课了。
老师调皮地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圆锥,哈哈!你们有办法知道我手中的铅锤的体积吗?哼哼!看看谁最聪明啊!!”班里顿时炸开了锅,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可以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面,再看看水面升高多少。
”老师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那么,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岂不是太麻烦了?”同学们疑惑地看着老师,“同学,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那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有没有关系呢?”说完,老师拿起剩余的红药水倒进了水里,拿起圆锥,倒满了水,老师把红墨水倒进去,那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老师举起圆锥里的水,问道:“谁知道这里面的水要倒多少次才能把圆柱倒满啊?”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一次就行,有的说不止……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只见第一次,第二次,眼看就要到第三次了,大家屏住呼吸,“哗啦啦!”第三次的倒水奇迹般地把圆柱里的水倒满了,一滴也不漏,顿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老师脸上似乎也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之色。
“没错,圆锥就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三分之一!”
“叮铃铃……”下课的铃声犹如一只欢快的小白兔在草原上奔跑,随着我们的欢笑声停止。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
这区区的40分钟,我们学了许多知识。
在欢乐中学习,使我们学得多,做的也多。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10
说起这“趣味数学”我就有些激动!从女儿开始学习“趣味数学”第一节课的那天起,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女儿每天不管忙或不忙,但凡有片刻闲工夫,第一件事情就是喊着要做那个“趣味数学”即使睡觉前趴在床上都会做几页的,看着孩子前所未有的专注和投入,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女儿对任何事物的热衷还从没有过连续多日的先例,但是在金子塔“趣味数学”却真实的“颠覆”了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
在学习金子塔“趣味数学”之前我试过用一些自认为女儿可能会感兴趣的方法来诱导女儿学习,但是每次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在接触金子塔“趣味数学”之初我真实的想法也仅是试试看而已,直到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看着女儿对“趣味数学”近乎痴迷的情景,我才发现原来这个叫“趣味数学”的东西真的.是很“有趣”。
趣味数学的学习现已告一段落,从女儿在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实际状况可以看到,女儿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较以前都要明显的高好多,同女儿交流时也能发现女儿思维的敏捷程度、知识面范围的宽阔程度也都有大幅的提高,某些方面所具有的能力甚至是一般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很显然这一切受益于学习金子塔“趣味数学”。
金子塔“趣味数学”能寓教于乐,从孩子幼小年龄出发,有针对性的设置内容,既有利于幼小衔接又普及了日常知识,比较符合孩子现阶段的实际需求。
在教材内容方面,我个人认为有些题目文字描述部分显得冗长繁杂若用类似象形或会意的内容替换一下,教材会更加完美!毕竟在这个阶段孩子所掌握的文字还不是很丰富,如果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协助势必会影响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教材内容的量上如果能再丰富上一点点那将是锦上添花!比如可在自然和科学知识等方面再有所充实。
对“趣味数学”教材和“趣味数学”的老师,我感觉用“很棒!”两个字概括还是很合适的。
《趣味数学》读后感 篇11
一天,我的小熊和小狗争吵起来,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时,在一旁的小考拉插话了,说:“别吵了,现在我来当裁判出题,你们来抢答,看看谁聪明。”小熊和小狗一听,都赞成,比赛开始啦。
小考拉说:“听好啦,第一道题:四个人之和是96岁,最小的是12岁,他和最大的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年龄之和大10岁,最大的年龄是多少岁?”
小熊和小狗想了一下,小熊先举手。小考拉说:“小熊抢先举手,那小熊先回答。”小熊回答道:“最大、最小年龄和为(96+10)÷2=53(岁),最大年龄为53-12=41(岁)。”小考拉说;“小熊答对啦,现在是1:0。”小熊得意地笑了。
小考拉接着出题:“听好了,第二道题是:鸡兔同笼,共有头80只,鸡的脚数比兔的脚数多4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小狗这次先举了手,小考拉让小狗回答。小狗说:“如果80只全是鸡,那脚数总和为2×80=160(只),此时兔脚为0,鸡比兔脚多160只,但实际只多40只,差数比实际多了160-40=120(只),这是因为把兔换成了鸡,每把一只兔换成鸡,鸡的脚数就增加2只,兔的脚数就减少4只,鸡脚与兔脚差数增加了2+4=6(只),所以换成鸡的兔子有120÷6=20(只),鸡有80-20=60(只)。”
“回答完全正确。现在是1:1。”小考拉说。
小狗的脸上露出笑容,它冲小熊做了个鬼脸。比赛继续进行着,小考拉说:“现在,到了关键时候,你们可要仔细听好了,最后一道题是: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数字,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数字,请问这些字母各表示什么数字? ABAB-ACA=BAAC”
小熊和小狗都暗暗在算着,小狗很快就算出来了,他立马举起手,可惜小熊只比小狗晚了一步。小考拉说:“这次小狗又抢先了,小狗回答。”小狗得意地说:“A=8,B=7,C=9.”小考拉点了点头,最后宣布:“小狗答对了。比赛的结果是1:2,小狗赢了。”小狗听了跳了起来,小熊低下了头,一脸得不服气说;“下次咱们再比,看看到底谁赢?”小狗也不示弱,说:“行呀,比就比,谁怕谁呀。”
小狗和小熊都暗暗为自己鼓劲,希望下次的比赛自己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