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 篇1
今天再读一次《西游记》,重温我的童年。
读过富含军事策略的《三国演义》,仰慕过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水浒传》,欣赏过初读时“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后渎时尝到一个家族兴衰的《红楼梦》,可最使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的非属《西游记》了。
话说最早我看到的不是书,还是《西游记》的电视剧,那时只是为了看一下所谓的“降妖除魔”,并没有细细的品味。当我踏入五年级时,又细读了《西游记》的著作,翻开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在流淌。细细品读《西游记》,仿佛我也置身于那个奇幻的`世界,陪着唐僧他们重走了一回取经路:到凌霄宝殿前,与大圣一起大闹天宫;在五行山下,陪悟空承受五百年的寂寞;在鹰愁涧,观那白龙的神俊;在流沙河,悟那卷帘大将的悲哀。蛇盘山、观音寺、小雷音、乌鸡国……我的心随着他们一起上上下下,时而为他们高兴,时而为他们悲伤。大英雄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号称“齐天大圣”,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靠着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变”和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使师徒四人多次死里逃生。还有他那个倔脾气,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也宁死不屈,他的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是我们男子汉的楷模。
别看三徒弟沙僧长得凶神恶煞,其实内心可善良了,整天“扁担不离肩,行李不离手”,假如没有他这个为师兄化解矛盾的老好人和和事佬,这取经路上不知还要经过多少波折呢;猪八戒是我心中的“猪无能”、猪呆子,抛开他长得猪头猪脑、笨不说,还经常诽谤别人,师傅每次赶走悟空都与他脱不了干系;这三位的师傅——唐僧,那长的叫一个慈眉善目,但其实是一个榆木疙瘩,虽然慈慈悲善良,但他执迷不悟、愚昧不知,话说“三打白骨精”那回,孙悟空忍着紧箍咒的疼痛保护他,而他却不领情,毫不含糊的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真是让人可悲、可叹、可气。
笔落至此,仔细想想:猪八戒很现实,沙僧忠厚老实,孙悟空智勇双全,唐僧慈悲怜悯。或许,塑造出形象各异人物的吴承恩老先生,才是最值得我们仰慕的英雄。
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 篇2
《西游记》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长篇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但是在我看来。它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一一自由。
二十一世纪的.人都很向往自由,向往自由的化身一一孙悟空。他破石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不仅闯龙宫,还闹天庭,在花果山上称王······不亦乐乎,非常自由。可以说他以经摆脱一切束缚,处于彻底自由的状态。所以他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武力和智慧也很棒,无人可挡。随意玩乐,很自由。西游记里的人物给了读者深刻的映象,让读者敢于去追求自由。
然而,这世上还有许多人被束缚着,不敢去追求自由,才会被某种东西束缚。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放纵自己,得到自由。
在这【西游记】中,竟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同样,【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里也有这样的自由。
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 篇3
人类是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学会用双脚行走的生物,而这才是最值得人们引以为傲的,我们现代人不应该以又退化到用四只脚走路而嚣张自负,汽车有时候仅仅是一种智商的象征,只有双脚,用毅力让双脚征服十万八千里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这本书我看过也仅仅几年罢了,只是短短几年,再读此书时,我想我的思想可以予我更多遐想的空间。
事实也正是如此,古时的故事倒让我联想起至今,这十万八千里,如此的漫漫长路,既没有汽车,又没有飞机,更没有任何现代的机械,只有肉眼凡胎的唐僧和他的几个徒弟们,这究竟是为何?如此想,突然醒悟,他们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即使仅仅四人,只要他们还有坚强的毅力,就一定能受得住伤痛,耐得住寂寞!正因为他们拥有这坚强的意志,所以这师徒四人才能用坚强的意志诠释脚比路长的真理!坚强的意志就是冲破一切阻碍的利器,他就如同孙悟空的金箍棒,只要拥有它,就可以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在我看来,经历千百年进化,好不容易才从四只脚走路转换为两只脚走路的人类又突然让自己退化,再次使用四只脚,而自己还认为驾驭他们是荣耀的象征,我以为,发明他的人绝不会希望自己的杰作成为虚荣的象征,我相信,只有拥有坚强意志,靠双脚征服大地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即使唐僧四人取回的真经只是些白纸,但他们依然会熠熠生辉,因为,他们是西行四人意志的象征,是荣耀的`存在!
正是如此,今天的我们也不应该紧紧盯着英雄四周的光环,而是看透他们成功的本质——坚强的意志!现在的我们都还是平凡人,但每一个伟人都是从平凡人蜕变而成的,丑陋的毛毛虫能蜕茧成蝶,深藏低下的蝉儿能重获新生,陪伴他们度过一生中最艰难时刻的,正是坚强的意志!做好准备,等待时机,才能有朝一日一鸣惊人!心怀伟大的志向只是迈向辉煌人生的第一步,坚强的意志,才能让我离梦想跟近!
八月夏夜,窗外的蝉鸣中不仅有破土而出的兴奋,还有些许深沉,那些深沉,似乎正在吟唱一曲寂寞的诗…
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 篇4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题记
漫游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美文佳篇数不胜数,但唯独《西游记》让我情有独钟。
读完《西游记》,我不禁感叹于这部小说的光怪陆离,色彩斑斓。最令我感动的是孙悟空,我惊叹于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在《辞海》中,“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电影《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而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无疑,孙悟空是英雄中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远大的目标,不惜与一切进行殊死搏斗。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斗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这一场场争斗看似无比热闹、无比精彩,但却掩盖不了孙悟空作为一个英雄的悲壮。孙悟空即使是如此的.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他总是显得势单力薄。一个人是无法与这个时代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差距的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斗士才能凸显出其英雄本色。
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拼搏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一定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后人的精神世界而“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一声高呼:“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偏要我把它重新整好!”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不值得一提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很少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浮士德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英雄的斯科特用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坚持告诉了人们心灵的崇高,英雄的刘连满用他极度为难时的自己牺牲告诉了人们生命的伟大。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那个英雄在哪儿?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现在的人类不能漠视英雄主义精神,这个时代极其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
中国有句古话:乱世出英雄,烈火炼真金。是的,熊熊的烈火中,被燃烧的是腐朽;乱世的动荡中,被淘汰的是陈旧。狂风暴雨中,挺立的是常青的松柏;惊涛骇浪里,巍然不动的是坚定的礁石。直冲云霄,是英雄的豪气;石破天惊,是英雄的誓言;与天比高,是英雄的壮志。
千古多少英雄,长河流沙中,扼腕英雄泪,感慨入杯酒残尊。空余壮志豪情,一朝血洒,留苍茫大地,水悠悠……
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 篇5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西游记》这部文学巨著。这是一本经典的神魔小说,叙说唐僧救孙悟空、收猪八戒、收沙和尚到他们师徒历经种种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看完这本巨著之后,我深有感触,比电视剧中的情节精彩的多。
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表面上是唐僧,其实是孙悟空。在古代,《西游记》小说出来之前,也有许多把唐朝取经之事进行加工、改造成一段神话历程。当时书中的主人公还一直是唐僧,但写作的`过程中,渐渐的主人公由唐僧而不知不觉地变为了孙悟空。这样,孙悟空的情节就比较多,孙悟空虽好勇斗狠,脾气暴躁,但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他天不怕地不怕,火眼金睛看透一切,金箍棒威力无穷,一路上尽心尽力的保护唐僧,是个难得的好徒弟。与孙悟空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憨厚淳朴,没有害人之心,干脏活,干累活。保护师父时,尽管猪八戒力不从心,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他还是拼尽全力管护师父,传闻师父死时他也是哭得最伤心的。但猪八戒也有不少的坏毛病,他贪图美色,好吃贪睡还爱占小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搬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有时因为一点小聪明而误了大事。但如果没有了他,取经路上就没有了欢笑,没有了话语。再说沙和尚,也是师兄弟三人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没有他,那取经的路上便是一团糟了。大师兄和二师兄一吵架,如果没有他,那经也取不成。可以说沙和尚就是这个队伍的中心轴,没有他,这个队伍便转不起来。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在路上的种种磨难都不能使他改变西去取经的信念。但没有徒儿们,他就一事无成,还总不能明辨是非,三番五次的要赶走孙悟空。
《西游记》通过描写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去西天取得真经来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要为自己所定下的目标不断努力,既然定下了人生的目标,就要向前看,为目标而学习,产生为目标而行的持久信念,言出必行,勇往直前。
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 篇6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次读起这本书,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最近,我再次认真重温了《西游记》这本书,并且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为我们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来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读完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把妖魔鬼怪描绘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把取经路上的重重困难写的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师徒四人的形象更是描写的维妙维肖,对比鲜明:诚心向佛、慈悲为怀的唐僧;正义勇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财好色、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沙和尚……
在《西游记》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忠诚无私、临危不惧的精神使我敬佩不已。他火眼金睛决不看漏一个妖魔,手中的金箍棒绝不对一个鬼怪留情。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孙悟空的表现尤其令我佩服。
话说师徒四人取经途中,路过一座荒山,山上有个白骨精,她听说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于是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三变老翁,几次欲取唐僧。悟空识得妖精,关键时刻挥动金箍棒三次打杀了妖怪。第一次唐僧已经心存芥蒂,第二次,唐僧怒骂孙悟空肆意作恶并念起紧箍咒。到了第三次,唐僧仍然不辨真伪,再加上八戒的谗言,狠心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尽管孙悟空一次又一次被唐僧误解,但他从没有放弃,强忍着紧箍咒的疼痛,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在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之下,悟空有着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一颗宽容的心,正是因为他历尽千辛万苦、忠心耿耿、不计前嫌的保护,唐僧才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他不愧是我心目中一直以来的超级大英雄。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的不再只是幼时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困难,我们不能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迷失方向,止步不前,而要像孙悟空那样顽强、勇敢地直面任何挑战,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努力,用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 篇7
余余落晖,我爱那一抹最美;涓涓溪流,我掬那一捧最清;回顾走过的树林,我独恋枫叶最红,回眸成长的足迹——我不忘毅者无疆的坚强。
七岁时,我爱看《西游记》,孙悟空是我成长的榜样,那一路西行无所畏惧的执着,我相信,那就是坚强。
十四岁,我爱看《吹着小哨前进》梅子涵教授的言语就像是个老朋友在对我们诉说着自己的童年,又像是一曲唱着成长的坚强之歌。
在这部散文集里,梅子涵教授用一篇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录了他小时候的坎坷和快乐。梅子涵教授很小时候就与父亲分开,本来幸福的家庭变得不完整,再然后又失去了“小脚奶奶”,因为文革,很多人停止了中考和高考,这样多的坎坷和不幸却并没有让作者失去对生活的向往,他总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快乐,一起喊着“卖冰棍”快乐,跑步比赛赢得冠军的快乐······
作者的经历让我想起我的爷爷,爷爷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但爷爷学习很好,可是因为上学时也正值文革,所以耽误乐学习最后成为了普通的农民,但是爷爷一说起那些小时候的事,却说那也是很开心的岁月,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树摘桑果,一起下塘抓鱼······
掩卷沉思,为什么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梅子涵教授和爷爷都仍然感受着快乐?童年给他们的不是一根甜甜的棒棒糖,可他们却默默的接受了生命中的不幸,是什么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是爱吧,作者有善解人意的'妈妈,调皮可爱的妹妹,还有深爱他的“小脚奶奶”和“大脚奶奶”,因为她们,作者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一家人在面对不幸时相互依偎相互扶持的那份爱,让成长道路变得不那么艰苦。
是坚强吧,成长是伴随着坎坷的,当我们在享受快乐写意的青春时光时,当我们在拥抱雨露给予的滋润时,当我们任意大笑大哭时,我的爷爷彼时正在奋力的走过坎坷,因为这些坎坷他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责任,也创造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回忆起我的童年,尽管她渐行渐远,但那一幅幅图画在我的脑海永远的刻下烙印,我渐渐明白那些成长的故事会一直陪伴着我坚强的走下去,珍惜爱我们的人,珍惜美好的时光,成长的道路会更加精彩,让我们吹着小哨前进!
西游记的第十回读后感 篇8
《西游记》用活灵活现的人物,精彩绝伦的故事,生动活泼的'语言,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奇思妙想。更是赞扬了唐僧师徒敢于斗争、不畏艰险的坚毅精神,遇到困难就要无所畏惧,为成功坚持不息,奋斗不止!启发我们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还要任劳任怨,无私付出,更要尊师重道,虚心受教!
不得不说,《西游记》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学生仔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