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笔构网

2025-09-29读后感

请欣赏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1

近期以来,我已经看了五本书了,但这五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本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一安妮日记,书中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的犹太少女安妮跟随爸爸妈妈一起逃亡的故事,它们藏在一位好心人科夫伊斯先生的房子里,那时,德国太保正在到处寻找着犹太人,准备将他们赶尽杀绝,身为逃亡者的安妮一家和范丹一家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这本书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爱,在于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也在于她喜欢的人对她的爱,在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说爸爸是她最靠谱的保护伞,而不觉得妈妈是一个好妈妈,在现实生活中,多少个儿童都怀揣着这样一个心理,就连我也不例外,可我觉得。妈妈不是想大家想的那样不好,只是对你的爱太深了而已,所以,追究到最后,还是爱的因果关系,日记中还有一点,就是安妮喜欢的人一一皮特,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不惜代价成为一对好伴侣,而那时,皮特都十九岁了,而安妮才十六岁,一个未成年与成年人的爱情,怎能不让人匪夷所思,而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那时安妮生活的环境,她生活在德国人可怕的统治当中,书中很多地方都在描写战争的可怕:安妮经常时不时地听到炸弹的轰炸声,那时,天都快要塌下来了一样。

由此可见战争的残忍与危害,据统计二战使十九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这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九千余万人,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在结尾,安妮全家与范丹全家都被告发,被抓到集中营里,最后,只有当过兵的安妮的爸爸幸存之外,其他人都被折磨致死,最后,我合上书,闭上眼睛,仿佛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还在我的脑海之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2

安妮费兰克和她的一家人为了逃亡和躲避那些德国兵的捕杀,躲在了一个很不舒服的地方,白天连动静也不能有,窗户也不能开,这是因为外面有德兵,所以她们也有点会透不过气来。

但她们还是坚强地在那间密室里不发声,而且一天到晚坐在原地不动,到了深夜才打开窗户透一透气,真苦呀!况且,窗户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厚厚的木板订起来的,这是为了防止德国兵听到动静而设计的,等晚上德国兵不在时才能看一看外面这些迷人的景色。

安妮费兰克有许多朋友,好的朋友都很关心她,而男的朋友都很喜欢她,有时带安妮费兰克到自己家玩,参加一些运动,出汗时请她吃冰淇淋。有时因为时间规定,所以不能玩,这就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牺牲啊!希望希特勒不要再大开杀戒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可怕的.事。

安妮一生中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所以她过得并不是很快乐,她的日记写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结束,因为她在八月四日被抓去投入了集中营,最后在第二年因得了伤寒而去世了。

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让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和伤害,这种种族迫害让我们还可以读到对幸福生活的期盼,青少年成长与困惑;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有着崇高的理想,自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善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

我很高兴能看到这本书,可以让我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得到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伴随我成长一生。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3

“走出去,到田野上,到大自然中和阳光下,在自己的内心和上帝那里寻找幸福。想着在你心中和你周围一再出现的美好事物,你就感到幸福了!”安妮总是这样微笑着说到。

安妮是谁?她怎么会拥有这么崇高、美丽的幸福感?她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这令我钦佩不已。而更令我佩服的是,安妮领悟到阳光和大自然美好的同时,自己正身处一个拥挤、狭隘、黑暗的密室。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这个以前过惯了小公主生活的`女孩并没有不停地抱怨命运的不公和种族带来的灾难,而是在身体不断地成长中让心灵也不断健康成长,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自从安妮来到密室以来,这个有着漂亮大眼睛和一头波浪似的卷发的女孩并没有停止学习。她开始争取一分一秒的时间学习,因为仅有的书桌还需要几个人合用。她对知识的渴求就像久旱的土地渴望着甘露一样。在拥挤的密室里,她如果与谁发生一点争执,总会先一丝不苟地反思自己。她会反思自己是否给大家带来欢乐,是否讨人喜欢。她总是观察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然后取长补短。

《安妮日记》这本书虽写于战争时期,但我读到了寥寥几行内容是关于战争的残酷,至于安妮内心的悲惨与黑暗我却一点也没读到。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的反而是这位少女在黑暗环境中心灵的光明。阳光和自由—————这两样平时我们视而不见的事物,却被安妮视为最美好的、最幸福的东西。战争的残酷并没有打垮这位犹太小姑娘的精神。试想,如果安妮能平安度过战争,这个世界上是不是会多一位璀璨的文学家或者思想家呢?

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只要我们的心灵上进、充实、善良、美好,那么,金灿灿的阳光会永远照亮我们的胸膛!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4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人公安妮·费兰克是一个生活在荷兰的犹太女孩。希特勒的德军占领了荷兰后,因希特勒痛恨犹太人因此他下令搜捕屠杀荷兰全部的犹太人,安妮一家四口和凡·丹先生一家为了躲避德军的搜捕,他们被迫藏到安妮爸爸公司的一个密室里,从此他们开启了二十五个月暗无天日的生活。

在密室中凡·丹先生还有凡·丹太太一直每天都没头没脑的为一些鸡毛蒜皮蒜皮的小事一直争吵不休,此外还有一只名叫墨菲的雄猫,每天跟安妮他们在一起玩。他们开始生活的很快乐,因为他们觉得在密室中生存很有神秘感,可是有一天他们了解到外界的通讯员一个接一个的生病了,他们也只好在三周不能再买补给品和图书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没有人给他们联系和通信了。后来他们一家人还是被人告密,全部被纳粹士兵抓走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懂得了战争的残酷性,对于生活在密室中的`安妮来说,战争就是在逼仄的密室内,寂静流动的空气,还有那每次空袭时响起的刺耳警报声,沉默的空气压抑着在密室内生存的每一个人,他们因为战争失去了自由,还有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珍惜和平。

我们还要学会信守承诺,我们更不能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架,我们要学会忍耐与宽容。正如莎士比亚在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所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人。”一个人的性格自成年后基本定型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你不要去试图改变某一个人。你就应该做最好的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你只要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最终一定能够让梦想照进现实!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5

在这个假期里,我阅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一个犹太女孩在德国大肆屠杀犹太人期间躲在阁楼上写的一本日记。

她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们都很爱她。但是大屠杀的到来毁灭了这一切:无数人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家,无数人倒在了子弹下,还有无数人被送往了集中营……但那些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安妮一家选择了躲藏,他们与几个邻居一起躲到了他爸爸的公司楼,生活了25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有警察来访的恐惧,有生日到来的欢乐,有小偷拜访的绝望,还有安妮恋爱的兴奋……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乐观,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她天真、可爱、活泼、率直,在受到委屈和责备后,仍未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在那里渴望生存,不顾一切的去寻找活下来的希望。

安妮也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的'道理,成长了许多。但,不幸的是,他们最后无奈还是被送往了集中营,最后只有安妮的爸爸一人生还。

看了这本书,我很感动,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儿竟然能够在这么非常的情况下写出这么细腻的日记:她渐渐学会思考,沉着和冷静。

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笔表达了对的德国的控诉,也告诉了我们她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祈祷明天的安宁。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6

在混乱中,有一个声音保留了下来——安妮。她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一切事情。

犹太人为国做了许多好事,却被一句谎话变成了“千古罪犯”。而命运却像开玩笑似的,把安妮诞生在犹太人族里。安妮原本平淡的生活毁灭了。但是安妮爸爸好心的同事帮他们安了家,于是安妮一家和范达恩一家“逃”到了“秘密后屋”躲避德国军队的追击,经历了许多事情。在这些事中,安妮和双胞胎姐姐玛格特的感情好了起来,且被嘲笑不懂事的安妮越来越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并且喜欢上了知心人彼得。

他们8人生活了25个月左右。他们早上不能有动静,包括洗澡上则所;连晚上都不能开灯。

但好运不长,安妮和其他7人因有人告密而被抓。1944年10月,安妮,玛格特和范达恩太太被送往贝尔森集中营。而被留下来的弗兰克太太绝食死了。最后,俄军救了弗兰克先生,使他活了下来,但玛格特和安妮——两位花季少女先后死于疾病。那时的'安妮还不到16岁。

安妮是多有个性的一个人啊!被祖国抛弃了,却仍然爱着荷兰,爱着祖国的语言;就算到了秘密后屋,也把看书当成一种娱乐,一种放松身心的游戏;当别人再三嘲笑她的不足时,她只是忍气吞声,尽量改正;她还把自己的感情和事情毫不留情的,毫无虚假的写在了笔记本上。

“我希望即便自己死后仍然继续活着。”安妮已完成了她的心愿。我认为《安妮日记》会流传下去。而安妮也会留在我们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7

“我希望在我死后,也能够继续活着”这是安妮在日记中写的话。每当我一次又一次地读完这本书时,总会思考:她真的做到了吗?现实坚定的声音告诉我:她的确做到了。

这本书读起来是轻松愉快的,不像闻名遐迩的名著那样枯燥无味,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每当我想起战后的满目疮痍,安妮的悲惨结局,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失落,情绪的落差就像高高飞起的风筝一下子被人扯了下来。

这本日记记录了她从十三岁到十五岁的每一个充满未知、危险但又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以及激烈的战况和她内心深处的思考与疑问。在这两年时间里,安妮一家一直居住在一间密室里,每一举一动都受着限制。尽管我与安妮年龄相仿,读起这本书来有着强烈的共鸣感,但我仍然无法想象,她是怎么在如此与世隔绝、不自在的环境中生活的?然而安妮似乎并不这么想,有时甚至把新的战况当成一个逃离的.新希望。她有着一颗无比乐观的心,就这点,让我无比钦佩。

我承认我总会被安妮乐观的心态打动。“如果从外部看,我只是一只没有自由又喜欢嬉戏的小羊羔;但在内部,指引我的则是美好的那一面的我”她总是向往着美好的自我,美好的未来,而并非自己的悲惨的下落和战后的惨状。这不由得引发我的深思:对生活感到烦躁厌倦时,难道就一定要一味地抱怨生活吗?还不如静下心好好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案,朝着美好生活大步向前。即使遇到困难,也不应彻底放下希望,失落只会让阳光更难透过紧密的乌云,照耀到我们身上。

的确,安妮早已在七十三年前去世,但她的乐观仍然在影响着全世界。她仍活着,以另一种方式活着。每次在遇到所谓的“人生大起大落”时,想想这个女孩,我都会觉得,一切一定都会好起来。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8

从13 岁生日收到父亲送的精心挑选的最美丽的日记本到1944年8月1日,日记毫无预兆的永远停留在这一天。刚过完十五岁生日没多久的安妮,花一般的年级,梦想着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而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可怕的世界战争,死在了集中营。

《安妮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和家人及朋友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记载。作为一个小小的犹太女孩儿,她的日记吐露了与家人的冲突,对爱情的`好奇,以及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下担惊受怕的密室生活。

看完《安妮日记》一来你会欣慰于安妮的成熟勇敢和智慧,另一方面心理更多的是难受,难受于在那段黑暗的25个月生灵涂炭仅仅是起源于愚蠢的权欲膨胀和种族优越。

安妮的日记后来被安妮家的一名佣工发现,并在战争结束后转交给了她的父亲——这个家庭唯一一名在大屠杀中幸存的成员。

安妮写过:“我要活下去,在我死后也继续的活着。”她的确做到了,即使在过去了这么多年后,人们依旧没有遗忘。提到法西斯,提到阿姆斯特丹犹太人,我们能想到的是安妮。她留下的对于法西斯罪行的珍贵证明,是人们不忘过去,谨记历史的重要资料。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足以引起人们心中的震撼和共鸣。这个世界即使过去了多年,种族问题引发的战争仍在发生,但更多的安妮也在世界的角落里存在着。只是希望,在这些美丽的生命还健在,这些充满着梦想的安妮还活着时,战争能提早停止。

安妮日记读后感500字 篇9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是《安妮日记》。这本书令我很受启发。书的主人公是安妮,她1929年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市,是个犹太小姑娘。

这本书主要讲了:安妮一家1933年被迫逃到荷兰避难。在1940年德国兵侵入了荷兰,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安妮一家不得不换一个躲难地方。设在了父亲工作的公司楼上的“秘密后屋”。在那一共有8个人,除去安妮一家人,还有父亲同事范达恩及他妻子和儿子,还有一位牙科医生。这8个人在“秘密后屋”度过了两年的时间。每天不能发出一点儿响声,生活在黑暗之中,十分难熬。

虽然生活艰辛,但是没有打破安妮的梦想,她希望自己长大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于是她发奋读书,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她坚持写日记,没有停过。安妮从一个可爱天真的小女孩到成熟的'少女,一共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日记里有写开心的,伤心的……安妮通过日记来表现德国兵的残忍。最终由于有人告密,那8个人1944年8月4日被抓。只有安妮爸爸是八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读了这本书,我的启发是: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环境中,衣食无忧,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大家有想过那些还在战争中度过的孩子,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中快乐地上课。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