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最新于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于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
手心对书籍的呵护,就似图书对心灵的温暖。七分美丽的付出获得十分不凡的精彩。那些风轻云淡的从容,漫射于字里行间,让眼神与心灵交融。你拥有一本好书吗?我有!它就是《爱的教育》,让我们翻开这本充满浓浓爱意的书,品味它的书香吧!
这本温暖的书是由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写的,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恩利科的视角,通过他一个学年的日记,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同学们——正直的卡洛纳、品学兼优的德罗西、热情的科烈帝、刻苦学习的波列科系、不幸的纳利、小气的卡罗菲、“坏孩子”弗朗蒂……还有她敬爱的老师以及深爱着他的家人。
全书都融入了浓浓的爱意。书中还有一些是家人写给恩利科的信,信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每封信都透出了家人之间那份真挚的爱,让我看了很感动,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此外书中还有老师讲述并要同学们抄写的《每月故事》,更让我感受到那些青少年们热爱祖国的炽热之心和坚强的毅力。
你觉得这本书好吗?我觉得很好!不过更好的'在后面呢!
“下雪了,下雪了!巴列迪学校迎来了一片片的笑声!”“啊!”从远方传来一阵尖叫,只见一个老人躺在地上,眼镜的碎片落在地上。一个男孩大声喊“救人呀,救人呀!”旁边有好多人,有卡罗纳、“小石匠”、卡罗菲,大家都盯着那位老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打雪仗时卡罗菲的雪球打到老人的眼镜了,旁观者都在议论说老人的眼睛恐怕要失明了,卡罗菲很害怕,不敢去道歉,后来卡罗纳对他说了几句,他才颤抖地对老人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老人笑着说:“没事的,不用担心!”几天后卡罗菲带着他平时最最心爱的集邮册上门看望老人,把集邮册强送给了老人,以表他的歉意。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平时的卡罗菲是个非常小气的商人,连一根羽毛也不给你的,现在他竟然把集邮册送给老人,说明他是真正地明白自己做错了,内心还是高尚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德罗西。他既聪明又懂礼貌!他爸爸是个绅士,可他一点也不骄傲。别人有困难就主动去帮助,学习也几乎年年都得第一名,他从不嫉妒别人,会宽容别人,有高尚的品质,我真喜欢他!
感人的故事还有好多,大家快来看吧!
我们学校里也有像这些《爱的教育》的人物的同学!有的像德罗西,有的像卡罗纳,有的像科列帝……我们班就有一个像德罗西的同学,也是个男同学,他很好学,是个上进学习的好学生,而且几乎每次考试都得第一。他就像一个大大的“百科全书”,知道的知识可多啦!谁问他问题,他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怎么样?他像德罗西吧!
《爱的教育》让我看到了很多同学之间的友爱,家人之间的疼爱,师生之间的关爱。我也会更珍惜身边的这些爱。“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拥有一本好书是很重要的。《爱的教育》是我最喜爱读的一本书。
最新于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2
《爱的教育》是十九世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著的一部伟大的关于儿童教育的文学作品。《爱的教育》采用日记体形式,以主人公安利柯为主线,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十个部分共100篇文章,记录了他四年级中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发生在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个老师要求抄写的精彩的每月故事。 一百篇文章,尽管相对来说,题材较为集中,只是直面孩子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而单一的教育中包涵广泛,其中包括了丰富而又感性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原则,这比任何一种教育学科学理论著作都具魅力,因为本书情感真实,平凡的人物中见真情,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在安利柯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很涉及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场景,大部分篇章都是记录了与安利柯身边的小伙伴、老师,还有社会中具体的人物有关的故事。通过这些普通而又可以从中深受启发的小故事,挥发了本书的意义。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将对孩子的“爱”放置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情感关怀,美德教育比智育更为重要,作者深深地体悟到,“爱”是遍存于人类心理的需要,幼儿和孩童更需要“爱”,而且他们需要的是那种无声的、来自心之天籁的“爱”。此书不仅对于儿童塑造良好的品格大有裨益,而且对广大家长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育范本。
书中刻画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孩子。有慷慨善良、锄强扶弱的卡隆;有快活乐观,勤劳孝顺的可莱谛;有弱小的奈利;喜欢扮鬼脸的小石匠;虚荣心,妒忌心极强的瓦梯尼;有极具商人头脑的卡洛斐;傲慢诺卑斯,残疾的克洛西;有常遭父亲打骂后又感化父亲的泼来可西;有品学兼优的代洛西;心术不正惹人讨厌的弗兰谛……
书中也反映了教师的伟大品格。安利柯所在班级所在学校的教师和校长,他们对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关心,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总是耐心的教育,他们总是以事给以孩子启迪,净化孩子心灵,教以他们团结,关心,善良,爱国,力求把孩子培养成社会良好的公民,他们非常注重塑造孩子品德,同时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是负责任的,以身作则,是孩子的楷模,他们对学生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每个月,他们都会给孩子讲一个富以教育性的故事,十分感人,令人受益匪浅。
此外,安利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在当代,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放在对孩子的智育培养上,忽视对了孩子品德教育,造成了不少孩子心理品质差,品行存在不少问题。安利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模式给了家长一个很好的教育范本,如果家长能从中总结出合适自己的方法,培养品学兼优的孩子,那对孩子,对社会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最新于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3
《爱的教育》是一本小小的日记,但也是一本闻名世界的巨著。记述了一个小男孩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但也让读者体验到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书中,有父母与子女的爱与互相体谅;有姐姐与弟弟的爱与帮助;有同学之间的爱与关怀;也有老师与学生的爱与尊重……总之,在这本书里,处处都充满了爱。
在这部作品中,我读到一位酒鬼父亲知道儿子为自己不断努力,悔过时的掩面痛哭;一位少年鼓手宁愿自己的腿被截肢,也要把关系到自己祖国命运的纸条送到;一个同学对另一个遭遇不幸同学的自尊小心地维护。这一个个关于爱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震撼。
爱是什么?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他定睛望着风暴却不为所动。”是的,爱的确如此,它是如此伟大,如此坚强与坚定。这种爱是一个公民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的爱,是每个人都必须追求的。那种感情是热烈的。就如书中所述:“那时你将感到一股汹涌澎湃的柔情让你的双眼充满泪水,一声呼喊会从你的心中发出。”这便是对祖国的爱。
爱也像是太阳,永远不会消失,也永远照射着、温暖着每一个人。这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姐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这种爱虽然并不热烈,但它细腻、亲切。“他(指父亲)有时累得如此精疲力尽,以至于他会相信能活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而在那些时刻,他所谈的'只有你 ,他心里的痛苦只是留下可怜的和缺乏保护的你。”这是一种多么令人震撼的情感啊!父亲的爱有时是令人不解的,但他始终是善意的,也是对每个人最有帮助的。父亲们虽然不善言辞,但他们的爱却是细腻的,这就是最好的体现。
爱在何处呢?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个表情、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想法,都有可能是爱。当你起早上起床时,父母已经为你做好了早餐,这是爱;当你来到教室时,同学们给你一个微笑,这是爱;当你不开心时,兄弟姐妹们会想尽各种方法安慰你,这是爱;当老师十分疲惫,但仍坚持给我们上课,这也是爱。
被书中内容所感动,不仅因为它是的一个个悲伤的关于爱的故事,而且因为它为我带来了许多“财富”,关于如何去爱的“财富”。爱是如此重要,它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去爱他人。
在生活中,要想学会去爱很简单。在家里,我们可以爱自己的家人,帮助他们做一些事,并体谅他们,认真学习,尽量不让他们为自己的学习担心;在学校中,我们可以认真听老师讲课,关心同学并团结同学,为自己的学校争夺荣誉;在社会上,我们要学会去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这是做人的根本,还要维护祖国与民族的利益。这些都是爱的体现与方法。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起,去爱他人,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自己的祖国与民族,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爱,真的是一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感情。
最新于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4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会让人感动不已。
其中,最引起我共鸣的是老师对学生最纯洁的爱。
去年暑假儿子从海外学习归来,我们一家三口自驾回老家看望亲戚朋友,回到我们当年就读高中的县城,我们唯一去拜访的就是我初中的化学老师—孟老师,当我们在老同学的带路下来到孟老师家楼下,我发出“孟老师、孟老师”的呼唤时,我看到从二楼的阳台上伸出一个白花花的.头并言到:“好像是媛媛”。听到这个声音,那一刻我震撼了。孟老师教我那是三十几年前的事,后来我大学毕业在省城教书时他来公干曾见过一两次,但我到深圳近十年,我们至少十几年没见面,今天他竟然还那么准确的听出了我的声音。大概在他心里,我是给他印象深刻,在他心中留有位置的永远的学生吧。
在省城,我们带儿子去拜访的还是老师—我们高二毕业班时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还有他的先生—物理老师兼校长,那时的我们还不如我儿子现在大,个头更是矮一大截,看到青涩的儿子,老师一定想到了当年年轻气盛的我们吧,当年先生高考考完数学出来,和同学一对答案发现大都不一样,因而感觉上大学无望,自我投降准备放弃后面的考试了。是班主任在学校的河边找到他,并让他重拾信心走上考场,并进而以全校最高分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老师,好老师,富有爱心的老师往往成为我们人生的引领者,成为我们迷航时的灯塔。多年以后,老师敎给些我们什么知识我们可能忘记了,有些知识或许已经过时了,可是,老师当年给你的一个表扬、一句鼓励、一个赞许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发自内心的恨铁不成钢的批评,如今想起来仍然温暖着我们的心窝。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的教育》告诉我们: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面对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最新于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5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爱是无私的,是博大的。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将每张每节都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致国家,小至父母,师长,朋友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它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使人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真谛。
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尤其是那些讲述同龄人的故事,如“我”的好朋友卡隆,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卡隆更是个同情弱小、能为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斥骂甚至动手打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
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心的,多么可敬的孩子啊!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钱);还有为救最低班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还有那个既热爱学习、又热爱劳动,把劳动当作娱乐,善于利用时间的可莱谛;铁匠的儿子——泼来可西,他虽然身体瘦弱,但学习十分用功。原来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知道。后通过努力获得过赏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还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呀!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
最新于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6
最近,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作者是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我以前买回来一直没有看,而是将它放在一边。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里面的一个个故事都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爱,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几个星期后,我把这本书看完了。在看的过程中,书本里仿佛暗藏了一块神秘的磁石,觉得这一行行的字灵动起来。它使我如醉如痴、悲欢离合,看到入情处的我,眼圈泛红,喃喃自语……
书本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种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戒启发性的`文章,以及十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精彩的“每月故事”。 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师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每一种“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它并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这份爱让我感动,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安利柯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实这样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她有“小爱”就有“大爱”,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灾区人民……
这本书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真正吸引我、感动我的并不是它的文学价值,而是它无处不在的“爱”——亲情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在这些近乎完美的爱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亲情,尤其是妈妈的爱。
记得有一天,妈妈和往常一样早早地起了床,为我准备好了热腾腾的早餐。我以为是我最爱吃的炒粉,就兴冲冲地跑到餐桌前,可我看到的并不是我最爱吃的炒粉,而是讨厌的白粥,看着这碗清淡的白粥,我立即大声嚷嚷起来:“怎么又是这难吃的白粥?”妈妈见状,心情气和地说:“你现在正长身体,只有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上课才能认真听讲……”妈妈又开始发表长篇大论,我很不耐烦地打断了她的话:“不吃就是不吃!白粥再有营养,我也不吃!”话音刚落,我噘着嘴,背上书包,“砰”的一声关上门生气地走了。
中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饭桌上都是我爱吃的菜。饿了一个上午的我立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我正吃得痛快呢,忽然发现妈妈的右手上缠着纱布,纱布上还渗着血呢!我一问才知道,原来妈妈切菜时,因为担心我没吃早饭会饿着,一分神,不小心切到了手指头。知道这一切后,我还是大口大口地吃着饭菜,但已经不知道这些饭菜是什么味道了……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知道成长原来也是一笔财富。我走入充满“爱”的生活,教会了我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在读书中,我感动着,我发现着,我终于知晓——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最新于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7
《爱的教育》是一部由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在学校成长的故事。
进入寒假,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爱的教育》。一经走进书中,便一口气读完。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爱的教育》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比如每月故事中那个《六千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玛尔可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联络。可自从上次玛尔可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回信,家里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玛尔可想妈妈想的快死了。
终于,12岁的玛尔可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玛尔可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定能成功,等备好了一切,玛尔可踏上了千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找到了失去了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玛尔可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玛尔可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玛尔可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所带的,同样是与玛尔可同龄的孩子,却显得是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不应该。
在《爱的教育》中,我目睹了安利柯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之余,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富有爱心的好老师,希望和我的同仁们一起,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乐学生所乐,忧学生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爱的教育》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个教师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