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 篇1
我最喜欢看历史书,尤其是唐朝的历史,令我爱不释手,我可能太喜欢强大的唐朝了。在唐朝的历史中,你们一定知道平阳公主吧?平阳公主是唐朝的一大名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她的名字,而“平阳公主”这个名字,只是她的父亲唐高祖李渊给她的一个封号。
也许你会问:唐朝的女牛人那么多,比如:武则天、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杨贵妃等等,为什么我就非要写平阳公主呢?答案很明显,我非常敬佩平阳公主,她不仅仅是女中豪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娘子军,就是平阳公主建立并统领起来的,山西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娘子关就因平阳公主带兵驻守于此而得名。顺便说一句,她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用军礼安葬的公主。
带领一个军队,对于男人来说也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在那个落后的年代,一个女人带领军队那就更难了。首先,女人地位低下。能召集几万人的军队,说明平阳公主的政治能力很强;其次,女人没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平阳公主还能带领军队打那么多的胜仗,真是绝顶的聪明。
平阳公主带领她组建起来的几万部队和父亲李渊会合,顿时,李家军队势力猛涨,在那个打仗靠人多的古代,这简直就是助了很大一力。这也为以后的李渊建立唐朝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实我最佩服平阳公主的还有两点,第一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不像一般的女人退缩,而是担当起了男人都不敢担当的事情。第二,平阳公主不贪恋于权势,她能把她辛苦组建的几万人部队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父亲管理,不拉帮结派,不结党营私,这也是最宝贵的一点。
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 篇2
最近我读了一套很有趣的历史书,它的名字叫《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讲述了中国上至夏朝下至中华民国的历史故事。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这本书我认为写得最形象的人物是商鞅,他干的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变法时候“立木为信”的事情。
话说那时社会非常不安定,忧国忧民的商鞅就打算变法。一天,他派人往在城头上放了一根圆木,并召集老百姓站在一个坡顶上,他大喊:“现在,我在这里立了一个木头,只要有人把这根木头搬到城的另一头,我就赏金一两!”受够了官府欺骗的老百姓们当然不信,他们在城下议论纷纷:“嘿!伙计,你信吗?”“这怎么可能!算了吧,反正是假的!”“要是他真给这么多金子,那我家的大花猪就有六条腿!”“我居然有一点儿相信!”商鞅见大家都不怎么相信,又补充道:“一两不够,那就十两金子!”“我愿意!”一个声音传到了众人的耳朵里,“我来做!”“嘿,朋友,你疯了,这样的话你也信?别!”“俺娘病了没有钱治,我也是无能为力了。”于是那个人便把这根木头搬到了另外一边,商鞅便痛快的把十两金子给了那人,不料那人却说:“大人,我只要五两就够了,多了也无用。”可是商鞅却说,“不,我说十两就十两,绝不缺斤少两,我要守诚信。”那个人以及老百姓都拍手叫好儿,一个诚信的念头也已经种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商鞅是一个守诚信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要守诚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最后,我也推荐大家读一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有趣的书。
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 篇3
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现在的好生活全是因为共产党带着人民从艰难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们的祖国现在强大了,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人们常说:“中国人就象沉睡了千年的一头猛狮,当他醒来时威力无双,无人可比。”
可不是吗?你看我们中国有多少伟人,像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梦想来到太空。有人说:“他能上太空去,上太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还有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上太空的身后一定还有很多艰难的事,会遇到各种危险。”所以,我们也不能小看一件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的事。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一天下午,阳光明媚。我去琴房练琴,以为自己弹得很熟练了就可以偷懒,老师一来我就装模作样的弹,可老师一走,我就和附近的小伙伴们玩手指游戏。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弹一个三级的曲子,我想:“切!这么简单的还让我弹,简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就没放在心上。”老师说:“一个星期后检查。。”我急忙说:“三天就行了。”我嘴上说得轻巧可做起来却很难。后来弹的时候,我却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我觉得双手不听使唤,叫他弹这个音,他却弹成另一个音,让我火冒三丈。不一会儿,汗水慢慢的爬上来,又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一边擦汗一边弹琴。搞得手忙脚乱,经过一小时的努力,我终于弹好一小篇了。想想我还在张老师面前大夸海口。我用牙使劲地咬着嘴唇想:“怎么办啊?只有三天了,我还有三四篇没弹会呢!弹不好怎么办?张老师会气成什么样子?妈妈会不会说我?我会不会哭……”我满脑子都在想没弹好的事,不知不觉地三天过去了,我却还弹得结结巴巴的。张老师说:“不能对认为简单的事就不用心去做,那再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 篇4
暑假里,我阅读了《历史典故》这本书,这本书由一个个历史小故事组成,令我映象最深的是《后羿射日之平常心下的百步穿杨》,初看这个题目,我以为是后羿怎样射日,其实不然,故事讲……
古代神射手后羿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功夫,他的射技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夏王想亲眼见证一下他的绝技,就请他到皇宫后面的花园,叫人拿来了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让这个表演更有意思,定下了一个赏罚规则:如果你射中的话我就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我就削减你一千户封底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面色凝重的走到离靶心一百步的地方,脚步不是一般的沉重。然后,后羿拿出一支箭放在弓弦上。想到自己这一箭射出去的后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颤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最终后羿下定决心松开了弦,“啪”的一声,箭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距离。后羿的脸“刷”的一下变白了,接着又连射了几箭,偏的更加离谱。
最后后羿收好弓箭,勉强赔笑向夏王告辞,悻悻的走了。
这个故事我反复读了几遍,从中我知道了一些道理,后羿平日射箭,是在有一颗平常心之下射箭,水平自然发挥正常,可是如果靶奖罚看的太重,他的心情就无法静下心来。只赢得起、输不起这是很多人心里想的。
应该从后羿身上吸取经验,面临任何情况时都应尽量保持平常心。在面临重大的事件时拥有平和的心态对于一个人来讲尤为重要。
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 篇5
在家务、带娃、读博和上课的四重压力下,本人终于病倒了。在这种生活的碾压下,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翻了一遍。感慨人到中年,这种烧脑阅读的效率和年轻那会儿,根本不能比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比前几本更难懂的书,观点更加艰深。但是每每有一些让我觉得很有启发的观点。许多观点若能结合史料,都是很好的文章。
作者史蒂文.罗杰.费希尔,新西兰奥克兰波利尼西亚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语言史和古代书写系统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正如这本书的译后记里所评价,这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阅读思想史。它超出了编年史的范畴,透过经济学,哲学,文学,人类学,医学,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等多维角度,系统客观的诠释与人类文化交织一处的阅读思想史。对书写文化与口头传统文字审查与自由阅读各国本足语与拉丁语的纷争,乃至宗教改革小说兴起等重大问题娓娓道来,却不乏犀利深刻。在作者眼中,阅读与意识形态,个人信仰一脉相承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佳佐证,是人类文明之声。是借助阅读读者才得以超越自我,借鉴观念,谋求信息对称,最终实现社会进步和共同发展。
在众多观点中有很突破了我原有的思维边框,比如说限制自由阅读,就是限制人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自我阅读早就超越了教育的限定的阅读。这些观点都是我看来朦朦胧胧的,但现在却非常的清晰。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非常感慨译者的高度文化水准,这本翻译读起来心情愉悦。汉字之美与逻辑之思,都能兼顾。
总之,我想这是一部值得我再重新细细翻阅的图书,充满了学术之美。
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 篇6
《历史真相》读后感寒假里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历史真相》,妈妈很奇怪的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本书看呢,我的回答是:我好奇,我想知到什么是历史,我以后会成为历史吗?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它是让我了解世界历史的一个窗口,让我找到了一个个历史之谜,增长了知识,获得了快乐!我了解到了人类进化的秘密,人类是由古猿经过几百万年漫长的演变进化成了人类,我还知到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是为了法老死后,他的木乃伊能和他生前的一切被埋葬在金字塔里,开始法老死后的天国旅程。
这本书还揭秘了很多东方、西方各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事件,比如说:万里长城何人修建的,它是秦始皇下令将几个国家以前的长城连接加固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被世界人民视为中国的象征。
我还知到了:诺贝尔奖来历之谜,诺贝尔是瑞典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他有很高的成就,他去世前,就在遗嘱中要求用他全部财产设立一笔基金,每年将这笔钱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奖、医学奖、文学奖、经济学奖及和平奖,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它是舞台之外不一样的“美”!
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 篇7
很喜欢读黄仁宇先生的书,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他写的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一样,视角不同,语言非常风趣,让你读过后,有过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
《中国大历史》共有二十一章,从有中华民族开始写起,当然由于史料记载的不完善,秦代之前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秦代之后的写的较为详细,黄先生对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画了一副疆域图,元代的版图最大,但元代的历史最短,只有90年。元代的历史之短,一是蒙古人人数过少,文化程度又低,二是他们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汉族人民中,他们较崇尚武力,当他们打下如此广阔的江山,但却没有能力很好的统治。说明管理一个国家非常不易。
汉代被作者称为“第一帝国”,这个朝代被中国作家极度的恭维,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平民所创造的功业。汉武帝继承了汉高祖以来,数十年休养生息所累积的国家资源,对内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对外则连年发兵征讨匈奴,开拓四裔,使大汉声威远播,国势达于顶峰。时事造英雄,汉武帝能使中国的名声远扬,一是因为他的上辈们留下了丰厚的财富,二是因为他15岁登极,享国54年,执政时间较长,他的想法可以很好的执行。但他在公元前87年去世时,他的匈奴战争使国库大为亏损,这也是西汉衰退之一大主因。
历史课外书读后感500字 篇8
读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一书,觉得他写书的思路和别人不一样,他是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写历史的,他觉得朝代的更迭与经济有很大的关系,或者说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黄先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是否要责备宋代的改革者,他们过于轻举妄动?要不是他们的失败,为何1000年后,无人再敢尝试以货币作管制的基础?是否咎在忽必烈?他一心只顾到战胜取功,而未将中国本部构成一种系统?是否我们又要谴责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否对宋朝的失败反应过甚,因此才把钟表向后倒拨,超过了任何合理的程度?是否清代的皇帝也有罪愆?他们一心只想做中国式的天子,而不敢真实地恢复中国固有文化的长处。”
这一段话的开始说宋代的改革者是指王安石,由于王安石的失败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的变迁,以至于影响1000年后整个社会的发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发展。我认为王安石的失败可能能影响一个朝代,但能影响1000多年,我认为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中国如此之发展,主要是每个朝代的开国者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忽必烈武功很好,而且崇尚武功,他的元朝所占有的面积最大,但统治的时间较短。朱元璋乞丐出身,他的目的要能守住他的天下,并没想有大的发展。清朝是满族,少数民族,他们能得天下,守住他们的天下,要向汉族学习,最好照搬照抄,也没有与其他国家有太多的交往,并没想有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