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笔构网

2025-10-01教案

请欣赏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节奏准确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昆虫音乐会》是一首节奏抒情的乐曲,多以四分音符为主,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4/4拍节奏特点,学习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按强弱规律使用打击乐器合拍地演奏。教学难点是学会看指挥,注意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不突出自己,达到能协调地演奏。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能用打击乐器拍出三种不同的节奏型。(重点)

2.学习用乐器与同伴进行合奏表演,提高倾听能力。(难点)

3.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蜜蜂、蛐蛐、蝈蝈昆虫头饰。

2.节奏卡片,木鱼、碰铃、响板等乐器。

3.图谱,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幼儿选择喜欢的昆虫头饰,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森林里要举行昆虫音乐会,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先来排练一下。

2.教师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和节奏卡,请幼儿按照节奏学说蜜蜂、蛐蛐、蝈蝈的叫声。

二、出示两种节奏型,学习两声部合奏。

1.创设情境:有请蜜蜂和蛐蛐一起唱歌。

教师弹奏旋律,幼儿按照两种不同的'节奏,一起演唱,不受同伴的干扰。

蜜蜂:x x x x| x - - -蛐蛐:xx x xx| x - - -

2.幼儿分角色按照节奏徒手进行演奏练习。蜜蜂:x x x x| x - - -

蛐蛐:xx x xx| x - - -

蝈蝈:x.x x.x|xx - - -

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看节奏卡片进行拍打节奏,鼓励他们用拍手拍肩的动作表示不同的节奏型。

3.结合打击乐器进行合奏练习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次两种乐器练习合奏,第二次三种乐器同时合作拍出不同的节奏型。

三、昆虫音乐会。

1.幼儿扮演的昆虫选择相应的乐器。

蜜蜂组使用碰铃,蛐蛐组使用木鱼,蝈蝈组使用响板。

2.结合手势动作随音乐看图谱进行演奏。

3.交换乐器,听音乐看指挥进行演奏。

引导幼儿相互交换角色,变换节奏型和乐器,学习听音乐看指挥进行演奏。

4.随着音乐录音,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邀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担当小指挥。

附:昆虫音乐会

1=d 4/4

5 5 6 6 | 5 5 3 - | 2 3 4 - | 3 4 5 - |

x x x x | x x x - | x x x - | x x x - | 5 5 6 6 | 5 5 3 - |2.3 4 3 2| 1 - - - |

x x x x | x - - - | x x x x | x x x - | xx x xx x |x - - -|

x. x x. x|xx - - -|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

(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

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

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

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篇3

目标:

1、观看舞蹈动作,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型;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花狸虎》伴奏。

2、引导幼儿在乐曲念白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充分享受参与音乐创编过程带来的乐趣,同伴间学会合作与交流。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

2、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有一只可爱的花狸虎要出去找朋友玩,请小朋友边看老师的舞蹈边想一想它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1、老师表演舞蹈,幼儿欣赏。

提问:花狸虎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

2、舞蹈结束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想。

通过讨论幼儿明确了花狸虎找朋友的过程(走——跑——找到朋友快乐的欢呼——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同时幼儿了解了乐曲的基本节奏型。

3、逐步出示图谱,带领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二、观看图谱,引导幼儿创编声势讨论配器。

师:我们用舞蹈的形式表现了音乐,现在请小朋友再帮老师设计一套声势动作。

1、出示图谱,自由创编声势动作。

师生讨论结果:走——拍腿,跑——拍肩,欢呼——跺脚,好朋友一起走——拍手。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的指挥,我们分组做一下声势动作。

2、看老师指挥,分组做声势动作。

师:小乐器看到我们玩的这么高兴,它们也等不急了。你们快点想一想小乐器怎样来演奏?

3、教师出示乐器,集体讨论乐器的.配置方案。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编,给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

师:现在请小朋友拿起小乐器,看老师指挥演奏一遍。

4、演奏阶段。

(1)看教师指挥,幼儿用小乐器分组进行演奏。

练习时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倾听,相互配合。对在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决,注重培养幼儿以强带弱互帮互助的学习品德。

师:我们用最漂亮的表情,最好听的乐声再来演奏一遍。

(2)教师指挥幼儿进行多声部乐器合奏练习。

师:小朋友,当我们在念“哼哪一支 哼哪| 哈那一支 哈”,表示快乐欢呼声的地方还可以怎样敲?

(3)引导幼儿在念白处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幼儿讨论,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新创编的节奏型。

师:你们最喜欢哪一种节奏呢?我们听音乐演奏一遍。

(4)师生根据新创编的节奏型,进行演奏。

师:这次我们交换乐器,再换一种新的节奏来演奏。

(5)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师:有没有小朋友想当一当神气的小指挥呢?

(6)孩子当指挥演奏一遍。

(7)学演奏家站起来演奏一遍。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花狸虎和它的好朋友在小朋友们好听的乐声中玩的更高兴了,花狸虎想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出去玩,你们接受它的邀请吗?(接受)好,我们一起出发吧。(听音乐做动作下场)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

(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3)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2、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

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

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

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四、结束活动

师:好玩吗?我先把乐器宝宝送回家,下次再请他们来和我们一起讲故事好不好?

教学反思:

打击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学会一定数量的打击乐作品,教学方法的单纯的使用示范教学,只注重幼儿机械的模仿动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幼儿的情感教育合作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合作、创新能力呢?我在这节课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借助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要求自己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听众和观众,如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细心观察他们在生活中的表情、感觉等,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和谐的气氛中,各种机能均能得到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借助讲故事的方法,用拟人的口吻配合音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们都感觉到这首音乐中藏着这么好听的故事。同时,启发幼儿用身体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如:有的小朋友说小熊走路用跺跺小脚,有的幼儿说大家玩的很开心就用拍拍小手,有的幼儿说拍腿,有的说拍肩等等。在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幼儿用声音,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打出乐曲的各种节奏,同时幼儿的情感,创新、创造力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了开发,得到了锻炼。

2、在乐器合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在共同完成一件事中所表达出来的行为及心理,合作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幼儿园教学中,有许多可利用的点进行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动的培养。打击乐活动就是一跟好的途径。

如:在这节课中,我拿出乐器让小朋友看并介绍是什么乐器,并请他们自己来敲打。然后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的幼儿说:不好听,太乱了等等。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演奏这首乐曲呢?老师引导幼儿试验不同乐器,感觉高低音及不同节奏,用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效果。然后引导幼儿分别用手鼓、小铃等不同的乐器打出不同的乐器节奏,让他们讨论什么乐器用于什么部位比较合适。让他们自己请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幼儿看着老师的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高度的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共同合作就能做好每一件事。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篇5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看戏》是一首具有浓郁东北秧歌风格的曲子,曲调欢快、热烈,节奏感强。适合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同时配上打击乐器演奏,更能让幼儿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我想到《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我抓住孩子这一兴趣点,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打棒的奏法,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打击乐器演奏乐曲《小看戏》,表现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根据创编的节奏型,为乐曲配上合适的动作并尝试配器。

3、知道既要注意看指挥手势,又要认真倾听音乐,才能整齐合一地进行合作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小看戏》音乐磁带。

2、幼儿已经学会舞蹈《小看戏》。

3、乐器:小铃、铃鼓、打棒各是幼儿人数的1/3。

4、戏曲视频。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共同舞蹈,熟悉乐曲旋律。

引导语:妞妞、东子我们一起去看戏咯。(舞蹈《小看戏》)

2、幼儿在舞蹈的基础上,创编身势。

幼儿随音乐创编身势。

引导语:刚才我们跳的舞蹈叫什么名字?(小看戏)

引导语:我们刚才用舞蹈表现了这首乐器的节奏,你会用身体节奏来表现这首乐曲的节奏吗?

幼儿创编部分身势。

3、教师指导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幼儿尝试对教师身体动作的暗示做出节奏动作反应。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打击乐器方案进行乐器演奏。

幼儿演奏乐器。

交换乐器演奏。

5、观看戏曲。

结束部分

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欢快的音乐对于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幼儿很是喜欢,而且本次活动又要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让从来没见过的幼儿们目不暇接,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一展身手。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觉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节奏活动的内容和进度一定要适合幼儿的水平和需要,不能落后,也不能远远超过幼儿的现有水平,最好是在幼儿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再加大课程难度。如:××∣××∣幼儿已会拍,但小看戏中的“××∣×××∣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挑战,所以在节奏教学中,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步步推进,巩固之后再加大难度。其次,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做出应变。活动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情况,并对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调整很重要。

对于所有的打击乐课,我们大家有个共同的困惑,就是“规则与幼儿自主选择权该怎样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这个困惑,专家和大家的意见是,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等规则意识建立起来后,再让其自主选择。

小百科:看戏指观剧;听戏。引申为幸灾乐祸,旁观。观赏戏剧演出。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凤阳花鼓》是安徽的一个典型的民间乐曲,为了让孩子体验到安徽的民歌民俗,特设计了这样一个适合孩子的打击乐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亲手打奏出好听的民歌,体验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的喜庆气氛和凤阳花鼓的乐曲风格。

2.根据图谱的提示及教师的引导,会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3.演奏时能与同伴保持和谐一致,并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及教师的引导,会使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难点:演奏时能与同伴保持一致,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碰铃,铃鼓,圆舞板若干。

2.幼儿已熟悉乐曲旋律。

3.《凤阳花鼓》音乐。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一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你们听一听。问:这首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啊?

小结:这首欢快的音乐叫《凤阳花鼓》,凤阳是我们安徽的一个地名,叫凤阳县,

《凤阳花鼓》是我们安徽民间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民歌。

2.结合图谱,进一步理解音乐节奏。

(1)认识图谱,尝试徒手拍。

出示图谱,问: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这个×代表什么吗?

师:一个×代表着拍一次手,我们一起来伸出小手试试看。

(2)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

师:除了用拍手来表现节奏,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节奏呢?如果是拍肩膀我们应该怎么拍?拍腿呢?

出示图谱: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个跟刚刚的图谱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分别代表着什么?一个小手和两个小肩膀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小腿呢?这个圆圈呢?

(3)幼儿合作用动作演奏。

①分组练习。

②集体合作练习。

小结:我们演奏时,一定要看着老师手势,看着图谱,听着指挥,这样我们才能把音乐表现的很好听。 3.尝试持乐器演奏。

(1)认识乐器,并学会使用。

师:我们用动作已经可以把我们的节奏演奏的很好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种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他们是怎么使用的呢?图谱上的图片又代表什么乐器呢?

(2)合作练习。

小结:我们合作演奏最重要的就是听音乐,看图谱和手势,图谱上轮到你才可以演奏,没有轮到你就不能发出声音,否则我们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一点也不好听。

4.集体演奏。

活动总结

幼儿对于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喜欢打击乐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听清老师的要求与节奏,也学会了看懂手势,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有些高控,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大胆让幼儿选择与尝试。

幼儿园中班打击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

2、利用2/4拍的音乐用肢体动作和乡土器械进行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1、若干音乐乡土器材如:串铃、碰铃、响筒、双响筒、毛竹琴、三角铁响帘等。

2、熟悉《新年好》这首音乐旋律以及《新年好》大节奏图。

3、会响的音乐请帖若干、节奏卡片|X X |X X|;|XX X|XX X|以及各种乐器的简单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节奏《我的身体会动》

老师:我们的`身体很灵活,让我们来介绍一下。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用节奏语言表达。(我的脖子转转、我的小手拍拍、我的小腰扭扭、我的小脚跺跺……)

二、用肢体动作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巩固2/4拍音乐节奏,使其节奏合拍到位)

师:要过新年了,我们一起去参加新年联欢会,好不好!

探索节奏请帖的秘密。

看请帖:新年联欢会发了一张请帖,特别有趣,是一种节奏请帖,只要小朋友拍对了节奏请帖,请帖就会发出美妙的节奏音乐,我们就可以去参加新年联欢会了。

引导幼儿发现节奏请帖上的秘密,并用小手等肢体来拍打2/4拍节奏。

三、用乡土器械进行节奏游戏(尝试运用乡土器械进行大胆表达表现,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1、选择一种器械进行演奏。

师:爷爷奶奶知道我们要参加新年联欢会,他们特意为我们送来了许多农村特有的音乐器具宝宝,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教师依次出示介绍乡土音乐器具,并示范演奏。

2、请若干幼儿分别示范敲打各种民间音乐器具,让幼儿们初步熟悉各种音乐器具的演奏。

3、出示|X X |X X|;|XX X|XX X|节奏卡,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民间音乐器具敲打。

4、出示《新年好》大节奏图,幼儿集体演奏。

四、敲敲打打真快乐

放《新年好》音乐,幼儿用各种民间音乐器具集体演奏,体验敲敲打打的快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