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读后感

笔构网

2025-10-03读后感

请欣赏《妞妞》读后感(精选11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妞妞》读后感 篇1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一本文集中的一个章节,虽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却让人看后,悲痛万分。

他们一家本来是幸福的,可是幸福,却往往很短暂。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得了先天性绝症,一岁半的时候离开了人世,离开了疼爱她的父母,使父母的生活跌入深渊。

也许可以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和苦难都是平凡的,它们本身不是奇迹,也创造不出奇迹。他们一定会过度伤怀,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儿的小小身影会越来越模糊,以至慢慢忘却她的模样。如果你是路人,你也会这么想吧。的确,有什么办法呢?生活太现实了,我们甚至不能在自己的下一个不幸上,长久地集中注意力,更何况是陌生人的不幸呢。可是,他偏偏不是路人,而是孩子的父亲。我被这一家人催人泪下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从中可以理解做父母的感受,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折磨。相信在成长的岁月中,我们也会慢慢感受生活中父母的爱。

夕阳不留人,时间不等人,如果你是个健康的孩子,你将最最幸福的人,所有能做健康的人,多好。

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都是孩子,父母的宝贝,也许我们该回报他们了,这就是文章的启示吧!以后的岁月,我们会慢慢成长,并在成长中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妞妞》读后感 篇2

有人评价,《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父亲用一字一句为女儿亲手垒筑的坟。

是啊,一本书承载着仅在世界上停留了一年半时光的小生命,作者记录了女儿从最初降临人间、经历确诊为癌变的恐怖、历经病痛折磨的痛苦、最终回归天堂的解脱与留恋。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父亲亲手垒筑的坟”,更是父亲对子女的深情的真实写照,是亲情最淋漓尽致的表达,是诗人对生命的讴歌,是哲人对生与死的沉思,是人类对病痛与苦难抗争的记载,是智者对人性的弱点的反思······

父亲与诗人

从得知妻子怀孕,周国平先生就对未来的孩子充满了期待,甚至抱有好奇与敬畏的心理,而当他亲手抱着女儿时,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悉心照料妻子与稚嫩的婴孩,当婴儿睡下后,便可以看到父亲整日守候在摇篮旁温柔的望着女儿的脸庞,贪婪的嗅着女儿身上的馨香气息。甚至退学,放弃一切可以获得功名利禄的大好时机,正如作者所言“可是,此时此刻,即使请我去某个国家当国王或者是议员,我也会轻松谢绝的”。

作为曾经野心勃勃的男人,当面对弱小的婴儿时,成了无比温柔父亲:“我愿意放弃千千万万次出国的机会,也不愿意错过你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声啼哭”,“你比一切文凭、身份、头衔、幸遇更属于我生命的本质”。

作者在此时的文风是柔如春风般的,对女儿的疼爱与怜惜四处逸散。此时的描写语言细致而温暖,一字一句都是深情的流露。总是描写到生活的细小部分,观察到女儿的每一次动作,每一个神态,每一声呼唤,给读者呈现出一个温馨而恬淡的世界。

面对新生儿的生命,诗人用了诗人视角去赞颂他。细腻又独特,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

女儿是水

在父亲的心里温柔

把荆棘丛生的记忆

温柔成一种倒影

女儿是春天

在父亲的岁月里鲜艳

把没有彩虹的道路

鲜艳成一片风景

女儿当然不是插曲

女儿是父亲的宿命

使生存和死亡

都足够平静

女儿我的女儿是沙滩上

一串小小的脚印

我徒劳地阻挡海潮

我的徒劳是不朽的碑铭

女儿我的女儿没有故事

留下了许多灿烂的笑容

一辈子只有一次生日

也只有一次飘零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是严厉的,却又是最温柔的,我的父亲没有周国平先生的精彩文笔,但我相信他对于女儿的疼爱和他不相上下,甚至较之更深。天下为人父者谁不是如此呢?人们常常赞扬无私的母爱,殊不知父亲的来的更深沉而动人,父亲是山一般的,愿意为提供一个永远可以依靠的臂弯;父亲不愿成为暴君的奴隶,却愿意臣服于女儿柔弱特质;父亲是理智的,却不自觉为女儿变得在所不惜;父亲是刚强的,却沉迷于女儿身上淡淡的乳香味······

哲人与生死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哲学家,在这部书中,他也对于爱,生命与死亡也产生了许多哲学思考。而对我启示最大的是作者对与生与死的讨论部分。

对于爱,爱不怕徒劳,从一开始就知道女儿活不过两年,却依然对她爱的热烈,早知道一切希望都已经破灭,却依然不吝啬自己的感情,人人主动都要死,纵然有一千条理由要你走,我也有一个理由可以将你挽留,就是我对你的爱。

对于生死,人生无非就是等和忍的交替,在忍中有等,绝望中有期待,等到一无可等的时候,就是忍耐,大不了就是一死,就此解脱。

着眼于过程人生才有幸福与痛苦可言。以死为背景,一切幸福与苦难的区别都无所谓了,因此,当我们身在福中,尽量不去想死的背景,以免败坏眼前的幸福。而当苦难临头时,我们又尽量去想死的背景,以超脱当下的苦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永远都是惧怕死亡的,而当我读到这一段时,我似乎体会到了死亡的意义,死亡对于生命是具有意义的,坦然接受死亡的意义,会让我们在幸福中快乐的更长久,也不至于得意忘形,而当我们身处苦难之境时,想到人终有一死,则会让我们活的更加洒脱自如。我们在遇见苦难的时候,不妨采取悲观主义者的视角与态度,把眼光投向终点,采取极度的虚无主义,生命的结果都是相同的,生命过程中的幸福与苦难是虚幻的,因此我们可以淡化日常生活中的苦难。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会无所作为等待死亡的到来,死亡意味生命极为有限,死亡意味我们有一天会真正的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那么面对生命时,我们则该慎重待之,在尚可作为之时,尊重生命的意义。

人类与苦难

苦难是人类共有的人生经历,你活着,你必然经历苦难。

周国平先生面临的就是一个沉重的苦难经历,切身经历着女儿的降生之喜悦与病变,直至痛苦的离去,前后的对比也未免过于鲜明、残忍,书中妻子的朋友听闻妞妞的事情后惊叹:“换做是我绝对受不了!”妻子雨儿说,哪有受不了的,来了,就得受着。

周国平先生也说:“我终于发现,忍受与不可忍受的灾难都是人们的命运。接着我们又发现,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无不可忍受的灾难。”

苦难是不可预测,不可避免的,这跟命运是相似的,在面临苦难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忍耐,忍耐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反抗,尤其是我们无法改变命运的时候,忍耐接近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忍耐就是用自己最平静的态度面临厄运,用挺立的姿态接受命运的折磨,坚决不可以倒下。倘若我们不能忍耐,会发生周国平先生所描述的三种状态:肉体的崩溃——死亡,精神的崩溃——疯狂,人格的崩溃(最糟糕的境地)——从此萎靡不振。

我们的生活不会总是遭受如此巨大的苦难的折磨,我们更常遇见的是困难,困难与苦难绝对不同,困难是需要也是能够克服的,而苦难是需要承受的。他们

又有相同之处,无论你是克服了困难还是挨过了苦难,得到的都是更卓绝的自己,都会让你的生命意义非凡。

看看周国平先生,在旁人看来如此无法忍受的苦难,他和妻子都承受住了,他达到了自己渴望的境界:在苦难中保持心灵的健康。用理智的方式纪念存在过的女儿,永远的、无法替代的女儿,并且毫无保留的继续将全部的爱奉献给第二个女儿。

苦难对人类的影响各有不同,取决于人类的素质,素质较好的人们,能承受的'住苦难,也能承受的住大幸运,而浅薄的人常常会被苦难或是幸运给毁灭。这是难以做到的吧,我们需要常常提示自己:不要太快乐,也不要太悲伤,只要清晰的活在现实,对未来充满渴望!

《妞妞》读后感 篇3

最初,是被这一小说名字给吸引住了,札记意为念书时摘记的关键点及其所作的感受。我的心里由不得地造成一个疑惑,并不是大家读他的书吗?因此不应该是大家写札记吗?因此我带著这一疑惑打开了书籍。丫丫是一个讨人喜欢、讨人疼惜的小孩,她一出世就得了眼底黄斑母细胞瘤,这类病在宝宝中的患病率只是仅有一万二千分之一,就这类不够万分之一几率的病让她的一生蒙到了一层很厚黑影。

从那时起,他的爸爸妈妈也在为她做手术還是不做手术中间彷徨。刚发觉这一病的情况下,也是做手术的黄金时间,但她的爸爸妈妈看过许多伤残人在社会发展上无法日常生活的报导,及其医师提议不做手术,因此她们错过最好的机会。以后,她们发觉丫丫可能是具备音乐天赋,刚想要做手术的方法来拯救她的生命时,却早已晚了。

大家都知道,癌是身亡的代表,并且患了癌病的人要承担着极大的痛楚,但丫丫很顽强。痛疼能忍的情况下,她便会强忍,一个人坐着床边静静地承担着。确实禁不住时,她才会忍住不哭并喊着:“磕着了!磕着了!”她对歌曲非常的钟爱,对文本非常的比较敏感,每一次听歌时都能精确地气象预报下一首,每一次爸爸妈妈讲出一个全新升级的短语,她都能记牢。看详细这书,我终于了解了题型,或许周国平老先生是将丫丫当作了一本书,而他从丫丫中明白了非常多,因此才会起名叫“一个爸爸的札记”。

我认为不管大家处于如何的窘境中,都应当像丫丫那般顽强,能忍就忍,禁不住也仅仅细声哼一两句。在遭遇挑选时,应当尽早作出适合的挑选,而不是以后来后悔莫及。丫丫,再见了!我希望在天堂过得愉快!

《妞妞》读后感 篇4

白色皮的书,封面上印着“妞妞”两个字,一个白色翅膀嵌在封皮上,我缓缓翻开这本书,开始了这一次的新历程。

妞妞,一个在医院出生的孩子,仿佛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平常。没错,小小的她患了罕见的肿瘤疾病。当她出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她不知道上天要把她的双眼夺去。她的父亲周国平,她的母亲雨儿,当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然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她的每一次微笑,每一个眼神都成为了他们的心情;她带给他们每一次的幸福和快乐、悲伤和争吵,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传奇;她已然成为了他们沟通的桥梁,心灵的纽带,快乐的原点,能量的加油站……

而当她出生后,她也在不断地受到伤害,感到痛楚。从她找不到光光、亮亮之后,接二连三的疼痛扑面而来,肿瘤蔓延到咽喉,她吃不了东西,只能让爸爸嚼碎食物变成糨糊一点点喂给她。肿瘤蔓延到鼻子,她不能呼吸,无法生存,为求生机,张着嘴巴,大口大口地吸着空气。肿瘤蔓延到她身体的其他部位,她忍不住只好说:“磕着了,磕着了。”但就算这样,也不想让爸妈担心,她弱小的身躯能承受住这一切吗?不,不能。在她一岁半时,上帝狠心地将她的生命夺去,不考虑其他所有人的感受,雨儿、周国平、阿珍、姥姥……

可就算她已去往天国,可她依然存在,存在父亲与母亲的心中,存在父亲的书中,存在所有和我一样的读者的眼中。而在他们的心中,他的书中,我们的眼中,妞妞永远只有一岁半。

《妞妞》读后感 篇5

这是一本儿童文学书,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张之路,他曾获得中国安徒生奖和国际安徒生提名奖等,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电影一级编剧。

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大胆、诚实、讲理和自立才能获得更高的荣誉。

下面我就说一个我觉得写的很好的片段吧。妞妞的爸爸很威严,他之所以威严,是因为他有值得威严的资本,他既不会哭,也不会笑,他那威严的脸上似乎永远写着:“正在思考,请勿打扰”。另外,爸爸从来不吃零食,妞妞非常惊异地看到面对一盘盘让人咽口水的杏子话梅、奶油瓜子、五香花生米……爸爸居然不咽口水,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他自己不吃,也不让妞妞吃,这可馋坏了妞妞。“人要学会控制自己,包括情感……”爸爸时常教导妞妞和她的妈妈,从这一个小片段就能够反映出妞妞爸爸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面对这些诱惑都能抵挡住,可想而之,他有多厉害。

这本书非常好看,同学们一起来看吧!

《妞妞》读后感 篇6

刚刚读了一遍《妞妞》,不,其实只是浏览了一遍,留着眼泪送走了妞妞。很欣慰作者又写了一集《死亡是不存在的》,慰籍了我心痛欲裂的心情。

佩服周国平,他不愧是一个哲人,能把这上帝制造的残忍事实描述的那样详细,那样的令人无法去面对,以至于我几乎读不下去,但一种强烈的意念仍促使我像作者一样舍不下妞妞,陪着妞妞体会那撕裂人心的痛苦。我想象不到做为妞妞的妈妈是怎样熬过来的,她是不是也像祥林嫂那样精神失常了?我痛恨着造物主制造了这些疾病,是的,还有谁能有这样的本领,玩弄世人于股掌之中?上帝啊,求你宽恕世人的罪,免去那些灾难和疼痛……我知道,我的呼声软弱到连呻吟都不如,世界上还有多少这样的生死离别在发生着,有多少无可奈何的哀告在充斥着上帝闭塞的耳膜。妞妞有幸拥有一本自己的书,尚可告慰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让那折磨你的病痛永远也不要靠近你,妞妞!祈祷你在天堂里是一个健全的小天使,无忧无虑,享尽在人间没有得到的快乐!

不想再读第二遍,不是的,而是不忍再读第二遍,不忍再一次触摸妞妞的痛,我只想记住妞妞的好,而不愿意再去经受那种熬煎。

什么也不想说了,看外面阳光多么的美好,风儿多么的温柔,生命是那么的美丽,我竟是这么的幸福!

什么腰缠万贯,什么冠冕堂皇,什么山珍海味,什么……;什么穷困潦倒,什么寄人篱下,什么生不逢时,什么虎落平川,什么……。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什么,只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什么都是了!

问好各位好友!祝福万安!

《妞妞》读后感 篇7

起初,是被这个书名给吸引了,札记意为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我的心中不由地产生一个疑问,不是我们读他的书吗?所以不应该是我们写札记吗?于是我带着这个疑问翻开了书本。

妞妞是一个可爱、惹人疼爱的孩子,她一出生就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这种病在婴儿中的发病率仅仅只有一万二千分之一,就这种不足万分之一概率的病让她的一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从那以后,他的父母也在为她动手术还是不动手术之间徘徊。

刚发现这个病的时候,也是动手术的最佳时机,但她的父母看了很多残疾人在社会上难以生活的报道,以及不动手术,所以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时机。之后,他们发现妞妞可能是具有音乐天赋,刚想用动手术的方式来挽救她的性命时,却已经晚了。

众所周知,癌是死亡的象征,而且患了癌症的人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妞妞很坚强。疼痛能忍的时候,她就会忍着,一个人坐在床上默默地承受着。实在忍不住时,她才会哭出来并喊着:“磕着了!磕着了!”她对音乐特别的喜爱,对文字特别的敏感,每次听音乐时都能准确地预报下一首,每次父母说出一个全新的词组,她都能记住。

看完整本书,我终于理解了题目,也许周国平先生是将妞妞看作了一本书,而他从妞妞中懂得了太多太多,所以才会取名为“一个父亲的札记”。

我觉得无论我们处在怎样的困境中,都应该像妞妞那样坚强,能忍就忍,忍不住也只是小声哼几句。在面临选择时,应该尽快做出适宜的选择,而不是之后来后悔。

妞妞,再见!愿你在天堂过得愉快!

《妞妞》读后感 篇8

近日,看了周国平先生的博客,读了周先生关于《妞妞》的介绍,立刻网购,书一到手,就开始读。

《妞妞》细腻的笔触,哲人的智慧,平凡而无以复制的爱,深深打动自己,几乎就是眼含热泪在读,作为父亲所有的、共同的爱产生强烈的共鸣,共振,那一份唯有父亲不能感受的五脏撕裂,六腑挫裂的难以言表的痛,深深折磨着自己,甚至有些忧郁,时而内心会告诉自己,将书撕碎,把它抛之九霄云外。

周先生可爱的女儿在经历短短的一年零八个月生活后,在短的不能再短的时间离开了无比深爱她的父母,踏上天堂的旅程。在家,一买回书,女儿就会抢着看,鉴于自己读书的内心感受,鉴于自己了解女儿在读这样悲情的书也会抽泣,悲伤,我在回家的路上就对女儿说:宝贝《妞妞》这本书太煽情了,你读了会伤心的。周国平先生写的非常好,宝贝,爸爸不想让你如此早的体会人世的痛楚,无奈,悲伤,你会伤心,伤着自己,还是不读的好,或者你大些后再读。女儿露出淡的不能再淡的笑,“爸爸我已经偷偷的读了一些了,我和你没说,我和你感觉不一样,妞妞,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她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她有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她的爸爸,智慧,拥有博大而细腻的爱,全身心投入在妞妞身上,妞妞是幸福的,世间又会有几个孩子象妞妞那样幸福。又会有几个孩子能拥有这样的爸爸”。本人立时无语,以掩盖自己眼中的泪,我也真正为周国平先生的创作能力折服,他让一个十二岁的女儿真正读懂了“父亲”。女儿又一次用她的阳光的心灵给了我刻骨铭心的读后感,我由衷的想喊:生个女儿真好!

《妞妞》读后感 篇9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种场景虽异乎寻常,却令人心碎地发生了。妞妞——那个不幸而又幸福的女儿,在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五百六十二天后,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依恋和渴望,带着父母加倍的宠爱,在父亲一次次绝望的祈祷中,悄悄地走了。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仅为一万二千分之一的绝症,但这万分之一的厄运偏偏落在可爱的妞妞身上,成了这个不幸家庭在劫难逃的百分之百。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世界上是存在绝望这种东西的!

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在这本书中,周国平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对于作者夫妇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

一岁半的妞妞,摇着她的小手,轻经地叹了一口气,停止了呼吸,离开了这个世界。至情至性的周国平却用他的笔留住了和妞妞相处了五百六十二个日日夜夜,妞妞的可爱与可怜,死亡阴影下抚育女儿爱哀交加的心境。韦尔乔亦实亦虚的线描插图,更让人感到似乎妞妞触手可摸。

《妞妞》读后感 篇10

“一个父亲双手托着他的病危的女儿,兀立在无人的荒野上。”

已经记不起是哪一次在书店偶然的翻开这本书,只是现在再翻开时却是带着悲伤。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被提前宣告死亡。这是生命的恶作剧吗?

“这里没有时间,没有生命,所以也没有死亡。这里是我们的乐园。”父亲与母亲在是提早让妞妞结束这痛苦的一生,还是带着看不见光的眼睛继续活着,哪怕将来也是飘渺不定中难以抉择。

“灯灯亮了,灯灯灭了……”孩童的稚言中仿佛也能感受到失去看到这个世界的权利的悲伤。死亡如同一个卑鄙的阴谋,一步步向妞妞收紧罗网。

文中曾经提到一对父母的17岁女儿身患重病到最后把父母从绝不放弃任何缥缈的希望陪伴女儿到最后疾病不止把女儿变得失去原本的青春活泼也让父母渐渐失去信心,身心俱疲,只希望女儿早些去了就解脱了,解脱女儿的痛苦也让父母解脱。所以我倒是觉得很理解父亲不给妞妞做手术的做法。

世间很多事无能为力。妞妞,不是爸爸不爱你,只是不想你再小小的身体要一次又一次接受冰冷的机械和药物痛苦的活着。

“你被孤单单地遗弃在永恒的黑暗中了。你那么弱小无助,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我们竟让你一个人出远门,你那双还没有学会走阳间的路的小脚丫,竟要独自去走那条阴森的冥路了。”

悲伤总是要面对的,总是要过去的。人不可能靠着过去的记忆活着。妞妞还是离开了。读到这里真的忍不住自己的眼泪。是啊,她才那么小,那么小小的身体,那还没见过这世界的色彩光芒的她就要永远沉睡在黑暗之中了吗?她才到这个世界不到两年,于很多人而言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亦或许是希望在世上留恋少一点。伤痛才能快些过去快些遗忘。

生命很残忍它逼你面对,又让你遗忘。生命又很美好,它为你带来快乐,我不记得是否是佛经里讲万物守恒,快乐多少痛苦多少。一切都是相等的。我自己是很相信的,这或许又是自己某种唯心的想法吧。

不求世间没有苦难,只求苦尽甘来。

《妞妞》读后感 篇11

我读过的书有很多,但最令我感动的是一本叫《妞妞》的书。它告诉我们,一个名叫妞妞的女孩,生下来就得了绝症。但她乐观、坚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渡过了灿烂却短暂的562天。

读了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妞妞是一个婴儿,她承受着成年人的痛苦,承受着老年人的死亡。可是,她却用微笑承受一切,用乐观面对一切,使我感动不已。

妞妞的爸爸也值得我们敬佩。他曾经说过:“我爱女儿胜过爱一切哲学。”妞妞在世的时候,他为妞妞找一切能治好她病的办法,为她写日记……,他给妞妞一份无私的爱;妞妞走了,他悲痛不已,心中却依然爱着妞妞。他的爱使我感动。

其实我很佩服他们,在接受现实后,夫妻两把女儿当作一个健康正常的宝宝照顾,日常护理很细致也罢了,补鱼肝油补钙补这补那打预防针,其实这些对他们的女儿来说已经不必要了,可是他们和宝宝都很坚强,陪女儿玩,给女儿买玩具,教女儿说话……没做过父母根本不能体会他们的心情!

父亲对女儿深沉而温柔的爱,让人心碎。从有女儿开始一直到实行安乐死,每一天每一刻,女儿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笑脸,每次发病,都被他记下来。我想这不单单是用笔记,这是印在心里啊,女儿在承受病痛的同时,父母也在承受着身心的剧痛!

书中的珍珍、胡大夫等好多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感动,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学到关爱、无怨无悔的精神。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弱小的渺茫的,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件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的发挥自己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当幻想没有了以后,你还可以生存,但是你虽生犹死。

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就像航海不能没有指南针,让自己的目标更远大一些,让我们的眼界再开阔一些,相信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