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篇1
故事的主人公尼尔斯曾经是一个粗野、顽皮、喜欢恶作剧的男孩。因为得罪了小精灵被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骑在白鹅莫顿身上跟着大雁经历了一次长途旅行。这次旅行非常艰苦,尼尔斯几次陷入危机,但这也锻炼了他的体魄,陶冶了他的心灵,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勤劳、善良、勇敢、自信的男孩。
说起这次旅行,不得不提的是大雁群的领头雁——从大雪山来的阿卡队长。她的年龄已经一百多岁了,性格坚强,眼光敏锐,飞行技巧十分高超,带领着雁群一次又一次地避开了狐狸斯密尔和海豹的攻击。特别是在雁群穿越海峡时,遇上了大风暴,险情重重,阿卡用它坚定的意志和丰富的经验,带着雁群安全逃离。倘若没有阿卡的帮助,尼尔斯跟莫顿的命运也许就会改变。
说了这么多也该讲讲书中的另外一位主角——雄鹅莫顿了。莫顿和尼尔斯以前是一对冤家,尼尔斯经常作弄它,拔它身上的毛。但在旅行中莫顿不计前嫌,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尼尔斯。同时莫顿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和大雁一起在蓝天翱翔。
在尼尔斯、莫顿跟大雁一起飞往拉普兰的过程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海底城市。在大雁就要穿过海峡时,突然卷起一阵狂风,使雁群被迫降落在一个海岛上。尼尔斯因为睡不着所以出去四处闲逛,就在这时海上忽然升起一座城市,高高的城墙十分气派。尼尔斯走进去,被一家兵器店里的一把精致的短剑吸引住了,城市里的人们都殷切地希望尼尔斯把短剑买下,而且还比划着说商品只值一枚铜币。可尼尔斯偏偏连一个铜币也没有,这时尼尔斯想起进城时在城门外看到一枚锈迹斑斑的铜币,便连忙飞奔出城去找。当他捡起铜币时,美丽的城市一瞬间又沉入了海底。这段故事写得诡异而神奇,让人看了流连忘返。
这本书不仅情节写得引人入胜,也描写了瑞典的旖旎风光,比如湍急的罗纳河,和河两岸的秀丽美景,还有奇怪的卡尔斯克鲁纳城。这些景色都让我似乎身临其境不能自拔。
最后,尼尔斯实现了他的梦想恢复了人形;莫顿也成了第一只和大雁一起飞翔的家鹅。没有梦想的人生是苍白的,让我们也循着他们的足迹踏上追梦的旅途吧。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读后使我大受启发。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调皮孩子尼尔斯因一次捉弄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小人。他骑着他家大白鹅跟一群大雁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知识,也结识了许多朋友,更懂得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使他在种种困难中受到了锻炼。最后,他回到了家中,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跟尼尔斯相比,我们同样顽皮,同样聪明。可他却在那次奇异的旅行中懂得了知错就改,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好习惯。我却不同,明明知道了自己的不对,还坚决不改。例如:在吃饭的时候,我总是低着头吃饭,一只手扶碗,另一只手却藏在桌底下。于是便常听妈妈说:“琳琳,吃饭的时候要一双手端着碗,不然跟别人吃饭时会觉得你没礼貌的。”我不情愿地“嗯”了一声。我表面上虽服从,心里却想着:这什么破规矩啊,没双手端碗就是没礼貌,好搞笑哦!这餐双手端着碗应付了,下餐又不一定了。所以,我也要尝试着学习尼尔斯知错就改的性格,坚持下去,我迟早会养成这个好习惯。
从爱调戏小动物的尼尔斯变成保护动物的尼尔斯,从中也经过了许多的机缘巧合,让他在种种危险和困难中渐渐学会爱护动物。我发现自己以前也会欺负小动物,看见邻居家的大黄狗,明明很怕,但还是喜欢逗一下它,拿狗尾巴动一下它的鼻子,它醒来后看到了我,那双凶神恶煞的大眼睛,我拔腿就跑。每次到外婆家总是喜欢追着公鸡跑,拿石头砸他,用水泼它。给猫喂饭的时候,还经常吓唬他们,害得它们不敢吃饭。想想以前的自己,跟一开始调皮捣蛋的尼尔斯有的一比。因此,现在心里十分愧疚,从现在开始,我要保护小动物,使它们不受到伤害,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本事,狗会看门,牛会耕田,猫会捉老鼠……都为人民做出了许多贡献,爱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我懂得了欺负小动物是很不道德的,我们要珍惜动物,爱护动物,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跟动物和睦相处,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篇3
这个星期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14岁,是个聪明、活泼、淘气、不爱学习、喜欢折磨小动物的孩子。他整天欺负小动物,常被妈妈打得屁股火辣辣的疼,还会被罚在家写作业。因为作弄小精灵,他被小精灵变成了小人儿。后来他坐在鹅背上,被鹅带上了天。
尼尔斯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他能从奸猾的狐狸手里逃出来,凭借的不是蛮力,而是智慧。尼尔斯还很勇敢,他看见大雁被狐狸叼走了,不顾自己的安危,勇敢的打败了狐狸,真了不起!
其实,尼尔斯原来也是别人眼里的坏孩子。后来,经历了种种磨难的尼尔斯,变成了机智、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著名儿童评论家安武林说过:“灾难是人生的磨刀石”。这话在尼尔斯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验证。正因为经历了那么多的灾难,尼尔斯领悟了朋友的可贵,从一个人见人烦的小讨厌变成人见人爱的小可爱,不但人人喜欢,连小动物都喜欢和他亲近。正如我们小学生在学校里,你只有帮助了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因为,帮助是相互的;你只有和别人团结友爱,别人才会和你团结友爱。因为,爱也是相互的。发现自己错了,要坚决改正,如果继续下去,小错误也许会变成大错误的。由于他乐于助人,所以动物们都很喜欢他,尼尔斯也从原来一个不爱学习,不爱护小动物的人,变成了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拥有善良品质的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为尼尔斯能有这种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的良好品德感到开心。我也明白了尼尔斯为何能骑着鹅去旅行的原因。在书中还有一个情节讲的是:尼尔斯如果要变回原形,就必须要好好保护雄鹅还有要让尼尔斯的妈妈把它杀掉。尼尔斯不想失去他的好伙伴雄鹅,宁可自己不变回原形,最后由于他的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使他变回了人形。
通过这本书,使我学会了一个人要具有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还要有勤于改正自己缺点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喜欢的人。我也知道了,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去危害他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尼尔斯那样,成为一个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对任何事情都抱定胜利的决心,成为坚毅、勇敢、善良、勤劳的好孩子。尼尔斯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一定会以他为目标,成为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篇4
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十四岁的小男孩,名叫尼尔斯。他不喜欢读书,非常调皮顽劣,生性粗野,经常作弄家里的小动物,所有的人都非常讨厌他。一天爸爸逼着他在家里读书,等爸爸、妈妈走后,他看到了一个只有巴掌大小的小精灵,尼尔斯用捕虫网逮住了它,结果被小精灵变成了和它一样大的小人,而且能通兽语,尼尔斯非常的难过,他怕爸爸、妈妈回来后会大吃一惊,他四处寻找小精灵,想求助它把自己变回去,结果怎么也找不到小精灵,这时尼尔斯看到家里的大雄鹅准备起飞跟随大雁去旅行,他想阻止雄鹅(名字叫莫顿)飞走,一下跳到雄鹅的背上抱住了它的脖子,结果被雄鹅带上了天,跟随了大雁去旅行。
在去拉普兰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尼尔斯用自己的智慧勇敢得救了很多小动物。有一次,一只大雁被一只名叫斯密尔的狐狸捉住了,尼尔斯勇敢地抱住了狐狸的尾巴,用随身带的小刀狠狠扎了它的屁股,狐狸痛的丢掉了大雁,大雁趁机飞走了,狐狸想从尾巴上抓住尼尔斯,尼尔斯跳了下来,和狐狸兜起圈子,跑着跑着也趁机爬上了树,狐狸在树下等着尼尔斯想抓住他,等着等着狐狸就睡着了,雄鹅莫顿趁机救走了尼尔斯,大雁的领队阿卡对尼尔斯感激不尽,从此他和大雁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一路上艰险又快乐的旅行,尼尔斯学会了用爱心帮助别人,不再捉弄小动物。听到了很多传说故事,了解了很多动物生存的方法,了解了很多人文掌故,欣赏了很多大自然美景。到达目的拉普兰后,他白天和大雁们一起嬉戏玩耍,晚上就和大雁们开篝火晚会,他的旅伴雄鹅莫顿也找到了自己的配偶(小灰雁邓芬),它们还生出六只小雁,等他们结束旅行飞回家后,尼尔斯不仅变回原来大小,而且变成了一个既善良又有责任心的小男孩,受到了父母和邻居们的喜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爱心,要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才能成为人们喜爱的孩子;我们要勇敢,在危难时刻,不要退缩,要勇敢的帮助别人;我们要有智慧,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勇敢地解决问题;我们要有责任心,在干某些事情时,一定要认真,坚持尽力的把事情做好;我们要爱惜小动物,不要去伤害它们,要多关心它们,它们也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大自然中有很多美景,我们要珍惜它,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篇5
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这一本既具有冒险性,又具有欣赏性的故事书中,我特别喜欢《熊宝宝》这一个惊险的故事了。因为,这个故事里面的情节既惊险又紧张;既学会了自救方法,也从中学到了一些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
这个故事的大体的内容是这样的:
当鹅群经过斯特曼兰特大工业区的时候,突然刮起了一阵非常强烈的大西风。风暴是刮得越来越大,好像要把整个大地给吞没似的。结果,又来了一阵狂风,把尼尔斯一下子给吹了下来,不过,幸好还没有受伤。
尼尔斯四处张望了一会儿,结果,令自己大吃一惊,他居然掉到了一个在他看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大洞里。当他吃力的往上爬的时候,被一只爪子给抓住了。尼尔斯定睛仔细一瞧,妈呀!不好了!原来尼尔斯是掉到了狗熊窝里呀!
本来熊妈妈是想让自己的两个孩子把尼尔斯当成一次美味把他分享掉的,结果,由于两个孩子的天真,却把自己到了嘴边的美食给变成了一个值得一玩再玩、爱不释手的小玩具。
不过,好景不长。在熊妈妈要让孩子们该睡觉的时候,熊妈妈说:“你们已经玩够了这个小家伙,现在把着每位分掉吃了吧!”
可是,这两个小家伙好像不太愿意妈妈的建议,就在妈妈的面前撒起娇来。最终,熊妈妈还是没有倔过着两个顽皮的熊宝宝。不过,两个熊宝宝为了不让自己的“玩具”逃跑,就想了一个主意:小熊们把尼尔斯夹在中间,为了防止他跑掉,布儒把他按在了爪下。尼尔斯本来打算又在夜里悄悄逃走的,但是,他也像小熊一样睡得死沉。当熊猫给爸爸回来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的醒了过来。他看见熊爸爸的那一副长相非常的害怕。
熊爸爸也非常警惕,他好像闻到了一股人身上的味道,在窝里走过来走过去。熊妈妈安抚了他好大一会儿,才渐渐地睡着了。可是,尼尔斯的一个大喷嚏却又把凶巴巴的熊爸爸给吵醒了,他一下子就在小狗熊边上发现了尼尔斯,他张开大嘴正又吃了尼尔斯,可是,熊爸爸的这一举动幸好被熊妈妈给拦住了,要不真的要把尼尔斯吃掉了,我真为他捏了一把冷汗呀!
不过,熊妈妈的这一举动,熊爸爸并没有执行,他再次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尼尔斯拿出了自己的防身工具——火柴,向熊爸爸的嘴里一扔,熊爸爸立刻痛苦地哀号起来,他一把就拎起尼尔斯,走到了自己睡觉的地方,但在睡觉的时候,也不会忘记把尼尔斯紧紧地按在大爪子下。我真为他担心他会不会被压死。
只要我们永远都有一颗保护自然界小动物们的心,那么我们的这一个大家庭就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朋友吧!
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这一本既具有冒险性,又具有欣赏性的故事书中,我特别喜欢《熊宝宝》这一个惊险的故事了。因为,这个故事里面的情节既惊险又紧张;既学会了自救方法,也从中学到了一些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篇6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也是第一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冒险小说,这本书的作者是塞尔玛?拉格洛夫。
中的主人公尼尔斯·豪格尔森是个顽皮、捣蛋的孩子,他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和放鸭,经常捉弄家中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见到他都会咬他,他用木鞋打牛,扯公鸡的鸡冠,揪黑猫的尾巴……甚至多次气的***妈站在那里哭。
一次,他捉弄了铜在村庄里的小精灵,被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遭到了动物的报复,做坏事要遭报应的,他还没能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又被家里的大雄鹅带上了天,家鹅决定和大雁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已久的拉普兰。途中巴尔斯展开了一段难以想象的奇幻冒险之旅。
尼尔斯经历了各种磨难,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鹤之舞表演大会”上,狐狸斯密尔偷袭大雁们。
鹤之舞表演大会是一年一度的动物集会,大家在这天不用担心被凶猛的动物伤害,不论飞禽还是走兽,在这一天,都会参加这盛大的集会,雁群也不例外,尼尔斯骑在雄鹅莫顿的脖子上,一起赴会。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狐狸斯密尔却悄悄潜入了雁群,准备痛下杀手时被尼尔斯发现了,狐狸群咬破了斯密尔的耳朵,并把他驱逐了,后来斯密尔寻雁群报仇,每次都被尼尔斯发现。
尼尔斯随雁群扶危济困,从顽皮的孩子成长为善良,勇敢,智慧的小英雄。
儿童评论家安武林说过:“灾难是人生的磨刀石。”正因为这些灾难,尼尔斯才成长为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大雁开始不愿接纳尼尔斯,到后来成为朋友,也是尼尔斯的成长过程啊!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 篇7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代表作。整本书围绕一个叫尼尔斯的十三四岁男孩,变成精灵以后骑家鹅随大雁群旅行的故事展开情节,用尼尔斯旅行途中的所见所闻,用生动有趣的文字详细的给读者介绍了瑞典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自然现象,是一本融趣味、科学、人格道德与一体的科普读物。书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满满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么美,那么让人喜欢!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童话书,不是完全的虚幻,而是完美的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虚幻是尼尔斯变成小精灵,懂动物语言,其他都是用现实来注释。这是其他童话书所不能比的,可以说,这是一本现实版的童话书。这本书的语言活泼有趣,叙述自然流畅,故事转承起合注意细节联系,把瑞典社科、人文、自然一一道来,不枯燥,不乏味,读之引人入胜,是难得的佳作。
尼尔斯本来是一个调皮顽劣,爱撒谎,爱欺负小动物的男孩,自从他变成小精灵以后,成了一个到处受威胁,被欺负的对象,境地的转变,让尼尔斯的思想也开始了转变。在旅行途中,通过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状况,尼尔斯慢慢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变得积极阳光起来,遇事不畏惧,不退缩,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觉得,在生活中,什么事都怕换位思考,做事前,先设身处地的替对方着想,什么事解决的就轻松多了。
另外书中还提到铁厂与野生动物共处的矛盾,荒火与持续种植树木的可持续发展,在一百多年前,作者就有这种理念,在现在看来,十分难得。
我觉得一部好的作品,首先要言之有物,要有充沛的真挚情感,其次才是文章写作的技巧。《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就用平实的语言,构建出一个逻辑缜密,情感饱满,内容丰实的故事框架,不讨巧,不堆砌华丽辞藻,不引经据典,实在难得。这部作品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名副其实。
我喜欢的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很适合评价塞尔玛·拉格洛芙的这本书,摘录如下,作为本篇的结束语。
“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
语言要和人物贴近,写对话就应该普普通通,家长里短,有一点人物性格,神态,不能有多少深文大义。作者的态度、感情不能跳出故事去单独表现,只能融化在叙述和描写之中,流露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