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研究报告

笔构网

2025-10-05报告

请欣赏五年级研究报告(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经过哪几个阶段?汉字字体分别在哪个朝代使用?这些字体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查找图书

2、网络搜索了

3、请教别人

三、资料整理

1、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字体朝代:甲骨文用于中国商代后期。金文上至商朝早期,下至秦国统一六国。小篆发明于秦朝。隶书盛行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形成于汉代。行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3、字体特点:甲骨文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细瘦、笔画多放单折等。金文字数不多,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小篆笔画横平竖直,圆致均匀,粗细基本保持一致。隶书字形稍扁,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运转龙蛇、一气呵成。行书书写快捷,飘逸易识。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的演变历史久远,其始于殷商,定形于宋代。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甲骨文始于商代,金文始于商代,小篆始于秦朝,隶书始于汉朝,楷书始于东汉,草书始于汉代,行书始于东汉。

3、甲骨文图画性强,金文字数不多,小篆笔画横平竖直,隶书笔画直立,楷书笔画简单,草书一气呵成,行书飘逸易识。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我们班只有四个姓王的同学,但我认为姓氏是十分值得研究,于是我就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有关王氏的书、上网查找信息问家人有关信息。

2、了解王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有关王姓的名人。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到20xx年为止,王姓是中国第三大姓。信息渠道是书籍询问查阅。涉及方面王姓的来源和历史。有关王姓的名人诗人,王安石,王之涣,王维,王勃,王羲之,王昭君,王昌龄,王献之……此信息是通过书籍和教科书的来的'。王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队全国户籍人口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显示王姓超过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除中国以外在朝鲜韩国也有王姓的分布。这是王姓人口数量的统计,此信息是通过资料查找手机、上网、电脑、书籍和教科书。

四、结论

1、在中国河北辽宁山西广东等也有姓王的人口在这些省内王兴君为第一大姓,王姓历史悠久,名人中国如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书圣王羲之,唐代诗人王勃,王维,王昌龄,王之涣……

2、在20xx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王姓目前是前三名,暂时排名第一,已经超过了李姓。

3、王兴是当代中国人第二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姓氏,我为我们王姓祖先的创造感到自豪。

4、虽然王姓目前暂排第一,可是在20xx年国家重新统计了一番,把百家姓定了下来,目前王姓排名第二,李姓现在是第一名。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1、刘氏姓氏的起源

2、刘氏姓氏在中国的历史名人

3、刘氏姓氏的排名

二、研究方法

1、网上查阅

2、查阅资料与报刊

3、询问他人

三、资料整理

1、起源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刘姓又是华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史传说时期。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刘姓出自黄帝之裔、帝尧陶唐氏,他的后人受封于刘邑,建立刘国,其子孙后来以邑名为姓,遂成刘姓。

2、历史名人

我国“刘”姓有汉武帝、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刘秀。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刘备。“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六国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南朝词人刘寸。刘禹锡唐代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干国元勋刘少奇。

3、姓氏排名

刘姓是中华民族的大姓之一。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0.05%随机抽样资料统计,刘姓为全国第四大姓,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5.4%在6000万人以上。

四、研究结论

1、我国“刘”姓源远流长。

2、在历“刘”姓人才辈出。三国刘备,诗人刘禹锡,开国元勋刘少奇……

3、“刘”姓是全国第四大姓。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书法家们的这么多作品,都有什么历史呢?如何保存历代名人书法作品?书法家的作品有哪些?

二、研究方法

1、请教历史,书法老师。

2、翻阅书法家的作品,字帖中的介绍。

3、搜集网络资料。

三、资料整理

1、书法作品的历史,中国书法随着中国历史不断发展,从早的甲骨文到后续的青铜文(金文),再到小篆(篆书),隶书,楷书,等书法体系的形成。而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书法习惯和风格的诞生。这原因可能是朝代变更,或许是社会变化。中国书法史其实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清晰的侧写。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那就是家形文字或图画文字。书法的演度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

2、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一

工巧:创作之巧之作应与书者自身的功力相当,方为“正宗”。汉隶《曹全碑》,《张景碑》和小楷,特别是蝇头小楷,都表现出工场之美。工巧之作给人以直中绳,方中规、经纬合度,书写得心应手、余裕有余之感,它不是枝枝节节而为,是书者苦心经营、精工雕琢的积极成果。

3、如回保存过去的名人作品。

中国书画用宣纸做绘画材质,由于宣纸本身性质很稳定,排除人为破坏,虫蛀,受潮这些情况,中国书画作品保存1000年左右都没有问题。宋代距离现代正好1000年左右,这也是我们现在能看到宋代以后的书画的根本原因。

古代名家书画作品保存大概有以下几类:其一,装裱保存。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是保存书画的最好办法,既可以保持画芯的完整又能方便携带和保管。

其二,临摹保存。东晋距离现在已有1700年,按理说,远远超出了宣纸的生命周期,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兰亭序》,是因为唐代著名书法家冯承素按照王羲之的书法笔意临摹出来的。

四、研究结论

1、书法作品的历史

从早期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已经六千年了。从图画,到文字,真的很漫长!因此汉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

2、历代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之一

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分水岭。所以认识它很必要!方正,整齐,粗细,是它的特点!

3、如何保存过去的名人书法作品,这里提到了①装裱保存②临摹保存。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5

一、研究目的

伴随着新春的来临,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不仅对交通造成影响,还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医院里增多了很多病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空气污染呢?那又怎样去治理这种污染呢?因此,我就想通过研究,来解开这个不解之谜。

二、研究方法

1、通过上网查找,电视新闻。

2、询问家长。

3、亲身感受,雾霾好可怕。

三、研究内容

1、基本情况

随着空气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阴霾天气都会有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通过我的`了解,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形成就是因为这细微的灰尘,大家用符号“∞”表示。霾的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十天以上。由于阴霾、轻雾、扬沙、烟雾等天气现象,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天气温度、颜色气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雾霾危害

通过介绍,雾霾是那么的可怕。在这里,希望一些无知的小朋友能够在雾霾天气尽量的不去室外呼吸。有的人在室外,希望能够带上防雾口罩。如果大量在室外呼吸空气,会导致死亡。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轻视这个东西。

四、研究感悟

说雾霾可怕,但他也不是那么可怕;说雾霾不可怕,但是说起来真是有些害怕。只要大家能够少放烟花,少吸烟,多植树。我们就可以多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那样,我们的自然灾难也变少了。让我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五年级研究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手机如今都是我们的随身物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今人人都有手机,有了手机就会一直低着头看手机。在公交车上也会看手机、在路上看手机,在睡觉时躺着看手机,甚至在写字时也会看手机。这些现象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不便,而且也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对此我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阅读书籍,上网查阅,寻找相关新闻、资料。

2、把查找的资料整理,得出后结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玩手机对人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各种疾病。如:手机看多了以后就会得颈椎病或者全身酸痛,这样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

2、对学习有影响,如:一天都在玩手机,没有写老师布置的作业,长期导致成绩下降,被老师责骂。

3、在路上看手机发生的危害,如:在路上一直低着头看手机,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掉入正在施工的下水道。

四、研究结论

一般长期看手机会得各种病,人们要控制好玩手机的时间。

长期玩手机对学习有影响,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自控力。

长期玩手机会掉入下水道,发生车祸,在路上的时候要多提高注意力。

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尽量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多花时间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