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笔构网

2025-10-05教案

请欣赏《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精选23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8+650+30

6+2834+9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4.)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生:34加25从个位加起,个位4加5得9,表示9个1,对齐个位写9.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对齐十位写5,结果得59.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

生: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

生:个位4加8等于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

生:个位是4个一加8个一,得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

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

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

生: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

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师:最后得62.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

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师:同学们编的这些题里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54+25这道题不符合要求.

师:为什么?

生:54+25,个位相加不满十,不是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从编的题里选两道进位加法题,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多做.

集体订正.

4.课堂作业:做一做的第1,2,3题.

5.思考题.

在□里填哪些数合适?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教学重点是讲进位加法计算法则中的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首先通过计算34+25,复习笔算加法计算法则前两条,然后把算式中的25改成28,使它变成例3:34+28,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会使学生感到突然,又把加法的三条法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教师紧紧抓住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采用直观教具演示,并带领学生边摆边说边算,具体形象地讲明了算理.

通过填数和自己编题,进一步突出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由学生任选练习题的作法,是把作业主动权交给学生,变学生被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为积极参与练习,同时给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留有余地.

思考题是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做教学要求.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做.

这节课从感知——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3、实现迁移,正确口算几千几百加几千几百、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加法。

(二)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卡片。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

(1)准备题:35+20 73十10 61+30+8 55+4 83+6 23+50+7

61+30十8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连加算式,那么23+50+7呢?

(2)口答:420里有()个十360里有()个十

4200里有()个百3600里有()个百

2、发散思维。

(1)例1口算42+36

讨论:这是一道几位数加几位数的.口算题?

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口算?

学生讨论后,可能会出现下列口算方法:

每一种都请学生说说理由或想法。表扬有如此多种的想法,思维

灵活,然后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捷?

学生会说③和④——因为计算步数少。

教师告诉学生③和④实属同一种计算方法,只是书写不同而已。(2)练一练:课本第100页“练一练”1。

(3)四人小组人人说说计算方法:

54+22 37+62 17+81 24+74

21+76 45+34 53+46 15+82

(4)试一试:420+3604200+3600

你打算怎样算?

利用转化:42个十+36个十=78个十=780

42个百+36个百=78个百=7800

(5)看课本第100页理解一遍。

(6)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你用了什么方法?

3、巩固练习。

(2)把算式和答案用线连接起来。

32十46 870 43+51 69

18+71 78 27+42 8500

250+620 89 7200+1300 94

(3)你能较快地口答吗?(卡片形式)

34+34 270十520 360十300

25+72 2500+4000 6300+2200

(4)课堂作业:课本第101页“练一练”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3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充分利用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通过例1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总结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分析、思考、交流等过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出示动画: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P91-93例1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二年级一班有23人,

二年级二班有31人,

二年级三班有32人,

二年级四班有39人。

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3)选择书上例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 23+31=

(4)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

23+30=53 53+1=54

31+20=51 51+3=54

(5)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方法总结: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

(6)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

(7)引导完成。

(8)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出示动画: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P91-93例2

(9)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P93 做一做。 2.练习十九第1题。

3.练习十九第2题。

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3+31=

方法一:3+1=4 20+30=50 50+4=54

方法二:23+30=53 53+1=54

方法三:31+20=51 51+3=54

32-10-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 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1、 口算题(略)

2、 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二、 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 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 知识应用。

1、 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 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 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 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名学生板演:34+25=

2.口算。

5+7 8+6 50+30

6+28 34+9 57+3

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28分成20和8,用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4.)

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生:34加25从个位加起,个位4加5得9,表示9个1,对齐个位写9.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对齐十位写5,结果得59.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师:从哪位加起?

生: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

生:个位4加8等于 12,满十了。

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2.教学例3.

(1)边摆边说。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

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

生: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

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

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

(2)边摆边算。

师:个位4加8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

生: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

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

师:最后得62.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 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

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

(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

56+37=

3.教学例4.

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

师板书:

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

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

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

师:十位上4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最后得70.

4.总结法则。

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个位满十了要进位。

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

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

全体齐读。

(三)巩固反馈

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

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

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

师:同学们编的这些题里有没有不符合要求的?

生:54+25这道题不符合要求。

师:为什么?

生:54+25,个位相加不满十,不是进位加法题。

师:请同学们从编的题里选两道进位加法题,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多做。

集体订正。

4.课堂作业:做一做的第1,2,3题。

5.思考题。

在□里填哪些数合适?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教学重点是讲进位加法计算法则中的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首先通过计算34+25,复习笔算加法计算法则前两条,然后把算式中的25改成28,使它变成例3:34+28,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会使学生感到突然,又把加法的三条法则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教师紧紧抓住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采用直观教具演示,并带领学生边摆边说边算,具体形象地讲明了算理。

通过填数和自己编题,进一步突出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由学生任选练习题的作法,是把作业主动权交给学生,变学生被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为积极参与练习,同时给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留有余地。

思考题是为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做教学要求。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做。

这节课从感知——理解——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1、“想想算算”,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 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态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口算下面各题。

53+20 36+40 28+30 57+20

76+3 43+2 65+2 31+4

57+8 76+6 48+5 29+4

提问:口算时,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哪一位上?个位数呢?

2、 口算。

(1) 做第3页复习题。

(2) 口算下面各题。

24+30+5 36+40+3 27+10+5 57+20+8

3、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第1题。

(1) 出示例题36+43=

(2) 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进行口算?

(3) 问: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个位上的3呢?你认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这就要把43怎样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样加?(师配合板书:36 + 43 = )

40 3

(4) 谁来告诉大家,口算36+43要怎样算?

2、教学例1第(2)题。

(1) 出示例题57+28=

(2) 提问:按照第(1)口算的过程,这一题可以怎样算?

(3) 你是怎样想的?师配合板书。

(4) 再指名几人口述57+28的口算过程。

(5) 问:这道题可以怎样算?

3、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也就是几十几加几十几。口算时,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十和几,然后把几十几先加几十,再加几,就可以算出得数;还可以按照刚才相处的方法算出得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 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做在书上。

(2) 检查得数。

(3) 比一比,说一说。

(4) 指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直接先加几十,然后再加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2) 每组题里上下两题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四、课堂小结: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怎样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7

学习内容:第9页例1 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为什么?

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 26+30= 45+20= 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 3 6

+ 3 0

6 6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本套教材乘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四个学期进行,具体编排如下表:

学期

内容

二年级上学期

表内乘法

三年级上学期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三年级下学期

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学期

三位数乘两位数

2.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3.变化。

义务教材:六年制六册。

⑴口算。

①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3020和30030,义教放在六年制六册例8。

②例1的做一做让学生利用迁移解决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1230(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123在三年级上册解决了)。义务教材也在此处解决,例3、4及做一做中。

③对口算的整体要求不变,但按难易程度重新调整,加强学生的探索性。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1531503的类型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中。义教是此处(六年制六册)例1、2解决的。

⑵笔算。

①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相应内容都后移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都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

②关于估算。

义务教材是在六册教学了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后才安排估算的内容。在课标教材中,把估算做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从100内的加减法就开始学习估算,加强了估算的教学。

三、编排特点

1.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四、具体编排

1.口算乘法。

⑴例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①呈现一幅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境图,把乘法口算的教学置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②图下面先出现解决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接着,提出要送多少封信?的问题。

③关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算,再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⑵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①呈现给学生一幅要解决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问题的情境图。

②下面呈现出不同的估算方法:I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II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③做一做,呈现给学生一幅两个小朋友在估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的情境图。用于及时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④教学时,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独立运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在说的活动中取长补短,加深对估算过程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达成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笔算乘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教学内容。

⑴例1。(不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一幅妈妈给小红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解决一共要付多少钱?问题的算式:24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②图下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方法。教材借助小红这样算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③教学时,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⑵例2。(进位的乘法。)

①呈现给学生下围棋的情境图:有两个小朋友下围棋,运用旁边小朋友思考的方式显示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由小精灵聪聪告诉大家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并显示算式:1919=__。

②接着,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画面,呈现给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1919的笔算过程,了解进位的方法。

③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评议时,注意强化不同方法的计算过程,促使学生了解各种方法。对于用竖式计算的评议,突出进位的.过程,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把处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问题的技能,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

⑶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4、7、8题,是情境题。教材呈现给学生具体事例的情境,配以文字给学生提供信息数据,提出实际问题。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整理和复习

主要是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同时,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⑴呈现给学生哥伦布竖鸡蛋的文章,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约有多少字?接着,教材运用小朋友对话的形式,展示不同的方法。

⑵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接着,借助学生展示方法中的估算、口算、笔算,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相应的计算方法。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总结成法则,只要求表达的意思正确。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害怕数学。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例如,口算内容中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笔算内容中妈妈买书的情景......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讨计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学习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提倡算法多样化,关注学生形成技能的过程、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材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其呈现方式,都体现了改革的理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43+5= 47+2= 6+51= 4+22= 43+50= 47+20= 60+51= 40+2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教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23+25。

教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因为这是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和。

教师:怎样计算23+25呢?我们还是先用计数器来计算,同学们用计数器计算已经有经验了,老师就不再提示,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用计数器计算,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

学生用计数器边演示边汇报:我先在计数器上拨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这个数上加25,先在个位上加5,再在十位上加2,这样我就知道23+25=48了。学生汇报到这个地方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把5加在个位上,2加在十位上呢?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5是5个一,个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一,所以应该对着个位加;25中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数就表示多少个十,所以应该把2加在十位上。

教师:你们觉得在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时强调的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这个计算方法在这里适用吗?

学生:适用。

教师:所以我们知道在计算加法时要遵守的一个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板书: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我们用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的计算方法在计数器上算出23+25=48。除了在计数器上算,我们还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口算23+25应该怎样算?

指导学生说出口算23+25时,要先算20+20=40,再算3+5=8,最后把40和8加起来得48,所以23+25=48。

教师:看看第67页中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算的,他应用的是什么计算方法?

学生:小男孩使用的就是口算方法。

教师:书上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算。同学们以前学过竖式吗?

学生:没有。

教师:现在老师教你写竖式。

(教师边说边板书)先写上第一个加数23,然后在第二排写第二个加数25,在写25时,请同学们告诉我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教师:对了,第二个加数要写在第二排,而且写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哪个同学来写第二个加数?

抽学生在黑板上写25,其他同学给他检查写得对不对,主要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

教师:现在两个加数写好以后,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一个加号,表示两个数相加,然后在两个加数下面画一条线,把加数与得数分隔开。现在我们对齐相加,个位上3加5得8,在个位上写8,十位上2加2得4,对着十位写4。所以23+25得48。这样的竖式同学们会写吗?

学生:会。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7+21。

学生计算时,教师来回巡视,做必要的指导。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同学检查是否按竖式的要求写的,相同数位上的数是否对齐,结果是否加正确了。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格式、方法、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9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一横排的题目。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小棒图,你觉得这些小棒在摆放时注意了些什么?

学生:这些小棒都是整捆小棒对着整捆小棒,单根小棒对着单根小棒这样摆放的。

教师:也就是说,这些小棒在摆放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注意到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教师:这样一齐,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两堆小棒的几个十和几个一。

教师:请同学们口算出它的结果,把算式填写完整。

学生口算后填算式。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3+42,51+33。

学生计算,抽一个学生进行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看第69页第2题,这是一个口算游戏,同学们明白这个游戏怎样做吗?

学生:这个游戏的做法是一个学生说出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另一个同学迅速地口算出结果。

教师:你们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出题的同学,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题一定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不进位的,也就是说个位上两个数相加的和要小于10,十位上两个数相加的和也要小于10,这样的题同学们会出吗?

学生:会。

教师:好,同桌的两个同学开展这个游戏。

学生游戏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位值表、课件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1)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要求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2)核对答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

师: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这里的口算题,即使复习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探究新知识作了铺垫。)

二,新授

1.口算 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1)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2)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置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A. 整十数加整十数 个位数加个位数

30+20=50 8+5=13 50+13=63

B. 38+2=40 40+23=63

第7种方法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置表)

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A.38+20=58 两位数加整十数

B.35+25=60 60+3=63

第9种方法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把书翻到P41,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置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得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

1、师:其实,挑两样东西的方法很多,你看

38+29 挑的是什么?

34+28 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

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置表上先圈后写。

2个同学 详 略

2.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 ,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在是习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本领有多大,我们去玩个游戏。(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1

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课本第15—17页例1、练习四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

三、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课本15页的情景图,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3+5811+57+35+2815+45

23+7517+4027+6838+15

(二)探究新知

1、新授: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师出示15页的动物图片。

2、学习例1

(1)师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统计表。

(2)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3)师投影出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4)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8+25)

(5)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6)找学生说说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解决的方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

98从个位加起:8+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25十位9+1=11再加上进位1是12,满十向百位进1。

123十位写2,百位写1,98+25=123。

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计算认真,不算错数,不抄错数。

3、做一做(课本16页)

找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停止。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16页做一做2,17页练习四第2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以及整十数、整千整百数加整千整百数的口算和万以内笔处加法(包括连加)的计算方法、验算方法,并有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关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地分析解答。

教学重点:

1、口算、笔算及验算

2、三个数的连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第1、2题开火车口答

二、笔算和验算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校对。

第4题做书上

四、应用题

第5题注意:有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求出来后才可以求第二个问题。

第6题做好后,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第7题先看图理解意思,再让学生编题,最后解答。

教学过程:

一、口算第8题做书上

二、笔算和验算第9、10题独立完成

三、文字题和应用题

1、第11题同桌互对

2、第12题

3、第13、14题独立完成

4、第15题让学生口头编一编。

思考题:摸到红圆片的可能性大。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字号。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无敬畏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要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

看!玩具店到了,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插图中的小朋友起个名字,男孩叫小明,女孩叫小芳。

二、探索新知。

1、同学们,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出示商店图)小明和小芳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购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帐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

2、提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同时板书算式:

(1)小明应付钱:44+25= ( )

(2)小芳应付钱:44+38= ( )

4、谈话:这两道算式如果用竖式计算,我想每位同学都不成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算的机会是很多的`,小明和小芳到商店来的时候就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5、反馈:通过交流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算法:

第一道算式:44+25= ( )

(1)先算44+20=64,再算64+5=69;(2)先算44+5=49,再算49+20=69;(3)先算40+2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4)先算4+5=9,再算40+20=60,最后算60+9=69。

第二道算式:44+38= ( )

(1)先算44+30=74,再算74+8=82;(2)先算44+8=52,再算52+30=82;(3)先算40+30=70,再算4+8=12,最后算70+12=82;(4)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70+12=82。

6、再次交流,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7、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8、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时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9、对表现出色的小朋友进行表扬。

三、巩固深化。

1、算一算、比一比。(做想想做做第1、2题。)

(1)电脑出示第1、2题,让学生看清题意后把口算结果直接写在书上。

(2)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3)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如何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想一想、填一填。(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2)电脑验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比一比、算一算。(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学生先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

(2)口算结束后交流算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

(4)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

4、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做想想做做第5题。)(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并请学生说说估算的理由,将估算结果和口算结果对照,看有无错误。

(2)其余每组题同桌合作完成。

(3)集体反馈,电脑验证。

(4)讲述:在口算之前先估算可以预测口算的得数。在口算之后再估算,可以检验口算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今后自觉地在计算前或计算后进行估算。

5、解决实际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7题。)

(1)出示第6题。

提问: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几条路?学生回答后逐一阐述每一条线路。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先估算,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解答另外两个问题的想法。

让学生到讲台前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并对讲述有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

(2)出示第7题。

让学生弄清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教师对后进生予以帮助。

集体反馈。让学生将自己分析、思考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同学间相互补充、相互评价。

四、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回家后,也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算。34+53

2.口算。

(1)7+68+49+56+8

7+55+86+64+6

3.订正板算。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4.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新课。

1.看教科书P11例3。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看P8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

列式:36+35=

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

得到6捆11根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

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追问:个位满十,十是10个什么?(10个一)

向十位进1,1是1个什么?(1个十)

(2)根据上面用小棒摆的过程,写竖式算一算。

2.请同学用刚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复习中老师改过的题37+53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提示:个位7加3得10,个位满10,怎么办?该怎样写?

教师说明:个位7加3得10,满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

3.学生独立做教科书P11做一做中的两题。

注意下边的提示,边做边说过程。

4.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与复习板演题比较,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它们有什么不同?

复习:个位相加不满十。

新课:个位相加满十。

师讲:像今天这样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的加法,就叫进位加法。

板书:进位加法。

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我们要注意什么?

三、小结:

笔算加法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提问:书上的小朋友还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如果从十位加起,要注意什么?

教师说明:笔算加法还可以从十位算起,算十位,一定要看个位满不满十,个位满十,十位相加的和要多1。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5

一、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课本第15—17页例1、练习四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

三、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课本15页的情景图,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3+5811+57+35+2815+45

23+7517+4027+6838+15

(二)探究新知

1、新授: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师出示15页的动物图片。

2、学习例1

(1)师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统计表。

(2)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3)师投影出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4)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8+25)

(5)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6)找学生说说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解决的方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

98从个位加起:8+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25十位9+1=11再加上进位1是12,满十向百位进1。

123十位写2,百位写1,98+25=123。

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计算认真,不算错数,不抄错数。

3、做一做(课本16页)

找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停止。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16页做一做2,17页练习四第2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两辆车)今天我们就和全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去郊游,好吗?

2.师:(电脑演示教科书主题图中四个班的小朋友)可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呢?

3.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

4.师: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二、新授

1.教学“不进位加”中的例1、例2。

(1)学生独立尝试。

①师: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②请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③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6+34这题先不讲)

(2)小组讨论。

①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式要注意什么?

2.教学“进位加”中的例3。

(1)36+34=70。

①师:这里还有一题,你是怎么算的?(请刚才板演的学生说一说)

②师:哦,先算个位上的6+4=10,怎么写呢?在个位写几?十位呢?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表示1个十。再算十位上的3+3=6,6+1=7,合起来就是70。

(2)教学例3:36+35。

①师:大家能通过计算帮助学校解决了乘车的难题,真了不起。可我还有个难题,就是一班和三班能合坐一辆车吗?为什么?

②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③学生尝试。

④师:你是怎么算的?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算法?为什么这道题你们都从个位算起,不从十位开始算了呢?

(3)算法: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

3.出示课题。

(1)师:这三道算式和最后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3)师: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呢?

4.全课: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三、练习

1.买商品。

(1)师: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皮卡丘就想请大家帮个忙。它想买两件小家电,我们陪它到家电城看看好吗?(电脑演示商品)

(2)师:谁来为皮卡丘介绍一下商品?

(3)师:皮卡丘只有90元钱,请你帮它选两件小商品,用竖式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

(4)学生计算。

(5)汇报:你为皮卡丘选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

2.比一比谁最棒。

师:皮卡丘谢谢小朋友们的帮忙。它请我们四人小组每个小朋友轮流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三个小朋友列竖式计算,提问题的小朋友还要负责批改。最后还请你们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做得怎么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3. 初步体会估算在解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你喜欢玩具吗?

师:我也喜欢玩具。(出示模拟商店)小胖努力学习,取得了进步,今天妈妈特地带他来玩具店买玩具,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小胖想买足球和长颈鹿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呢?怎样列式呢?你是怎样算的?

生:34+25

师:怎么计算,可以怎么想呢?

生:(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算法)

二、探究新知

师:小胖又改变了主意,他不想要长颈鹿了。他想买足球和小飞机,可妈妈只带了60元,够不够?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胖算一算吗?

师:一共花了多少钱?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8+25

师:小胖估计了一下要60元,你说够不够?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丁丁也说不够,到底够不够算算就知道。

(1)探究算法

①学生独立使用位值板摆小圆片或小组合作摆。

②全班交流、自愿板演并说想法。

③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算法,但计算结果都相同。那现在能肯定小胖的估算结果够不够吗?

(2)归纳算法

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第1、2种是先两位数加整十数,再两位数加一位数; 第4、5、6种是先两位数加一位数,再两位数加整十数; 第3种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这几种算法都是通过分拆,变为原来学的本领进行计算。

问:你喜欢哪一种?

三、巩固练习

1. 练一练

师:如果我买小熊和船模,怎样列式?要多少元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一起帮我算一算,好吗?

生:28+29 学生汇报算法。

(1)自己先将选的两样玩具的钱数列式计算、验证先前的估算结果够不够。 如娃娃和足球27+25=? 50元 帆船和汽车29+56=? 80元

(2)交流算法,集体评价。

(3)数学书第3题。

学生任选两题计算(可用不同算法)、组内交流核对。

2. 选择。(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1)15+37=( )

① 42

② 52

③ 62

(2)49+24=( )+ 23 =73

① 60

② 69

③ 50

3. 判断。(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

(1)26+18=34 ( )

(2)75+19=94 ( )

4. 请你动手算一算,看看谁算得最快最正确?

38+29

27+34

47+34

34+28

25+48

48+38

5. 现在每组都有100元体育用品店的'购物券。请你们小组合作,用这张购物券来买体育用品,每种物品仅限一件!看看哪一组买的用品最多,总价最接近100元!

哪个小组按要求挑的体育用品最多,总价最接近100元,而且计算正确,哪组就是今天的冠军!

四、课堂小结

今天去玩具店有何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起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四、教学准备:练习卡片、实物投影仪。.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练习

1、填空

十个一是( ),十个十是( )。

2、 8+7= 9+6= 30+50= 40+60=

3、38+39= 36+58= 280+390= 350+570=

师:第2题我们口算就能很轻松的算出答案,可是第3题,我们再用口算就比较麻烦,也容易出错 ,那以前我们是怎么算的呢?

(指名说)谁愿意到黑板上笔算这4个题?(学生用竖式笔算,并引导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新授

教学知识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思路:

学习例1

(1)投影出示P15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引导观察中国特有种数的动物情况。

师:同学们,这几类动物中中国特有的种数分别是多少?你们能根据中国特有的种数的数据,提出几个有价值的加法问题吗?(学生提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等等)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你们会计算吗?愿意自己尝试一下吗?如果遇到问题和你的合作小组一起讨论解决。

(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在计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指名说)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错,这就是我们同前边学习的不同之处-----需要连续进位。

师:谁愿意再来和大家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指名说计算算理)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连续进位,也就是说: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P16做一做第1、2题(巩固笔算算理)

2、变式练习:课本P17练习四第2、3题(训练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综合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请把错误改正过来。

76+25=91 89+13=111

7 6 9 8

+ 2 5 +1 3

9 1 1 1 1 (训练综合改错能力)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的问题,我觉得大家真是了不起。谁再来说一说如何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好吗?

(指名说)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八、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19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3、实现迁移,正确口算几千几百加几千几百、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加法。

(二)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卡片。

(四)教学过程

1、以旧引新。

(1)准备题:35+20 73十10 61+30+8 55+4 83+6 23+50+7

61+30十8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连加算式,那么23+50+7呢?

(2)口答:420里有()个十360里有()个十

4200里有()个百3600里有()个百

2、发散思维。

(1)例1口算42+36

讨论:这是一道几位数加几位数的'口算题?

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口算?

学生讨论后,可能会出现下列口算方法:

每一种都请学生说说理由或想法。表扬有如此多种的想法,思维

灵活,然后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捷?

学生会说③和④——因为计算步数少。

教师告诉学生③和④实属同一种计算方法,只是书写不同而已。(2)练一练:课本第100页“练一练”1。

(3)四人小组人人说说计算方法:

54+22 37+62 17+81 24+74

21+76 45+34 53+46 15+82

(4)试一试:420+3604200+3600

你打算怎样算?

利用转化:42个十+36个十=78个十=780

42个百+36个百=78个百=7800

(5)看课本第100页理解一遍。

(6)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你用了什么方法?

3、巩固练习。

(2)把算式和答案用线连接起来。

32十46 870 43+51 69

18+71 78 27+42 8500

250+620 89 7200+1300 94

(3)你能较快地口答吗?(卡片形式)

34+34 270十520 360十300

25+72 2500+4000 6300+2200

(4)课堂作业:课本第101页“练一练”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86-54=75+7=

43+28=85-58=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32+29=93-42=86-17=

16+35=23+29=93-24=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18+25=43(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60-32=28(下)

然后独立完成提问和解答。

三、: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1

设计说明

1.重视对教材情境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导他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上课伊始,借助情境图引入新知,让学生通过看图,发现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本教学设计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如摆小棒、横式、竖式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而突破笔算中“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想一想,根据你发现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

预设

生1:二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

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参观博物馆的老师?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生4:二(1)班的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不同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师选取其中与例1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想办法解决。

师: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交流,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第四个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探索方法)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法。

方法一:用横式计算。35+2=37。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出3捆零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

方法三:用竖式计算。

3.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重点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4.用同样的方法解决教材12页1、2题。

5.解决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师:根据我们刚才做的那道题的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一下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说一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时应注意什么。

预设

生1:应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生2:应注意从个位开始计算。

生3:应注意个位与个位相加,十位与十位相加。

(4)师小结: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采用尝试、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2

学习内容:第9页例1 做一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竖式的结构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片

学具准备:小棒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内容。

请学生说说图中有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事。

引导学生发现每班的人数和车辆的准乘人数。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学生提不出乘车问题,教师就提问: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二、合作探索: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请代表发言。

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什么?

预计发生:

生1: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师:为什么?

生1:这两个班的人数合起来是66。

师:你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由于学生能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三、教写竖式:

1、请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说时边摆小棒边讲。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谁会写竖式?

请学生写写看,师生对其写法进行评价。

2、教师教写,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再写“30”,写30的时候要注意与36对齐数位,再写“——”。

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3、请学生自己写竖式,

指名写在投影片上,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4、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做一做:

用投影出示题目,

指名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写在书上。

全班学生看投影片,集体订正。

然后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五、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练习题:

35+2= 26+30= 45+20= 86+3=

请学生任意选两道题,用竖式计算。

同位检查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书写、计算正确的可以画一颗星。

六、总结: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板书: 3 6

+ 3 0

6 6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篇23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了口算练习,包括两数个位相加是10的,以及两数个位相加是十几的。通过口算,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复习之后,创设了收集邮票的情境,从贴近生活的事件入手,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本课的'学习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引导作用。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之后再问:先算什么?个位满10要怎么办?向哪一位进1?进1在竖式上怎么表示?再算什么?5怎么来的?例题与试一试完成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

三、重视语言表达,巩固算理

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笔头计算,还要重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从例题34+16就开始训练学生的述说。可以这么说:先算个位,4+6=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再算十位,3+1=4,4+1=5,十位写5。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对算理的再一次巩固,同时边说边写,还能起到调节作用,调动学习的氛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