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1
《水浒传》,这部传世经典,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后我颇有感悟,我更感受到一百零八位好汉们无悔。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
第一,它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挖出农民起义的根源。书中的高俅,是个不务正业破落户子弟,紧紧踢得一脚好球,就得到皇帝的赏识,没过半年,就当上了殿帅府太尉。于是他开始依仗皇权,开始迫害忠良,与蔡京,童贯相互勾结。他们几个人开始狼狈为奸,又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而且书中的大官小吏,全是他的狐朋狗友,他们一起残害百姓,使得人民暗无天日。天下百姓,民不聊生。真可谓“官逼民返,民不得不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这场声势浩荡的农民起义。这么腐败的朝廷,必定会被推翻。但宋徽宗却被蒙在鼓里,这让我想起历代王朝的宦官与外戚交替政权,最终必定没好下场。
第二,《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很成功。如豁达鲁莽的鲁智深,他爱打抱不平,但又考虑后果,深沉稳健的林冲,情深义重。本领高强的武松,为哥哥武大郎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然后去自首,可见武松十分重情义;单纯狂野、有孝心得李逵,看到自己的母亲被老虎吃了,便杀了一窝老虎;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等,这些好汉英雄集正义和公理于一身,疾恶如仇、除暴安良,劫富济贫、伸张正义、惩恶扬善。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第三,小说还生动细致描写农民起义如何由个人的零散的反抗到小规模的联合抗争,直到形成强大的起义队伍,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聚集梁山,在聚义厅前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第四,《水浒传》写出了起义的悲惨结局,揭示了失败的原因。宋江上山以后,因为他乐善好施,生性善良,被众人推举为首领,本想梁山好汉能就此替天行道,行义天下,可谁知朝廷的一纸招安文书,让宋江不顾众英雄反对,一意孤行,扛起“顺天”“护天”的大旗接受招安,为朝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但也因此付出惨痛代价,断送农民的前程,酿成梁山英雄好汉的悲剧。
最后宋江还是死在高俅手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俅杀死了他碍眼的好汉,能开始他接下来的计划。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全是好样的,他们也希望为国效力,死而不悔;他们也希望杀奸臣,让老百姓不再受残害;他们更希望干一番大事业,让天下统一,百姓幸福,但他们却死于沙场,死于奸臣之手。但他们相信,一定会有人替他们做。整本书告诉我他们无悔!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2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故事古今文明、脍炙人口,其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更是各具特色,其中林冲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林冲,东京80万禁军教头,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人称“豹子头”,因被高太尉陷害,发配沧州,途中差点被烧死,于是扭转上梁山。
林冲是一个极能忍让的人。高太尉为得到林冲的妻子,叫林冲提宝刀前来白虎堂相见,林冲来时,高太尉却说:“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中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就这样,高太尉成功的陷害了林冲,在审判时,林冲只是说明原因,并无反驳,审判之人明之此事为高太尉之计,却无能为力,只得将林冲刺配沧州,这是“忍”。发配途中,来到柴进庄上,正巧遇上柴进的师傅——洪教头。洪教头从进门开始就对林冲不理不睬,林冲躬身施礼,洪教头也不还礼,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面对洪教头的无理,林冲没有露出一个不满的眼神,论官职,林冲远远大过洪教头,但林冲并未与洪教头相争,这是“让”。
林冲是一个内心善良的人。他从不用武力欺负弱小,甚至对于谋害他的官差也三番五次的饶恕,还将剩下的盘缠相赠,甚至在梁山落草要交投名状时,因为路过的都是贫苦百姓而苦等三天,差点失去了自己的最后一条生存之路。
林冲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在梁山伯刀杀王伦后,晁盖等人一致要将其定为山寨头领,他却毅然将寨主的宝座让给领导能力更出众的晁盖,是一位毫不小肚鸡肠的大丈夫。
虽然他有这么多优点,但他身上也不乏有缺点的存在。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优柔寡断,做事犹豫不决。面对高衙内对自己妻子的调戏,林冲打了他一拳,但在知道他是太尉高俅的公子后,却因害怕得罪上司而委曲求全。且在面对高俅兵败梁山,可以击杀仇人的,愤然出手却被宋江喝止时,他只是唉声叹气、郁闷吐血,就连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勇气都没有,以至于错过了报仇的最佳时机。
林冲个人素质好、能力颇强、不好名利、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为组织出力,是个优秀的人,但是做事犹豫不决的性格缺陷和逆来顺受的人物特点,使得他在厚黑遍地的宋朝终身不得志,也正是这样的缺陷让他的人物形象更丰满。
与此同时,林冲也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优柔寡断,该果断的时候绝不犹豫,并且一度的忍耐也绝非好事,时机到了就应该做出反抗,否则将一事无成。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3
大家看过的“四大名著”里的其中之一《水浒传》么?《水浒传》特别的好看。里面讲的是一些觉得朝廷对老百姓不好的人,组成队伍,攻打朝廷。他们就把根据地设在了梁山,因为这地方易守难攻,所以他们每次都取胜。他们一共有108人。所以大家都叫他们“梁山一百零八好汉。”
在《水浒传》里,有名气的有许多。比方说宋江,他三打祝家庄。鲁智深,人称花和尚。徐宁,拥有武器钩镰枪,可以钩马腿、林冲等好汉。我最佩服的是武松,所以他的故事我是百看不厌。我跟你们简单讲讲“武松打虎”吧:武松因为有事要经过景阳冈。来到景阳冈下,看见店名叫“三碗不过冈”武松心想:这里怎么叫“三碗不过冈”呢?武松想着想着就走了进去。
武松坐下后道:“店小二,拿酒来。”店小二就拿了三个碗,一双筷子和一碟热菜拿到武松面前,武松因为很渴就把一碗酒喝了,道:“好酒!”然后武松又说道:“有下酒菜吗?”店小二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那就来两斤熟牛肉店小二就给武松上了两斤熟牛肉。武松又喝了一碗,然后又喝了一碗,恰好是三碗酒,叫道:“好酒!此酒好生有力。”武松吃完后,就没人倒酒了,武松边敲桌子边问:“怎么不上酒了?”店小二道:“我这名叫三碗不过冈,就是喝了三碗的人过不了对面的冈,因为我的酒虽然是在村里卖的,可是好比是老酒,所以喝了三碗就会醉倒。”“我不管,我就是要喝,要不然我就把你这店给砸了!”店小二只好给武松上酒。武松连喝十八碗酒就上山。
武松上山时,酒劲用了上来,他有点想睡觉,就找了一个光溜溜的大青石睡下了。刚一趟下来,就来了一阵狂风,接着一声巨响,从树林中跳出一只凶猛的老虎。武松一看,赶紧拿起哨棒,用尽全身气力向老虎打去,可哨棒给枯树打断了,老虎就扑向武松,他连忙后退,老虎见扑不到,转身就用尾巴一掀,武松灵巧躲开,它就又倒立起来一剪,可也被武松轻松闪过。原来这老虎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如果拿不了,信心就减了一半,武松冷静下来,沉着应战。武松一顿拳脚之后,老虎就不得动弹了。他就抓着老虎的脖子,骑在胯下,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用尽生平力气一阵狂打,终于将老虎打死了。你们说武松棒不棒?
听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是不是心动了?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去买一本看看吧!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4
刻划人物,离不开细节。塑造人物之所以要抓住关键的、反映恃性的细节,选择典型的细节来刻划,那是因为要使人物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艺术形象。
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如《红楼梦》,很多细节都刻划入微。象贾宝玉被贾政打了板子以后,袭人、宝钗、黛玉的举止、心理、表现都不相同,写得很细。从她们来看顾宝玉的瞬间,描绘了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栩栩传神。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
《水浒》的作者写武松景阳岗打虎的场面,先来一个“三碗不过岗”的序幕。喝酒的细节,丰富了武松的形象,使人看到武松的豪壮。这一细节和勇壮的打虎场面息息相头。描绘人虎相搏的情景,更是绘声绘影,令人惊绝。从吊睛白额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到武松的“一闪”、“只一闪,、“又一闪”,气氛十分紧张。及至武松把枯树劈下来打折了棒,把扑到面前的大虫一下子揪住,按将下去竭尽平生之力,只顾打,直打得那大虫气都没了……。都是一气呵成的。通过打虎细节的描绘,勇力过人的英雄形象就立起来了。
《水浒》中,还有一回李逛单身杀四虎的场面。同是打虎,武松景阳岗上打虎同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的情节就不同。当李逛不见了娘去寻找时,寻到一处洞口,看见两个小虎在舔一条人腿。李逛最初是“把不住抖”,但一想到:“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便不抖,赤黄须早竖起来。描绘李遴看到小虎拖舔人腿,痛心欲绝而至颤抖,一想到千辛万苦背老娘到此却没了,看到鲜血淋漓的亲娘肉腿时,更捺不住心头火起,由爱生恨,恨怒交加,愤激至极赤黄须也竖起来,发威奋力连杀四虎。作者把李述在这一瞬间的内心状态刻划将很细致,也作了高度的概括。通过真实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李速的性格。如果说,李逆一看到这两个小虎拖着人腿。就大喝一声:兀那动物,我却怕甚鸟,且教它先吃我一斧。奔过去就打死了老虎。纵使读者不怀疑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终究会使人觉得,“李述也就是兀那鸟人”而已。施耐庵笔下的武松打虎和李述杀虎,通过不同细节的刻划,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但是,武二郎和黑旋风不同的性格,去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5
金圣叹先生说过:“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传》。”而《水浒传》于我,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悲凉不甘的呐喊亦常在耳畔回响。其间的兄弟情、江湖义、报国忠更是让我醉在其中。
乐的是那“生死之交一碗酒”“水里火里不回头哇”。林冲与鲁智深,是不远千里相送相救的兄弟情;宋江与李逵,是出生入死义劫法场的兄弟情。梁山共十二位结拜兄弟,不论出身,不论富贵,八拜之下,皆为兄弟出生入死。时隔千年的我们,不用说结拜兄弟,几乎随处可见为了遗产、金钱,以命相博的骨肉兄弟。再一观武松,生的高大威猛不凡,不论身上有多少本事,有多大官职,与哥哥武大郎那是情深义重。众所周知:武大郎五短身材,样貌丑恶,但武松却不惜为了他,得罪官府,杀西门庆以告其在天之灵,定罪处罚历尽苦难毫无怨言。岂能与我们今天相互疏离、恶语相激、法庭相见的兄弟相提并论。我作为独生子女,真恨不得立刻“穿越”到兄弟情深的《水浒传》中与武松拜八拜,与宋江相言欢,想去定是人生第一快事。
乐的是那“路见不平一声吼。”这大概是《水浒传》这个大江湖中最常见的范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是拔刀相助的江湖义;朱仝义释宋公明,这是快意恩仇的江湖义;李逵怒打殷天锡,这是高义薄云的江湖义。反观今日,君不见有人看到抢劫先拍照发朋友圈,再冷眼旁观的“老江湖”;君不见有人摔倒众人中竟无一人出手相扶,都是竞相围观的“义薄云天”之辈……此时此刻,我们多么期待身边出现挺身而出的“及时雨”,多么渴望能步入《水浒传》这个大江湖,亲身体验江湖义气、万丈豪情!试想其情其乐,不亦快哉?
乐的是那“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且说宋江率领一众英雄好汉归顺朝廷后,南征北战,摩下兄弟浴血奋战,报效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擒田虎,捉王庆,征方腊,去时一百单八将,归来却余二七人。“十停去了七停。”但梁山好汉死而无憾,忠心天地可鉴!他们前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快意恩仇之义士壮举,后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报国忠心。不必说东溪村七星小聚义智取生辰纲,不必说白龙庙英雄又聚义众好汉劫法场,不必说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归顺大宋之盛鼎,单是小乙哥燕青的受人之恩涌泉相报,多才多艺有勇有谋,就已经让我等小生钦佩不已,无限向往。这岂是国外机场买买买、向往美利坚众合国绿卡的当今俗人可比拟?!
手捧《水浒传》,快哉!乐哉!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6
欲读《水浒》,先究前史。研究中华文化史可发现,唐宋时白话文逐步在底层人民中兴起,宋元评话又巩固了白话在大众中的地位。从向前的、发展的眼光看,白话的兴起为小说的繁荣乃至文学的代谢奠阊阖之基,从历史的、相互作用的眼光看,它又表明了底层人民的力量壮大起来并已经成为了文化革新者的事实。《水浒传》诞生于元末明初,正是中国社会从顶峰走向衰落、人民初步觉醒了站起来的意识、文化谋求新的契机的十字路口,这部巨著是具有承上启下、觉醒人民意识、揭示封建社会灭亡趋势的伟大意义的。
《水浒传》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曾经的新和一直以来的警醒,还在于新的时代它给予我们的新的启示。新是古来立传皆圣贤,我独树水泊草寇之碑的与众不同;是星曜天数与市井官吏的双剑合璧;是一百单八个有血有肉的好汉的集体形象;是处在上帝的视角却把悲悯的目光投向芸芸众生的情怀;是历史与现实的壮阔波澜合兵一处。警醒的是人民力量的移山之势、投降派不幸之甚的结局,是秉笔直书官场险恶、贪奸误国的辛辣、无奈与先忧精神;是站在时代的桅杆上看不见风平浪静、寻不到新大陆的一隅、击碎了仲夏夜的浪漫梦而彷徨于苦闷中独自向海洋吹响号角的理想之悲。施耐庵自己就是个好汉,他认清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认清了自己乃至社会都走在一条无尽的暗路上。
这就是最警醒的知陈必亡的超前思想。艺术是共通的,老版《水浒传》电视剧里的钱塘潮、好归宿就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忘了那历史的洪流不可阻挡,不要学那招安把个轰轰烈烈的大聚义直锉到忽喇喇似大厦倾。不要把社会锻造成无尽的暗路。此乃《水浒》伟大的历史意义,它的现实意义又在何处?容我缓缓道来。
诚如所言,艺术是共通的。对《水浒》的再创造在新时代迭迭而出。有的被奉为圭臬,有的则吐槽良多。无一例外的是,经典者得原著之魂,参差者失原著之深度。记得张绍林导演在20年聚首时写下了检验一切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是时间,时间告诉我们哪一个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传承了原著的精髓、贡献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底气而哪一个没有。我们从这部巨著里得到的启示,不仅是一新一警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百年曾不能以一瞬,容易迷失自己的世界里,尊重的是真正的艺术,创造的也是真正的艺术,守得云开,守得初心,守得文化,守住自己,守住文明。斯是其道乎!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7
泱泱五千年华夏,熠熠三千书瑰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间的沉淀独具风采,其中人物性格鲜明,情感色彩浓烈的《水浒传》享誉文坛,颇负盛名。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在当时,作者亲眼目睹官府的黑暗和朝廷的昏庸无能,于是弃官隐居,与弟子罗贯中相伴从事创作,最终写成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
此书主要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108好汉,从齐聚梁山到被朝廷招安的过程,起义军忠诚为国,最终却落得个奸人迫害的结局。梁山好汉是当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象征着公平大义,刚正不阿,惩恶扬善等难能可贵的品质,也寄托着下层人民摆脱压迫、剥削的强烈愿望。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水浒传》的结局注定了那个朝代腐朽的根基,人民的愿望得不到回应,君主昏聩无能,朝廷奸人当道,百姓苦不堪言。
书中语言极具特色,以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而成,富有浓厚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特点在语气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最喜欢的武松打虎中就有诸多片段:“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仅三言两语,便能从中看出武松此人一身虎胆,临危不惧,豪迈果断的性子。其后“那大虫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合身望上一扑。”描写了老虎灵敏有力的动作,表现出它的凶猛可怕,与下文武松打败老虎的场面作对比,突出武松勇猛无畏,武艺高强。打虎期间,武松喝酒发昏,脚步虚浮,但仍然打败了老虎。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压迫下的人民的同情,希望早日将象征朝廷、官府的这只“大老虎”消灭。
作者对其余107位好汉的描写也细致入微,如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吴用;粗犷豪放,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作者的描写让我观字如观其人,听书如闻其声,一帧帧壮志凌云的场面展现在面前,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抗争画卷。
我敬佩这些梁山好汉,敬他们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不怕牺牲、深明大义的情怀;佩服他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水浒传》不仅仅是一本有关农民起义的小说,更是自古以来饱受苦难人民的热切希望,以及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战歌。他们替天行道,快意恩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这才是108好汉,这才是《水浒传》!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8
当我翻开《水浒传》这本书时,便被作者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了。本书讲述了一百零八位身怀绝技的好汉,由于种种原因,被逼上梁山,反抗朝廷,后来受朝廷招安,大破辽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遭人陷害的故事。本书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的心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起起落落,但最后的结局太悲惨,不禁让人唏嘘感叹。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一百零八将身上那英勇、机智、正义的精神。我最喜欢的是小李广花荣。他极重义气,为了救宋江,连副知寨也不做了,完全抛弃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是一位仁义之士,当刘高派一二百人去花荣寨里夺人时,花荣并没有滥杀无辜,而是以技吓人,让他们知难而退,免遭不测;他箭法超群,用神箭吓退了千军万马,护宋江周全;他足智多谋,遇事沉着冷静,面对秦明这位劲敌,他并没有正面抵抗,而是略施小计,让秦明败在自己手下,并归顺梁山。他是一位典型的气质型英雄。与武松相比,花荣则显儒雅,帅气十足。
我本人在生活中与花荣也有许多相同点,当同学们口袋空空时,我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们犯了错误时,我不会责罚他们,我会询问原因,告诉他们下次怎么做;我会努力学习,为校争光。但与花荣相比,我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总是心烦意乱,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所以麻烦总是越来越麻烦。而花荣遇到麻烦,总是沉着冷静,麻烦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这点是我应向花荣学习的。
我最讨厌的是宦官高俅,他油嘴滑舌,阿谀奉承,在皇帝面前陷害忠臣,最终将宋江等人置于死地;他纵容自己的妻弟抢劫百姓的钱财,调戏、霸占良家女子。妻弟抢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妻子后,他不仅不怪,反而想置林冲于死地,使林冲险些丧命;他无恶不作,害得整个朝廷乌烟瘴气,百姓生活万分煎熬。他可谓是一个无恶不做、祸国殃民、恶贯满盈、老奸巨猾的小人。我们要学习一百零八将的好精神,也防止自己身上出现一些小人行为。
这本书的功巧妙之处也在于作者巧妙的构思与强大文字功底,本书故事一环套一环,没有一丝累赘和拖沓,让人身临其境,如此神来之笔,令人叹服。
《水浒传》在文学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博尔赫斯说过:“《水浒传》的情节有史诗般的广阔,与西班牙17世纪的‘流浪汉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初中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篇9
今年暑假,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它产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作者就是路人皆知的作家施耐庵。
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如鲁莽的黑旋风李逵,朴实、性急的花和尚鲁智深;打虎英雄武松、浪里白条张顺等等,还有一种就是官员、教头之类的社会地位高等的人物,他们因为遭到官府一些奸臣贪官的迫害而不得不起义,其中林冲就是典范。
当时起义的人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
朝廷贪腐,官员贪得无厌、压迫百姓,将一个个好汉逼上梁山,我自然就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感到反感和愤怒!
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
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
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
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让我们明白了怎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在起义军中,最讲究的就是“忠义”二字,一百单八将每个都是为了山寨死而后已,不过这一百八人更追求忠,
尤其是及时雨宋江,他时时刻刻都盼望着朝廷早日招安,就连酒后吟诗也道:“忠心愿,平虏保国安民。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将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他们一伙人都是为了“替天行道”,只反朝廷、官府中的奸臣、贪官,而不反皇帝,他们并不希望统治,只是盼望早日为国家效力,而这也是这一百单八将名送黄泉的主要原因。
当读完水浒传,我被他们的勇气所震撼了,我胆小,我一个人不敢走夜路,我自知不如,他们为理想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忘我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传颂,我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无地自容……
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去拯救国家,去复仇,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歌颂,去传唱。
这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在我心中:俺们是替天行道的天神,是劫富济贫的好汉,更是我们历史上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