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串联和并联》教案(精选6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串联和并联》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五、教学环境要求
1、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资源: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3、其他:
六、教学策略选择
教法选择: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七、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Ppt课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实物投影,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自定义。
八、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5分钟)
师展示一个小灯泡,提问:
“你能画出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画出电路图开始连接基本电路。让学生学习基本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为后面连接串并联电路做准备。
二、初识串并联(8分钟)
1、师提问,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
2、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请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
3、请学生讨论,对所有电路图进行分类。
4、小结:
引导学生从“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
1、以组为单位设计电路,画在白纸上。
2、反思如何正确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3、小组讨论,交流,区分串并联电路。
4、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的区别。画在白纸上便于展示,而且不需要切换投影,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实际效率。
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初步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基。
三、探究串并联特点(20分钟)
1、连接串并联:
组织学生分别连接串并联电路。
2、引导探究:
提问:“在你所连接的电路中,你想探究些什么呢?”
3、开关的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新问题,师可以提问:“在你们小组的电路中,把开关的位置换几下,你发现了什么?它的作用还一样吗?”
4、用电器之间:
提问:“在你们所连接的电路中,试着取下其中一个灯泡,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和评价:
师组织学生交换实验探究报告,对两种电路的区别加以强调,对学生提出了质疑的地方,可让学生再次进行交换探究。对于学生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6、总结:
提问:“在‘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上,串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
1、选择串并联电路进行连接;
2、学生讨论,思考想要探究的问题;
3、针对所选择的电路中开关的特点进行探究,总结开关的特点,并记录。
4、通过观察,总结用电器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5、不同探究小组的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串联和并联的区别。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交换探究。
6、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探究的结论。从“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两方面再次认识两种电路。分成不同的探究小组进行研究,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开放课堂内容,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可加深印象。
交流中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合作中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让学生学习总结和归纳。
四、总结对比(2分钟)
展示串并联电路区别表格,让学生整理思路,记录笔记。
通过填写表格,再次总结本课的内容,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再次强化。
五、物理与生活(5分钟)
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判别串并联电路。
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设计简单电路。
思考,讨论,完成必要的练习。
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反馈,试学生问题的充分暴露,便于及时评价纠正。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定义:
2、电路图:
3、特点:
4、应用:
十、教学反思
从内容上看,本节内容是学生们首次接触大型的电路实验,是对前面的电路图进行巩固的作用。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实验都已经分别进行了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兴趣,观察实验现象,初步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活动课的相互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知识领域、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参与竞争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串联和并联》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区分串并联电路。
2、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规范画出串并联电路、动手连接串并联电路。
五、教学环境要求
1、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资源:两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3、其他:
六、教学策略选择
教法选择:讨论法、谈话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实验法
七、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Ppt课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实物投影,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八、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师展示一个小灯泡,提问:
“你能画出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让这个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画出电路图开始连接基本电路。让学生学习基本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为后面连接串并联电路做准备。
二、初识串并联(8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师提问,让学生设计电路图:“如果想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
2、展示学生所画的电路图,请学生充分思考,将电路图进行修正。
3、请学生讨论,对所有电路图进行分类。
4、小结:
引导学生从“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区分串并联电路。
1、以组为单位设计电路,画在白纸上。
2、反思如何正确规范地画出电路图。
3、小组讨论,交流,区分串并联电路。
4、自己总结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两方面的区别。 画在白纸上便于展示,而且不需要切换投影,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实际效率。
展示后让学生评价,可充分暴露学生问题,同时又可加深印象。
让学生学会从基本形式上区分串并联电路。
初步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为后续学习奠基。
三、探究串并联特点(20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连接串并联:
组织学生分别连接串并联电路。
2、引导探究:
提问:“在你所连接的电路中,你想探究些什么呢?”
3、开关的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新问题,师可以提问:“在你们小组的电路中,把开关的位置换几下,你发现了什么?它的作用还一样吗?”
4、用电器之间:
提问:“在你们所连接的电路中,试着取下其中一个灯泡,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和评价:
师组织学生交换实验探究报告,对两种电路的区别加以强调,对学生提出了质疑的地方,可让学生再次进行交换探究。对于学生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
6、总结:
提问:“在‘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上,串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
1、选择串并联电路进行连接;
2、学生讨论,思考想要探究的问题;
3、针对所选择的电路中开关的特点进行探究,总结开关的特点,并记录。
4、通过观察,总结用电器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5、不同探究小组的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串联和并联的区别。并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交换探究。
6、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探究的结论。从“开关作用”和“用电器之间关系”两方面再次认识两种电路。分成不同的探究小组进行研究,可以节省课堂时间,
开放课堂内容,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可加深印象。
交流中培养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合作中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让学生学习总结和归纳。
四、总结对比(2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展示串并联电路区别表格,让学生整理思路,记录笔记。 通过填写表格,再次总结本课的内容, 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再次强化。
五、物理与生活(5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判别串并联电路。
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设计简单电路。
思考,讨论,完成必要的练习。 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反馈,试学生问题的充分暴露,便于及时评价纠正。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1、定义:
2、电路图:
3、特点:
4、应用:
十、教学反思
从内容上看,本节内容是学生们首次接触大型的电路实验,是对前面的电路图进行巩固的作用。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实验都已经分别进行了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兴趣,观察实验现象,初步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活动课的相互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知识领域、发展个性、培养创造能力;有利于增强参与竞争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串联和并联》教案 篇3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串联、并联的连接顺序和方法,做到快而准确。
2、尝试用探究的方法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按照具体要求练习连接电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小灯光串联、并联的特点和连接,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兴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们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二 、 教学重点:
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
三 、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
四 、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识串并联电路
1、认真观察课本59页图20和图21这两个电路的区别在哪儿?
讨论、归纳总结。
串联电路是——————————————————————————————————
并联电路是——————————————————————————————————
2、让学生根据展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其相应电路图。
3、提出问题:哪种电路只有一条路径?哪种电路有多条路径?
补充说明
识别电路串联、并联的方法:
分析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的`是并联。
板块二、实验探究: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自学实验过程并探究
探究一:
给你两盏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你能同时使两盏灯同时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要先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经过思考,正确后再动手连接电路,每一步都要认真.
2、讨论回答“交流与讨论”问题。对比串、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总结串、并联电路特点。
交流讨论①、学生画电路图,老师指导,将不同的电路图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讨论。
交流讨论②、学生连接电路,老师指导。根据课本中连接电路的步骤找自己连接时的缺点。
交流讨论③、串并连电路的用电器工作状态,串连电路开关控制作用与位置的关系。
《串联和并联》教案 篇4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完整探究环节的一节课,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理顺探究环节:提出问题→讨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使学生经历这一节课后,清晰地知道探究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学生学习物理就是认识物理现象及规律,这存在着一个由直观感觉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验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这一节课设计的实验教法,可让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集中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且使学生能正确、牢固地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喜爱学习物理,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路的连接情况。使大多数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串、并联电路都能分辩,且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所以在物理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能做实验的一定要做,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探究各种物理现象,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串联电路
定义:用电器首尾依次连接在电路中.
特点:电路只有一条路径,任何一处断路都会出现断路。
故障排除方法之一:用一根导线逐个跨接开关、用电器,如果电路形成通路,就说明被短接的那部分接触不良或损坏。千万注意:绝对不可用导线将电源短路。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即:U=U1+U2
U1∶U2∶U3=IR1∶IR2∶IR3=R1∶R2∶R3
P1∶P2∶P3=I刀1∶I刀2∶I刀3=R1∶R2∶R3
串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电流规律:I=I1=I2
并联电路
定义: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为电路组成二种基本的方式之一。(例如,一个包含两个电灯泡和一个9 V电池的简单电路。若两个电灯泡分别由两组导线分开地连接到电池,则两灯泡为并联。)
特点:电路有多条路径,每一条电路之间互相独立,有一个电路元件短路则会造成电源短路。
单位:在这里可测量的变量是R电阻单位欧姆(Ω),I电流单位安培(A)(库仑每秒)和V电压单位伏特(V)(焦耳每库仑)。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用导线连接在电源两极的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相等。电路中每个环路中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得出:
电压并联电路中各电阻的电压与总电压相同。
重点:怎样看图像解决并联和串联
3. 拆除法(最管用的一种):拆出(檫掉)一个用电器使这一电断开,看有没有影响到其他的用电器正常工作,影响到了则为串联,没有影响到则为并联
4.节点法: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用电器,电源等,都可把这一段导线看作是一个点.
《串联和并联》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串联和并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串联和并联》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教学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知道常见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难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会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设计修改与补充: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1、练习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4、讨论提问。
二、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师活动:
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4、学生在黑板上连通电路使灯泡发光后,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5、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学生活动:
1、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4、画电路图。
5、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6、设计由3盏灯组成的电路图。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师活动:
1、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只需要一个开关,开关的位置不会影响控制作用。
并联电路有两条以上的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不影响,支路的开关只能控制支路的用电器,干路的开关控制所以的用电器。
3、练习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四、课堂巩固
教师活动:
1、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2、多媒体投影电路图:A、B、C、D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是并联电路?为什么?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
1、相互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
2、学生独立分析并回答。
3、个别回答,相互补充。
五、小结和练习: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2、练习题(略)
板书设计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及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串联和并联》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串联和并联》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⒈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⒉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电流是什么?
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板书课题)
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板书:电流。
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
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
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观察、讨论、回答观察、回答阅读、思考动手实验观察鼓励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让学生小结依据目标小结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77,开放性作业1—3题。完成练习,矫对答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