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笔构网

2025-10-09读后感

请欣赏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觉醒来发现世界上有这麽多的矛盾,这可能也是从看苏菲的世界开始的吧

看苏菲的世界时,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问底,竟然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共鸣;但是自己内心深处却觉得她是一个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学习也会一落千丈。

此处我想了比较长的时间,到底是应该较为成熟些,每件事逆来顺受,还是应该每件事刨根问底,这是多么的矛盾啊,当时我想;这个问题可能连哲学家也解不出来吧,我的内心的两股思想像五线谱一样交织碰撞,我的五脏六腑在都被烧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选择自由的畅想,还是选择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这两者都存在风险性与可能性,前者一飞即达,后者一辈子平平稳稳,不愁吃穿,却默默无闻,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前者若一飞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稳,在现代社会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没有一双标新立异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还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来,但是在千百次爬起来后,天已经黑了,你也将化作尘世间的一缕浮尘了,随风飘飞了……

聪明的,请你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明天太阳依然升起,时钟依然运转,我们的问题,却可能已悄悄的尘逝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苏菲的世界》采用人物对话讲故事的形式将欧洲哲学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生动形象的呈现给读者。

书中使我印象最深的第一观点是“哲学家要时时刻刻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哲学家必备的要素之一”。

书中介绍了哲学经早期的自然派,历经古典派、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至最近的生态哲学,正是历代哲学家对自然和世界的无限好奇心促进了人们对大自然及世界认识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社会及科学的发展。

很多哲学大师如苏格拉底、布鲁诺等为了哲学及他们心中的信仰而献身,正是他们这种不服权威,不固守成规才激励人们对目前的状态及心中一直奉为神圣的信仰引发思考,进行批判,从而使人们的眼界及信仰不断的更新,逐步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

哲学虽然与科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在目前看来哲学也远远没有科学重要,但就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哲学发挥着与科学同等重要的作用,哲学首先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思想观念的改变促进人们用科学的方式去改变生活。

第二个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不是要每个人都成为哲学家,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采用哲学的思维去思考,去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墨守成规,机械式的忙忙碌碌着每一天,大脑已经处于停滞状态,对什么事情都感觉理所应当,不再关心事情的背后及真实原因。对新鲜事物也失去了最基本的好奇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情都采用哲学的思考方式,多问几个为什么,对表象事情采取更深入的批判性的哲学思维。

我们处理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会更加彻底,更加深入,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人都是要死的》一书中卡利埃的一句“您是谁?”让福斯卡感到一种早已忘却的灼痛,正是这一最简单又最难以解决的哲学问题使他原有的生命又在他周围形成!当然也带给他无尽的思索和探问:生与死意味着什么?一个永生的人连胆怯的权利都没有,一个永远不会死去的人,无论经历过多少、收获多少,相对于无终止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只飞虫、一朵水花、一只蚂蚁,仅此而已!真的,没有人能和时间故弄玄虚,阻止他继续流转,没有人能跨越生死界限,没有人能穷尽自然的奥秘,更没有人能获得永生,因为你获得永生的同时也永远的远离了人类,已经孤独!正如《苏菲的世界》中,一开始的苏菲被“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问题深深困扰着,但她也清楚的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她才坚定的认为:“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也才开始在神秘老师的引领下一步步的探寻“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才开始一点点的明白:“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变化发展的”,“万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整体存在于每一个微小的部分中)”,“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当然,毫无疑问的,我也跟随苏菲,跟随神秘老师虽懵懂但也收获颇丰的开始触到了许多哲学的根须,多了许多探问和思索。

正如有人说:《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原来,哲学可以这样读!感谢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我想,既然已经打开了一扇窗,一定会有更多的哲学之光照进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我想世界上没有明分的对与错,一切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按照整个地球的标准去做哩,如果在一个没有明分对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个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我们丧失好奇心的同时,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这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变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走进哲学的世界,身边的事物都会变得不同,人为什么会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哲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实在是一门高深玄虚的学科,可望而不可及。当我了解到大学里还有哲学这门专业时,我真的无法想象。哲学家每天都在干什么?哲学又是什么?世界为什么需要哲学?哲学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苏菲的世界》就巧妙地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这是一本充满文学意味的哲学书。以一个将要过15岁生日的女孩苏菲展开,在15岁生日之前收到了一系列奇怪的信,有个哲学老师艾伯特说是要给她上哲学课。作者巧妙地将哲学的硬知识塞进了一本小说里。书中处处设置悬念,以一种侦探悬疑的风格延续着整个故事,让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直到知道真相为止。

全书有二分之一的内容在传递着硬知识,读者不得不跟着苏菲上了一遍哲学史。苏菲收到的头几封信就提出了:“你是谁?”“世界从哪来?”这样的问题。相信大部分读者和苏菲一样,被这些个问题问住了。我是谁?世界又从哪来?自打出生就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作者一上来就巧妙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由这几个问题展开,哲学老师艾伯特从苏格拉底讲到达尔文,从古代雅典讲到讲到启蒙运动……哲学的种种在我们面前平铺开来,一览无遗。

不过如果光讲哲学史那就太枯燥了。有趣的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苏菲本身就在探索着真理。相比于那些硬知识,我更关注主线故事,也有一部分自己的理解。

前半部分作者成功渲染了一种悬疑的气氛。苏菲收到的不仅仅是哲学老师艾伯特的信,还收到一位海军军官送给自己女儿席德的生日祝福。一开始仅仅是收到信,之后这样的情况愈演愈烈,身边的人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一句送给席德的生日祝福。之后苏菲与艾伯特探索了一切,发现了真相,虽然是如此光怪陆离,难以想象。苏菲在15岁生日时了解到了这个世界的上帝,也就是那位海军军官。自己不过是他书中的人物,用来给将要15岁的女儿席德上哲学课的,苏菲的世界是他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的。可是苏菲接受了真相,这点让我感慨许多。苏菲本可以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的生活,但她却坚持与艾伯特从书中的世界里出来,背离了家庭和友人,坚定地去探索真实的世界。这就很像哲学家的做派了。比如布鲁诺,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坚定地支持着真理。追求真理的同时必定会有牺牲。还有个比较可爱的情节,来到席德世界的苏菲,看到了书架上放着的一本《苏菲的世界》。两个世界,苏菲的和席德的,在这一刻巧妙地交融了。

不得不提一个细节,哲学老师艾伯特曾说过:“说不定席德也是在哪本书里……”看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作者在匿笑。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叫苏菲的世界却不叫席德的世界了。苏菲勇于探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意识到自己不真实,也看到了上帝的不真实。艾伯特上哲学课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上帝”这个概念:“上帝乃是最高的存在……最低的是植物,其次是动物,再其次是人类,再其次是天使,最上面则是上帝……天使无法像上帝那样永远存在……”如此种种都表明了上帝是最高存在。但对于苏菲来说,席德的爸爸就是她们的上帝,席德是天使。可是苏菲最后进入了上帝所处的世界,发现上帝的世界与自己的世界差不了多少,并作出假设:上帝之外仍有上帝,世界之外仍有世界。这不免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主人公楚门发现自己的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电视节目,于是坚持着逃出了这个虚幻美好的世界,并拒绝了上帝(即是导演)的给他安逸生活的请求,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真实世界。楚门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苏菲亦是不幸也是幸运的。这些情节的设置无疑是含蓄地表达了上帝并不是最高存在,没有什么绝对权威,上帝只是真理的一部分。

书的末尾,苏菲来到了书以外的世界,只是作为一种思想精神的意识形态的存在。苦于无法干涉席德世界的苏菲做出了大胆的举动,她解开了席德家的小船,成功引起了席德的注意,也在某种程度上干预了她上帝所在的那个世界。我想,这或许是作者的某种假设。因为艾伯特的哲学课上曾经说过:“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态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或称物质……思想和扩延虽然都来自于上帝,但彼此却没有任何接触。思想不受物质的影响,物质的变化也不受思想的影响。”而这个情节的设置或许说思想可能会影响物质?恕我才疏学浅,理解可能有偏差。但这也有可能,毕竟真理会变。引用一句艾伯特老师说的:“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我们也绝不能停止探索。

毕竟哲学离我们不是那么远,也不是那么高深。真理亦是。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一个叫苏菲的女孩在放学的路上收到了一封没有名字的信,上面写道:“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以后苏菲不停的会收到这种神秘的来信,每次那封神秘的来信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于是,他就这样默默的在一位神秘的导师指引下,思考导师提出的问题,因为她也很好奇,她企图解开这些令她费解的问题,但是事实的真相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就这样,她在一步一步的探索……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平常很疑惑的问题,原本我以为他是一个不符合实际的“学问”,直到我看懂了他,才豁然明白他的伟大之处,我也认为了这是一门哲学而不是科学,他是心理上的一种感受,他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计算,也不能用科学现象来解释,哲学的世界有太多的奥妙可以值得我们去探索,每一次的发现就是对我们人生的领悟,苏菲的名字在希腊文中是智慧的意思,本意即是‘爱智’,不过也有人说,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是哲学的外在意义。苏菲是一个有智慧的女孩子,她运用自己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积累,一步一步发现这个世界,在我看来哲学也是一种让我们成长的一个支点,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他的价值是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我们现代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环境中,有几个人会想到‘善待’自己的生活呢?除了每天上班下班面对陌生的面孔和没有表情的手机,渐渐的,我们的生活变得乏味枯燥,觉得很没有意思,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有几个人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呢?

所以,就现在,让我们放下匆忙的脚步去发现身边的美,去感受这个神奇的世界,充实感自己的生活,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和发现,你会觉得一切事情都这么神秘到又很美好,你不在枯燥,生活不再乏味,让我们得生活多姿多彩起来,面对阳光充满想象,就像苏菲一样拥有智慧和善于发现的心情。

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这句话是一直是我奋斗的动力,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未来的路还很长,不怕我们失败就怕我们没有去想的勇气,更别说做了,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没谁也想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那还不如上我们把这一秒过的够精彩,幸福其实就在下个路口等着你,让我们收拾心情整装出发。

当我了解哲学以后我感觉他就存在我的身边,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彻底了解世界和生命,可是我想只要自己想去做,自己快乐,那么什么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应该知道我们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就这么长,我们不能无所谓的活着,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充满智慧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以及对人生的终根意义和对人生的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7

在我看完《苏菲的世界》后,心中有感而发,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历程。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时时在我心中索绕,排解不开。我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的信件带领下开始思索哲学的问题。世界起源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魔镜”……每件事情都是线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面前。却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界,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哲学缺乏的时代,我在这本书找到了他两者之间最美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我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将会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于这个世界最初的意义。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断定这么浩瀚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