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二年级语文课教案(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1
【碰撞】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旧课堂中所带来的东西已不感兴趣,往往新生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于是,把开发新式课堂及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是我两年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灵感】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那么较好地上好一节识字与写字课成了我们低年级教师要攻克的课题。有幸在“考日回国汇报大会”上,看了一节音乐课与体育课整合课,我深有感触。于是有一个想法:识字课能不能拿到微机教室去上,让计算机这个多媒体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儿童们在动手操作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同时,把课上较难记忆的生字记住。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堂课。
【课堂特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识字、写字与计算机教学实行了有效的整合。同时,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够在直观形象的计算机展示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锻炼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创新设计】
一、交流资料,了解雷锋
1、课件展示:出示雷锋照片并引导学生介绍雷锋。
2、板书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思考: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
二、操作电脑,初识生字
(出示教学软件,导入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边读边用鼠标画出生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学习生字,读通句子。)
2、同桌交流:
学生用鼠标点击生字考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⑴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读字。
⑵ 用所认生字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⑶ 对照大屏幕,鼓励学生范读课文。
三、巧用整合,引导识字
1、操作软件,自主学习:
⑴ 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通过刚才读文,能够记住了哪个生字,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
⑵ 学生汇报识字情况。(根据学生所说生字,教师点击教学软件出示这个字,并配有相应的图片。)
⑶ 鼓励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① 想一想在哪里看到过他们?
② 关于这个生字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
③ 把你想到的和这个字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告诉你身边的同学吧!
2、看图猜谜,字理识字。
3、操作对比,导学新字:
学习“迷”字:
⑴ 电脑出示并引导学生读词语。
⑵ 动画展示。
⑶ 出示生字:“ ”,引导学生学习:
①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② 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这个生字?
4、图文整合,随文识字。
5、利用电脑,合作识字:
小组学习“洒、滴”(电脑导入学习提示:)
⑴ 学生操作软件并读文,挑出要学习的两个生字。
⑵ 学生之间互相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⑶ 小组汇报。(学生操作前面的大屏幕,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电脑展示,学写生字
1、电脑出示书写顺序。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3、全班交流评议。
五、及时小结,引导学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
中的十二个生字,初读了课文。下节课我继续学习。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积累“俯冲、盘旋、四脚朝天、土坑”4个词语,读准“扇动、扑棱、栽倒”3个词语,在田字格重点书写“割”。
3、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标点符号要停顿。能够借助提示背诵课文第4小节。
4、划出文中描写老鹰、野兔的句子,了解野兔用巧计战胜了老鹰。
5、感受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体会弱者凭着聪明才智也能战胜强者。
教学过程
一、出示野兔的图片,引出课题
1、教师分别出示“野兔”和“老鹰”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上是什么动物。
2、学习“野”和“兔”的字形,“鹰”正音
3、对比老鹰和野兔的速度,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们。交流:强大、凶猛(600公里/小时)弱小、敏捷(60公里/小时)
4、齐读课题:31野兔
二、初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奇异的景象”
1学习“异”,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奇异。交流:奇怪、不同凡响、非比寻常。
2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奇异的景象
3对“土坑、扑棱、扇动、啄瞎”四个词语正音,并根据拼音归类交流:奇异的景象是“原来野兔用巧计踢死了老鹰。” 总结:弱小的野兔战胜了强大的老鹰,这是多么奇异的景象啊!
三、再读课文,解读战斗过程(老鹰部分)
读第二、三小节,划出老鹰三次进攻的句子。交流:一只老鹰在低空打了个盘旋,斜着身子,向野兔俯冲下来。老鹰张开了爪子去抓野兔的脖子。老鹰盯住野兔不放,扇动有力的翅膀朝野兔身上打去。那只老鹰猛扑到野兔身上,要啄它的眼睛。
(1)学习“俯”,查字典找到俯的意思:向下。
(2)个别学生读,指导朗读,概括要点:动作的词语读得稍重些。
(3)圈出老鹰的动作,板书:俯冲......抓扇动......打猛扑......啄
(4)思考:假如老鹰的进攻有效,野兔会怎么样?交流:俯冲......抓掐死扇动......打打死猛扑......啄啄瞎总结:老鹰对付野兔可谓招招狠毒,只要一招得手,野兔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可真是一只凶悍的老鹰啊!
四、再读课文,解读战斗过程(野兔部分)
读第二、三小节,划出野兔的句子。交流:眼看就要抓住了,野兔敏捷地往旁边一跳,躲开了。它并不逃走,反而迎着老鹰跳过去,跳得比老鹰还高。忽然,野兔不动了,四脚朝天躺在地上。突然,野兔弹出后腿,重重地踢老鹰的肚子,一连几下,踢得老鹰扑棱着翅膀,一头栽倒在地上。
(1)学习“敏捷”,正音“扑楞”
(2)圈出野兔的动作,板书:跳、躲、迎、跳(四脚朝天)躺弹、踢
(3)教师引读野兔的部分
(4)教师提出两个思考题:为什么兔子面对老鹰的进攻,不躲反而迎上去呢?野兔的巧计是什么?交流:因为野兔的速度没有老鹰的快野兔装死骗过了老鹰
五、悟理
说说从野兔身上学到了什么交流:要有勇气,有智慧总结弱小的野兔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凶猛的老鹰!板书:31野兔野兔————————老鹰跳、躲、迎、跳俯冲......抓掐死(四脚朝天)躺扇动......打打死弹、踢猛扑......啄啄瞎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问: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3、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4、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反复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2、识记字形。
3、组词语理解字义。
4、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四、课外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五、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重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教学难点
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2、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课前准备在上课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几首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险峰万里它最伟岸,爸爸,亲爱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是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也可以说是回忆性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广大读者所传诵,多少年来也一直被选入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对于这样的名篇,我们应认真阅读、学习。
2、作者简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真情、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贴 踌躇 迂 蹒跚 箸 拭 琐屑 晶莹
3、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6段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师】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中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稍停)找几位同学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讲解全文。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论讨讲解
【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分析
(理解记叙的要素)
【讨论】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设置惨淡环境,渲染悲凉气氛,与父亲在此困境下仍不辞劳苦,为儿子奔波,与父亲对儿子满腔温情形成对照,更显父爱崇高。
【讨论】3、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给每一次的背影起一个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旧事,思念父亲。
〖板书惦记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亲子之爱,情真意切。(为了儿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买着老迈的步子去儿子买橘子)
〖板书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离情别绪,摧人泪下。("黯然销魂者,惟别离也",可以举两个古人的例子:古人荆克刺王前,燕子丹给他送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一去不复还",这是送英雄的别离;再有"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挚之这间的别离。而我们这些课文则是亲人之别离,更是感人)
〖板书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别后怀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书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5
【碰撞】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对旧课堂中所带来的东西已不感兴趣,往往新生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于是,把开发新式课堂及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是我两年来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灵感】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由于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那么较好地上好一节识字与写字课成了我们低年级教师要攻克的课题。有幸在“考日回国汇报大会”上,看了一节音乐课与体育课整合课,我深有感触。于是有一个想法:识字课能不能拿到微机教室去上,让计算机这个多媒体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儿童们在动手操作计算机游戏软件的同时,把课上较难记忆的`生字记住。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堂课。
【课堂特色】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识字、写字与计算机教学实行了有效的整合。同时,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计算机,能够在直观形象的计算机展示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锻炼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创新设计】
一、交流资料,了解雷锋
1、课件展示:出示雷锋照片并引导学生介绍雷锋。
2、板书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思考:雷锋叔叔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
二、操作电脑,初识生字
(出示教学软件,导入课文学习。)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边读边用鼠标画出生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学习生字,读通句子。)
2、同桌交流:
学生用鼠标点击生字考查对方的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⑴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读字。
⑵ 用所认生字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⑶ 对照大屏幕,鼓励学生范读课文。
三、巧用整合,引导识字
1、操作软件,自主学习:
⑴ 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通过刚才读文,能够记住了哪个生字,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
⑵ 学生汇报识字情况。(根据学生所说生字,教师点击教学软件出示这个字,并配有相应的图片。)
⑶ 鼓励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① 想一想在哪里看到过他们?
② 关于这个生字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
③ 把你想到的和这个字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告诉你身边的同学吧!
2、看图猜谜,字理识字。
3、操作对比,导学新字:
学习“迷”字:
⑴ 电脑出示并引导学生读词语。
⑵ 动画展示。
⑶ 出示生字:“ ”,引导学生学习:
① 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
② 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到这个生字?
4、图文整合,随文识字。
5、利用电脑,合作识字:
小组学习“洒、滴”(电脑导入学习提示:)
⑴ 学生操作软件并读文,挑出要学习的两个生字。
⑵ 学生之间互相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⑶ 小组汇报。(学生操作前面的大屏幕,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电脑展示,学写生字
1、电脑出示书写顺序。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3、全班交流评议。
五、及时小结,引导学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
中的十二个生字,初读了课文。下节课我继续学习。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能正确划出写野兔与老鹰搏斗的句子。
4.感受动物之间搏斗的惊险,体会野兔以弱胜强的计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两种动物,它们是——(教师出示“野兔”、“老鹰”贴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评价这两种动物的?请用·怎么样的野兔”或“怎么样的老鹰”来说一说。
2.师:当野兔遇到老鹰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3.师:今天呀,我们可要认识一只不平凡的野兔,看看在它身上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说一说,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内容?
2.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4.接龙读课文。
三、抓住重点,学习主文。
1.学习第一节:作者在野地里发现了什么?齐读第一节。
2.引读第二节:我正要去追——(生读)
3.重点学习第三、四节:
(1)自由读。说一说:在这两小节中,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内容?师板书
(2)师:弱小的野兔是如何用巧计战胜了凶悍的老鹰的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找出老鹰向野兔进攻的句子,用曲线划出;野兔用巧计战胜老鹰的句子,用直线划出。
(3)小组合作学习。
(4)反馈交流。随机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读出老鹰的凶猛,野兔的机敏。
(5)师:这真是只不寻常的野兔,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节,领略这一奇异的景象。
齐读第三、四节。
(6)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插图和提示,来说说野兔是怎样用巧计战胜老鹰的。
忽然野兔,。那只老鹰,·突然,野兔,,一连几下,,,。原来,。
1.师:学了课文后,这只野兔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请你再用“怎么样的野兔”来说说。
2.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对呀,在一定条件下,弱者也能战胜强者。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落实练习,课外拓展。
1.组词:割( )放( )府( )
害( )防( )俯( )
2.说一说:老鹰在天空中怎样飞?演一演,再说一说,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
盘旋斜着身子扑棱扇动翅膀俯冲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课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使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学会摘录笔记法,提高阅读效果。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实践和教师指导会识别好词好句,学会摘录笔记法。
教学难点:
自主识别好词好句。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指导讲解。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每人准备摘录笔记本。准备阅读指导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迁移,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默读的读书方法,你能说说什么是默读吗?(用眼看,用心想,不出声。)默读有什么好处?(速度快,安静,便于专心想。)
今天老师还想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法?
板书课题:摘录笔记法。
二、明确方法,懂得好处。
教师讲解:摘录笔记法就是读书时把文中的好词、好句找出来,抄在笔记本上,多积累,多记忆。
读书动笔好处可大了,你们能想想摘抄好词、好句有什么好处吗?学生自由谈。
指导理解:好处:加深印象,积累词句,自己说话、写作时运用,能使内容更生动、丰富。
三、出示训练,识别好词、句。
1、出示范文,进行训练。
下面让我们默读一篇文章,从里面找出你认为好的词、句,用笔画下来,并想想好在哪里?
学生读文画词、句。
汇报交流。
2、指导识别好词好句。
大家都找出了自己喜欢的词句,理由很充分,确实是好词好句。板书:自己喜欢的词句。
其实好词好句是有一些明显特点的,例如描写的词语、句子;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
1)出示例句体会描写的词句。
2)学生说比喻句体会比喻句及好处。教师结合例句指导体会拟人、排比句及好处。
3)指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给出例句。(让人感受深刻,能受到启发的句子)
板书:描写的词句,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 3、再读范文,找描写的句子,找比喻及排比的句子,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合作)
汇报交流。
四、阅读训练,实践体验。
1、从课外书上自选一篇文章阅读,找出好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汇报摘抄的词句。
五、总结收获,培养习惯。
1、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摘录笔记法,懂得了什么是好词好句。积累了一些词句。)
2、课下把范文中画出的好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3、总结指导:今天老师和大家学的知识真不少,要想找准好词句,还需不断地练习,以后读书一定要留心好词句,读后记下好词句,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8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1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生:交流合作质疑(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生做动作
3、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6、谁来表演?(出示4——7自然段)
生:举手表演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全班读:我们看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五、板书设计: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嘛?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呢?(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嘛?对的,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可看深件背,同座位互背,下位找好朋友背……)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10
教学要点:
1.通过开展赠言活动,旨在告诉学生,生活处处皆语文,从而使学生留心生活,注意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
2.通过学习写赠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
3.初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设想:
1. 分小组研讨,让学生共同完成赠言。
2. 公开评选,评出最佳赠言写作手一名,优秀赠言写作手七名;最佳赠言一条,
优秀赠言七条,并编辑初一(11)班和初一(13)班“赠言集锦”。
3.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讲解赠言的形式及写作技巧。
教学步骤:
一、 介绍什么叫赠言。
二、 赠言的形式与写法。
三、 学生搜集有关新年的各种赠言,或自己曾得到的赠言,体会赠言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学习写赠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会欣赏及评价赠言。
教学步骤:
一、 简单复习赠言的写作形式及技巧。
二、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赠言写作。(可互相讨论,共同完成)
三、 分组选出优秀赠言,写到黑板上。
四、 在全班进行公开评选,公开竞争。
五、 评选出最佳赠言写作手一名,优秀赠言写作手七名;最佳赠言一条,优秀赠言七
条。
六、布置编辑“赠言集锦”。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11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云、雨、雪、雹子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4、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难点是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就来猜几个。
2、同学们都已经成猜谜大王了,仔细观察,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他们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读课文时想给自己提点什么要求?
2、出示生字:这些都是本课的生字,哪位同学愿意读?
3、这么多的字,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呢?说一说。
4、师生游戏:魔方读词语。
三、细读、品读课文我是什么课文原文
1、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一定读得好,谁愿意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是什么?
2、老师贴图: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2自然段,看看我能变成什么?
3、谁来说说小水珠都会变成什么呀?随机出示贴图
4、小水珠能有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谁来说说他是怎样变成汽的?
5、读水变成汽的句子,谁来读读水变成云的句子,注意儿化音:点儿
6、课件出示云颜色变化的照片,欣赏感受。指导读句子,自己提提问题:云为什么会变颜色?
7、齐读第一段。
8、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9、小黑板出示填空:比较“落”、“打”、“飘”三字用字的准确性。
10、练习读这几句话,喜欢哪句就读哪句。
11、这回儿,我们的水就有了这么多变化,真是太神奇了。小组合作给水的这几种变化排一排。
12、反馈小结,雨、雪、雹子落在地上有变成了水,水就这样在大自然里循环变化着。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生字书写,重点指导三点水与两点水的字。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篇12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蕊,陈”,掌握七个会写的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的有趣的事。能力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指导角色朗读和童话表演的方式,使学生融入童话作品中,体会小蚂蚁的灵动与汉字的活力。
情感目标: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神奇的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开想象,自由写作。
教法学法:
童年是一个多梦的年龄,对于童话,孩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和热情。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童话,他们能够通过自读对童话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学习的热情一定很高。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策略。
教法:这一课,鉴于三年级学生和童话的特点,主要采用阅读法,让学生熟读课文来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另外用对话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并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
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这篇文章的导入,我打算直接从题目入手,先展示课件,让学生边看课件上生动的画面边猜想:看到这个题目,看到这只可爱的小蚂蚁,你想知道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设计理念:这种以课题导入的方法,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童话世界)
2、介绍作者通过课件展示王一梅的图片及主要代表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记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备的文学常识;另一方面,通过作家作品的介绍,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选择的依据。
3、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①让学生听课文的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准确标注生字词的读音。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③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④、提问: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理念:前三问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检查朗读情况,扫清字词障碍;第四问,让学生总结课文大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4、走进童话,领略神奇
①小蚂蚁是如何走进书本的?
②小蚂蚁在书中安家落户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③会走路的字让旧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理念:这三个问题围绕中心,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理解书由静到动变化的原因,内容由陈旧到新鲜的变化原因。让童话故事中小蚂蚁和字的形象、语言、情感深深的印入孩子心中,并让他们感受其所带来的影响和快乐,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5、课文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只要注意观察,都能变成新的事物、新的乐趣,就像书中的小蚂蚁和“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面貌,看到了一成不变的字组成的句子之外的无边无际的快乐。
6、放飞想象,练笔创作你是否喜欢书本里的小蚂蚁,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事情,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