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识字1》教学反思(精选9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识字1》教学反思 篇1
本课中的词语都是学生相当熟悉的,除“嫩芽”一词需借助老师的讲述和图片的'描绘外,其余词语都可以很方便地在图上找到。这就解决了词义。
于是新学期伊始,学生学习兴趣极浓。表现在字形教学时,大家能仔细地分析字形,认真书写。从后来检测下来的情况看,除“芽”的第四笔和第五笔的位置不能摆正确,容易写歪。其余生字都非常正确。
这一课的字写正确容易,写漂亮却难,像“梨、杏、草、布”等,要注意字的结构摆布。
另外,为激发学生兴趣,我在课上总是说:“你想学写哪个字?举手告诉老师!”此言一出,学生们非常兴奋地举手,既是一次组织教学,又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的理念。
《识字1》教学反思 篇2
春天、春风、春雨
柳树、小草、嫩芽
布谷、燕子、蜜蜂
梨花、杏花、桃花
教学反思:
教者考虑到了儿童识记的一般规律,注意让儿童在语境中识记,按先整体后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来让他们识记,同时注意多种形式复现和巩固。显然,设计者注意了如何提高识字效率的'问题。本设计务实,指导具体,力图做到认得清,读得准,写得好。
《识字1》教学反思 篇3
本课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以词串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第三部分是练习。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词串”识字每组一般有三个词语,共四组。三个词语词性相同,置于一组,犹如用一根无形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一幅含有多种景物的画面。教学开始,就以简短的导入将学生带入课文情题,调动起学习的情绪。同时借助汉语拼音让生自学生字。先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建立文字符号与声音的联系。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联想,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建立文字符号、声音、语义的联系。在学生能正确认读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词义的理解去观察课文图画,从图中找出词语所指称的具体事物。二年学生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经验,自学生字,做到看清形,读准音。图文对照,形成联系。指导学生将词语跟插图比照,建立词语跟具体形象的联系,初步形成概念。词串的生命在于“串”,即是一个有一定情境的整体。教学中不能囿于单个词语的识读,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串整体的情味、意趣、形象,努力建立起立体多维的“内心视象”,并且外化为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朗读。
“词串”分开来念,是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是一首押韵上口的韵语小诗。四组词语色勒出四个节日的特色既是情境识字,又是注音识字、集中识字,还是韵语识字,很容易激起儿童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时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落实识字,因为它是识字课文,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必须打好的语文基础;
二是启发想象,“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
三是朗读感悟,既然它是一篇韵文、一首小诗,我们就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识字课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陶冶性情,在读中积累语汇。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说(写)话的能力。一般的学生说一句话,较好的学生说几句话,优秀的学生能用上更多的词语,说上一段很美的话。这样可以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学习,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体现了新课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精神。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只要善于挖掘,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如果没有挖掘,那么就可能把宝藏埋没于底。本课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识用结合,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通过想想,说说,写写,让词串教学灵动起来,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效。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今天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可谓生活在一个“万花筒”之中。而汉字,作为一种文化,可以说无处不在,学习汉字,无人不能。那种把学生视为一个个瓶瓶罐罐的填鸭式的、注入式的识字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引导孩子主动识字,其主要的、根本的目的不在于识字本身,而是通过识字的过程,让学生主体得到更主动的发展。识字是终身的。早识字,早阅读;多识字,多阅读,其作用和意义不可低估。从引导学生识字开始,逐步达到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使识字成为他们的需要,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识字1》教学反思 篇4
《识字1》是词串识字。围绕春天,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每组词语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第一组词语说明了春天的气候特征,第二三组词语分别是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春天里果树的花。上这课时,我在秦宇杰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教案,做好课件,以期上好开学第一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倾听三种不同季节的声音,从而把学生由寒风呼啸的冬天带入鸟语花香的春天。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新颖,更训练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乐于倾听习惯。最重要的是,鸟儿动听的歌唱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了烂漫的春季,完成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目标。这时,我随机出示了春天的图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感受,并引导孩子边看边想,“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孩子面对图画侃侃而谈,练习说话。“你能用怎样的成语描绘眼前的景色?”这样复习了孩子之前积累的词语,更丰富了语言。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的识字教学,扎实有效,出示词语到读词语到理解词语再到读好词语,层层深入,逐个击破,且各排词语间能做好过渡,环环相扣,使之看起来仍是一篇完整的`韵文。我步步引导学生,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春天的意境。识字教学时,还渗透了秦老师一直提倡的整合教学理念。比如,我在教导“春雨”这两个词语,不仅让孩子看了“下春雨”的情景,引导学生想像“春雨像什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而理解“春雨”,更随机出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片段“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识字的基础上,品味名篇,提升识字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但遗憾的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以及时间的把握方面还需不断锤炼,课后金贤老师对我提出了宝贵意见,我一定会认真吸取并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识字1》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尽”等12个生字,会写“宜、实、色”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正确地朗读词语。
【课前教具准备】
1、自制字词卡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3、自制的金色小星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二、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三、指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看图边听。
2、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3、多种形式汇报读。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四、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小组练读,点评。
3、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奖给金色小星星。
五、写字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桌互相点评。
六、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把你们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拿出来展示一下吧!
【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感受不深,如果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让学生观察,效果一定更好。
在识字环节中,为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的做法,并进行小组点评,力求创设课堂学习的积极气氛。
在阅读中,我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通过让学生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词语读出感受和体会。并以奖给金色小星星这样的比赛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学生兴趣较高。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学生完成较好。他们大部分是在与家长的合作下,共同查阅资料,或走进大自然去体会,去完成的。这样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识字1》教学反思 篇6
《口耳目》一课是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第二课,课文内容是运用“象形字”这一造字方法来指导学生归类识字。课文识字任务比较重,需要孩子们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还要认识一个新的笔画。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认识这些生字并且记住他们呢?我们组内的老师在课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情,由于在进行这一课时,我们拼音部分还没有完全结束,学生对于识字方法知道的很少,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让这些生字反复重现,来刺激孩子们的视觉,让他们在一节课内争取熟记这些生字。同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与以前我们教过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他们在学前都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有的学生已经能认20xx多个字,少的也能认识200多个字,这就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能够分层次教学?如何能让他们继续保持高涨的'识字热情?这也许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难点,我们组内的老师充分研讨,精心设计,通过上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 、选好课文,激发识字的兴趣。
在知道要上识字写字课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小,对单纯文字的东西可能会不感兴趣,而《口耳目》这一课共十二幅漂亮的图,十二个生字,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象形字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同时会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记住十二个生字,于是我们就决定教学这样的课文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 、大胆尝试,培养自学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课完全可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到独立学习的快乐,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好的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学这些生字,看看图画,认认象形字,读读拼音,记住他们。由于孩子们有学前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在教学中学生掌握还不错,能够自己看书认生字。
三、游戏中记字。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诸多游戏来调味课堂,例如,我指你举(老师指象形字,学生举起相应的生字卡片)、大家比划你来猜(指五官)、儿歌诵读等,其本质都是识字,复习生字,可是学生学得不累,总觉得老师还设置什么新花招在等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
四、抓“典型字”教会学生学字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汉字在他们眼中既陌生又熟悉,加上本课生字均一色象形字,都是高频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经接触过,障碍不大,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抓住“羊、兔”这两个象形字,让学生们说说你是怎样记住他们的,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用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巧妙地将汉字事物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锻练了学生独立思索、想象的能力。
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学习兴致浓厚,发言积极,教学氛围自主、和谐,教学效果也很好。但纵观这节课,还有些不足之处:1、在抓“典型字”教会学生识字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说说其他的生字,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自主识字的教学效果。2、抓住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进行比较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简练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
总之,对于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我还要不断的探索,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识字,爱上语文。
《识字1》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识字1》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识字1》教学反思 篇7
昨天上午督导领导来校听课,我很荣幸能走进我的课堂,高兴的同时心里也有些压力,怕自己做不好,这还是第一次上课给家门外的人听,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虽然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但是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会珍惜,当然针对不足我也会更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教学的是一年级《识字1》第三课时,这是一首古诗,因为孩子是第一次开始识字写字,所以我上的慢点。本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板块:复习旧知、生字运用、诵读古诗、书写生字。重难点是指导生字“六七八九十”的书写。在具体的细节处理上我做的还不够,如范写生字时应弯腰让孩子看清楚笔画、投影效果要加强、课件播放应该提前演示好、多关注特殊孩子。三位校长指出的这些不足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些也正是我所欠缺的。听完三位校长对我的评课后,余校又和我说了很多,针对我这节课的教学延伸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等等,回去后我想了很多,突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好像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套子里,仅仅局限在了教材中被困住,思路没有打开。其实语文学习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应该从学生中来。如课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备课,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如何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把所有的知识点压缩到两课时上完?这些需要我下功夫思考和实践。
针对《识字1》中的不足,昨晚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主要是第二个环节诵读古诗我处理的不好,之前孩子们大部分已经基本会背了,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背诵的时间应该一遍就可以了,不需要多次重复了。我应该重点放在教会他们放慢语速,有缓有快地读一读、背一背,虽然对于一年级孩子现在教他们朗读诗歌讲究平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很难,但是凡事从娃娃抓起,给他们留一个印象,早点埋下一颗种子,那么就会早点开花。这些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吗?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吧!
说干就干,改变从自己开始!今天要上《识字2》了,《识字2》是由12个词语组成的词串,这些词语都是描述孩子早晨起床后要做的事情,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我先以“你每天早晨起床后会做什么事”这个问题引入今天的课题,出示词语,各种形式读完词语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编成一段故事,我先示范引导开头“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起来,闹钟也叮铃铃地响了要把小朋友叫醒”,然后请学生接着说“小朋友起床后就下床穿衣服”,再请一人接着编“小朋友刷牙洗脸再吃饭”,最后一人“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虽然孩子说话不完整会断掉,但我会适时提醒他,最终说一句完整的话。词语联完后我说:“故事还没结束呢,你想接着编吗?”孩子又接着用拼音写下自己编的词语,如上课、做游戏、下课、放学等等,既复习了拼音又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学会运用词语。
在教学生字“鸟”时,我借鉴了韦老师的方法,出示鸟的图片对比着学习,直观形象,孩子很容易记得,“点是鸟的眼睛,不能忘记了,竖折折钩是它的身体,要写的宽一些,这样才能把上面的头撑起来”形象化的语言配上形象化的图片使得孩子印象深刻,让识记生字变得不再那么枯燥。通过这样的做法我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不做无用功,想学生所想,这才是我努力的方向。
《识字1》教学反思 篇8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识字1》有八个四字成语。在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如果他们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中春天,有些词语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落实。
《识字1》是一篇描写春天的韵文,四行每一行都有规律,第一行写春天的天气,第二行写春天的植物,第三行写春天的动物,第四行写春天的花。在教学时,我利用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让同学们提到春天开的花,居然说出有梅花,这是孩子们经常犯的常识性错误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应多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
在教学中,读也是很重要的。韵文,要读出韵味,我给词语排排队,按着规律的词读,这一环节我又想利用小朋友手中的词语卡片,请小朋友上来排排队,并用这些词语宝宝说话练习。可是,上下来的自我感觉不佳。整个感觉时间上有点拖沓,学生说句子说不到位。失误在于有点高估一年级小朋友的'能力,如果把选词语宝宝说话,换成给句子选词填空可能效果就不一样。
顺应孩子学习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调动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走进的是一种生活情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那样高,思维是那样活跃,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识字1》教学反思 篇9
我在教学识字1的第一课时时,在讲到拜年时也是让孩子说说过年时是怎样给别人拜年的。我还让孩子们给我拜年,说说恭贺的话语。孩子们说出了许多: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合家幸福、万事如意等等,当一个说到:祝周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时,我问到:小朋友们想想这两个词用在我这样的年纪合适吗?你们还在什么时候听说过啊?有的孩子马上领悟过来了,是用在年纪长的人身上的。借此,我告诉孩子们对不同的人我们要用不同的贺词来祝福别人。如对小朋友怎么说?过年时大人们一边给你压岁钱一边跟你说什么?(好好学习,快长快大)对做生意的人怎么说?(生意红红火火、生意兴隆、一帆风顺)对爷爷奶奶怎么说?(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孩子们基本上懂得过年时面对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贺词。
“踏青”一词是孩子们最难理解的,我也是从偏旁入手,从季节气候和大地万象更新的特点入手理解起意思。“扫墓”一词,孩子们想当然的理解成了就是清明节这一天,给死去的人打扫坟墓。听着你真是好笑。赶紧给他们更深刻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