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1
“他不只是作为文学家仅仅出现在我们的语言课本上的,而是作为思想家横亘在我们民族多灾多难又是世纪动荡和变革的历史坐标系上......”肖复兴的认为也正是我们的认为。“他”,就是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诸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后者,《朝花夕拾》与《呐喊》合并成一本。
早春二月,凛冽的寒风拍打窗户,仿若在说,快让我进来!我再次从黑色古木的书架中抽出一本华丽光洁的书——《朝花夕拾.呐喊》,微红的手轻轻地摸着封面,又翻开,又触碰那优美的文字书籍,又重新领悟了书中那真挚的情感。
书中,《狗.猫.鼠》:充满童趣的鲁迅神往“老鼠成亲”的故事。《阿长与》:切切察察、微胖、迷信的长妈妈(阿长)睡觉爱张“大”字形,还害死鲁迅的隐鼠,这令作者鲁迅讨厌,但她又帮了鲁迅买“山哼经”(山海经),也有时帮了鲁迅很多忙,是个纯真、善良、热情,令作者敬佩的'没文化农村妇女。
《五猖会》:在封建社会的爸爸让我背完《鉴略》才可去看会,这使鲁迅不满。说明了封建社会的教育不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内有大赤蛇、美女蛇的故事,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三味书屋里的教书先生不罚学生,待人虽时凶但极好,鲁迅在那儿学到了很多知识。
《父亲的病》:讲鲁迅的父亲在家道中落时病了,请了许多奇怪的名医,但还是没有治好。
其此外,书中的其他小故事也令人喜爱。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文笔情感写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人物,也表达了作者挚热的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写出阿长睡姿: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毫无讳饰,真实鲜明。《藤野先生》中:他个子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穿衣不讲究,讲课时声抑扬顿挫。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有诲人不倦的精神。有: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顿挫的声调......的优美描述来形容举动。藤野先生并没有因为当时中国懦弱而“看扁”欺负中国的学者鲁迅。他只是同情关心身在弱国的鲁迅。他对每个学生都是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地教导的。他是个灵魂的领路人!
《狂人日记》是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人吃人!多么可怕的事!可见鲁迅对侵略中国人的国家与对封建社会的厌恶、愤怒、不满!
鲁迅先生用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语调,真诚的情感,深厚的底蕴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写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与动作语言。
书分了几部分来写,其中的长妈妈、藤野先生、三太太、范爱农等人令我敬佩,感到作者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敬佩之情。感到他们很善良、热切。
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2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来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接着看,但后来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可以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啊!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成语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如:《旧唐书·崔胤传》:“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又如: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成语了不起: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如: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又如: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
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3
今年的寒假,我读了一本很好的名著书籍——《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早晨的花儿,到晚上再去拾起,很有诗意的书名;同样,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本书使得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我不得不承认鲁迅先生确实厉害,他的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朝花夕拾》原来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却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
从《狗·猫·鼠》中,我知道了鲁迅“仇猫”的原因;从《二十四孝图》中,我读出了古代某些地方的黑暗,《二十四孝》的记载,并没有给后人做榜样,而是让后人更加详细地了解了古代孝道的虚伪;从《五猖会》中,我看到了一个孩子最童真的呼喊;从《无常》中,我悟出了作者对于“正人君子”的讽刺,无常才是最公正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游遍了鲁迅的童年;从《父亲的病》中,我看见了两个只会勒索钱财的庸医;从《琐记》,我看见了一个学子的求学路;从《藤野先生》中,我看见了一个勤奋朴实的日本老师;从《范爱农》中,我看见了鲁迅的好朋友,为国家鞠躬尽瘁。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颤巍巍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4
心目中,有两位文人一生铭记,一位是现代童话大王郑渊洁,他给了我最初的启蒙;另一位便是鲁迅,那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见证了一段历史,《朝花夕拾》便是如此。
一本仅有十篇文章的回忆散文集,见证了近代中国三十年的文化变迁,也留给了读者太多太多的感触。封建思想,帝国主意的压迫,中国六亿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时的鲁迅,仅有十四岁。
十四岁,父亲去世,鲁迅阴遭受诽谤而远离绍兴,到了南京进入雷电学堂。十八岁,只身一人又开始了怨毒日本求学之路。不该那些年龄承受的苦楚,鲁迅用他瘦弱的肩膀担着。初到日本,鲁迅和孙中山先生一样,怀着相同的梦想——学医救国而努力。不一样的是,一场讲述日俄战争的电影,改变了鲁迅今后的人生,从此弃医从文。这是莫大的勇气啊!一介平民,硬是用短小的笔尖,划开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埋下的阴霾,让一缕缕阳光,温暖了无数爱国青年的内心。
之后,鲁迅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旧屋里,多了一张藤野严九郎先生的照片,没有了完好的讲义,却给鲁迅今后的生涯做出了无限的铺垫……
在幼时的鲁迅,也有着平常的童年:“谋杀”自我隐鼠的阿长,却帮自我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背完了《孟子见梁惠王》的前三卷,也伤逝了去看五猖会的热情;告别了逸趣横生的百草园,随着大多数学子一齐,进入了三味书屋,请教了镜寿吾先生。仿佛人生都不会有偏差,直到自我父亲濒危,家境衰落。鲁迅的人生也从此逆转。
《朝花夕拾》并不如《百草集》那样有着浓厚的讽刺意味。相反,书中的背景,没有了夸张的手法,没有了能够的抨击,留下的'只是一张张回忆的影子和一段段历史的记忆。腐朽的封建教育,崇洋媚外的社会风尚,还有大闹牛鬼蛇神的迷信之事,这些在《朝花夕拾》的任务里充分的体现出来。鲁迅就是鲁迅,仅有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经历的故事,才会有今日所见的《朝花夕拾》。
鲁迅再给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曾提到:这十篇,原文载莽原上,之后被集成书了,原名叫“旧事重提”之后想一想觉得……于是改名为《朝花夕拾》。起初,鲁迅准备写的十一篇,结果只写了最终一篇《范爱农》便草草结尾了。据回忆录中讲述:这篇写法较差,大概是路途奔波,思路有点乱罢!其实知晓鲁迅当时状况的人都知晓,鲁迅再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一边与“名人志士”作斗争的同时,望着一轮明月,写着这十篇——《朝花夕拾》。
鲁迅的遗体上盖着毛主席亲手写的“民族魂”三个红字。这也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区别于日本的民族排挤,中国人至少应当团结起来,应对未来许许多多鲁迅先生还未曾面临过的,民族危难……
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5
屋外飘洒着小雨,牛毛般细嫩,银丝般晶莹。雨滴落在书上,我轻轻用手擦去,留下斑斑水迹。再一次捧起那本淡绿色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独特的童真,随着那一片片思念的云彩飞向那曾属于我们久违的世界……晨曦中的鲜花故然绽放着娇嫩的花瓣,焕发着淡淡的清香,顶着残阳采的花失去了晨曦中的娇嫩与芳菲,却平添了一种迟来的成熟、风韵。这是鲁迅先生的童年,一个沾满碎屑的青葱时光。
我又看到了鲁迅的父亲,儿时的鲁迅对五猖会充满了期待兴奋,而这一切愉悦的好奇的思绪,却在父亲突如其来安排的一个任务后,有晴阴,由兴奋向失落无奈。这一心理波动的描写,表现的不仅仅是鲁迅本身的情感变化,还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然而鲁迅从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父亲被庸医治死,后来,鲁迅听从了衍太太的话,在父亲临终前大叫,大声哭喊,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这是让鲁迅灵魂永远不安的痛。但现如今,已很难在物质充裕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如小说中沉香,哪吒等那些孝能够感动天的故事了。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为了拥有更成功的事业,人们无暇停下忙碌的.脚步尽心地照顾年迈的父母。有能力给予父母优质的生活条件,却难以满足父母那份期待关怀的心愿。
我又来到了百草园,草木茂盛,鲜花遍地。鲁迅在这里享受到了童年的无限乐趣。雪地捉鸟,叠罗汉,拔首乌弄坏了后墙,采野果吃,都是鲁迅儿时最快乐的游戏,儿童的生活趣味是广阔的。还记得我小时候,也拥有同样的美丽的童年呢。我喜欢奔跑在小路上,就算是盲目地跑着,也会因为风在耳旁吹过的声音感到兴奋与充实。我也喜欢藏起来,看着伙伴和父母找我的焦急身影窃笑,然后再静静地走到他们背后,若无其事地拍拍他们肩膀……
我又踏进了三味书屋,小小的书屋,束缚着多少孩子的童年,约束着多少孩童好玩的天性,封建的书橱教育,孩子只能读书,背书,连问题都不能问,孩子们的童年是灰色的,没有一点乐趣,看着那不知所云的文言文,只能死记硬背。孩子们的童年不应是这样的,应是活泼快乐地健康成长。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我们不用背《鉴略》,迎神赛会对我们也不会有多大诱惑力了。一到节日,父母便带着我们上各种各样的公园,展览馆,丰富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抬头向窗外望去,窗外依旧飘洒着小雨,而我也在细细回想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一个给自己肩膀的爸爸,一个无限温柔的妈妈,还有几个一辈子都想在一起的伙伴。亲爱的朋友啊,路有平缓曲折,但,幸福一直都在。
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6
晨花初绽,沐着五彩缤纷的日光婀娜多姿地摇曳,待到夕阳西下时分去拾取零落的花蕊。失了份妍丽与美艳,却增了份披着霞光的风韵。这是怎样的心境呢鲁迅先生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可是我不能够。便是此刻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消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翻开书的扉页,让我随着这其中细致的描述和温馨的回忆,真挚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去浅尝缀在字里行间的记忆,怀想,留恋!字里行间的亲善温暖,如晨钟暮鼓时的守望,宁静而致远,安详而永恒。 手捧《朝花夕拾》,感受着鲁迅先生对过往的温馨回忆,对那些人、那些事的深情怀念:儿时留下深刻印象的长妈妈,异国他乡给予真诚关怀的藤野先生,人生坎坷、结局令人扼腕的范爱农,以往无限神往的“百草园”。
不禁被鲁迅先生扑面而来的清新隽永气息所感染,这便是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吧。鲁迅,巴金曾说:“他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正义的呼声响彻了中国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年轻人向着远远的一丝亮光前进。”诚然,我曾惊叹过鲁迅是“民族魂”,是以笔代戈的战士,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他的思想光辉也闪此刻他的文字当中,有着对旧社会的种种抨击。伪善的衍太太,医德败坏的庸医,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孤独终老的长妈妈,绝望投湖的范爱农,也是黑暗腐朽的旧社会造成了他们的不幸。
钟响,茶凉,卷掩;合手,远眺,心忆。不禁忆起了自我的童年时光:我们曾拾贝壳,采冰花,编柳帽,吹柳笛,捕蜻蜓,吸花蜜。时光的扉页,刻满了我们以往童年的`完美,旧时光亦是青葱年华的吻痕。尽管世界很大很大,时光的齿轮在不断耦合,但在我心灵一角仍倔强地蜷伏着童年不老的回忆。那时的浅浅笑意,那时的裙裾飘飘,那时的欢声絮语,那时的嗲声嗲气,不都是一朵朵艳丽的“朝花”吗可随着时间的曝晒和岁月的雨淋,如今已是落红满地,岁月的长矛啊,你就不能停止无情的杀伐吗?
夕阳西下,倦鸟还巢。一气呵成地读完这本书仍意犹未尽,如饮尽香茗后的清香久久在舌尖徜徉。阳光透过枝枝丫丫的树梢款款地将投影打在我的脸上,读后的思绪仍挥之不散。这是鲁迅的独特罢,在年老之后所写的回忆文章仍能窥探我的内心,不能不为之一动!
鲁迅的儿时生活早已被时光珍藏,而我们的童年时光亦渐行渐远。或留恋,或不舍,或向往,这都是我的有感而发罢!
待到夕阳西下,采撷一朵晨花,那是一段带露的旧时光;手捧《朝花夕拾》,坐在凉亭的木椅上,任春风梳理秀发,沏一盅香茗,与鲁迅一齐去回味一个人,一件事,一座城。怎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呢
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7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园无忧无虑的,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名著《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8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集回忆录,共由十篇散文组成,鲁迅在这篇散文中比较全的讲述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朝花夕拾,这个题目起的特有诗意。在回忆往事中,鲁迅依然不忘抨击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整部作品的基调是平和的,但是平和之中蕴含着愤慨。
童年的鲁迅的生活是充满乐趣的,单说"隐鼠",是一种很小巧的鼠。算是少年鲁迅的宠物吧,隐鼠之于鲁迅,正如赛尔号之于现代的孩子们吧!百草园带给鲁迅的童年莫大的欢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霄里去了。"可以想象一下,百草园中该是拥有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世界,"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们这里弹琴。"给人感觉真的很好的,鲁迅是幸运的,童年可以有这么个好地方来陪伴着他,生活在百草园中,该会收获多少乐趣啊!我想起自己童年时家乡的那片小树林,和伙伴们一起摘枣,一起捉迷藏,跑到这跑到那,很是惬意,只是那片小树林已经不在了,只能在梦中来体验在小树林中的当年的乐趣。
童年的乐趣中也有受到打击的时候,比如《五猖会》中,鲁迅本来是兴高采烈德准备去,他"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这举动被他父亲看到了,于是鲁迅受到的惩罚白女士被他其实并不懂得的看《鉴略》,父亲的做法直接影响了鲁迅看五猖会的热情。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也正慢慢地扼杀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之一,父母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玩,享受玩的乐趣。替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给孩子的`童年带来的压抑确是不可估量的。
青年时期的鲁迅留学于日本,学习医术,《朝花夕拾》中提到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认真地给他讲解改正经义,并指导他要注意研究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藤野先生关心中国的形势,这与当时日本同学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形成鲜明的对比。鲁迅忆起藤野先生时那种感激之情洋溢于言辞之中。
《藤野先生》中最刺痛鲁迅的心的是那个电影吧,国民的麻木,日本同学高呼"万岁"的声音,深深地刺痛了鲁迅的神经。或许从这时鲁迅认识到国民的麻木性事医学所不能医治的于是选择弃医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