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案

笔构网

2025-10-12教案

请欣赏《槐乡的孩子》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板书课题《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介绍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a、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想方法解决。

b、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c、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槐乡的槐树(槐花)。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槐乡的孩子是( )的。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尝试填空,并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因为是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要求安排一个课时来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板书课题,与前面所学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孩子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

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槐乡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体会。

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以及槐乡的孩子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精,是靠我点出来了。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勤劳,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品析,感知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小组内朗读: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

⑶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5、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⑴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⑵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

(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⑶指导感情朗读。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交流欣赏: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

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参加过什么劳动?有些什么感受呢?

3、小结。

通过说自己的实际劳动与感受,得到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把参加的一次劳动的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

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时间

1~2课时

学习准备

1.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教师准备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从“*”认识略读课文

2.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槐乡的孩子》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槐乡的孩子》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准备

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教师准备学习网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从“x”认识略读课文

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地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四、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得到关怀、帮助他人、锻炼身体、学习知识等会让人感到快乐。)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 那么,槐乡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一读词语

槐乡 花苞 米粒般 染料 耷拉 黎明 一簇簇 塞着 缕缕炊烟 觅食 满载而归 月落柳梢 甜蜜 磨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1)你知道槐米有什么特点吗?

(2)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学的钱是怎么来的?

(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写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可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心情。

导语: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心情?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子们很快乐?

(2)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3)引读:是啊,尽管劳动非常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

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勤劳懂事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4、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

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

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

……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

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懂事

槐乡的孩子 采摘槐米 快乐 劳动是快乐的

勤劳

辛苦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槐树、槐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写有词语的幻灯片或小黑板;《新华字典》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

1、[板书课题]读准字音,读好课题。

2、从课题中了解到什么?(解读“槐乡”;初知课文主人公——槐乡的孩子)

二、预习探究

1、读取信息,认识槐树。

(1)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捕捉信息,了解“槐花”(槐树开花季节、槐花大小、槐花清香、槐花的用处等)

(2)结合图片补充槐树、槐花的相关资料(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药。——在介绍时针对本班孩子实际用大多数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进行介绍,如:孩子们若不太懂“落叶乔木”,可以解说成:“槐树,是种高大的树,它到了秋冬季也要落叶,是落叶乔木。”让多数孩子能真正了解相关知识。)

2、导读提示。

(1)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2)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①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②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读自悟。

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注音、字典读准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长句和一下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

4、集体交流

(1)词语:

结成了伴 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削着槐米

一簇簇槐米 缕缕炊烟 满载而归月落柳梢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槐乡孩子在八月里的一天上山采摘槐米。)[板书:采摘槐米]课文哪部分具体写了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经过?(第三自然段)哪些语段向我们介绍了槐乡孩子一天的生活?(第 三、四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槐乡的孩子们有什么样的快乐?

三、品读体验

1、默读具体写槐乡孩子一天生活的语段(第3、4自然段),边读边批注阅读感受

2、交流阅读感受

(1)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对“槐乡的孩子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概括信息点。(勤劳、懂事、团结合作等)

(2)哪些语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随机引导学生了解句意,理清层次,随机板书:早起出发,合作采摘,满载而归)(在酷热的天气里伴着歌声出发,男孩女孩积极地投入劳动,一路飞歌回家,带着微笑入梦等)

3、划出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下面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读出自己的感受,积累背诵):

(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2)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树丛中,轻轻地随风飘动。

(3)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4)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四、巩固延伸

1、用一句话抒发学完本文后的感受。(生畅谈)

2、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无从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热爱劳动吧,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板书设计 】

《槐乡的孩子》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

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A、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

B、(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

C、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

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

3、交流。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

A、(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

指名读,评价,再读。

B、(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天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

指名读,评价,再读。

C、(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

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

交流:(出示课件)

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

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指导朗读。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出示课件)

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在摘抄本上,老师更希望你能把它记在心里。

板书:

勤劳懂事

吃苦耐劳

槐乡的孩子

体验快乐

《槐乡的孩子》教案2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