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正面管教》名著读后感(精选7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面管教》名著读后感 篇1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
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习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名著读后感 篇2
改变、改变先改后变!有改才有变!一句看似简单的话,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之难。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却不知孩子只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要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这种改变的意识很重要,当我们有了这种意识之后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条正确的方法去改变。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简·尼尔森等人撰写的一本关于怎样更有效的赢得孩子合作的养育之书,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上完了正面管教的家长课,《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对于我感触最多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正面管教的课堂是体验式课堂,《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以真实的案例阐述了一个个理论,不枯燥不干巴,看着不乏味,原本有些难懂的育儿理论变得轻松易懂,还容易记忆。它不仅告诉你要怎么做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还会以案例的形式告诉你这么做的效果。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自己,不仅仅是关于怎样养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对待事物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过去我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凡事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在学习过正面管教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上方卡是老鹰,对待别人会控制,不然会感到不安,这些不过是我在追寻价值感和归属感的方式罢了,但是我可以采用更正面积极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和别人。
《正面管教》名著读后感 篇3
班级里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再故意地对一个很难保护自己的人做出残忍或伤害的行为。面对这一问题,也曾想尽办法解决。直到拿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才意识到:这种现象意味着这是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很多学校都实施了针对恃强凌弱行为的项目。其中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惩罚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另一些学校采用的是赋予学生们力量和增强自尊的方法。恃强凌弱是解决一个想象出来的问题或真实存在的问题的一种错误方式。有些孩子欺负他人是为了寻求认可和关注。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成人往往扮演着法官、陪审员和行刑者的角色,认定是谁挑起的问题,并惩罚其中一个孩子,或给这个孩子贴上麻烦者的标签。成年人不可能看清楚孩子们之间的全部事情,所以他们最终往往挑选中个子最高的、年龄最大的或男孩子,给他贴上挑衅者的标签,并维护他们相信是可怜的受害者的孩子。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旁观者。在正面管教中,建议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而实行这一理念的最佳方法就是召开班会。即便是不开班会,也要把事件涉及到的每一个人聚到一起,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把事情说开。
鼓舞信心、造成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并将纠葛视为需要解决和改进的课题而不是鄙视的对象,这样做所产生的有益影响会超过可能造成的任何伤害。
《正面管教》名著读后感 篇4
《正面管教》第三章为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初听标题感觉没什么特别,可是仔细阅读后觉得确实有些道理。下面把阅读中的精华之处摘抄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了解出生顺序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并把孩子往模子里套。它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增加对自己以及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更加有效;形容老大的词汇如负责任、领导者、专横、完美主义者、挑剔、循规蹈矩、有条理、好胜、独立、不愿承担风险、保守。
老小的特征是娇惯。他们常常富有创造性、精力以及智力都会用在通过魅力操纵来得到自己的价值感;排行中间的孩子都比自己的'兄弟姐妹更随和。他们大多数很能同情弱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弱者。他们常常是很好的调解人,而别人也愿意向他们寻求同情和理解。他们通常比自己保守的哥哥姐姐开明得多。
独生子大都愿意并欣赏独处——或者他们也可能害怕孤独。
出生顺序的知识会有助于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仅仅让另一个人知道,你能明白、理解并且尊重他的观点,就已经是你所能做的最具有鼓励作用的事情了。
只要有相互间的理解、尊重、合作以及幽默感,任何人之间的结合都可能是成功的。
出生顺序的知识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增进他们对自己和对孩子的了解。
读完这章以后,我对自己和对孩子确实有了更深的了解。
《正面管教》名著读后感 篇5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我也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宠着的,但是宠出来的孩子是“熊孩子”,曾经看一本书上说,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孩子最大的回报就是离开父母独自去飞翔,给我很大的启发。
孩子不是为“长大”或者“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童年”而活着。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有过做天使的经历,不要让他生来只能做没翅膀的凡人。
每年圣诞节之前,我都会装作毫不在意问一下孩子最近喜欢什么玩具或者图书之类的,然后悄不作声的按孩子的愿望准备好礼物,等到圣诞夜那一晚,会悄悄的放到孩子枕头底下。到第二天早上故意等在床上听孩子的惊喜声“妈妈,圣诞老人给我送来愤怒的小鸟了!你快来看看”。“是么,你这么幸运呀,得到了你想要的,以后一定要好好表现呀,圣诞老人会记住你的。”这样的事情一直延续到现在。偶尔孩子的一些同学会和孩子争论这个问题,孩子就来征询我的意见,我不想破坏孩子的美好记忆,也不会否认现实,
现在很多孩子都没有童年,被逼着上培训班,也许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请尊重孩子的选择权,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是我们做家长的最重要的任务。
《正面管教》名著读后感 篇6
以前在樊登读书会听过这本书,时间久了忘光了,前天偶然机会再听樊登老师讲的时候感悟颇深,有些感悟记录下来。
在本书《正面管教》中心就是一句话:和善而坚定。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有爱也要有边界,有原则。光有爱没有边界就成了骄纵,光有原则没有爱,孩子就不会听我们的,只能解决短暂问题,如果我们感觉教育孩子很费力,那么说你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甚至也只能是解决短暂问题。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爱是一切问题根源,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大人问题也是如此,其实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在3岁之前我们可以给予无条件的爱,哭闹时就要去哄,3岁以后孩子已经懂得很多,这个时候不能光有爱,还有有边界。但是孩子又跟大人不一样地方在于,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方面,更多靠感知力,解读能力很差。书中举例子,二胎来到后,因为小宝宝不会照顾自己,家里更多精力观照老二,老大就错误认为当自己是个小宝宝,爱哭闹,需要奶瓶,尿裤子爸爸妈妈就会照顾自己,结果是适得其反,阿黛尔解释并非事实,只是他通过感知得来的,他的行为取决于他认为的事实。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是需要关爱,一个拥抱一个无言的暗号就可以满足孩子。通常这个时候大人往往就会更加气愤,其实越是愤怒,呵斥效果越差。让他感知父母是爱她的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训来的快。
爱是教育的前提的话,那么原则才会让这个孩子更加健康自信成长呢。何为原则,何为边界。为何要对小孩有原则,有的人喜欢对出问题孩子说,那是孩子天性,实则是大人对孩子的骄纵。我们要尊重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以后也是社会人。我们不教育,迟早会被社会教育。有人说小孩子不懂法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小事告知他。这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关于大连14岁男孩猥亵10岁女孩不成将其杀死的案件,如果说14岁还不构成法律责任的话,那么未来这个孩子也将是父母的`终生负担与遗憾,因为这个孩子这么小就做出这样事情,没有走向社会,完全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还以为对孩子的骄纵是爱,实则是害,今天的结果可以说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今天能杀人,并且杀人后如此淡定,还在同学群云淡风轻的谈起此事,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积纵成害呀,再比如李双江儿子李天一也是一样,孩子后半生就这么让父母给毁了。
本书中介绍几种家教类型,严厉型,顾名思义有原则,缺乏爱的沟通;骄纵型,放任,给予无限自由,没有原则,有爱。正面管教型,是既要有爱也有原则。在现实中,每每遇到问题我们都会头痛,其实每一次问题都要把他看成学习机会,跟孩子一起解决,先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同时由要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当孩子不哭闹时候,再去训练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书中案例,如何解决孩子早晚作息问题。可能我们会遇到,到了该吃饭时候不吃,该刷牙时候,去玩玩具,该睡觉的时候,却要看绘本.....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都是我面对的。本书观点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作息计划中来,征求孩子意见,一起参与制定晚间作息时间表:哪个时间段玩游戏,哪个时间看动画片,哪个时间运动,哪个时间要刷牙洗脸上床,上床进行几个游戏后要关灯睡觉。包括早晨要穿什么衣服,提前一天跟孩子沟通好,这样早上时间就很轻松。甚至早餐吃啥,当让孩子参与制定这些后,早晚时间都会很美好轻松了。通过让孩子参与制定孩子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有动力。这样做起来不费力还有效。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这是一个我们选择。当我们赢了孩子,孩子就选择输了。教育孩子的路上,自己还有很长路要走,未来要正视自我问题,自我成长,孩子才会成长。
《正面管教》名著读后感 篇7
《正面管教》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一书。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懊悔和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其实想要“赢得”孩子,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一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