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摔跤吧爸爸》读后感(精选12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1
“你不是在为你一个人战斗,你要让千千万万的女性看到女人一生并不是只能相夫教子”。在印度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特殊社会状况下,这是在为女性尊严呐喊,这是父亲在鼓励女儿带动社会女性维护女权的升华。
《摔跤吧!爸爸》故事一开始,马哈维亚这个退役摔跤手就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进行了一场即兴摔跤,不出意外他赢了,这叫英雄的亮相,随后由旁人说起了他的过往辉煌战绩,这叫英雄过去的传奇,然后迎来的就是英雄现在的传奇,马哈维亚如何顶住邻居的非议和女儿的顽皮,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训练两个女儿成为优秀摔跤手,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后,他又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训练方式和策略,要优于国家队,最后顺利护送女儿赢得金牌..父亲是一个全国的摔跤冠军,然而却没有机会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的摔跤冠军。
正是这么一个遗憾,导致父亲强迫自己的女儿来完成自己的梦想。父亲让女儿剪去长发,穿上男孩子的衣服去摔跤!或许看到你,你更加坚信,父亲是一个“暴君”然而,如果站在一个非印度人来说,你可以你这么认为。
村里人的看法他却只有一句话!我会培养出一个伟大的女儿。他们没有资格来挑选我的女儿。而是我的女儿来挑选他们。
现在的社会女选男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印度却绝非如此。 这个过程与其描述为“没有儿子,于是强迫女儿学摔跤”,不如改成“发现、挖掘两个女儿的运动天赋”更为准确吧。
试想一下,来到印度的农村。在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不仅仅是发生在印度,中国亦是如此。14岁就被嫁入到一个穷得连米都买不起的家庭。承担着生孩子,生男孩子的命运。这就是一个印度的女孩应该的命运。在印度,嫁女儿是要赔钱的。试想想,一个父亲,一个温饱难得家庭。四个女儿。如果你是那个父亲。你会怎么做?
正是因为父亲的付出,他女儿为之感动她说,“我倒希望上帝能给我这样一个父亲,这样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再看看你们的父亲,他在跟全世界对抗,他承受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一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吗?”从那天起,吉塔和芭比塔开始自觉起来练习,正视练习摔跤这件事。
《摔跤吧!爸爸》电影中的女儿,最后完成了她的自己实现。 首先,女儿们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自己完成的。
虽然一开始是父亲的决定,而且父亲一直被塑造成一个固执的人物形象。“头发太长没法训练?那就剪掉。”但他两个女儿对于自己将来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是自己来完成的。
首先是对于摔跤的选择,父亲从一开始就只说过想要让女儿们尝试一年的摔跤,没有要求她们永远都活在摔跤这一项运动里。
反而是女儿们因为听了出嫁少女对于女性命运的无奈控诉,而主动选择了摔跤。
父亲在这件事上,只是给他的女儿们提供了一次新的体验。他让女儿们知道了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
抑制自己意识的觉醒,扼杀其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建立在“生活有许多可能性”的前提下,但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社会,女性的生活方式并不缤纷多彩,她们只是被期望着多做一些家务,然后早早嫁出去,好减轻家里的负担。 这位父亲其实是用自己的方式,给女儿们展示了不同于社会大多数人所设定的生活方式而已。知道生活不只有一种样子,在我的理解里,这应该是女性自己意识觉醒的前提,不是吗?
所以让女儿们从事摔跤,其实是帮助她们完成自己意识觉醒。 电影中父权地位的设置并不是那么的坚不可摧。
即使后来女儿们是真正喜欢上了摔跤,决定要一直从事摔跤之后,父亲也还是一个很固执的形象,他一直很固执。父亲希望女儿按照他认为好的方式训练,先不管这个方式究竟适合还是不适合,但大女儿吉塔在离家到体育学院,接触了自由后,表示出了对父权强烈的反抗。父亲教给女儿们的摔跤技巧,被训练中心的教练认为是过时的,吉塔选择了相信教练的判断。于是父女二人就摔跤技巧,开始切磋起来。
影片中这一段即代表着女儿对于父亲强权的挑战。最后,吉塔将年迈的、身体迟缓的父亲摔在泥地里。完成了对父权的抗争以及胜利。
大女儿吉塔在电影最后的世界级比赛中,一直是听从父亲的训导,才一路过关斩将冲进决赛。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此前吉塔与父亲冷战时,吉塔在世界赛事上,一直都是首轮就被淘汰出局。这一段即说明吉塔是需要父亲的指导,才能获得胜利的。那如果电影一直按照这个走向,就不能说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电影。但幸好,父亲在吉塔决赛的时候,被吉塔那位嫉妒心重得不得了的教练,锁在了器材室里出不来。这意味着吉塔最后获得的胜利完全是以她自己的能力得来的,吉塔离开父亲也完全可以实现她的价值。
父亲这位男性角色,在吉塔的自己实现的过程中,只是起到了帮助和引导的作用。
在如今“女权”主义和“伪女权主义”两种评价中,我觉得这部电影体现了真女权。女权主义既不是要与男人战斗,也不是让女人变成男人,换一种姿态向男权靠拢,它呼唤以女人的本质被看见,拥有自由成长成为自身的权利。从这个角度讲,《摔跤吧!爸爸》也可以说在宣扬女权主义,在“爱与看见”的旗帜下,支持女性成其为自身。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2
周六晚上跟儿子一起去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从父爱、坚持、体育、爱国等多个角度来展开描述,结构紧凑,扣人心弦,非常精彩。同时,影片中穿插的印度歌曲也非常好听。
爸爸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摔跤全国冠军,后来因为生计放弃了摔跤。他一直希望能生个儿子,好让儿子完成他为国争光、赢得摔跤世界冠军的梦想。
尽管邻居们给马哈维亚夫妇提供了多种生男孩的秘方,结果还是一连生了4个女儿。就在马哈维亚以为希望彻底破灭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的摔跤天赋,于是重新燃起了希望。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3
看完《爸爸,摔跤吧》这部电影之后,我感触颇深。印度的社会观念中认为女性就应该结婚生子,然后一辈子和厨房打交道。这一社会观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女性,严重批判这样的社会观念和现象。其中《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以独特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当时的所存在的普遍现象,使女儿走上了世界竞赛并拿到了摔跤项目的金牌。
《摔跤吧,爸爸》讲的是一个全国摔跤冠军希望自己能站在世界领奖台上为国家夺得摔跤项目的金牌,但是因家庭条件和生活原因放弃了为国争光的梦想。他并没有放弃,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梦想----为印度夺得世界金牌。天不遂人愿,他的妻子连续生四胎都是女儿,他逐渐放弃,不去接触有关摔跤的任何东西。直到有一天,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把别人打了,他意识自己的女儿继承了他的摔跤的基因,并且开始训练他的两个女儿。但是过程总是艰辛的,村里的人嘲笑和讥讽他们,没有场地训练,女儿们设法不训练等困难,但是最终,女儿终于达成了爸爸的梦想。
从这篇影片中我深刻的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家庭对孩子起到决定作用,影片中的父亲说:我没实现的要让我的儿子去实现。母亲说:不希望用你的愿望毁掉她们的童年生活。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4
今天,我们来到影院,欣赏一部佳作《摔跤吧,爸爸》,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所改编的电影,主要内容是一位摔跤世界冠军因为家庭情况,不得不放弃梦想,然而他把期望放在两个女儿上,手把手教她们。虽然一路十分坎坷,但是最终克服了,终于在十年后,拿下了世界冠军的名号。
他们的故事使我赞叹不已,那种不放弃的性格,让我倍受启发,我也要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放弃,努力。
以前,我总会抱怨老师好严厉,现在我才知道老师对我们严厉是因为提高了要求,我们自然成绩会很好,习惯也很好,俗语说“严师棒下出高徒”,我们老师是为了我们的人生才如此严厉。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胜读十年书,它的内容不老套,而且很励志,也适合学生看,所以介意大家都来看看。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5
走出影院的时候恍惚觉得这部影片在六月父亲节上映似乎更合时宜。这部影片所展示父爱的宽广与博大以及吉塔、巴比塔的拼搏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几次欢笑又几次落泪,跟随情节而生的欢笑、感动、激昂的情绪还余热未散。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吉塔的胜利不仅仅是她个人或者是国家的胜利,更是千千万万女子的胜利。女孩子从出生就注定要洗衣做饭一辈子吗?事实上,现代女性早已用行动打破了这种传统观念,不管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上,方方面面女性都已经和男性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领域的成就已超过男子。天天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已不复存在,现代女子早已将自己从繁冗的家庭事务中挣脱出来,在各种领域绽放光芒。身理上的结构决定了怀孕生子是女性不可逃脱的命运,体力不如男性也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影响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的贡献与地位。
父爱不比母爱的温软细腻,但却更能教会子女学会独立与坚强。影片中马哈维亚毅然决然的给两位女儿剪掉长发的这段情节我印象最为深刻,虽然他的表情坚定无比,但我相信他的内心一定也有愧疚与不忍,但他明白,不狠下心,就没有办法将两个潜力无限的女儿送上国际舞台。
看多了情感纠结与堆砌特效的影片,这部电影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父爱、女权、坚持、舍弃,让观众在欢笑和感动中体验了一把不一样的励志人生。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6
等了很久终于和会长看成了摔跤吧爸爸,片子稍长但完全没有长的感觉,节奏紧凑,斗志昂扬,几乎无懈可击, 从小村落出来怀揣着冠军梦的爸爸 ,强行让孩子走上摔跤的道路, 都没有觉得非常反感 ,想通过下一辈续梦的长辈很多, 方法失当的不在少数, 这个爸爸爱得深沉, 两个小姑娘浑然天成, 有独立的个性又不失孩子气的反抗。 五点起床、 锻炼, 和男摔跤手pk, 血液里真是有摔跤的天赋, 不然强扭的瓜不会很甜 ,偏执的爸爸魔鬼训练, 又在孩子睡着的时候去给她们揉脚丫子 ,谁说的女孩子不如男孩子, 没有人愿意去她们并没有什么关系, 她们可以自己选择伴侣 ,三观正确得天地为之动容。
片子的咖喱味很浓郁丰满 ,热心的乡里乡亲, 天使投资--卖肌肉的小哥, 提前把广告都卖掉了, 职业陪练大表哥, 骑在木马上摸马毛的纯真和可爱, 包容心极强的妈妈 ,投机的摔跤场老板。
付出了努力 ,不一定会成功 。因为配齐成功公式的变量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付出努力了一定有回报,或大或小, 或悄无声息。离开了领路人的自己判断和独自战斗是最后的圆满, 伯乐再怎么重要, 路得自己跑。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张力就是强劲, 如果可以打6星, 我绝对不含糊。和会长遇见了阿米尔汗和导演先生, 遇见了穿着汉服的迷妹团 ,白捡的惊喜。
愿天底下的俊才都能遇见伯乐, 都能执着地握着梦想 ,一步一步接近梦想 ,享受努力的甜蜜。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7
它是一部得以热血沸腾的影片!它是一部得以更改人的影片!
——题记
应说近期的热播电影,大伙儿最先想起的便是战狼2吴京自编自演的《战狼Ⅱ》,想起的第二部影片便是在暑期前盛行全国性的最好是印度教育片——《摔跤吧,爸爸》!因为我跟随,走入了影院,赏析这一部盛行全国性的教育电影!
首先要谈的是印度的全国摔跤冠军父亲。他一生的梦想是为国家争光,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然而,他没有意识到因为他的生活,他不得不放弃摔跤。他期待孩子能够帮他进行理想——为印度获得国际级金牌。没想到运势给他生了四个女儿,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女儿有摔跤技能,刚开始训练女儿摔跤,就勤奋地把女儿变成了国际级的摔跤运动员。男权社会的印度女学生训练摔跤,招致了全村的讽刺和嘲笑。 吉塔的姐妹们也受到学生们的坏话,她们清除了所有的困难,最后,女儿终于达到了父亲的理想。
每一个人的的身上都是有无穷无尽发展潜力,不一定是对于哪一方面。剧中,2个女儿的爸爸就发现并发掘出了他们的发展潜力。一开始他们并不愿听从爸爸的意旨,但当看到另一个小姑娘的爸爸很早地就把她嫁人的情况下,才真实搞清楚,自身的爸爸做这一挑选也是应对着全村人的斥责!之后,两人都进了印度最有名的体育学校,但其教师方式不正确,而且长女进入了哪个自然环境,不认真训练,在比赛中取得了不太好的考试成绩。她的爸爸一开始很生气,可是之后一步一步带著她向前走,最后取得了国际性金牌!这也反映出父亲的爱的杰出!
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三心二意,也不可以急于求成!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要多迁就爸爸妈妈,多和她们沟通交流,掌握她们的念头!坚信自己是最赞的!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8
此刻大家都明白有部电影很火,名字叫做摔跤吧!爸爸。就在昨日我要跟妈妈一起去看了这部电影。电影里面讲述的是有一个印度的摔跤冠军,名字叫马哈维亚他在国际运动会上没取得摔跤冠军,所以他的梦想便是让他的儿子实现他们梦想。夺得国际冠军,可是命运一向捉弄着他们家。
从这部电影里我学到了六个道理。分别是
再平常的事情都能用得到,不要心浮气躁永远是耐心的方法。
在平常遇见一些大人物的时候他们打你千万不要还手,要该硬就硬,该软就软,见机行事。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不要半途而废,否则学完一样,不会一样。
如果太自大的话就会被别人给超过
因为古人做的方式都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你用新方法,如果不成熟怎样办
如果你认为家长都在骗我们,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一天,父母对我们这关怀都是一样的永远不会骗我们。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也借此文祝天下的爸爸父亲节欢乐。
他们生了四个女儿,直到有一次大女儿和小女儿打伤了哪两个男生,马哈维亚就认为这两个女儿继承了自己的摔跤天赋。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吉塔和巴比塔。自从发现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之后,马哈维亚就一向让女儿们早晨五点起来开始锻炼。
并让毫无摔跤天赋的大侄子进行陪练。因为大家都质疑女孩子能摔跤吗?所以不让吉塔和巴比塔去摔跤场上练习。于是马哈维亚便自己除草创造了一个泥地摔跤场。经过几次比赛后,吉塔获得了全国摔跤冠军。进入印度的一个十分知名的体育学校,可是在那一位教官的教导下,让她忘了他爸爸教给他的技巧。但经过一系列波折之后,吉塔最终成为了全国冠军。
一、要有耐心,
二、该硬就硬,该软就软,
三、做什么事,必须不要半途而废。要有毅力,
四、做事的时候必须不要骄傲,
五、老方法有时候真的比新方法好用,
六、家长们永远不会骗自己的孩子,
推荐大家看一看,这部电影能让我们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9
一天,我看了一部最近很火的电影,叫《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克服着种种困难和嘲讽,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为印度夺了第一块摔跤国际金牌的故事。
我在网上查了这是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一位摔跤手未完成为国家赢得一枚世界大赛金牌的梦想,便想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他的命运坎坷,他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天无绝人之路,他在一次邻居的矛盾中发现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芭比塔的摔跤天赋。于是父亲开始训练他们。两姐妹开始很不情愿,但是在一次婚礼上新娘告诉了两人父亲的良苦用心,她们才恍然大悟。最终在父亲的帮助和开导下,大女儿吉塔获得了冠军。采访中父亲说出了这句话你是我的骄傲。
没有错,这位父亲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两姐妹,为了她们的前途。但是当女儿们成功、出名后父亲只会感到骄傲,不会企图去沾光,只会在背后默默付出。这让我想到了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感恩之情油然而生。父母每天起早贪黑的拼命忙碌,为的就是让我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生长环境。他们每天不辞辛苦,还要抽出时间关心我的学习,有的时候我却不能理解,甚至使性子,闹情绪,想想真是不应该。
这部影片还告诉我一个道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努力拼搏,坚持不懈拥有矢志不渝的意志才能有所成就!
影片中别忘了你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了大学的吉塔没有再听父亲的话,开始变得散漫起来,忘记了摔跤手不能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开始懈怠。结果在锦标赛第一场锦标赛中淘汰,不过在父亲的这句别忘了你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瞬间让吉塔醒悟过来,她回到了以前努力的状态,最后恢复了体力,赢得了冠军。
我明白了,胜利也不要骄傲,骄傲使人退步。我要向电影中的姐妹俩学习,不怕困难,不畏强手,勇往直前。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10
首先想说这是一部很值得看的印度电影,以为会像很多印度电影一样穿插很多舞蹈还有喜剧效果,这部电影完全没有,励志让人反思。 我曾经在国外学习工作过,和印度人共事过。对印度文化有一些浅显的了解,电影的开头爸爸一直都想要一个男孩来继承他的冠军梦想,我有个同事叫nisha,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印度女孩,她跟她老公结婚后生的第一个小孩是个女孩,她就老是哭,还说因为生了个女孩都没脸回国回家,她每天都祷告想生个男孩,可见印度很多地方也是很重男轻女的,而且印度人嫁女儿跟中国男人娶媳妇一样要给男方很多很多嫁妆的,而且结婚后很多都是女人在外面工作赚钱养家,男人在家做饭带孩子,当然可能是我接触的印度人是这样子的。
当放到爸爸因为女儿的叛逆要剪吉塔和妹妹的头发的时候,吉塔哭着祈求爸爸不要剪她的头发,印度女人很看重头发的,而且她们的头发又黑又硬,跟中国女人头发发质不太一样。她们总是编个麻花辫编起来,一般很少见她们像中国女生一样扎个马尾或者披散开来,她们去参加好朋友的婚礼额头点缀和耳饰还有印度海娜纹身都是很典型的印度风俗习惯。那个结婚的女孩哭着说羡慕她们有这样的爸爸,不用像她一样提早嫁个没有见过面的男人。我有个很好的印度朋友,她家庭不富裕,她就是18岁的时候嫁给了一个从未谋面的大她二十多岁的男人。她跟我说,这种婚姻很常见,在她们那里结婚之前双方是不能见面的。还好她的老公对她很好,现在她们已经有两个儿子了,在英国定居了。
影片里印度人吃饭都会盘坐在地上用手抓着吃,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也会让我联想到以前的生活。印度人吃饭是不用筷子叉子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感恩上帝的赐予,用手直接接触食物,是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抓着吃,记得有一次去印度朋友家做客,她们做了很丰盛的大餐,咖喱鸡咖喱鱼咖喱…还有一种饼,有个很特别的名字,我忘了怎么说,这种饼就是他们的主食。她们做的咖喱饭不是我们在中国点的这种咖喱,她们是用一种咖喱叶子熬的,那个味道特别重,你吃一顿饭一个星期身上的味道都散不了,关键她们做的荤菜都不搭配蔬菜的,就是纯的鸡肉鱼肉牛肉在咖喱汁里炖。我是实在没办法用手抓着吃,我就勉强要个勺子吃饭。
整个影片我记忆很深刻的就是爸爸教育女儿一定要感恩大地的给予,她们在比赛前都会亲吻土地。印度人很多人都信仰基督耶稣,会祈祷。很善良。虽然有时候有点懒惰,但是印度女人的身体素质很强健的,反正我认识的印度女孩体格和力量都很厉害,天生的。当时我离开国外工作的医院时,我那个印度朋友还送给我一个她一直用来祷告的镀金的十字架,说那个十字架跟随她很多年了能够保佑我幸福,我真的很感动。
印度出国工作的人很多都不富裕,不像中国人一般留学生都很有钱,电影里的片子放的二十卢比五十卢比很多人没有概念是多少钱,我记得我那会在国外读书工作时一块钱人民币等于十卢比左右,二十卢比也就相当于人民币两块钱。当时我在英国读书时1英镑等于13块钱人民币左右,所以很多印度人在英国留学是很不舍得花钱的,那时印度朋友就真的不能理解中国人花钱买个那么贵的LV和cucci。我以前挺喜欢收集各个国家硬币的,我记得我印度朋友给过我一张卢比,上面的头像好像是甘地。在英国工作每年都有一个月的带薪假期,我们中国人就会商量着去欧洲哪哪个国家去旅游,印度小伙伴们都会把钱省着寄给家里。也许我周围的人是这样吧,反正我觉得每个国家都有富人和穷人。聊的偏了。
印度女人有些是很努力的,她们想做的事情,真的可以像片子里的古塔姐妹一样,拼尽全力去完成,起早贪黑,还有那种让人佩服的毅力。
偶尔看看这种励志电影真的让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想好好奋斗,也许几天后又蔫了,这部片子跟“当幸福来敲门”一样值得观赏。
当爸爸对古塔说出那句“你是我的骄傲”。我也跟着流泪了,说好的喜剧电影呢?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11
电影中的两个小姐妹真的是因为爸爸严格的要求而成功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女儿为什么会获得爸爸期待的成功。我们经常分析孩子学习好的要素:第一就是爱学,第二是能学习,第三是会学习,这三个要素共同具备的时侯,这个孩子学习方面就没有问题,容易成为佼佼者。
首先我们来看看剧中的两个女儿学习摔跤的心理动机,起初逼迫她们学习,进行了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女儿虽然出于害怕,刚开始能够按照爸爸的要求进行,但是过后是反抗的,反抗振压无效后消极怠工,因为这只是爸爸的一个没有完成的梦想,希望通过女儿来实现,所以两个女儿根本没有强烈的心理动机来做这件事,你可以逼迫奴隶听话做苦工,但是你没有逼迫奴隶爱上他的工作,所以女儿根本不可能爱上摔跤,当你都不热爱一个项目的时侯,又怎么可能长时间的去投入和坚持呢?坚持不下来就更谈不上取得什么成就了.....
两个女儿与其说是被激励了,不如说更是被吓着了,一想到十四岁就要嫁人,一辈子就只能和锅碗瓢盆为舞,与这样的人生相比成为摔跤运动员的人生真是不知要好上百倍,成为摔跤运动员在那个时侯,已经成为两个女孩唯一的最好的道路。
爸爸同样是一个非常优秀激励师,不断的给予女儿正向积极鼓励,比方说在比赛的前夜对女儿说:“如果你赢了,并不是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跟你一起得胜,所以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烦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要各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要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于是女儿完成了第三要素当中的爱学习这个阶段的修练。
《摔跤吧爸爸》读后感 篇12
电影中的两个小姐妹真的是因为爸爸严格的要求而成功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女儿为什么会获得爸爸期待的成功。我们经常分析孩子学习好的要素:第一就是爱学,第二是能学习,第三是会学习,这三个要素共同具备的时侯,这个孩子学习方面就没有问题,容易成为佼佼者。
首先我们来看看剧中的两个女儿学习摔跤的心理动机,起初逼迫她们学习,进行了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女儿虽然出于害怕,刚开始能够按照爸爸的要求进行,但是过后是反抗的,反抗振压无效后消极怠工,因为这只是爸爸的一个没有完成的梦想,希望通过女儿来实现,所以两个女儿根本没有强烈的心理动机来做这件事,你可以逼迫奴隶听话做苦工,但是你没有逼迫奴隶爱上他的工作,所以女儿根本不可能爱上摔跤,当你都不热爱一个项目的时侯,又怎么可能长时间的去投入和坚持呢?坚持不下来就更谈不上取得什么成就了.....
两个女儿与其说是被激励了,不如说更是被吓着了,一想到十四岁就要嫁人,一辈子就只能和锅碗瓢盆为舞,与这样的人生相比成为摔跤运动员的人生真是不知要好上百倍,成为摔跤运动员在那个时侯,已经成为两个女孩唯一的最好的道路。
爸爸同样是一个非常优秀激励师,不断的给予女儿正向积极鼓励,比方说在比赛的前夜对女儿说:“如果你赢了,并不是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跟你一起得胜,所以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烦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要各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要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于是女儿完成了第三要素当中的爱学习这个阶段的修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