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笔构网

2025-10-12教案

请欣赏走进丽江教学设计(精选10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1

一、课标相关要求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2、“本册教材说明”中讲到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指导和训练,一定要多读少讲,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学会读书。

基于以上两点要求,以及学生通过前一课《桂林山水》的学习,对写景文章的学法已有大概印象,所以教学《走进丽江》时,把“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教学中做到多读少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和借助课件(丽江美景图片)等,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走进丽江》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总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这句话统领全文;接下来,分别写到丽江的历史地位、古城街道、精巧布局、玉龙雪山等景色的“美丽”和“神奇”之处;接着简要介绍丽江的其他景观: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及神秘的摩梭人、香格里拉……处处都显得那么神奇,充满了魅力;最后写作者陶醉于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两个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方(句子、段落)。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图文对照,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重点句子和段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丽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并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并让学生把主要描写的两个景点用书上的句子连起来,这样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四)教材课型、课时

讲读课 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识记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 精讲点拨、启发与讨论

学法:自主探究、读中领悟、交流讨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也称为姑苏)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水城。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上的姑苏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云南的丽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独特的风光。(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2、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然后了解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教师简单讲解过渡句,让学生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生汇报,师结合汇报板书。(丽江古城、玉龙雪山)

【设计意图:默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文通俗易懂,学生有能力“读中领悟,自主探究”,因而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做个引领者就可。】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过渡语:我们知道了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那么下面我们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丽江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文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2、学习第3、4自然段,领略古城的独特美。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出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3)结合学生汇报、理解句子,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美。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②“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③ “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

④“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坐坐,城内共有大小乔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互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生:自主读、画、悟、美读。汇报交流。

师:学生边汇报时,随机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古城的美丽风光,再次感受古城的美。

(5)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 “读中领悟,自主探究” 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指导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一些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3、学习第5、6自然段,体味自然景观的壮美。

过渡语:走出古城,我们来到了丽江主要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雪山的美景。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把你读懂的内容向你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交流。

(3)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

(4)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教师小结:好!现在我们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玉龙雪山的赞美。(师领读,学生齐读余下部分)

(5)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什么呢?你们能接着说吗?

(6)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这些迷人的景观。

(7)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丽江的哪些景观呢?课后再查找有关资料,加深对丽江的了解。

4、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古城月夜陶醉之美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多媒体课件“月夜古城”(配有纳西古乐),观看思考:月色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2)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深入体会”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始终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其中,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先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再小结。)

丽江古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玉龙雪山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丽江,真是令我们神往呀!我们有机会也去那里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五)、布置作业

运用课文的写法,选一处喜欢的景点写一个片段,并用上过渡句。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从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引出跟苏州齐名的丽江古城,这样揭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此类课文,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积极性会较高,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整堂课师生都会在欣赏和赞美中度过:教学课件中一幅幅奇美的画面,课文中文质兼美的语句,真会让师生“饱览”丽江古城的神奇和美丽,这无疑会是一节让人享受的课。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

全文的重点就在“美丽”与“神奇”二词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出丽江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神奇;让学生带着这两个词,学生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出美丽、神奇的地 方(句子、段落)并不难,但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想象、去体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进去,就不会从实质上让学生感受到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感知丽江的神奇美丽,我在网上下载许多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制成了多媒体课件。在让学生欣赏时注意与文中现成的图片相结合,做到充分地利用教材。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如果能有丽江古城的简短风光片穿插于教学中,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会有更大的帮助。

六、板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丽江古城

走进丽江 玉龙雪山 神奇而美丽

迷人的景观

【设计意图:按课文内容的三部分概括出小标题,简明扼要,学生可以清楚地理清课文条理;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加深印象,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这个教学重点有很大的帮助。】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丽江

1、多媒体出示丽江图片,教师音乐伴奏中激情导入。

她以壮丽的山和美丽的江而得名,她以玉龙山为背景,以雪山之水为灵魂,完美地将山与水有机结合。她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特有的历史文化,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雪山绿地、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水彩画,她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就是云南丽江。

2、今天,让我们带上兴奋和向往,一同出发,走进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齐读课题:走进丽江。

(针对儿童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首先通过多媒体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再以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渲染,把儿童带入情境,让孩子兴趣盎然,不知不觉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印象丽江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中我们走进丽江,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走进丽江,我们的印象各有不同,但课文中有一句话却能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它统领全文,你认为是哪一句?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精读课文,赏玩丽江

1、再读课文,再次走进丽江,走进你向往的那一景,边读边赏,把能体现神奇而美丽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围绕句式,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填空。)

①、走进丽江古城,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不自禁想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②、走进丽江雪山,玉龙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大声倾诉: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③、走进丽江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由得发出赞叹: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一环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然后小组围绕句式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3、师生交流学习成果,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重点指导)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A、结合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色彩斑斓”。

B、你见过什么东西色彩斑斓?想象古城街道的色彩斑斓。

C、去掉词语,对比朗读,读出色彩斑斓的神奇而美丽。

②、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A、教师板书简笔画,学生为画题名。

B、巧设活动:小小导游,融入自己的想象为画解说。

C、出示课件,对比“江南苏州图景”与“高原姑苏图景”,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壮美)

(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重要手段,就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具有美育趣味的活动。)

③、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A、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带点词的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壮丽}

B、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评一评,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

④、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

A、欣赏图片,配乐朗读。

B、说说省略号的作用,你能按课文的句式说说丽江的其它迷人景观吗?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有……

(在践行新课程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词句;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4、教师感情引读,学生接读:

①、走进丽江古城,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不自禁想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②、走进丽江雪山,玉龙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大声倾诉: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③、走进丽江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由得发出赞叹: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5、走进丽江,不知不觉已到了夜晚,漫步红灯笼映照下的丽江古城,真是别有一番风景,(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段)边听边体会,说说月色下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一环节,利用配乐读、感情引读等形式,就是要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6、走进丽江,我们感受到了丽江的神奇而美丽。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带着我们走进丽江的?用课文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①、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②、丽江还有放多迷人的景观。

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四、总结课文,赞美丽江

1、走进丽江,丽江的旅程即将结束,同学们,当你就要告别丽江之时,请留下一句赞美丽江的话语吧!

(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2、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诉说的印象丽江,我不由得想起了郭沫若先生赞美丽江的一幅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3、限时作业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走进丽江》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教材分析

《走进丽江》是作家姜刚杰写的,课文采用了总分的写法,层次清楚过渡自然;通过对丽江神奇美丽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石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雄伟、纯朴、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读自悟,从而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设计理念

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朗读方式中,以具体的文本语言为载体,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本文寓情于景,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在细细品味语言中感悟丽江的神奇美丽,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步骤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桂林美景,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入云南的丽江,去领略那里特有的风光,想去看看吗?(多媒体播放神奇美丽的丽江)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

1、古老的城市。

2、小河、小桥、柳树。

3、连绵起伏的白雪皑皑的群山。

4、雪山美丽极了像一条龙。

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丽江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美丽、奇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走进丽江》一课,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预设出现的问题:

1、我想知道丽江有哪些美丽的景观?

2、我想知道丽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提问质疑,激发学生的欲望,培养读书习惯。)

二、初读感知全文。(多媒体出示自读提示“我会自己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纯朴、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3、思考:课文写了丽江的哪些景点?文中丽江景色给了你什么印象?

4、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学生据要求自学课文)

二、交流自读情况

1、认读生字。媒体出示,正音)

2、谁说说整个丽江给了你什么印象?(生:神奇、美丽。师板书)能把文中概括写丽江神奇美丽的句子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多媒体出示中心名: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多形式指导读出喜爱、惊喜之情。

(设计理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主动求知。通过初读,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丽江的神奇美丽。)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最能体现丽江“神奇美丽”的句段。在旁边空白处写写你的理解和体会,有不懂的可以标出来在小组中讨论。

四、精读课文,感悟神奇美丽

师: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一)汇报古城

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1:古城很美、历史悠久。

师:说说它美在哪里?(用五花石铺砌而成)指导读句,理解历史悠久。

生2:布局奇巧。(请学生板书)

师:怎么说它布局奇巧呢?(生:八卦型放射状)古城还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3:古城街道多,小桥多,柳树多,小桥边有人家,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师:“城依水存、水随城在”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发表观点。这样的景色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可以怎么说?生:风貌奇特。

师:作者喜欢吗?哪里可以看出?多媒体出示:“好一幅家家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指导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师:过渡拓展小桥、流水,人家、杨柳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古城风貌图,看到你会说什么,怎样赞美?作者呢?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指导读

出示: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

师:也难怪作者这样赞美丽江。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设计理念:对古城风貌奇特、布局奇巧,学生认识较少,利用多媒体声像显示从而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什么“八卦型放射状”,再画简笔画,感悟到古城的神奇美丽,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触景生情,感情得到升华,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汇报玉龙雪山

师:丽江古城多美,作者的描写多精彩啊﹗还有让你喜欢的景点吗?多媒体播放玉龙雪山图片。看了图片,玉龙雪山给了你什么印象?

生:山峰多,奇、美、高,像一条长龙。

师: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写具体形象的?哪些句子写法很特别?

生:

1、“最前面的山峰好象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写的好,把雪山写活了,把雪山的美写出来了。指导读。

2、还用了列举具体数字的方法把雪山之多、高写出来了。

师:看到这玉龙雪山,又读了课文,喜欢吗?作者呢?哪里可看出?媒体出示:丽江最吸引入的,除了有“高原古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指导读句

过渡:玉龙雪山真美,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其它景观

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喜欢吗?有这么多迷人景观,又这么迷人,所以作者高声赞叹,回读: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运用多媒体声像结合,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妙,三次聚焦中心句的朗读很具特色加深了学生体念,增强了感悟。)

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师:时间已是傍晚时分,要回家了,此时,你的表现会怎样?你的心情会怎样?作者呢?

生:我想多看一儿。我真不想走。

师:多美的地方啊,老师看了也很不想走,作者呢?指导读出留恋,读到这我会对丽江、对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呐喊,回读中心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体会前后呼应写法的作用。

(设计理念:课文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朗读开头,结尾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情感价值得到提升)。

六、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假如你就是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丽江这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你会怎样召唤你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的人来这儿游玩,请设计一则广告词或按一定顺序写一段导游解说词,向周围的人介绍一下这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七、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写到采集本上。

2、课后收集丽江其它景观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家人或朋友听,进一步感受丽江神奇美丽的风光。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丽江

1、多媒体出示丽江图片,教师音乐伴奏中激情导入。

她以壮丽的山和美丽的江而得名,她以玉龙山为背景,以雪山之水为灵魂,完美地将山与水有机结合。她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特有的历史文化,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雪山绿地、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水彩画,她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就是云南丽江。

2、今天,让我们带上兴奋和向往,一同出发,走进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齐读课题:走进丽江。

(针对儿童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首先通过多媒体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再以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渲染,把儿童带入情境,让孩子兴趣盎然,不知不觉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印象丽江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中我们走进丽江,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走进丽江,我们的印象各有不同,但课文中有一句话却能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它统领全文,你认为是哪一句?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精读课文,赏玩丽江

1、再读课文,再次走进丽江,走进你向往的那一景,边读边赏,把能体现神奇而美丽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围绕句式,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填空。)

①、走进丽江古城,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不自禁想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②、走进丽江雪山,玉龙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大声倾诉: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③、走进丽江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由得发出赞叹: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一环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然后小组围绕句式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3、师生交流学习成果,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重点指导)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A、结合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色彩斑斓”。

B、你见过什么东西色彩斑斓?想象古城街道的色彩斑斓。

C、去掉词语,对比朗读,读出色彩斑斓的神奇而美丽。

②、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A、教师板书简笔画,学生为画题名。

B、巧设活动:小小导游,融入自己的想象为画解说。

C、出示课件,对比“江南苏州图景”与“高原姑苏图景”,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壮美)

(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重要手段,就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具有美育趣味的活动。)

③、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A、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带点词的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壮丽}

B、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评一评,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

④、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

A、欣赏图片,配乐朗读。

B、说说省略号的作用,你能按课文的句式说说丽江的其它迷人景观吗?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有……

(在践行新课程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词句;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4、教师感情引读,学生接读:

①、走进丽江古城,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不自禁想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②、走进丽江雪山,玉龙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大声倾诉: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③、走进丽江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由得发出赞叹: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5、走进丽江,不知不觉已到了夜晚,漫步红灯笼映照下的丽江古城,真是别有一番风景,(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段)边听边体会,说说月色下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一环节,利用配乐读、感情引读等形式,就是要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6、走进丽江,我们感受到了丽江的神奇而美丽。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带着我们走进丽江的?用课文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①、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②、丽江还有放多迷人的景观。

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四、总结课文,赞美丽江

1、走进丽江,丽江的旅程即将结束,同学们,当你就要告别丽江之时,请留下一句赞美丽江的话语吧!

(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2、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诉说的印象丽江,我不由得想起了郭沫若先生赞美丽江的一幅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3、限时作业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朴、旬”等10个生字。

2、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宋体,五号1.5倍行距)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3、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呢?

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图景?这幅图景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你的想象,还有搜集的图片,谈一谈。

(3)配乐朗读本段,感受丽江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习课文5自然段

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丽江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观?

(2)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哪些迷人的风光?

(四)学习最后一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出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1)作者为了把这么多美丽的景点详略得当地写出来,在景点与景点过渡的地方,用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句式,请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理解句子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各归纳或启示了什么?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美丽的古城——丽江,请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

五、布置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法:讲授、启发与讨论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城指的是我国的哪座城市吗?

导语: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水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有着东方威尼斯美称的云南丽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继续走进丽江,去领略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二、小组自学第二部分

自学提示:

1、课文分哪几个部分介绍了丽江古城?

2、找出描写丽江古城的句子说说给了你哪些体会。

3、小组讨论+展示

小结:翠色山峦下,商居掩古城。花香迎曲巷,岁月久悠增。神奇而又古朴的'丽江古城,静静的伫立在哪里,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神韵。

过渡语: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丽江古城外,就是他神奇而壮丽的自然风貌了。

自学提示:

1、介绍丽江的自然风貌,说说你的体会。

2、读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三、句子解析

1、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丽江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2、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3、小组讨论+展示

教师指导:句1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示时间的过渡词有首先、其次,表示原因的过渡词有因为、所以。

句2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了描写了夜晚丽江的美丽风光。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二句改写成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体会不同的感受。)

总结:玉龙雪山白雪皑皑,虎跳峡下流水潺潺,三江并流江水滔滔,香格里拉美丽富饶。丽江只是祖国大好山河的一角,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有空能够多走走,多看看,记住那一道道美丽风景线,同时也记住孕育那些美丽风景的母亲!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法:讲授、启发与讨论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城指的是我国的哪座城市吗?

导语: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水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就是有着东方威尼斯美称的.云南丽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继续走进丽江,去领略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走进丽江)

二、小组自学第二部分

自学提示:

1、课文分哪几个部分介绍了丽江古城?

2、找出描写丽江古城的句子说说给了你哪些体会。

3、小组讨论+展示

小结:翠色山峦下,商居掩古城。花香迎曲巷,岁月久悠增。神奇而又古朴的丽江古城,静静的伫立在哪里,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神韵。

过渡语: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丽江古城外,就是他神奇而壮丽的自然风貌了。

自学提示:

1、介绍丽江的自然风貌,说说你的体会。

2、读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三、句子解析

1、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丽江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2、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3、小组讨论+展示

教师指导:句1是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示时间的过渡词有首先、其次,表示原因的过渡词有因为、所以。

句2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了描写了夜晚丽江的美丽风光。

(教师引导学生将第二句改写成双重否定句和陈述句,体会不同的感受。)

总结:玉龙雪山白雪皑皑,虎跳峡下流水潺潺,三江并流江水滔滔,香格里拉美丽富饶。丽江只是祖国大好山河的一角,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有空能够多走走,多看看,记住那一道道美丽风景线,同时也记住孕育那些美丽风景的母亲!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了丽江,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美丽而神奇)2、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板书: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

(二)、围绕重点,精读探究。

过渡语:我们知道了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那么下面我们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丽江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

1、学习第3、4自然段,领略古城的独特美。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古城的神奇而美丽,边读边把它画出下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理解句子,感情朗读,体会语言美。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②“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④“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坐坐,城内共有大小乔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互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生:自主读、画、悟、美读。汇报交流。师:学生边汇报时,随机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3)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古城的美丽风光,再次感受古城的美。

(4)小结: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读中领悟,自主探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汇报中及时指导朗读,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一些多媒体课件,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丽江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

2、学习第5、6自然段,体味自然景观的壮美。

过渡语:走出古城,我们来到了丽江主要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雪山的美景。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把你读懂的内容向你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2)交流。

(3)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怎么赞美它?

(4)学生观察、思考、汇报。

教师小结:好!现在我们用朗读表达我们对玉龙雪山的赞美。(师领读,学生齐读余下部分)

(5)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什么呢?你们能接着说吗?

(6)出示多媒体课件,欣赏这些迷人的.景观。

(7)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丽江的哪些景观呢?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资料,加深对丽江的了解。

(8)体会第6自然段过渡句的作用。

3、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古城月夜陶醉之美

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白天的丽江古城美景,那月色下的古城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1)出示多媒体课件“月夜古城”(配有纳西古乐),观看思考:月色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2)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古城的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深入体会”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始终将朗读、思考、交流贯穿其中,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体验作者喜爱丽江的思想感情。】

(三)、回归总结,深化提高。

(先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教师再小结。)

丽江古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玉龙雪山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丽江,真是令我们神往呀!我们有机会也去那里游览一番吧!。

【设计意图:总结是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四)、主题阅读

过渡:走出云南,我们来到了它的邻省——贵州,请同学们打开《小学语文主题阅读》40页,自由读一读《黄果树听瀑》,画出体现瀑布雄伟、壮观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我们再来读《美丽的达里诺尔》,画出体现草原美丽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六)、作业

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丽江古城走进丽江

玉龙雪山神奇而美丽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丽江

1、多媒体出示丽江图片,教师音乐伴奏中激情导入。

她以壮丽的山和美丽的江而得名,她以玉龙山为背景,以雪山之水为灵魂,完美地将山与水有机结合。她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特有的历史文化,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雪山绿地、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水彩画,她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就是云南丽江。

2、今天,让我们带上兴奋和向往,一同出发,走进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齐读课题:走进丽江。

(针对儿童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首先通过多媒体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再以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渲染,把儿童带入情境,让孩子兴趣盎然,不知不觉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印象丽江

1、自由朗读课文,读书中我们走进丽江,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走进丽江,我们的印象各有不同,但课文中有一句话却能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它统领全文,你认为是哪一句?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精读课文,赏玩丽江

1、再读课文,再次走进丽江,走进你向往的那一景,边读边赏,把能体现神奇而美丽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围绕句式,自由选择课文内容填空。)

①、走进丽江古城,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不自禁想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②、走进丽江雪山,玉龙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大声倾诉: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③、走进丽江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由得发出赞叹: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一环节,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然后小组围绕句式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3、师生交流学习成果,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重点指导)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A、结合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色彩斑斓”。

B、你见过什么东西色彩斑斓?想象古城街道的色彩斑斓。

C、去掉词语,对比朗读,读出色彩斑斓的神奇而美丽。

②、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A、教师板书简笔画,学生为画题名。

B、巧设活动:小小导游,融入自己的想象为画解说。

C、出示课件,对比“江南苏州图景”与“高原姑苏图景”,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壮美)

(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重要手段,就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具有美育趣味的活动。)

③、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A、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带点词的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壮丽}

B、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评一评,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

④、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

A、欣赏图片,配乐朗读。

B、说说省略号的作用,你能按课文的句式说说丽江的其它迷人景观吗?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有……

(在践行新课程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词句;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4、教师感情引读,学生接读:

①、走进丽江古城,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情不自禁想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②、走进丽江雪山,玉龙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真想大声倾诉: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③、走进丽江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不由得发出赞叹: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5、走进丽江,不知不觉已到了夜晚,漫步红灯笼映照下的`丽江古城,真是别有一番风景,(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段)边听边体会,说说月色下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一环节,利用配乐读、感情引读等形式,就是要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6、走进丽江,我们感受到了丽江的神奇而美丽。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带着我们走进丽江的?用课文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①、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②、丽江还有放多迷人的景观。

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四、总结课文,赞美丽江

1、走进丽江,丽江的旅程即将结束,同学们,当你就要告别丽江之时,请留下一句赞美丽江的话语吧!

(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2、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诉说的印象丽江,我不由得想起了郭沫若先生赞美丽江的一幅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3、限时作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