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笔构网

2025-10-12教案

请欣赏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精选8篇),由笔构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的8个一类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引号的一般用法。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花的心愿。问,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小花美好的心愿,同时要明白什么才是美的真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并能运用8个一类生字,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花的头饰简单的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8个一类生字。

2、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色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那种颜色,它会给你带来无限的遐想,有一朵小花也在憧憬着,向往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紫色的小花》。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老师示范读课文,学生标出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画出一类生字。

三、学习一类生字。

嫩:(1)初生而柔弱,娇嫩。嫩叶、嫩芽。

(2)事物烹调时间短,容易咀嚼。这肉片炒得很嫩。

(3)浅。嫩黄、嫩绿。

延:(1)延长。蔓延、绵延、延年益寿。

(2)时间向后推迟:迟延、延期、顺延。

(3)聘请:延聘。

诞:(1)诞生:诞辰。

(2)生日:华诞。

(3)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虚诞、荒诞、怪诞。

黎:(1)众:黎民。黎黑、黎明、黎族。

滴:滴沥、滴答、滴溜溜、滴水石穿。

绽:裂开:破绽、皮开肉绽。

滚:(1)滚动,翻转:打滚。

(2)走开,离开:滚开、滚蛋。

(3)翻腾:大江滚滚。滚瓜烂熟、滚瓜溜圆。

栗:(1)植物或植物的果实:栗子、栗子树。

(2)发抖,哆嗦:栗然、不寒而栗。

四、巩固一类生字。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文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含义。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得准不准。读后找同学订正。

2、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紫色小花的美丽?并用笔画下来。

3、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画出的句子,仔细读读,体会小花的美丽。

4、在小组内来分工朗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a、听完栗子花的回答,紫色的小花会怎么说呢?

b、 “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样的颜色,那就没有美了,”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表演课文内容。

二、作业:熟读课文,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一类生字。

二、做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课上已经完成)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读一读,联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舒展:不卷缩,不皱。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4、选一选,做一做。

5、找一找,议一议。

读前面的五句话,讨论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1)冒号和引号可以用在对话里

(2)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表示特殊的含义了。

(3)冒号有时也用来提起下文或解释说明。

(4)引用词语、句子时要用引号。

填标点:

(1)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2)信封上写着:河边公路8号,小乌龟收。

(3)本期古诗朗诵会时间:下周二上午8时。地点:学校会议室。

(4)我很喜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

三、作业:用一类字组词写下来。

板书设计:

紫色的小花

头饰紫花:全世界都将是紫色的

栗子花:一切都是一样的颜色就没有美了

词汇积累:

娇嫩、延伸、诞生、黎明、水滴、绽开、滚动、栗子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材简介:

《字字皆辛苦》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唐代诗人李绅的成长故事,并通过描写李绅创作《悯农》的过程,让人们了解他在创作诗文的背后付出的艰辛,感受他认真与刻苦的写作态度。教材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育学生无论学习或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的主题。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积累内化。本课设计除了学习教材上的文章外还引入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两篇课外阅读材料,扩大学生课堂上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了解李绅生活艰苦,读书、写作刻苦认真的态度,学习他踏实认真做事的优秀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3、认识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感受李绅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读书写作的刻苦认真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悯农》诗文、插图;《观书有感》诗文、插图;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都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相信在大家的记忆中一定有许多优美的诗文吧!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诗。出示《悯农》(引导生齐读。

2、作简单介绍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中的一首,整首诗通俗易懂,短小精悍,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诗,诗文中“谁知盘知餐,粒粒皆辛苦”也是家喻户晓的名句。正所谓“名诗传千古” 。(板书:名诗传千古)

3、引出课题: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作者李绅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是“字字皆辛苦”。(板书:字字皆辛苦) 用古诗导入,再通过诗句中“粒粒皆辛苦”引出课题《字字皆辛苦》为学生理解课题奠定了基础,简练的导入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这样会激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读文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为下面课文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精读重点段,交流点拨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李绅创作诗文时所付出的艰辛。

1、学生朗读文中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李绅在创作《悯农》这首诗时到底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并将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画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适时点拨。 有这样两点预设;

生:反复修改 教师点拨:在这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李绅要付出许多辛苦,可见他写作时态度是多么认真!

生:想啊、改啊!

教师小结: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付出这么多辛苦才创作出了这首诗,这可真是“字字皆辛苦”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理解文章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边悟的良好读书习惯。

出示《悯农》。

1、学生先自由读古诗,再指名读古诗。

2、引导学生体会两首诗都表达了李绅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与关爱。将《悯农》介绍给学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对教材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四、感悟其它段落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

2、学生交流、汇报读后感受。

3、教师随机板书:“幼年贫寒渡,艰境亦作读” 理解升华:李绅的童年是在贫寒中渡过的,但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依然坚持读书写作,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真是太令人佩服了! 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以及快速阅读捕捉信息及时反馈的能力。

五、品读诗文,回顾全篇

1、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回顾全文,品味意境。

2、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以诗文概括课文内容,运用朗读、背诵小诗来回顾全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体会诗文精炼的语言特点。

六、轻松识字,快乐检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文后生字,比一比谁记得最快。

2、学生自由识字。

3、检查学生识记生字情况,教师出示字卡,学生抢读。

通过用“比一比”“看一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3

第一单元

1童年的泥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 活()活() 开()破() 狼()虎()

爽()舒)() 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 ()的长耳兔 ()的小绵羊 ()的老爷爷 ()的老奶奶 ()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 虑

狠 虚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2雨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重点;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难点: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看看谁能借助拼音把这几个词语度的又快又准!

(展示词语:雨后广场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给大家讲讲呢?(师及时点拨,随时鼓励)

3、看了这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吧!(生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5 雨后)

二、指导朗读

一)、攻克第一关:正确朗读。

1、听读,初步感知。

2、领读。

3、自己读(学习方法: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读给大家听,喜欢哪节读哪节(师生互动评价,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二)、攻克第二关:流利朗读。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注意强调说完整)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会更喜欢了。

1、合作读,互相读读比比(标准是是否熟练,声音是否大)。

2、比赛读,请人代替老师和大家比赛读。

3、师生接龙读。

三)、攻克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师:咱们一起读了,老师真快乐,大家快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歌里的小朋友快乐吗?(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3、自己试读。

4、组内读,读得好的别的小朋友可以给他加上动作演一演。

5、请小组表演读,好的给配上音乐。(乐曲未完,大家闭眼听,脑子里过电影别的小朋友会怎样玩水,说一说)

三、课外拓展。

布置个性化作业(任选一题):

1、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小节背给同学或父母听。

2、画一画:把小朋友雨后玩水的情景画成一幅画和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检查。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会写的字,指名读。

2、小组内识记生字。

3、全班汇报。

4、给生字组词。

5、观察田字格里字的位置,想想怎么写好看。

6、描红,试写。

7、小组内互评,谁写得好,好在哪儿。

5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爆竹的历史。

一、揭题、读题、设问。

二、预习课文(课前)。

预习要求;

1、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

2、思考课后习题2、3:(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思考)

(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2)说说爆竹的传说。

(3)爆竹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提出不懂的新词,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课文,交流预习题1。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第2节就写了爆竹名字的来历。

A、 自由读第2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锯成一段、保留竹节、受热、空气膨胀)

B、师提出复述要求及注意点。(熟读、抓住重点词句)

C、自由读前2节,准备复述。

D、指名复述。(要求是最基本的,不要太高。)

E、师生共同评议复述情况。

五、作业练习

1、填空:"爆竹"这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原来,最早的爆真的是用( )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竹筒,保留( ),把这样的竹筒放进( ),竹筒受热里面的( )发出"啪"的一声,从而成为爆竹。

2、查字典写带点字的意思。 震耳欲聋( )街头巷尾( )每逢佳节( )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2、3、7题。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写自己过节的经历,感受生活的美好,热爱生活。

2、能够有序地介绍出节日的场面或节日的来历,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交替介绍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中华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人们,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中包括许多很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的甚至具有传奇色彩,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板书《过节》。

二、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写自己过节时场面和心情及节日的来历。

3、小组交流。

三、提供场景,打开思路

1、播放录像。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元宵佳节扭秧歌,国庆节放礼花的`场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场面中“点”的描写。

2、交流归纳。

3、好词花篮、好句筐。投影出示描写好的场面、气氛的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

直冲云霄五彩斑斓天女散花香气四溢津津有味万紫千红……

锣鼓催春闹元宵识字花灯显神威

悟空降临元宵夜八戒背媳妇逗人乐

随着一声声震天动地的礼炮声,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绚丽多彩的降落伞,有的像五颜六色的蘑菇,有的像金色的绣球,有的像银色的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音乐喷泉……美丽的礼花在空中盛开。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爆竹的.历史。

一、揭题、读题、设问。

二、预习课文(课前)。

预习要求;

1、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

2、思考课后习题2、3:(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思考)

(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2)说说爆竹的传说。

(3)爆竹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提出不懂的新词,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课文,交流预习题1。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第2节就写了爆竹名字的来历。

A、 自由读第2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锯成一段、保留竹节、受热、空气膨胀)

B、师提出复述要求及注意点。(熟读、抓住重点词句)

C、自由读前2节,准备复述。

D、指名复述。(要求是最基本的,不要太高。)

E、师生共同评议复述情况。

五、作业练习

1、填空:"爆竹"这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原来,最早的爆真的是用( )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竹筒,保留( ),把这样的竹筒放进( ),竹筒受热里面的( )发出"啪"的一声,从而成为爆竹。

2、查字典写带点字的意思。 震耳欲聋( )街头巷尾( )每逢佳节( )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2、3、7题。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6自然段,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给你们看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一组美丽的花儿图片,你们觉得这些花怎么样?(漂亮)老师告诉你,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妈妈,有自己的学校。那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它们的学校?(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花儿学校》

(二)读文质疑:

学生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1)花儿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2)花儿们的妈妈是谁?

(3)花儿们的老师是谁?……

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相继写在黑板上,这些问题会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逐步解决。你们知道吗?泰戈尔写《花儿学校》时,己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那质朴的语言闪耀着写作的.快乐,奇妙的想像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在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三)精读解疑:

1、指名学生读课文,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属于描写的?(一、二、六自然段)

2、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六月的阵雨。哗啦啦,是什么词语?(ABB)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它也是象声词,用这样的词语可以让描写更生动。(指导学生朗读)

(2)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子?(拟人句)“冒出、欢天喜地”突出了什么?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欢天喜地是什么样的词语,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3)课件出示课文后面想像涂色插图一,学生欣赏,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引导学生自由想像说一说。(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天真烂漫)

3、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出示涂色插图二,你来讲一讲,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故事。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可以引导学生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想像,用自己的儿童语言来进行描述。

4、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1)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大雨来时花儿们更高兴了,雷电伴奏,花儿娃娃冲出来,你来猜一猜,穿着粉红衣服的是什么花?鹅黄、雪白的都是什么花?理解“磕磕碰碰”,这样的词语能再说几个吗?(AABB)

(2)课件出示插图,想一想花儿们当时在想什么?说什么?笑什么?引导学生放飞想像,自由描述。

(3)课件出示两幅图(阵雨和大雨)的对比,大家看一下阵雨时花儿们什么样?大雨时花儿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对,其实这也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5、指名读七、八自然段,你还想提什么问题?出示插图四,想一想,说一说,花儿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指导学生朗读。难道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这样急急忙忙吗?是一个反问句,读出语气。

6、指名读最后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学生讨论,汇报,随着学生汇报就解决了刚开始提出的问题“花儿们的妈妈是谁?”,充分理解最后一句话,指导朗读。

(四)拓展想象:

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五)感悟积累:

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

大雨

阵雨冲出

冒出

欢天喜地

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的8个一类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引号的一般用法。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花的心愿。问,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小花美好的心愿,同时要明白什么才是美的真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并能运用8个一类生字,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小花的头饰简单的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8个一类生字。

2.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色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那种颜色,它会给你带来无限的遐想,有一朵小花也在憧憬着,向往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紫色的小花》。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老师示范读课文,学生标出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画出一类生字。

三.学习一类生字。

嫩:(1)初生而柔弱,娇嫩。嫩叶、嫩芽。(2)事物烹调时间短,容易咀嚼。这肉片炒得很嫩。(3)浅。嫩黄、嫩绿。

延:(1)延长。蔓延、绵延、延年益寿。(2)时间向后推迟:迟延、延期、顺延。(3)聘请:延聘。

诞:(1)诞生:诞辰。(2)生日:华诞。(3)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虚诞、荒诞、怪诞。

黎:(1)众:黎民。黎黑、黎明、黎族。

滴:滴沥、滴答、滴溜溜、滴水石穿。

绽:裂开:破绽、皮开肉绽。

滚:(1)滚动,翻转:打滚。(2)走开,离开:滚开、滚蛋。(3)翻腾:大江滚滚。滚瓜烂熟、滚瓜溜圆。

栗:(1)植物或植物的果实:栗子、栗子树。(2)发抖,哆嗦:栗然、不寒而栗。

四.巩固一类生字。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文章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含义。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得准不准。读后找同学订正。

2、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紫色小花的美丽?并用笔画下来。

3、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画出的句子,仔细读读,体会小花的美丽。

4、在小组内来分工朗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a.听完栗子花的回答,紫色的小花会怎么说呢?

b. “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样的颜色,那就没有美了,”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表演课文内容。

二.作业:熟读课文,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生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一类生字。

二.做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课上已经完成)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读一读,联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舒展:不卷缩,不皱。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4、选一选,做一做。

5、找一找,议一议。

读前面的五句话,讨论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1)冒号和引号可以用在对话里

(2)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表示特殊的含义了。

(3)冒号有时也用来提起下文或解释说明。

(4)引用词语、句子时要用引号。

填标点:

(1)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2)信封上写着:河边公路8号,小乌龟收。

(3)本期古诗朗诵会时间:下周二上午8时。地点:学校会议室。

(4)我很喜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

三.作业:用一类字组词写下来。

板书设计:

紫色的小花

头饰紫花:全世界都将是紫色的

栗子花:一切都是一样的颜色就没有美了

词汇积累:

娇嫩延伸诞生黎明水滴绽开滚动栗子

大家都在看